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派》:近20年最好的高考電影,回答了「高考到底為什麼」

2020-12-14 騰訊網

大陸拍「高考」,最好的電影是2015年劉傑導演的《青春派》。

01

當青春遇到高考

作為風靡世界的類型片,「青春片」有一套自己的價值觀,即:追求獨立與自由。

少男少女,發展出獨立意識,急於擺脫父母「權力控制」,割斷家庭的紐帶聯繫,以獨立的「我」去面對外部世界。

所以,青春片的劇情衝突,少不了爭吵、戀愛、出走、逃離(撕扯與分割);青春片的情緒和氣質,少不了暴躁、憤怒、迷惘、沉鬱。

放到大陸語境,18歲,高三,因為一場決定80%家庭和孩子命運的「高考」,「青春」一詞變得語義曖昧又複雜。

「青春」應有之義是獨立、抗爭;「高考」是擺脫家庭的方式,也是父母「控制人生」的一種方式。

從了「控制」,卻能「擺脫」;不從「控制」,無法「擺脫」——高考製造人性兩難,恰是好電影出彩的地方。

《青春派》裡,董子健飾演一個高考又復讀的男孩居然,用兩年高三,懵懂走出一條「抗爭——依附」反覆交叉,中國孩子獨有的青春之路。

02

以愛之名抗爭

第一年高三,離高考5天,拍班級畢業照。居然跑到同學老師面前,朗誦情詩,表白黃晶晶,然後牽黃晶晶的手,離開拍照現場。

班主任撒老師憤怒喝止,居然扭頭,輕巧地說:「老師,我畢業了。」

愛情和高考,都是少年獨立的路徑,是個體意志去建立外部聯繫。

可惜,當下愛情太近,5天後高考較遠,居然選擇享受「愛情」的當下,卻從未想到它脆弱得被母親一戳即破。

破掉的不止「愛情」,還有家庭母子關係,以及「高考」之路。

居然在考場,神不守舍,在空白試卷僅寫下「黃晶晶」三字,可說是最決絕的抗爭。

愛情大過高考,他選擇不遵從家庭「控制」,而遵從對「愛情」的獨立個體意識。代價是,無法切斷與家庭的聯繫,繼續回到「控制」。

03

愛情與獨立統一

什麼情況最理想?愛情與獨立,變成高考的統一目標。

就像居然暢快淋漓喊出那句:「從今天開始,我要為了我的愛情好好學習!」

少年不懂個中原委,做爸媽的成年人深諳這個道理。

真相果然是,居然母親找黃晶晶來看他,鼓勵他,努力學習考上大學。「你答應做我女朋友還算嗎?」「你現在復讀,等你考上大學再說了。」

愛情是目的,高考變成一條抵達的路徑;就像獨立自由是目的,高考就是抵達它的不二道路。

愛情與獨立,在「高考」作用下,神奇統一。「高考」就成了一種個體、戀人、父母,三方皆大歡喜的「共謀」。

04

一切皆為自己

對居然來說,「個體——戀人——家庭」是個穩固三角,一旦一方垮掉,對他就是毀滅打擊。

第一次高考,「家庭」垮掉,他為愛情,高考交白卷;第二次失戀,「戀人」垮掉,他一蹶不振,語文成績從92滑到61。

幸好距離高考還有208天,他還有時間走出「失戀」。而這種「走出」,背後是「高考改變個人命運」意識的形成。

經過一系列成長事件,對曉帆的傷害、高三成人禮儀式、尖子生周強被別校挖走、和小混混打架……

居然認識到,「高考」和愛情無關,和父母意志無關,只與個人的「獨立與自由」有關。

如果青春的目的是獨立、擺脫束縛,那高考就是最便捷、代價最小、傷害最小的一種方式;因為父母自動願意接受「高考」的結果。

就像學校巡查阿姨問:「你怎麼沒穿校服?」黃晶晶能站在居然身後,自信地回答:「老師,我畢業了。」

校服是束縛,老師規訓是束縛,父母管教是束縛……卻能被一句「我畢業了」,輕易打碎。聯想居然拍畢業照表白,對撒老師講的那句「老師,我畢業了」

——同樣一句話,一句在高考後,一句在高考前,威力和能量,卻天壤之別。

「高考」的意義,不言自明。

可惜,電影在「追求獨立與自由」的青春價值觀上,爛尾了。

高考前夕,母親略帶嚴肅地對居然說:如果你想考上海的大學,我和你爸都支持你。

居然說:「不,我要留在北京……我們一家人要在一起。」

不管青春張揚的生命力,敗給的是感情,還是傳統道德;

這一符合「中國語境」的表達,遠沒有《伯德小姐》裡,克裡斯汀一個人拖著巨大行李箱走出紐約地鐵站,走進巨大城市人流,更令人感動和振奮。

你的高考,又是為了什麼呢?

相關焦點

  • 高考電影《青春派》,影摘分享!
    突然想起來,那年高考前,班主任帶我們看的電影是《青春派》,多餘的話不再講,影摘分享給大家!1,所有的表白,都是人生中最偉大的時刻。2,泰戈爾說過,沉默是一種美德,但在喜歡的人面前沉默便是懦弱,我已經懦弱了三年,今天我要勇敢!黃晶晶同學,你願意和我攜手告別高中時代嗎?
  • 電影《墊底辣妹》,同樣是高考題材,卻比《青春派》還好看
    作者:影評叫獸今天,小編想和大家來聊一聊這部日本青春電影《墊底辣妹》。它是一部講述日本高中生高考生活的電影,豆瓣評分目前是8.2, 口碑爆棚。絕大多數人回憶起青春,首先想到的必定是學習。但是絕大多數青春片,基本都不拍學習,至少不以學習為敘事中心,因為這太枯燥乏味了。
  • 《青春派》:送給每個備戰過高考的人,這裡有你青春的影子
    國內的青春題材電影很多,但真正讓觀眾從中得到共鳴,並喚起回憶的青春電影,可謂是少之又少。2013年上映了一部名為《青春派》的電影,這是一部被片名耽誤的佳片,上映後票房慘澹,卻因為過硬的內容而獲得了第16屆中國電影最高榮譽獎——華表獎。
  • 致敬青春淺析電影青春派
    哈嘍哈嘍 鐵錘來啦,給大家推薦一部電影青春派,高考過去幾天了,鐵錘把這部電影又看了一遍激情澎湃,好想回到高中時。電影青春派由董子健,安悅溪,秦海璐等人主演講述的是高三的學生真實的生活,真實的狀態,壓力,努力,在高考中所發生的故事一部青春勵志劇。影片青春派開篇以老師的勵志語言為開場,要好好學習,爭取考個好大學,不考大學沒有個工作以後你怎麼辦,簡單的一句話交代了劇情的背景,故事發生在高中,還是高三,馬上高考的階段。
  • 青春派:7年過去,這部電影裡的青春,還會讓你難忘嗎?
    文/拾荒年代2020年7月8日下午18點45分,拾荒打開微博,看到了「多地2020高考結束」的字眼,這場讓我們見證歷史的高考終於到了要落下帷幕的時刻。祝願所有考生都能考上心儀的大學高考結束後你都做了什麼?拾荒一個人看完了一部電影,也是今天想要聊的這部《青春派》。
  • 有哪些「治癒系高考電影」?
    「高考電影」當然不是某種類型片,而是聚焦於一種特定社會、教育制度——高考的影片。「高考」甚至不僅僅是中國的高考,凡是有選拔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制度的國家,各式選拔標準皆為「高考」。今天是中國940萬孩子參加高考的第一天,你還記得自己當年為了高考而奮鬥的時光、在高考考場上奮筆疾書的心情嗎?小編盤點了三個國家的「高考電影」,喚醒你的高考記憶!
  • 十部關於高考的電影/電視劇,高中生必看!
    01最好的我們 《高考》選取深具代表性的不同社會橫斷面,記錄個人故事、觀照社會熱點,從多個側面走近並記錄2014年高考,為我們留下這個時代意味深長的社會現實記憶。
  • 《青春派》:標準的青春,狗血的故事,後的逆襲保存了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青春派》主要講述90後青年的生活,一個出人意料的男孩,經歷了早戀的挫折、高考的失敗、父母離婚的衝擊,最終在老師和同學的陪伴下,成功重新學習,進入了心中理想的大學,實現了人生的逆襲。作為一個學生,標準配置是早戀,沒有青春這樣的東西?
  • 十大必看高考勵志電影,有哪些場景是你經歷過且終身難忘的?
    每年高考匆匆的來,匆匆的去。高考題材的電影也是層出不窮。但願你不會忘記、不會遺憾,這個拼搏的夏天。就讓那些難熬的日子全部留存在電影裡吧。關於高考的電影1、最好的我們《最好的我們》雖然也有枯燥煩悶,有步步緊逼的高中日常學習,有面對文理分科和高考的壓力,但是有自然不造作的人物情感線做為牽連,整部網劇顯得更輕鬆。
  • 高中化學:近十年高考化學真題!應對高考最好辦法~就是高考真題
    童鞋們好哇,學姐一直認為也一直和你們強調:應對高考的最好辦法就是高考真題所以學姐本文為高中生帶來了高中化學:近十年高考化學真題(2018年~2020年全)電子版其中一個視頻講,其實我們現在研究的所有公式所有規律,都是為了確定未來吃飯是為了未來的幾個小時內我們不會餓,現在的努力是為了我們未來美好的生活當然為了下次考試能取得好成績,我們就要通過過去這些年的高考真題
  • 我們的青春又回來了,電影《青春派》永遠的青春就在這裡!
    《青春派》該片於2013年8月2日上映,是由導演劉傑執導,董子健、秦海璐主演的青春類電影,豆瓣評分7.4分。影片講述了男主角居然因失戀導致高考失利,作為「高四生」回校園復讀,重新體會了高考、愛情、友情混雜的青春的故事。這部電影看起來節奏平緩,敘事也沒有太多的跌宕起伏。
  • 《電影寫評》:青春派——不瘋狂,怎叫青春!
    今天給大家談一部電影名叫青春派。「青春」這個題材在中國電影中並不少見,大多時候它都被賦予了頑強的生命力存在於我們的記憶當中。活在青春裡的,依然在享受著青春並不斷奮鬥著;走過青春的,回頭看看,又有多少人活成自己不願,意看到的模樣。多年以後,我們問自己初衷是什麼?
  • 你的青春要什麼派,《青春派》還是藍莓派,《青春派》有望續集!
    ——「我想要一份派。」——」那您想要吃什麼派呢,《青春派》還是藍莓派?「、——」我的青春我做主!我想要《青春派》!「這是居然的青春,是黃晶晶的青春,也是我們的青春。我們的青春回來了!「居然拒絕沉默,高考前五天向黃晶晶表白,換來的,卻是高考的落榜,還有知恥而後勇的復讀時光。復讀的居然,遇到了曾經的班主任撒老師,遇到了單相思自己的善良曉帆,遇到了來學校體驗生活的富二代賈迪,遇到了抱有演藝夢想的娘娘腔飛飛,還遇到了沒有主見、喜歡起鬨的眼鏡男齊明智。
  • 豆瓣9.1分紀錄片《高考》:到底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
    後來,他以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為靈感,創辦了合唱團「放牛班的孩子」。教孩子們唱歌表演、彈奏樂器,並鼓勵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這些孩子從小跟隨父母來到上海,在這裡學習、生活了數年,可由於「異鄉人」的身份,他們都沒辦法在上海參加高考。
  • 近10年常州高考狀元來自哪些高中?常州第一竟在江蘇省排到了……
    比較的方式其實有很多種,今天,荔枝老師就帶大家從高考成績角度來比較一下,到底哪家高中才是我們大常州當之無愧的NO1!▼近十年常州「高考狀元」▼通過這麼一列,是不是非常清晰明了~近十年來似乎省溧中出了不少的高考狀元呢!
  • 《青春派》:標配的青春,狗血的劇情,最後的逆襲拯救了全片
    沒有「故事」的青春是不完整的青春,於是,一部所謂的壞學生逆襲的青春勵志劇《青春派》橫空出世,用以彌補我們那段本應充滿色彩,卻被現實教育體制白白浪費了的青春時光。電影《青春派》主要講述了90後的少年生活,一個叫居然的男孩子在經歷了早戀受挫、高考的失敗,父母離婚的打擊,最終在老師和同學們的陪伴下成功復讀考入了心中理想的大學,實現了人生的逆襲。
  • 高考狀元成長為暢銷作家 八月長安推新作《時間的女兒》
    這位粉絲眾多的青春文學女作家,擁有令人眼亮的成長履歷——2006年哈爾濱市高考狀元,就讀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但這位學金融專業的才女卻走上了文學之路。北京市作家協會主席,著名作家劉恆評價她的文字「有種張愛玲的靈氣」。  考上北大的八月長安讀的是最熱門的金融專業,在大學閒暇時光裡,她最喜歡的事情卻是文學創作。
  • 《最好的我們》我心中青春校園電影的no.1
    數年後再聽到餘淮從美國回來這話覺得很不真實,面對即將到來的同學聚會耿耿內心既高興又忐忑,回想著過去的種種,想著為什麼高考那天的為什麼沒有按照約定一起高考卻沒有等到。結尾卻發生了反轉在晚秋高地上耿耿餘淮再一次來到了這裡,這裡包含了他們青春時期最好的回憶。
  • 《墊底辣妹》:沒有拼盡全力的青春就不是好高考
    不知不覺,2020年已經過去了一半。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我們大家的生活、工作計劃都打亂了。今年的高考是最特殊的一次高考,今年高考延遲了一個月,但是掐指一算,考前剩下的日子也是屈指可數了。不知不覺中,曾經成績墊底的小辣妹距離她的目標越來越近……說說奮鬥的青春沒有早戀、車禍、白血病這些情節的幹擾,《墊底辣妹》比任何青春劇集都要來的真實,一顆因為年輕而不知天高地厚的心從自我放棄到重拾信心,無論是家庭關係還是對前路方向的探討,從細枝末節慢慢抽出整個青春奮鬥的線條。年輕的生命也因為奮鬥而大放異彩。
  • 2020年高考時間,高考倒計時20天
    2020年高考時間,高考倒計時20天 http://www.hteacher.net 2020-06-18 20:26 教師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