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醫脈通
作者:馬清清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酒,是一種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長河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當屬「詩仙」李太白,「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是他一生遭際的寫實,除了留給後人千餘篇膾炙人口的詩篇,他還是一個「酒仙」,一生嗜酒如命,酒中作詩,以酒為樂,甚是豪邁。傳聞李白醉酒,為水中撈月而亡,可謂生而為酒,死也為酒,對酒的摯愛達到極致。
如果說「李白鬥酒詩百篇」的話,那麼,蘇東坡則是「東坡佳句出半酣」。他「以酒為命」;「身後名輕,但覺一杯之重」。東坡愛酒、醉酒、贊酒,在他的詩詞、散文、志記書信裡,飄拂著美酒的芳香,描繪了美酒的魅力,「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等佳句傳唱至今。
圖源:攝圖網
古代酒文化是一門藝術,古人喝酒玩的什麼行酒令、飛花令、飲酒賦詩、流觴曲水等,既高雅又顯得有格調,李白有「舉杯邀明月」的雅興,而蘇軾有「把酒問青天」的胸懷,歐陽修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邁,曹操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蒼涼,杜甫有「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瀟灑。比起今天我們在酒局上的划拳吹牛,什麼感情深一口悶之類的著實高雅了不少。
現在的酒文化,侵染在各種酒局上,逢年過節要喝酒,朋友小聚要喝酒,婚喪嫁娶要喝酒,金榜題名要喝酒,升官發財要喝酒,失戀分手要喝,就連離婚現在也要喝。酒,依然是人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但是,總有人,對酒把控不住,為自己的身體埋下了炸藥。
近年來,因一次性過量飲酒導致猝死的報導頻頻出現,酒精引發的身體疾病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長年累月喝酒,雖然沒有立即表現出嚴重的後果,但超過了身體代謝酒精的能力,會逐漸引起身體各個器官系統的損害,除了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還容易引起慢性胃炎、消瘦、貧血、胰腺炎、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律不齊、記憶障礙、神經炎等,嚴重者也會危及生命。
46歲的柏先生就永遠定格在46歲。在感染科初見他,不愛說話,甚是冷漠,與之交流,不愛回應,是個消瘦的黃人,已呈現衰竭狀態。柏先生十幾歲就開始飲酒,早期進京創業,成績不錯,應酬也隨之增多,隨著時間的推移,柏先生對酒的熱愛已超乎所有,對酒幾乎沒有節制,只要還能喝就不會少喝一口。在旁照顧他的母親70多歲,曾平靜地對我們說:走到今天都是喝酒害的,歸根結底都是自己作的,晚上吃過飯喝過酒,只要朋友喊,接著喝,醉酒是常態,親朋好友誰的話都聽不進去,最終得了這個病,就算是住院期間,只要還有喝的機會就不錯過。柏先生走的時候,家裡人都很平靜,想必早已接受了這個結果,或者說對這個結果,家屬早有準備。
圖源:攝圖網
50歲的謝先生,一住院就被診斷為肝衰竭,黑瘦黑瘦的。謝先生年少跟師學藝,其妻說,學藝學的不咋地,菸酒倒是全學會了。這一吸一喝就是三十幾年,酒是天天喝,一天沒落下,一頓三四兩。隨著兒女各自成家,一身輕鬆的謝先生跟朋友聚會的機會也多了起來,宴席上推杯換盞,不亦樂乎,就算沒人跟自己喝酒,也會自斟自酌,結果就在今年7月,謝先生的病爆發了。他剛開始面目黃染,全身乏力,不思食慾,像得了重感,感覺過幾天就會好,哪裡想到身體越來越重,都不能下床了,被家屬火急火燎的送到了醫院,診斷為重肝,同樣是喝酒導致的。這一住院,就像把他這輩子該住的院全住了,別人住院論天,他住了一個季度,中途經歷了死亡邊緣,好不容易拉回來,再問他「還喝嗎」,他嘿嘿的笑:「哪還敢喝,再喝命都要沒了」。
48歲的田先生同樣患有酒精性肝硬化,平時也是嗜酒如命。在剛住院那會,他沒有機會喝酒。有一天,夜班護士巡房,發現他正在搬弄病房裡固定好的電視機,護士問:你在幹什麼呢?病人說:我看電視是個歪的,我要把它搬正。護士一看,倒吸一口涼氣,固定在牆上的框架都快被他扯出來了,再弄一會估計電視都要砸下來。護士連忙把他扶上床,可他開始胡言亂語,神叨叨的,說些不著邊際的話,護士嚇壞了以為是個精神病,結果醫生診斷患者這是酒精戒斷反應。
酒精戒斷反應表現為身體哆哆嗦嗦、出汗、走路不穩、無力,這都是因為身體裡突然沒有了酒精而出現的身體戒斷反應,憑空看見很多奇怪的東西則是突然斷酒後出現的精神症狀。有些人還會出現更加嚴重的反應, 如噁心嘔吐、心慌、發熱、血壓升高,肌肉緊張,甚至癲癇發作,不認識家人,極度恐懼,如果不及時就醫和處理,往往會危及生命。如救治及時,病人醒來也是記憶空白。 像田先生一樣,很多患者都是因為身體出現了問題去就醫,因身體疾病而戒酒,因戒酒不當而引發了精神症狀,其罪魁禍首都是酒精作祟。
這酒啊,看起來像水,喝到嘴裡辣嘴,喝到肚裡鬧鬼,走起路來絆腿,半夜起來找水,早上醒來後悔!這是過量飲酒最真實的寫照。那人們為什麼會醉酒呢?
因為大量飲酒, 肝細胞無法將酒精代謝後的一些有毒物質全部清除導致的。酒精在體內的代謝主要分為三個部分,首先經肝代謝酶系統,就是乙醇脫氫酶轉化為乙醛,乙醛在經過乙醛脫氫酶催化氧化生成乙酸,最後代謝分解成為二氧化碳和水。其中乙醛沒有及時分解,就會表現為醉酒的狀態,如面色潮紅,心跳加快。同時酒精具有直接的神經系統毒性,以及心臟毒性和肝臟毒性,因此醉酒後會有一系列神經系統的異常表現, 包括異常興奮、急性焦慮、過分敏感、 抑鬱,或者出現罪惡感等。
飲酒時,大家要觀察臉色,以下三類人不宜飲酒:
1.喝酒上臉的人,因為臉紅的人身體裡缺少一種酶,叫作乙醛脫氫酶,它是代謝酒精不可或缺的一種酶,這種酶缺失,酒精代謝不完全會堆積在身體內,對肝臟造成很大的損傷,表現就是喝酒之後臉色迅速發紅,甚至蔓延到全身。
2.喝完酒臉色發白,酒精的代謝不僅僅需要乙醛脫氫酶,也需要乙醇脫氫酶,兩種酶共同作用才能完全代謝成二氧化碳和水。而越喝酒臉越白的人,體內同時缺少這兩種酶。身體要想代謝掉酒精,只能依靠肝臟中僅有的一點酶,這樣無形中會給肝臟帶來很大負擔,久而久之很容易出現病變。
3.喝完酒臉色暗淡、發青,發黑大多是肝臟出現了問題。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往往皮膚會變得黝黑、 灰暗,這也是典型的「肝病面容」,如果臉色都變成了這種顏色,那以後跟酒的緣分徹底終結。
除此之外, 大家須知懷孕期或平時積累的酒精中毒會影響胎兒發育,這一點,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陶淵明有過慘痛教訓,五個兒子全部智障。他在《責子詩》中感嘆:「雖有五男兒, 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 而不愛文術;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 但念梨與慄;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陶淵明不知道, 這正是他貪杯的結果,他應當責己而不是責子。
雖然酒精對人並無裨益,然而,當飲酒不可避免,人們如何把酒精對身體的危害降到最低呢?喝酒前,食用富含澱粉和高蛋白的食物,最好在喝酒之前半小時,喝瓶純牛奶或者酸奶,在胃裡形成一層薄膜,可以起到保護胃的作用,食物會延緩酒精的吸收,減輕其對肝臟的危害。喝酒中,多喝水,酒精會使細胞內缺水,多飲水還能促進酒精從尿液中排出。
酒能活躍氣氛,潤滑感情;酒能興奮神經,能讓人超常發揮;酒能解除大腦皮層的自我抑制,可達到宣洩目的,所謂酣暢淋漓就是指這種境界。但是千萬不要忘了,凡事都有度,過量飲酒撇開社會影響不說,光是健康問題就夠你喝一壺了。如果戒酒有困難,那就適當飲酒,惜命保健康,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