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和5G本身是信息技術發展的一定階段,信息技術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人機共生、萬物皆媒。」17日,在福建廈門舉辦的第八屆中國新興媒體產業融合發展大會上,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趙子忠表示。
趙子忠教授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
趙子忠認為,人工智慧、5G、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等這些新興技術應用,覆蓋了社會的很多方面,最終目的是為信息服務。
「冬奧會的很多項目,因為運動員比賽時速度非常快,如果你用通常的形式去傳輸,可能就不怎麼好看,也吸引不了觀眾,但我們可以通過5G技術來提供更加豐富的表達形式,從而帶來視覺和用戶體驗方面的差異化提升。」趙子忠說。
在趙子忠看來,人機共生就是人和機器共存於一個傳播環境,特別是大規模機械通訊的應用,會依託物聯網這個載體,形成新的傳播業態。「機器的傳播能力實際上遠遠超過了我們人類的能力,特別是簡單複製型的信息,可能我們一個人一天發幾十條消息就很多了,但機器人可以發幾十萬條甚至上百萬條。」
所謂「萬物皆媒」,趙子忠表示,隨著載體的擴大和5G、物聯網的泛化,人工智慧應用以後,這些技術都具有媒體屬性,攝像頭、無人機、衛星等都變成了信息的採集端,成為信息的一個重要來源。
信息技術的發展也為相關領域的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趙子忠認為,一方面,傳媒人才的培養需要轉型,將人工智慧、5G、網絡切片等新技術新應用融入傳媒人才的培養中;另一方面,技術的提升也要求傳媒人才在編導、策劃、創意等能力上進行全面提升;高校需要加強傳媒人才相關能力的培養,讓技術更好地服務於傳播。(記者付敏、趙雪彤、黃南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