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為了「臺獨」,刻意忽略臺灣光復節?

2020-12-26 這有港澳臺

編輯:淺陌

審核:樂一

根據臺灣有關媒體報導得知,10月25日是臺灣的光復節,這對於臺灣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日子。然而不知道民進黨當局是忘了還是有意為之,他們忽略掉這個節日,而國民黨則是在當天舉辦了一系列活動。

國民黨在光復節當天舉行了音樂會,多名國民黨前主席出席了活動。馬英九之後在社交媒體上表示,竟然有民進黨人用「終戰」作為藉口忽略臺灣光復的歷史事實。他對此表示十分不滿,建議民進黨多讀點書。

民進黨當局不尊重史實

臺灣的光復節是為了慶祝中國抗戰勝利,讓臺灣擺脫了日本的殖民統治,回歸祖國懷抱的日子。然而民進黨當局如今竟然連光復節都不肯承認,甚至聲稱想要引起「戰爭」,諂媚日本,這和之前的日本侵略有什麼不同?

在幾十年前,臺灣參與到了大陸的改革開放之中,如今發展起來後他們卻翻臉不認人。有專業人士認為,臺灣雖然可以和之前一樣無視歷史,但是更有必要找回自信,參與到中國的未來發展中。

如今兩岸雖然還沒有統一,但是臺灣地區屬於中國這個事實一直都沒有改變過。現在兩岸的關係受到「臺獨」的影響而十分緊張,但是兩岸統一將會是未來的趨勢,這是不可阻擋的。

民進黨當局不會得逞

在具有如此重要意義的日子,民進黨當局竟然對其進行冷處理,甚至不舉辦任何的紀念活動,同時還抹黑國民黨。他們的這種做法就是想要掩蓋臺灣地區屬於中國這個板上釘釘的事實。

在民進黨上臺之後,臺灣的教科書上關於中國的歷史越來越少,甚至連證明臺灣回歸祖國的《開羅宣言》都沒有提及。《開羅宣言》正是證明臺灣地區屬於中國,民進黨太過刻意,意圖也太過明顯。

除此之外,民進黨當局還想要以此獲得日本的支持,施展自己所謂的「獨立事業」。他們對日本的侵略不斷美化,自然不會有光復節的存在。在民進黨眼中,光復節就意味著戰爭。

不過,民進黨當局的目的是不可能得逞。不管他們怎麼掩蓋、抹黑,甚至是刻意捏造,臺灣地區屬於中國這是鐵定的歷史事實,民進黨當局是沒有辦法改變的。而他們的想要繼續搞「獨立」,那麼帶來的後果只會是滅亡。

近段時間民進黨當局的「臺獨」企圖越來越明顯,甚至已經開始不加掩飾。他們不承認「九二共識」,甚至公開和美國相勾結,妄想著能夠與大陸對抗,他們的想法太天真,也是不可能實現。

免責聲明:本文由《這有港澳臺》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消息參考:環球時報、海外網等

相關焦點

  • 民進黨當局刻意忽略「臺灣光復節」,馬英九:凸顯部分人士對歷史的...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25日是臺灣光復節,民進黨當局卻刻意忽略這個日子,國民黨則舉辦了一些紀念活動。據聯合新聞網25日報導,國民黨當天舉辦「臺灣光復75周年」音樂會,國民黨4名前主席吳伯雄、馬英九、吳敦義、朱立倫以及現任主席江啟臣等人合唱《媽媽請你也保重》等歌曲。馬英九在臉書稱,民進黨內居然有人堅持以「終戰」的說法來否認臺灣光復的史實,「種種荒謬的言論,凸顯部分人士對歷史的無知及國家認同的混亂」。他建議民進黨人多讀一點近代史,「比較有水平」。
  • 國民黨:舉債也要慶祝臺灣光復節 民進黨:國民黨在配合大陸「刻意...
    1945年10月25日,臺灣回到祖國懷抱,今年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日。近年來,國民黨受限於財力,在臺灣光復節這一天大多赴「中正紀念堂」等地點鞠躬致意,並未專門舉辦活動。國民黨主席江啟臣、黨秘書長李乾龍在本月初的一次內部會議上,特地指示今年借錢也要籌辦光復節紀念活動,並說明非辦不可的理由。
  • 紀念光復節 一個臺灣三個世界
    臺灣在民進黨「去中國化」、「臺獨」教育長期薰陶下的「脫中」氛圍看來已經回不去了。在兵兇戰危的此時,格外讓人憂心。  重要節日的紀念活動逢五逢十都是大日子,臺灣光復75周年本該是大事,但自2000年民進黨「執政」修訂《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取消臺灣光復節放假,這個標誌著臺灣命運翻轉的重要日子,就在臺灣逐漸被淡忘。
  • 臺灣寫真:唱或不唱 「臺灣省光復節歌」記錄歷史與前路
    中新社臺北10月25日電 題:唱或不唱「臺灣省光復節歌」記錄歷史與前路  中新社記者 劉舒凌  許多中老年民眾自小熟悉的《臺灣省光復節歌》,25日又唱響於臺北中山堂內外的公共集會中。  「張燈結彩喜洋洋,光復歌兒大家唱,唱遍城市和村莊,民族精神不能忘。」
  • 臺灣統派震撼發聲:唯有祖國統一,才是臺灣真「光復」
    75年前的10月25日,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儀式在臺北市公會堂,即今天的中山堂舉行,從此,被日本佔領長達50年之久的臺灣島回歸祖國。不過,在所謂「文化臺獨」以及「去中國化」的驅動之下,民進黨當局在臺灣島內卻試圖淡化「臺灣光復節」,希望藉此抹去對「臺灣光復」記憶的意圖昭然若揭。
  • 島內統派震撼發聲:唯有祖國統一,才是臺灣真「光復」
    75年前的10月25日,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儀式在臺北市公會堂,即今天的中山堂舉行,從此,被日本佔領長達50年之久的臺灣島回歸祖國。不過,在所謂「文化臺獨」以及「去中國化」的驅動之下,民進黨當局在臺灣島內卻試圖淡化「臺灣光復節」,希望藉此抹去對「臺灣光復」記憶的意圖昭然若揭。
  • 臺灣新聞臉:臺灣光復不能忘
    但我們也注意到,長期以來,在民進黨當局的刻意操弄下,臺灣島內已經多年沒有大規模紀念抗戰勝利、臺灣光復的活動,而臺灣民眾尤其是年輕人對於臺灣光復及昔日的抗戰記憶,也越來越模糊。 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歷史疏離與遺忘?
  • 周忠菲:警惕民進黨的「臺獨心」
    上述例證,是美國在臺灣問題上不肯「收手」的惡劣表現。中國外交部和國臺辦先後分別對臺灣當局「以武拒統」的企圖,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錯誤言論,進行了嚴正的批駁。國臺辦發言人指出,我們堅決反對美臺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和軍事聯繫。警告民進黨當局與美勾連,以武謀「獨」,是十分危險的行徑。
  • 臺中市議員:民進黨刻意製造兩岸衝突,「臺獨」將成為「臺孤」
    臺中市議員李中1日質詢時指出,「中央執政」當局為了不知所謂的臺灣利益,執意進口美國萊豬(瘦肉精豬肉)禍害臺灣人民,甚至故意不提臺灣無法加入RECP的嚴峻情勢,未來十年臺灣可能會逐漸被全世界孤立。臺中市長盧秀燕說,因「中央政府」不認同有何辦法?
  • 「中華民國臺灣」是新版「臺獨」論調
    自2016年5月20日民進黨重新上臺以來,拒不接受「九二共識」,持續推動「臺獨」分裂活動,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造成嚴峻挑戰。為給「臺獨」分裂活動提供法理支撐和擴大民意支持,民進黨當局精心設計出「中華民國臺灣」論述。對此,《環球時報》發表涉臺學者王劍的署名文章指出,事實上,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臺獨」論述,又對島內民眾具有很強的迷惑性。
  • 臺灣光復75周年前夕,臺灣畫家、抗日烈士後人羅秋昭發憂思:無視...
    對比如今光復節被民進黨當局刻意取消,曾經的榮耀變成冷清和被壓抑,臺灣知名畫家、赴臺抗日烈士羅福星的孫女羅秋昭心情「很複雜也很難過」。    「一個民族需要一些重要的節慶節點,來共同回望、喚起和凝聚民眾對國家民族的認同和自豪。
  • 臺灣高中歷史新課綱刻意「去中」 專家批根本是「臺獨建國工程」
    30日,嘉義大學歷史系教授吳昆財(中)主持記者會,表示高一新生要用的新教科書有多處刻意「去中國化」。中國臺灣網8月31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島內2019年新課綱上路,因不滿新學期高一歷史課本充滿「臺灣地位未定論」,以「多元文化」或「海洋文化」之名矮化中華文化主體地位,由臺灣嘉義大學教授吳昆財等專家學者發起的「新三自運動」(歷史「自己救、自己寫、自己教」)選擇周五(30日)開學日,再度召開記者會痛批。
  • 島內多黨團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 馬英九:民進黨,應該多讀點歷史書
    你好臺灣網10月26日消息 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75周年,也是臺灣的「光復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被日本殖民統治50年的臺灣於1945年10月25日回歸祖國的懷抱。 25日,臺灣機構團體舉辦各種活動紀念。
  • 民進黨「去中國化」圖謀終將是黃粱一夢
    蔡英文當局多年來企圖通過一系列「去中國化」操作,推進「漸進式臺獨」,這一次似乎惦記上了臺北故宮。此前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已籌備將原屬「行政院」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將之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12月1日,臺「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又跳出來闢謠稱絕無此事,「請外界勿再以訛傳訛」。不過,傳言未必就是空穴來風。民進黨在出臺爭議政策前,有先向媒體放風試探輿論水溫的傳統。
  • 民進黨力推的「臺獨」教科書,教育出了臺灣新一代「天然獨」
    如果你翻開「臺獨」教科書,會發現在臺灣歷史書中,有關臺灣的各種記載常常模糊不清、自相矛盾。什麼很多歷史事件僅僅用了短短幾個字一帶而過,有些事情或問題實在沒辦法「一筆帶過」的,通常會出現「待定」兩個字,意思很簡單,就是有爭議、不確定。
  • 臺灣光復紀念日臺胞說——這一天,我們回到了祖國懷抱
    江啟臣呼籲不能忘記「臺灣光復節」。  臺灣光復75周年這天,馬英九勸:民進黨朋友請多讀點書  臺灣光復75周年 國民黨邀蔡英文參加紀念活動 民進黨淡化「臺灣光復節」的算盤   不過,民進黨當局卻試圖淡化「臺灣光復節」。在「文化臺獨」以及「去中國化」的驅動之下,民進黨當局希望抹去對臺灣光復記憶的意圖昭然若揭。
  • 臺灣政治學者:民進黨當局走向「法理臺獨」,大陸會拿出棍棒
    臺灣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宋興洲表示,蔡當局若持續推動修法,觸及北京當局底線,「棍棒會拿出來」,輕則對臺經濟制裁、限縮,重則武力攻臺,臺海動蕩,假如修法通過,預期兩岸將喪失談判空間。 蔡易餘等人提案刪除「國家統一前」字眼,修改為「因應國家發展」,引發各界廣泛討論,並被視為「法理臺獨」之舉。
  • 臺灣回歸祖國75周年,而這日子快被「臺獨」刪減沒了
    直到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臺灣於同年10月25日舉行了一場載入歷史的輝煌儀式:接受日本投降。那次受降儀式宣告了日本對臺灣長達五十年的殖民統治正式結束,同時,臺灣的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也回歸祖國版圖。
  • 藍營紀念臺灣光復節,綠營大酸:是配合大陸對臺「政治操作」
    @銳看臺灣報導 國民黨近期規劃舉行臺灣光復節紀念活動,並匪夷聲稱不能讓大陸「專美於前」,還透過媒體放話邀請蔡英文與當局官員出席。綠營內部指出,國民黨並未正式提出邀請,反而透過媒體放話,意圖消費臺灣光復,其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 蔡英文「漸進式臺獨」遭牴觸,臺灣民意有覺醒跡象?
    編輯:一水流殤據臺灣地區媒體此前的報導,民進黨計劃將原屬於臺灣地區行政機構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的下屬機構,並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者是「亞洲博物館」。此話一出,不禁讓臺民聯想到民進黨的種種「去中國化」策略,似乎民進黨近年來一直想要斬斷大陸與臺灣地區的文化聯繫,讓「漸進式臺獨」大行其道。在過去的幾年中,拆除蔣介石和孫中山銅像、拆除「故宮南苑」十二生肖獸首、取消清明節的黃帝陵祭祀活動,甚至篡改臺灣地區歷史課本等等一系列舉措,都可以看出民進黨在推行「去中國化」的策略,試圖阻斷兩岸文化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