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看完《奪冠》後,這樣告訴她:什麼是真正的中國女排精神

2020-10-13 清寶姆媽

《奪冠》上映前,導演陳可辛說:中國女排是精神,是信仰!

這部被眾多網友翹首期盼的影片,在上映的當日,淘票票就打出了9.1的高分。

很多人在影院,看著看著就笑了,笑著笑著就哭了,為了這些在賽場上揮灑青春和熱血的姑娘們,也為了根植在每個中國人心中的女排精神。

有人說,中國女排伴隨著我長大,如今,我已人到中年,可是,無論我是青蔥少年,還是滿身滄桑,每一次,看到她們在賽場上跳動的身影和大力的扣殺,我依然會熱血沸騰,熱淚盈眶。

因為,在她們的身上,有一種精神,它的名字叫做:女排精神

那,到底什麼是女排精神呢?

袁偉民說:女排精神就是頑強拼搏、艱苦奮鬥,團結協作、為國爭光。

陳忠和說:女排精神就是堅持、堅持、再堅持。

郎平說: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

朱婷說:女排精神就是每一天的堅持,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就會有前進的動力。

惠若琪說:女排精神就是,最後一球尚未落地,我們,沒有理由放棄!

孩子,今天,我就想和你講一講這支光榮的隊伍,講一講真正的女排精神。

升國旗、奏國歌,永遠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女排主教練郎平說:只要穿上帶有中國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國出徵。為國爭光就是我們的義務和我們的使命。我們的目標,就是:升國旗、奏國歌!


從1981年11月16日到今天,中國女排走過了將近40年的光輝歷程,這其中,有巔峰,也有低谷,有輝煌,也有黯然,但是,一代又一代女排人,一次又一次的跌倒再爬起,擦乾淚水重新出發,咬牙堅持、決不放棄,只因為,她們身穿的,是中國的戰衣,她們代表的,是中國!

40年的歷程,她們一次又一次的拼搏、奮進,奪得了十次世界冠軍,實現了為國爭光的夢想。

身為每一個中國人,我們都要以國家為榮,為了國家的榮譽而戰,因為,有國才有家,國富,才能民強!

中國「光速少年」岑小林,在第六屆上海國際交互繩大賽上,打破了「30秒內單腳單搖輪換跳次數最多」的金氏世界紀錄,為國爭光!

比賽前,岑小林說:這次有外國選手來挑戰,所以我要拼盡全力去跳,希望把這個榮譽就留在中國。

最終,他擊敗了其他的頂尖高手,披上了鮮紅的五星紅旗,真的如他說的那樣,將榮譽留在了中國。


岑小林家境貧寒,父母靠承包當地人菜地務農耕田,勉強維持一家六口生計。剛進跳繩隊時,他水平不高,成績是隊裡最差的。為了提高成績,他每天都會增大訓練強度。

他曾經到了許多國家參加比賽,他說:說實話,面對海外實力強的選手,我也會覺得害怕,但是會調整自己的心態,發揮自己最好的實力就不會被對手打敗。

小小少年,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只為了把榮譽留在中國,為了有朝一日,能夠把國旗高高升起。

每個孩子,站在祖國的大地上,都應該把國家兩個字放在心中,正所謂:少年強,則國強!

不放棄、不認輸,是中國女排的強者之音

朱婷有一次接受採訪時,被問到:你認為什麼是女排精神?

她非常堅定的回答:不放棄!



在困境中不信命、不服輸,永遠堅守希望、創造奇蹟,才是女排精神最動人的地方。正因為如此,她們才能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絕地反擊、逆風翻盤,上演了一場驚天大逆轉,「只要比賽不結束,我就還有希望,永不放棄!」

2019年世界盃,女排奪冠後,演員徐崢這麼說:中國女排有一種超級的能量,這種能量不僅僅是體育,也不僅僅是勝利,她是一種生命力!



這種絕不放棄的生命力,成為了中國女排的靈魂,刻在了每個姑娘的骨血裡,成為了她們生命的一部分。

孩子,我希望你也能擁有這種頑強的生命力,因為,未來的你,一路成長,需要面對許多的困境,要搏擊風雨,唯一的利器就是咬牙堅持、絕不放棄!

上海政法學院大三學生潘翌昕,自幼患有腦癱,但是,他不向命運屈服,努力學習,吹響了生命的號角。最終,他考取了上海政法學院,成為了一名大學生。

因為早產,並且在剖腹產時發生窒息,潘翌昕的運動神經受損,18個月大的時候,被醫生確診為腦癱。他行動發育緩慢,2歲半會獨坐,5歲前才能扶床站立。在他的記憶中,幾乎整個的童年都在醫院中度過,打針、吃藥,如同家常便飯。

但他說:雖然『前門』被關,但很慶幸給我留了個『後門』——智力並未受到明顯損傷。

他不甘心此生都被輪椅困住,他決定以知識改變未來。他說: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我沒有殘疾,我就是普通的孩子!


於是,他不放棄生命中的每一線希望,寫字慢,就努力寫,作業不會做,就多做幾遍,錯過了中考,就明年再來考!終於,他的生命之花絢爛綻放,他活出了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網友們紛紛為他點讚,說:沒有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逆風的方向,更適合奮力飛翔!


觸底反彈,從頭再來,我們不怕輸、不服輸

在中國女排39年的徵程中,有三個高光時刻,你一定會記得:

1981年,日本東京,中國女排7戰全勝,奪得了第一個世界冠軍。

2008年,中國北京,女排在萬千國人的吶喊歡呼中,奪得了季軍。

2016年,古巴裡約,女排姑娘們絕地反擊,最終捧回了冠軍獎盃。

可是,人們似乎忘記了,在這三個高光時刻之間,還有兩個時間段總是容易被人忘記,那是中國女排最低迷、最灰暗的時刻。

1990年開始,古巴隊稱霸世界排壇,中國隊的成績開始下滑。而北京奧運會之後,隨著老隊員因病退役,中國隊面臨著青黃不接的狀態,在世界大賽中折戟沉沙,士氣低落。

這時,郎平站了出來,朱婷挺身而出,新一屆的女排姑娘們說:輸了怕什麼?低迷又算什麼?我們依然可以帶著我們的勇氣和夢想,從頭再來!

就這樣,從2012年的淚灑倫敦,到2019年的霸氣折冠,女排姑娘們上演了一次又一次的觸底反彈和逆風翻盤,終於,贏了!


孩子,人的一生哪兒能沒有溝溝坎坎?我希望你也能擁有跌倒了再爬起,輸了從頭再來的勇氣和鬥志。

還記得那個被籃球巨星庫裡苦苦尋找的孩子嗎?

他叫張家城,來自於廣東雲浮。他原本活潑幸福的童年,在5歲那年,跌入深淵,那一年,因為一場意外,他失去了右臂,成為了一個折翼的天使。

從此,他變得內向,不愛說話,他常年穿著長袖衣服,接受了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的事實。右手,這兩個字,成為了他生活中不能提及的一個詞。

後來,他接觸到了籃球,這隻小小的球,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他說;你不練,你就會更差,別人就會看不起你。只要練就不用害怕被人看不起。

因為籃球,他變得開朗、自信,他見到了自己的籃球偶像易建聯,他離「職業籃球運動員」的夢想又近了一些。他對自己說: 繼續努力,讓他們更加看得起自己。

不久前,他收到了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執行副主席、布魯克林籃網對老闆蔡崇信的邀請,請他在疫情過去之後,前往紐約,在巴克萊中心的球場一展球技。

折翼的天使,終於用他唯一的左臂,打出了一個漂亮的三分球,那隻籃球,飛向了更遠的未來。

曾經看過這麼一段話:

1981年,郎平和隊友贏得金牌。39年後,她帶著新一代女排姑娘衛冕冠軍。

從郎平到朱婷,從孫晉芳到丁霞,從張蓉芳到張常寧,從周曉蘭到袁心玥。

女排精神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她們步履不停,目光堅定。

孩子,看過了中國女排的故事,不知道你會有什麼感想?

今天的你們,還是稚嫩學子;明天的你們,將成為國之棟梁,扛起國之重任。

在你們前行的路上,也一樣會有困難,有坎坷,有低迷,有挫敗,當你陷入逆境的時,想一想那些女排大姐姐們,她們無往不勝的利器是什麼?她們憑什麼能夠稱霸世界排壇?

不經歷艱苦卓絕,哪來的盪氣迴腸?不身處谷底,又哪會涅槃綻放?

請記住,人生不是一定會贏,而是要努力去贏。

這才是女排精神的精髓所在!


撰稿:夏小雨

相關焦點

  • 女排精神到底是什麼呢?看完《奪冠》,終於理解了什麼是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到底是什麼呢?看完《奪冠》,終於理解了什麼是「女排精神」!很顯然,電影《奪冠》是做到了這一點。影片非常逼真地還原了每一場比賽,觀眾實在有點分不清這是在看電影,還是在觀看真實的女排比賽。這也正是電影《奪冠》最棒的地方。這三次比賽,對於中國女排的成長至關重要。這三次比賽不僅是中國女排成長史的重要轉折點,而且,這三次比賽本身也是中國女排賽史中轉折最多的比賽。
  • 《奪冠》太勵志,輔導孩子寫好觀後感,讓女排的精神永駐孩子心間
    中國女排,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情懷,已然成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國慶喜逢中秋,假期間帶孩子一塊兒觀看《奪冠》,讓孩子也領略中國女排的風採,意義非凡。《奪冠》太勵志!輔導孩子寫好觀後感,讓女排的精神永駐孩子心間。
  • 《奪冠》上映!女排精神感動中國,她是當之無愧的「教育名師」
    電影《奪冠》主要用三場比賽串聯起了中國女排的輝煌歷史,並呈現了郎平及中國女排隊員們的熱血青春。《奪冠》在情節上大致分為兩部分:一,青年郎平在一九八一年日本女排世界盃上,帶領中國女排第一次奪冠;二,郎平退役後的主教練生涯。電影可以叫《奪冠》,也可以叫《郎平》。
  • 電影《奪冠》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正的女排精神!
    很多人都曾問: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真的還需要女排精神嗎?又或者是年輕一些的網友會問:到底什麼是女排精神?七八十年代的中國,在與世隔絕多年後打開了國門,在見識到世界翻天覆地的變化後,國家和民眾的都變得有些不自信起來,他們感覺到中國什麼都不如國外,說得不好聽些就是「哪都不行」,這種情緒對於國家建設,百害而無一利。
  • 《奪冠》:什麼是真正的女排精神?
    因為疫情原因,遲到了半年的《奪冠》(原名《中國女排》),終於在觀眾的熱切期盼中上映了,第二天票房便破億。在《奪冠》中用3場大賽連接起中國女排四十年的熱血拼搏,女排從五連冠時代墜入連敗再重回巔峰的四十年。
  • 看完《奪冠》,我終於知道什麼是「女排精神」
    而中國女排的姑娘們就為所有人上了一課,外國人練八小時,我們就練十二個小時,別人練一萬次,姑娘們早就練完了五萬次。可即便是如此拼命,仍舊有人質疑中國女排的能力:「高不過俄羅斯,跳不過巴西,也沒有塞爾維亞和義大利的力量,拿什麼和人家拼?」
  • 什麼是真正的女排精神?《奪冠》給你答案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女排精神?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以獨特的手法重現了幾大中國女排重要時刻,串聯起40年的奪冠之路,也喚醒了14億國民的回憶。說到此前的備戰狀態,她幾度哽咽,再三表示:「挺難的,我們16個隊員也沒想到能11連勝,其實也是11場比賽一場場拼吧。」一個「拼」字,道盡了勝局的不易。中國女排一次次贏得漂亮,但沒有人是天生的傳奇。「奪冠神話」也是靠著一步步的拼搏書寫出來的。
  • 《中國女排 奪冠》女排精神 為何淚目?
    當初就已經流言四起,陳忠和並不滿意預告片中形象,排管高層不滿片中內容改編,女排隊員不同意署名。到後來,疫情席捲全球,電影被迫無奈撤出原定的春節檔,宣傳周期全部打散。就這樣一直到了2020年9月25號,中國女排電影改名《奪冠》後在萬眾矚目中上映了。
  • 我為什麼建議家長們帶孩子看一看《奪冠》
    小長假期間,我做的最有意義的事,大概就是帶女兒去看《奪冠》。女兒6歲多,原以為她會中途退場或者睡覺,沒想到全程安靜地看完了,散場後還一再要求——重看女排第一次奪冠的片段。手臂擦傷、深夜扣球、200斤的啞鈴一練就是一天、10000次的接發球、大年夜不完成訓練不吃飯……看了這些鏡頭,我想,不需再說什麼,都能深深體會到「女排精神」的點點滴滴。
  • 和孩子一起看電影《奪冠》,感受中國女排精神,感受別樣教育
    和孩子看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的兩個小時,是讓人熱血沸騰和感動不已的兩個小時。這部電影帶我們重溫了中國女排奪冠的一個個精彩瞬間,也讓我們了解到了女排精神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特別是背後的艱辛和付出讓人唏噓不已。勝利和冠軍都是拼搏出來的,正如電影中所描述的那樣,排球的扣球技術需要幾萬次的訓練才能達到得心應手的地步,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和深思。
  • 《奪冠》引人淚目,鞏俐告訴我們,什麼才是女排精神
    的三場關鍵比賽,將女排精神從上一輩人的回憶串聯到當今的時代。如此真實的陣容,簡直就是將比賽實況,搬到了熒幕上,也將當年女排的艱辛復刻給了大家。現在的年輕人已經很難想像,1972年的女排,她們的訓練付出了多少"血"。當時的訓練館,都是用竹子簡易搭建的,地面是用土、灰、鹽混水壓平的。幾乎每次撲倒救球,身上都會被戳傷。就是這樣每天都要拿命練16個小時,形成了第一代的女排精神。
  • 電影《奪冠》上映!關於中國女排,這幾句話要告訴孩子!
    「一種精神,兩次傳承,三代傳奇。」 《奪冠》以此為主題, 帶領觀眾重溫中國女排激情燃燒的歲月。 把女排的故事講給孩子聽吧, 讓這感動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精神, 成為孩子成長路上一種力量!
  • 教育不單是補習班和做作業,看《奪冠》把中國女排故事講給孩子聽
    原標題:什麼是女排精神?中國女排的四十年正好等同於我人生的四十個春秋。四十歲想看一部值得看的電影,盼啊盼,從去年盼到今年;受疫情影響,從春天盼到了秋天……今天想帶著孩子去看《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可是周末她已經被補習班和作業們安排滿。
  • 電影《奪冠》上映!關於中國女排,這幾句話要告訴孩子
    ,讓女排精神成為孩子成長路上一種力量!「一種精神,兩次傳承,三代傳奇。」《奪冠》以此為主題,帶領觀眾重溫中國女排激情燃燒的歲月。在面對強勁的老對手俄羅斯時,女排姑娘們頑強作戰,在賽況焦灼的情況下拿下三局,將中國女排精神發揮的淋漓盡致。賽後,經歷惡戰的女排姑娘們喜極而泣。
  • 中國女排精神,奪冠給我們回憶
    中國女排精神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人,這個精神讓我們明白了對於任何事情都要靠自身的努力以及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團隊精神。這就是中國女排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我們也在這樣的精神督促下生活,完成工作。
  • 我從電影《奪冠》中看到的女排精神是什麼?|心理諮詢師說
    成為女排主教練後,他內心極其期待著女排能繼續完成他的心願。當時處於70年代末,一切百廢待興,我們國家,我們每個中國人也需要一塊金牌,需要向全世界證明「我們中國人行的!」當時由於訓練條件極其簡陋,女排姑娘們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進行訓練,教練的訓練方式也更多是高強度高壓力,這種多少有些魔鬼訓練的方式,不可避免的帶來很多的傷痛。
  • 《奪冠》熱映,口碑炸裂,看完才知什麼是中國女排精神!
    作為一部講述中國女排歷經艱辛奪冠的一部電影,這部作品本身的題材特別好,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這部作品,故事情節也無可挑剔,單就作品的題材來說就非常值得大家去支持。作為一部講述中國女排奪冠歷程的電影,這部作品是由我們國內特別知名的實力派導演陳可辛執導的,而陳可辛在這麼多年來執導的很多作品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都特別不錯,因此這一次他執導的《奪冠》這部作品也一直備受大家關注。陳可辛也沒有讓大家失望,他執導的《奪冠》這部作品在上映之後迅速得到了觀眾認可,很多人在看完之後對於這部作品的口碑還有評價都非常好。
  • 《奪冠》:什麼是女排精神
    《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從未打算向觀眾掩飾自己想表達的故事,它是一部不怕劇透,也不會被劇透的影片。——美國教練——中國教練的轉變,是中國女排成長史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以她的視角展開描繪中國女排不失為一種巧妙的選擇。
  • 《奪冠》,配不上女排精神
    這部電影我等了8個月,前前後後的改名、撤檔,都不能阻止我對《奪冠》的期待。鞏俐的演技、女排姑娘們真人出鏡,本就吊足了胃口,再加上女排故事本身足夠燃情,背後還承載著熱烈洶湧的時代記憶——女排精神,本身就是一部史詩。
  • 《奪冠》:我們永遠需要這樣的中國女排精神
    文 / 追劇者們我們永遠需要這樣的中國女排精神!這部由陳可辛導演執導,鞏俐(飾演 郎平)、黃渤(飾演 陳忠和)、吳剛(飾演 袁偉民)、彭昱暢(飾演 青年陳忠和)、白浪(飾演 青年郎平)等人主演的體育運動題材電影《奪冠》(《中國女排》),向中國女排致以最高的敬意!拼搏不息,奮鬥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