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 林淑玲
昨天(25日)是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日,「執政」的蔡當局完全不提這個日子,中國國民黨、新黨、統派的紀念活動規模有限,多是長者參與,幾乎看不到年輕人。臺灣民眾黨主席、臺北市長柯文哲、前高雄市長韓國瑜都只談重陽節不談臺灣光復。臺灣在民進黨「去中國化」、「臺獨」教育長期薰陶下的「脫中」氛圍看來已經回不去了。在兵兇戰危的此時,格外讓人憂心。
重要節日的紀念活動逢五逢十都是大日子,臺灣光復75周年本該是大事,但自2000年民進黨「執政」修訂《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取消臺灣光復節放假,這個標誌著臺灣命運翻轉的重要日子,就在臺灣逐漸被淡忘。陳水扁任內在10月25日紀念「終戰」引發爭議,現在的蔡當局索性都不提,民進黨如今更抨擊藍軍紀念臺灣光復是與中共唱和。
民進黨不願紀念臺灣光復節是不願正視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臺灣、澎湖重回祖國懷抱,迴避臺灣與中國的連結。光復這段歷史在臺灣的教科書也已被消失或扭曲。民進黨2000年首次「執政」開始綠化臺灣到今年正好20年,光復變成只有少數人在紀念,民進黨今年更加碼切割、把臺灣光復節抹紅,讓許多政治人物不敢紀念,把紀念臺灣光復抹成統派的事。從昨天的相關活動都只局限在年長者,即可看到「臺獨」教育影響之深遠,臺灣的根被拔掉,整體氛圍是回不去兩岸和平大交流的時代了。
在這個重要日子,蔡英文臉書卻是大力宣傳民進黨將參與10月31日的同志遊行,準備限量版彩虹口罩紀念小物給遊行當天到現場參加者;邀請挺平權或首次參加的首遊族,加入民進黨隊伍遊行。昨天台灣部份人在熱烈紀念臺灣光復,蔡當局卻在鼓吹性平,民進黨做這些動作無非都是討好年輕人、拼選票。
昨天的光復節,臺灣變成了「三個世界」,第一類是旗幟鮮明的統派,紀念75年前臺灣結束苦難的殖民,張燈結彩從日本人手中重回祖國懷抱;第二類是中國國民黨雖紀念臺灣光復,卻迴避兩岸連結;第三類是民進黨不僅不談、不紀念,還警告國民黨勿以紀念臺灣光復節之名與中共一同唱和「一中原則」。
從紀念光復節的一個臺灣三個世界也看到臺灣對兩岸關係的三條路線,統派與民進黨一統一「獨」分庭抗禮,惟一孱弱一超強無法相比,統派如今在臺灣也只能偶一為之在特定的時間、場合發聲,在民進黨打壓與選舉制度壓迫的現實下難以發展。國民黨其實是有實力可在臺灣挑起反「獨」大梁,卻夾在統「獨」之間擺蕩失去了定位,只講「中華民國」,不敢講一個中國,九二共識也被隱晦幽微地隱藏,談臺灣光復怕被抹紅還刻意要把國共內戰拉進來談。實際上「去一中」的「中華民國」與民進黨的「中華民黨臺灣」幾乎是一樣了。
這幾年臺灣的政治發展,連新黨都無法在立法機構取得席次,統派已很難在臺灣激起太大的浪花;而國民黨只要民進黨拋出「紅帽」就一定退縮,今年的臺灣光復節讓人印象格外深刻。臺灣已經回不去了,在美國從中操弄下,眼看著就要攤牌。在兩岸軍事對峙升高的此時,這是最不好的方向,近日有部份學者憂心忡忡拋出「一國兩府」、「一中二憲」、「一中三憲」等議題未必有可能性,但至少臺灣若能確立兩岸是一國,而非「臺獨」或「一中一臺」,便還有談的空間,而不會像現在蔡當局只能準備打仗,把納稅人的錢源源不斷丟進軍購的無底洞。
回憶1945臺灣光復前夕,臺灣曾在太平洋戰爭中被炮火洗禮,從北到南都曾慘遭美軍狂炸。現在的「總統府」,亦即當時的日本殖民政府總督府遭美軍空襲,造成數千居民當場死亡,傷者及無家可歸者更達數萬人以上,臺北城內包括寺廟在內的許多建築都遭到破壞、全毀,損失慘重。固然如果不是日本戰敗,臺灣也不可能光復,但這段美國人血洗臺北城的歷史許多臺籍老人還印象深刻,75年後,臺灣是不是要再被美國拖下水當炮灰值得省思。臺灣要選擇什麼路線,禍福在一夕之間。
來源:中評社
責任編輯:左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