《奪冠》講女排精神,我卻隱約發現一條農村孩子成才的路

2020-10-15 捲兒媽愛科普

十一長假的最後一天,我跟捲兒爸去看了《奪冠》。

捲兒爸熱愛體育,而我則是抱著勵志的心態去看的。

女排精神影響了一代人,我希望從中獲取某些向上的力量,也希望奪冠的女排姑娘們能給我一些養育上的啟發

2個多小時看下來,心裡沉甸甸的,這兩點預期,我肯定是都達到了。

不僅如此,循著女排姑娘們的奪冠之路,我還看到了「成事」的某些關鍵點。

尤其是朱婷的成長,可能同樣出身農村,來自河南,朱婷的故事帶給我很多共鳴。

從她身上,我隱約看到了一條農村孩子成才的路。(不是都去打球哈,做什麼事都適合)

這是意外的收穫,分享出來,大家品品看是不是這麼回事哈。

1.發狠、拼命

所有的閃耀,都建立在高強度訓練的基礎上。

這是整部影片的基調,老女排和新女排,概莫能外。

影片中,郎平18歲被招進國家隊,當時她身體素質差,深蹲負重不到30公斤,替補都算不上。

主教練告訴她:「單次深蹲不到100公斤,別想碰球。」

為了有機會碰球,郎平開始了漫長的體能訓練。一天晚上,面對陪打教練的「安慰」,郎平發狠了,不顧一切扛起了100公斤的槓鈴,深蹲成功。

但能碰到球了,教練依然不讓她上場,因為「你練深蹲的時候,別人已經練5000個球了」。

郎平自己說:「以前我覺得我比別人能吃苦。到這裡才發現,我連吃苦,都比不了別人。」言外之意,我再不拼命,就等於放棄自己。

朱婷跟郎平的經歷如出一轍。剛接觸排球的時候,朱婷起點低,是最差的一個。所以在訓練的時候,別人練一會兒歇一下,她是教練不喊停她就一直練。

朱婷談到自己的成長經歷時曾說,「每個人的天賦有差異,但,對所有人而言,從量變到質變都是需要通過積累。成功沒有捷徑。」

不光是打球,學校裡的學霸,沒有上量的練習,不做成堆的試卷,是考不出來的。

職場也一樣。我時常感慨公司裡那幫年輕學霸們,不僅有才,還一個個跟永動機似的。這年頭,最怕的就是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比你拼命。

有句話說得好,你努力的程度,還遠沒到拼天賦的地步。

所以,對於我們這種天賦一般的普通人,幹,就完了。

順便安慰自己,年輕時所受的苦,都將成為人生的跳板。


2.做自己

我們努力、拼命是為了什麼?其實就是為了做自己

做自己,是一個很高級的要求,它意味著你至少要:

❶走出原生家庭的羈絆

朱婷來自農村,初入國家隊時她內心是不穩定的。

她深知父親供她練體育的不易,她時常想起父親幹不動活時的樣子,她想早一些工作掙錢,減輕家裡的負擔。

同時,她內心又有著對自己的不自信。起點低,看不清前面的路,擔心讓家人失望,所以她心裡總有一塊大石頭壓著,扣球過網也不敢喊出來。

一度她想放棄打球,出去打工。郎平一句話把她吼醒了:出去打工人家都嫌你高!

郎平還告訴她:別拿出身講故事,出身只是你的過去!

❷擺脫偶像陰影

朱婷無法走出偶像陰影,她覺得打排球就要成為郎平。

郎平又告訴她:你成不了郎平,你只能成為你自己!

這不是郎平自傲,而是時代不一樣了,沒有人再能成為郎平,朱婷應該放開手腳打出新女排的精彩!

❸不再看重輸贏

我們為什麼那麼看重輸贏?

郎平說:「因為我們還不夠強大。只有等到內心足夠強大了,贏才不是比賽的唯一價值。」

沒錯,內心不夠強大,才需要用贏去鞏固自信,才會看中每一個正向反饋。因為每一次輸,可能都意味著一次自信的重建。

人啊,只有正向反饋足夠多,自信的根基足夠穩固,才能笑看輸贏。

這些心結都打開了,朱婷才狀態全開。

3.做事之前,給自己一個理由

片中,郎平反覆問女排姑娘們:你們為什麼打排球?你們愛排球嗎?

現場一片靜默。

良久,有人說不愛,然後退場了。

一開始朱婷說:為了父母。

郎平大喊:那你永遠也打不出來,再想!

後來朱婷終於喊出:為我自己!


尼採說:參透因何,才能選擇任何。

參透做事的原因,勝過做事本身。

人都有惰性,做事之前,我們要先給自己一個不懈怠的理由

孩子學習也是一樣,為什麼很多孩子不愛學習?為什麼有的家長給孩子報了興趣班,孩子卻不願上?因為孩子沒弄明白為什麼而學,他們覺得是在為家長學習。


4.有幸遇到一個好陪練/好教練

好陪練,會是你的後盾,能持續給你賦能。

好教練,關鍵時刻點你一下,能幫你少走很多彎路。

二者兼備,基本就是人生贏家了。

前面的幾點其實都在詮釋這一點,就不多說了。


寫最後面

我媽以前總鼓勵我:只要你努力,只要你堅持,做事一定能成。

這是一個母親對孩子的鼓勵,我很清楚,成事遠非僅靠努力吃苦就能成的。

成功有幾個層面,底層是努力,再上一層是眼界,最後是成為自己。

農村孩子不怕吃苦,只要資質不差,有人站在高處點一下,大概率是能成事的。

最後,祝願每一個孩子都能遇到一個好教練吧~

我是捲兒媽,4歲女孩小捲兒的媽媽,著有《好方法培養出最優秀的孩子》《提升女人幸福力的10堂課》。分享科學育兒乾貨,推薦優質教育資源,與你一起輕鬆育兒。

科學養育,快樂成長。一鍵關注 ,育兒路上少走彎路。

相關焦點

  • 河間好老師崔文雙,「只為讓農村孩子多一條成才路!」
    只要能讓農村的孩子多一條成才的路, 再苦再累也值得。——崔文雙在他的眼中,學生是自己的驕傲;在學生的眼中,他是學生們的偶像;在校長的眼中,他是學校的財富;在妻子的眼中,他是一個不顧家的人;但在他自己的內心深處,只有一句話:「再苦再累都值得!」他就是河間市黎民居鄉北老生中學的教師崔文雙。
  • 觀看女排《奪冠》,解讀女排精神
    「一種精神,兩次傳承,三代傳奇。」《奪冠》以此為主題,帶領觀眾重溫中國女排激情燃燒的歲月。把女排的故事講給孩子聽吧,讓這感動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精神,成為孩子成長路上一種力量! 主攻手張蓉芳:球員時期以球路刁鑽的「怪球手」聞名,後身懷有孕仍以主教練身份帶領中國女排奪得1986年世界冠軍,著寫「五連冠」輝煌。
  • 關於電影《奪冠》,關於「女排精神」
    於是吳剛老師對導演說,「我現在沒法拍,你要給我時間,我必須得先走進這個人物的心裡。」 吳剛馬上去了女排在寧波的訓練基地,跟著她們訓練了兩天,看她們練體能,練戰術,看教練怎麼指揮怎麼布置,收穫特別大。郎平指導還親自教吳剛發球 回北京,吳剛又找到中國女排的第一任隊長曹慧英大姐,聽她講女排的故事,講她們當時訓練和比賽的經歷。她的身上全是傷,手都變形了,腿上現在還有碗那麼大的傷口!吳剛把她家裡關於老女排的資料都拍了下來,一點點地看,一遍一遍地練動作。
  • 《奪冠》:什麼是真正的女排精神?
    在《奪冠》中用3場大賽連接起中國女排四十年的熱血拼搏,女排從五連冠時代墜入連敗再重回巔峰的四十年。《奪冠》開篇,就呈現了那次女排奪冠的歷史。1988年兵敗漢城,中國女排遭遇了至暗低谷,動蕩起伏的十幾年中,教練換了好幾任,但都沒有奪得世界冠軍,直到新世紀陪打教練陳忠和扛起女排大旗。2004年雅典奧運會,陳忠和率領中國女排決賽中逆轉俄羅斯女排取得冠軍,無疑是中國女排精神的又一次展示、發揚和傳承。隨著經濟的發展,自信的增強,奪冠不再是大家唯一看重的。
  • 《奪冠》熱血沸騰!女排精神不朽
    當然,還有國人上街慶祝的畫面,體現出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女排首奪世界冠軍的意義,女排精神就此誕生。還有2003年女排世界盃奪冠、2004年雅典奧運會奪冠,以及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美女排五局「和平大戰」,幾乎都是神還原。
  • 女排奪冠,我們還要不要對孩子講「吃苦」?
    ,上了小學後,雖然學習成績一直不錯,但是看不出她對學習有多少主動積極的精神,相反一到做作業,要麼無精打採,要麼匆匆做完趕緊跑去玩了。雖說這也是孩子的天性,我也從不苛求她,但是心裡常常會想,究竟怎樣才能讓一個衣食無憂的孩子願意為一件事付出時間精力,甚至願意受點苦呢?看完《奪冠》,在感動之餘,我也再次想到了這個問題。也許,從女排的故事中,我們能得到一些啟發。
  • 《奪冠》除了讓人敬佩的女排精神,還有幾個細節值得深思
    導演很用力的在用穿插倒敘的手法,希望能把第一代女排和女排精神的誕生以及過往幾十年出現的高峰、低落尤其是最近十幾年的大低谷能過渡的平滑,但是觀影的時候,感覺並不友好。時間跨度太大了,裡面的線索太多了,值得思考的問題太複雜了。1、運動員一定要突破一旦進入專業運動員領域就只剩這一條路可走。
  • 什麼是女排精神?——《奪冠》觀後感
    因為特殊情況好久沒有上映新片了,期初的《八佰》沒趕上,最近比較熱門的三部影片就數《奪冠》,《姜子牙》,《我和我的家鄉》了。期初我不看好《奪冠》,認為只是一部紀錄片而已,但是有陳可辛,鞏俐和黃渤的加持,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看了。
  • 教育不單是補習班和做作業,看《奪冠》把中國女排故事講給孩子聽
    中國女排的四十年正好等同於我人生的四十個春秋。四十歲想看一部值得看的電影,盼啊盼,從去年盼到今年;受疫情影響,從春天盼到了秋天……今天想帶著孩子去看《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可是周末她已經被補習班和作業們安排滿。
  • 《奪冠》太勵志,輔導孩子寫好觀後感,讓女排的精神永駐孩子心間
    中國女排,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情懷,已然成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國慶喜逢中秋,假期間帶孩子一塊兒觀看《奪冠》,讓孩子也領略中國女排的風採,意義非凡。《奪冠》太勵志!輔導孩子寫好觀後感,讓女排的精神永駐孩子心間。
  • 《奪冠》真的尊重過體育和女排精神嗎?
    著重講女排三場重要的比賽,用陳忠和和郎平兩個多年戰友見證與貫穿,比賽的選擇也頗有建樹,先是女排一鳴驚人的慘烈一戰,女排精神成立。中間是郎平帶隊美國讓中國隊輸,算是一個過渡。接著是郎平接棒,一路輸,但一路改革,最終在對決巴西逆風翻盤,從此女排到2019達到巔峰。
  • 《奪冠》今天上映!看「女排」故事,感受「女排精神」!
    《奪冠》今天上映!看「女排」故事,感受「女排精神」!《奪冠》以此為主題帶領觀眾重溫中國女排激情燃燒的歲月把女排的故事講給孩子聽吧讓這感動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精神成為孩子成長路上一種力量!
  • 《奪冠》口碑炸裂!何為女排精神?這4句話,家長務必說給孩子聽
    盼了大半年,電影《奪冠》終於上映,趁著國慶小長假,快帶孩子去電影院看看吧~40年,從首奪世界冠軍到奪得第十個世界冠軍,中國女排幾經沉浮卻始終不屈不撓。「一種精神,兩次傳承,三代傳奇。」4句話講給孩子聽,讓這感動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精神,成為孩子成長路上一種力量!
  • 帶孩子看完《奪冠》後,這樣告訴她:什麼是真正的中國女排精神
    《奪冠》上映前,導演陳可辛說:中國女排是精神,是信仰!有人說,中國女排伴隨著我長大,如今,我已人到中年,可是,無論我是青蔥少年,還是滿身滄桑,每一次,看到她們在賽場上跳動的身影和大力的扣殺,我依然會熱血沸騰,熱淚盈眶。 因為,在她們的身上,有一種精神,它的名字叫做:女排精神!
  • 《奪冠》:「女排精神」的傳承與延展
    1981年,第三屆女子排球世界盃,中國女排在決賽中擊敗東道主日本隊,以七戰全勝的成績奪得冠軍,從此便迎來了更具裡程碑意義的「女排五連冠」,「女排精神」也因此成為整個民族的精神圖騰,講述「女排精神」的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也終於得以上映,以最為「陳可辛的方式」娓娓道來中國女排橫跨近四十年的歲月浮沉。
  • 女排《奪冠》上映,這些話一定要講給孩子聽
    儘管如此,當看完電影《奪冠》時,還是被感動到了。從紀錄片中,我們只能看見賽場和幕後,而從電影中,我們看到的是中國女排三十餘年浮沉下的世界以及女排姑娘們對自我價值的重新認識。 所以我並不認為這只是一部主旋律電影,更像是一部讓我們審視自己的時代意義電影。
  • 女排《奪冠》單日破1億,這些話一定要講給孩子聽
    (*拉至文末即可獲取該紀錄片的觀看方式)儘管如此,當我看完電影《奪冠》時,還是被感動到了。從紀錄片中,我只能看見賽場和幕後,而從電影中,我看到的是中國女排三十餘年浮沉下的世界以及女排姑娘們對自我價值的重新認識。
  • 《奪冠》,配不上女排精神
    國慶檔票房拿下39.2億,《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以及提檔9月25日的《奪冠》位列前三。今天聊聊《奪冠》。我不信。這部電影我等了8個月,前前後後的改名、撤檔,都不能阻止我對《奪冠》的期待。鞏俐的演技、女排姑娘們真人出鏡,本就吊足了胃口,再加上女排故事本身足夠燃情,背後還承載著熱烈洶湧的時代記憶——女排精神,本身就是一部史詩。
  • 女排精神上演《奪冠》好戲
    《奪冠》以女排精神為底蘊,郎平為旗杆也加入這一場大戰,並且獲得了不少好評。那《奪冠》奪的是哪一個冠?郎平的傳奇一生在電影中如何演繹?當代人又如何看待女排精神?並且還發現了像朱婷這樣的天才選手,在郎平的訓練激勵下最終中國隊在那一年奧運會奇蹟般地戰勝了巴西隊並最終奪冠。
  • 我從電影《奪冠》中看到的女排精神是什麼?|心理諮詢師說
    但是,所有的傷痛在強大的信念面前都可以克服,因為對於整個女排隊伍來說,奪冠是他們的使命。汗水與淚水澆灌之下,他們奪得了五連冠的榮譽,不屈不撓的女排精神,鼓舞和振奮了每一個中國人。「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成為你自己」,這體現了同樣的女排精神下不同的對人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