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邊藍字,加入新化老鄉群
新化,建縣之前叫高平,於1072年建縣,取「王化之新地」之意,至今有940多年歷史。民族以漢主,歷史上曾有苗族、莫徭,有著人稱塑料普通話的新化方言,人口147萬。面積3642平方公裡,佔全省1.69%,佔婁底43.94%。
太爺爺太奶奶:中國
爺爺奶奶:湖南
父母:婁底
伯叔:長沙市、常德市、郴州市、衡陽市、懷化市、邵陽市、湘潭市、益陽市、永州市、嶽陽市、張家界市、株洲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兄弟:婁星區、冷水江市、漣源市、雙豐縣。
子女情況:新化經濟開發區、上渡辦事處、上梅鎮、石衝口鎮、科頭鄉、維山鄉、洋溪鎮、槎溪鎮、水車鎮、文田鎮、奉家鎮、遊家鎮、爐觀鎮、西河鎮、孟公鎮、天門鄉、琅塘鎮、金鳳鄉、榮華鄉、桑梓鎮、曹家鎮、吉慶鎮、坐石鄉、溫塘鎮、田坪鎮、白溪鎮、油溪鄉、圳上鎮、大熊山林場、古臺山林場。
家庭收入:2015年GDP達202.47億元
自我評價論容貌,新化旅遊資源豐富度、品位及開發條件居於全省前列,主要特徵表現為數量多、種類齊、品位高、結合優。新化縣共有地文景觀、水文景觀、古蹟遺址、宗教歷史文化、動植物、民俗風情、休閒等7個類別的近200處旅遊景點景區,其中一級資源11處。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梅山龍宮、紫鵲界梯田和以蚩尤為代表的梅山地方文化資源。
論資產,新化土地總面積535.07萬畝,是湖南省重點林區縣、湖南省杉木林基地縣、竹林面積2.2萬公頃以上的省重點毛竹基地縣、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縣。有娃娃魚、紅腹錦雉、銀杏、金錢松、紅豆、天獅粟等珍貴動植物資源。縣內溪河眾多,蘊藏著豐富的水電資源。
論能力,吃苦耐勞,真抓實幹,2015年GDP達202.47億元。
所以,本人不僅乾淨帥氣,還很有文化內涵,真是風度翩翩的英俊公子。
獲得榮譽新化是梅山文化的核心區域,有著以下榮譽稱號:
中國梅山文化藝術之鄉
中國蚩尤故裡文化之鄉
蚩尤文化研究基地
全國武術之鄉
中國山歌藝術之鄉
全國群眾體育先進縣
中華詩詞之鄉
全國文化旅遊百強縣
全國文化先進縣
湖南歷史文化名城
湖南省旅遊強縣
湖南省十大湘菜產業縣
湖南省文明城市
湖南省衛生城市
中國儺文化研究基地
人生經歷新化縣在周時為荊州之域,春秋時屬戰國楚地,秦時屬長沙郡,漢時屬長沙王國益陽縣。宋神宗熙寧五年置新化縣,取「王化之新地」之意,隸屬邵州。南宋寶慶元年改邵州為寶慶府,新化屬寶慶府。元時屬寶慶路,行政長官稱縣尹。明清時屬寶慶府,行政長官稱知縣。
辛亥革命後,民國三年至十年(1914-1921)屬湘江道,民國二十七年至三十八年(1938-1949)屬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區,行政長官稱縣知事或縣長。
1949年10月21日成立新化縣人民政府,屬邵陽專區,行政長官稱縣長。1977年10月屬漣源地區。1982年6月漣源地區更名為婁底地區,屬婁底地區。從1999年7月後,婁底地區改為婁底市,新化屬婁底市,2005年前,縣人民政府駐上梅鎮,2005年元旦,縣人民政府遷新化經濟開發區。
個人魅力新化縣位於湖南省中部偏西、婁底市西部,盤依雪峰山東南麓,資水中遊。地處北緯27°31′-28°14′,東經110°45′—111°41′。東北至東南與漣源、冷水江市交界,南至西南與新邵、隆回為鄰,西至西北與漵浦縣接壤,北與安化毗連。總面積3642平方公裡,佔全省面積的1.69%,佔婁底市面積的43.94%。
新化歷史悠久。作為大梅山地區的中心地帶,早在5000多年前,蚩尤及其部族就在此繁衍生息,在宋熙寧五年置縣之前,這裡長久地處於「化外」的歷史,是「不與中國通」的神秘之地。險峻閉塞的人文地理環境,孕育出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梅山文化蚩尤文化。梅山歌謠古老神秘,梅山山歌、民歌、情歌、灘歌、佛歌廣為傳誦;梅山飲食有口皆碑,特別是梅山「三合湯」(成功入選2008年奧運食譜)、「三大碗」,已榮登國內各大酒店菜譜,白溪豆腐、大熊山柴火臘肉、水車魚凍聞名全國,縣城滿殿香大酒店被授予「湘菜地方特色名店」,「吃在新化」已得到廣泛認同;梅山風情奇異迷人,草龍舞、儺舞,風格古樸,富有濃鬱的地方特色;梅山古蹟星羅棋布,梅山寺、梅山殿、熊山古寺、西雲山寺、八仙庵等古剎保存良好,文昌閣、萬人坑、羅盛教故居、陳天華故居、方鼎英故居、紅四軍團司令部舊址等愛國文化教育基地眾多,青龍橋、龍潭橋、又一橋等風雨橋,橋橋見證歷史。
飲食習慣新化菜恰如其分的把握了湘菜的精髓:和而不同,辣而不烈。千百年來,新化飲食獨具特色,自成體系,比較有名的就有「十葷」、「十素」、「十飲」之說。「十葷」就是三合湯、雪花丸、米粉肉、鴨子粑、柴火臘肉、回鍋狗肉、泥鰍鑽豆腐、水車魚凍、稻花魚、肘子肉。「十素」就是杯子糕、糝子粑、糯米粑、酣蕎粑、餈粑、蕨粑、擂米粑、澱粉粑、棕子、燒麥。「十飲」就是擂茶、涼粉、水酒、蛇酒、米燒酒、甜糟酒、苡米酒、雲霧茶、青紅茶、金銀花甘草茶。
語言能力方言:十級。普通話:八級,簡稱「新化塑普」。
家庭建設新化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古有資水下漢口,現有湘黔鐵路過境,又有婁懷高速、滬昆高鐵京通車,北上長沙,南下廣州,可以朝發午至。人流物流暢通無阻。
新化還將建一個機場,未來很讓人期待!
最大特長:會玩旅遊新化,旅遊資源星羅棋布,豐富多彩,其豐度、地位及開發條件居於全省前列,主要特徵表現為數量多、種類齊、品位高、結合優。全縣共有地文景觀、水文景觀、古蹟遺址、宗教歷史文化、動植物、民俗風情、休閒等7個類別的近200處旅遊景點景區,其中一級資源11處。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梅山龍宮、紫鵲界梯田和以蚩尤為代表的梅山地方文化資源。
建縣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新化地區古蹟星羅棋布,文昌閣、萬人坑、羅盛教故居、紅四軍團司令部舊址等愛國文化教育基地眾多,而永鎮橋、龍潭橋、油溪石拱橋等風雨橋,不但見證著歷史,還方便著勤勞古樸的新化人民。
新化自建縣始至清雍正九年(1731)止659年間,邑人中進士者才14人,中舉者也僅43人。風水先生認為須在北面建一塔才「文峰峻」。清雍正九年(1731),知縣姚奮翼召邑人建木塔於城北渡口邊。結果第二年鄉試中7人,特別是楊琨參加保和殿朝考,名列前茅,授職翰林院庶吉士,成為新化踏進翰林院第一人,全縣舉額讚許,都說是建塔的大功。後木塔傾塌,人們發起募捐,在原址上修建石塔。
於嘉慶十五年(1810)秋起工挖地基,並「仿古法,中鎮金龜,四方安藏珠玉」。因資金所苦,時建時停,直至道光十四年冬(1834)方建成,歷時24年才建成。北塔建成之後,新化文風始盛,從雍正九年至清末181年間,中進士30人,其中翰林5人,中舉者254人,較之前在數量上有很大提升。1981年,新化縣人民政府將北塔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又升格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二軍團長徵司令部舊址位於新化縣奉家鎮上團管區,始建於清末民初,佔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680平方米。大門正面為圓型拱門,兩邊為一層磚木結構房屋,其它三棟為「凹」字型雙層磚木迴廊式風格,迴廊與欄杆、門窗對稱,共有房屋80餘間。1935年12月12日,賀龍、任弼時、關向應率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軍團進入新化,設軍團部於此。舊址反映了紅軍長徵戰略轉移的一段難忘歷史,是典型的紅色教育基地。2011年入選「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百大新發現」,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新化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2013年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潭風雨橋位於新化縣溫塘鎮與田坪鎮交界處,跨資江支流油溪河上遊,曾是古安化梅城經伏口、田坪、溫塘、油溪再到新化梅城的必經之道。該橋始建於清鹹豐8年(公元1858年),為石墩懸臂式木廊風雨橋,四墩二十扇,全長約50米,寬5米,橋身用巨木層壘搭接,正中建有四角攢尖頂閣樓,中置神龕和石碑,兩端也建廡殿頂閣樓各一個,建築風格完整地保留了當地原住民侗族文化特徵,是一座集文化藝術性、實用性一體的古建築,也是婁底境內資水流域年代久遠、規模最大的風雨橋之一。1994年,該橋被確立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5月被公布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新化旅遊資源極其豐富,數量和品位及開發條件居於湖南省前列,主要特徵表現為數量多、種類齊、品位高、結合優。共有地文景觀、水文景觀、古蹟遺址、宗教歷史文化、動植物、民俗風情、休閒等7個類別的近200處旅遊景點景區,其中一級資源11處。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梅山龍宮、紫鵲界梯田和以蚩尤為代表的梅山地方文化資源。
紫鵲界梯田是國家自然文化雙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國家水利風景區,已有兩千餘年的歷史;奉家古桃花源是「古桃花源」的真跡地,這裡翠竹青山、流水潺潺、板屋迤邐、炊煙縷縷,可感受原生態之美;桃花源漂流全程6.8公裡,落差高達80多米,驚險刺激,屬於全國頂級生態漂流。
大熊山又名熊山、熊耳山,也稱辰山、神山,以山峰聳立如熊耳而取名。位於湖南湘中婁底市新化縣境北部,距新化縣城62公裡,公園總面積7623公頃,森林覆蓋率93%。自然景觀特色是,奇峰怪石、飛瀑流泉、山花爛漫、浮雲繚繞、煙雨迷濛而著稱於世,加上它詭秘神奇的宗教文化,形成大熊山比較突出的三大特點:一是生態環境,二是宗教文化,三是觀光旅遊。三大特點又構成了它奇特、突出的人文景觀,吸引了廣大遊客絡繹不絕。著名國家森林公園評審專家王興斌曾欣然命筆說:「遊大熊山,登蚩尤寨,圓黃帝夢,走乾隆道。」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人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描繪了一個理想中的世外桃源,令千古傳誦。而據考古考證,奉家山的地貌特徵及其古文化特徵與《桃花源記》及《桃花源詩》貌合神符,下團村是陶淵明的名篇《桃花源記》的創作原型地,這裡有翹簷幹欄式板屋特色民居,有雙碗雙筷的特色飲食習慣,有地龍、花棒、儺戲等傳統民俗文化,也有山歌、奉姓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這裡是集觀光遊覽、鄉村旅遊、生態旅遊、避暑休養功能於一體的度假勝地。
新化鍾靈毓秀,山川秀美,文化歷史悠久。而且良好的自然條件孕育了新化農業的發展。豐富的自然資源、深厚的文化底蘊,為新化發展和傳承了眾多的名優特產。
豬血粑,又稱豬血丸子,是湖南新化地區的傳統家常菜。每年的十一二月份,幾乎家家戶戶都製作,如貯藏得法,可放至第二年的五六月份。豬血粑據說始於清康熙年間,歷代相傳,至今已有好幾百的歷史。主要原料是用豆腐、豬血、食鹽、新鮮肉丁、辣椒粉、五香粉以及少許麻油、香油等佐料。先將豆腐濾水揉成糊狀,豬肉切碎,加入豆腐糊、豬血,辣椒粉,拌適量食鹽攪拌均勻,再捏成大小相等的坨,差成圓球,先在太陽下曬幾天,再掛在柴火灶上讓煙火燻幹。做好的豬肉丸子,形狀圓而色澤黑,鹹淡適度,臘香可口,易於保藏,攜帶方便,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食時切成米粒厚的片狀,煎炒或蒸食均可,最常見的是豬血粑蒸柴火臘肉,佐酒下飯兩相宜。
柴火臘肉歷史悠久,製作精細,是新化縣最具地方風味的傳統食品。每年農曆9—12月份,以水車本土優質豬肉為原料,加入適當的鹽、醬油、味精、香料等,經過多道工序精心淹制,利用柴炭火燻烤 30 —40 天,然後洗淨、風乾、切割、包裝。水車柴火臘肉蒸熟切片即可食用,也可配以辣椒、蒜苗、薑絲等烹炒。水車柴火臘肉色澤紅潤,芳香四溢,食之油而不膩,是上等的美食佳餚。
新化白溪水豆腐,色澤潔白,質地細嫩,久煮不散,鮮美可口,享有「走遍天下路,白溪水豆腐」美譽。白溪豆腐好,與水質特佳有關。相傳清乾隆皇帝遊江南,途經白溪鎮,吃了水豆腐,嘖嘖稱讚,究詢其因,當地人告知:白溪河畔的八仙街上有口水井,裡面有條龍,經常噴出「龍涎」,碧徹透亮,喝之清涼爽口,與眾水不同。乾隆當即賜名「金殿井」。白溪水豆腐就是取金殿井水製作而成的。許多外地人曾慕名前來學藝,但回去以後製作的豆腐總趕不上白溪的。
新化良好的自然條件孕育了新化農業的發展,豐富的自然資源、深厚的文化底蘊,造就了新化獨一無二的美食資源,為新化旅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吃在新化,味在梅山,新化以其獨特的美食資源而享譽國內外。
香氣襲人的穇子粑蒸雞,雞塊金黃細滑,肉質細嫩,糝子粑像閃亮的黑珍珠,不但營養好,還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功效,簡直讓人胃口大開。並與牛肉牛血牛肚做的三合湯、豬肉米粉做的罈子米粉肉合稱為新化三大碗,成為新化招待客人必備菜餚。
新化三合湯是湖南新化的特色小吃之一,是將新鮮牛肉、牛肚洗淨後切成薄片,再與切成條狀的牛血一起下鍋內煮熟,再加入蔥、香菜,淋上山胡椒油即可食用。本湯麻、辣、鮮、香,深受年青人的喜愛,並有除寒祛溼、通經活絡之功效。
新化雪花丸,以肉餡外表包裹的糯米宛若白燦燦的雪花而得名。製作雪花丸子,先要選上等的好豬肉。瘦肉和肥肉的比例是七比三。將肉剁成肉泥,放入味精、鹽(也有加放雞蛋、荸薺的),然後攪勻,攪拌時只能往一個方向攪。再將精選的糯米浸泡成半透明,將肉餡成圓球,粘上糯米,然後置於鍋中蒸熟即成。雪花丸子狀如一個個絨絨的雪球,熱騰騰散發的香氣中又帶有微甜,待到一口咬開,卻是紅嫩嫩,酥又軟。民間流傳有雪花丸子退敵兵的故事。說是元兵侵入湖南新化時,將一支抗元義軍困在山上,原想斷絕山上糧草逼義軍不戰自降。圍了幾天後,山上拋下雪花丸子,元兵一見那白花花「雪球」,以為山上有神兵相助,大熱天降下雪球豈非神耶?便撤兵走了。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而超過百年的樹木,稱為樹神。凡在古樹附近居住的有德者,都能得到樹神的護佑。同時古樹也是風水能的外現,有古樹的地方大都出人才,新化也有著為數眾多的古樹,其中最有名者,不外乎熊山千年銀杏和樓下千年古樟。
熊山古寺一棵銀杏樹,高達28.5米,胸徑2米,樹冠面積160平方米,樹齡在1600年以上,有「中華銀杏王」之美稱。
水車鎮樓下村有棵千年古樟,樹高20餘名米,腰圍9米有餘,要6個成人才能合抱。據說,這棵樹在抗日戰爭時期曾經枯萎,抗戰勝利後,它又神奇地活了過來。在當地村民眼裡,這樹成了活菩薩,能保佑人民一生平安,村民在這棵樹旁建了一座廟,並為這棵古樟雕了一神像,稱為樟樹大神。
新化的特色美味小吃眾多,新化吃貨們可謂是有福了,不管是向東街的紅湯牛肉麵,還是街頭小巷的杯子糕,油炸粑,馬煉黃,都會讓你久久回味,終生難忘!
新化縣傳統的向東街紅湯牛肉麵也起源於麵食發展最為成熟的清代,其時,鹹生館的紅湯牛肉麵、城南門杯子糕、畢家巷的糯米粑合稱「新化三絕」,譽響一時。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形成了咬勁足、湯味鮮、烹調獨特、花樣繁多的特點,並且眾口相傳出眾多的行業術語,如有輕挑(份量少)、重蓋(罩肉多)、金線吊葫蘆(也叫廂邊,麵條和餃子混煮)、免碼(不罩肉)、雙油(雙倍油)、清湯(免辣椒)、寬湯(多湯)、帶迅(快速)、落鍋起(半熟面)、連升三級(酸、鹹、辣)等等,其主要營養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且麵條易於消化吸收,對改善貧血、增強免疫力、平衡營養吸收等方面有著奇特的功效。
新化杯子糕,其狀如元寶,大如嬰拳,味香甜,色透明,分黃白二種。黃以紅糖、米糖調色,稱金元寶;白以白糖或糖精拌和,稱銀元寶。其形有凹凸兩樣,凹形稱肚臍糕,質密而嫩,嚼之如燉蹄筋;凸形稱杯子糕,一口咬開,滿是峰巢氣眼,既耐嚼又爽口。最妙是剛出籠之時,熱騰騰、香噴噴、胖乎乎、顫巍巍、粘答答、甜津津。外地人到新化如不吃上幾塊實為憾事。
新化的油炸粑製作很簡單,主要是用和好的麵粉包裹綠豆沙經油炸而成的。雖然做法簡單,但這卻是我們小時候吃的最普遍最美味的小吃,價格也非常便宜,外面的麵皮經油炸後有嚼勁,而裡面的豆沙,吃的時候那種粉粉的感覺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