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說丨宮喜祥:萬物互聯、萬物皆媒時代正在到來

2020-12-15 新湖南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新湖南客戶端11月19日訊(記者 秦慧英 視頻 周林熙 唐煜斯)今天上午,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在長沙開幕。新華社黨組成員宮喜祥致辭,以下為他發言實錄。

當前,世界傳媒業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變革大調整,「四全」媒體深入發展,移動網際網路成為信息傳播主渠道,人工智慧深刻重塑新聞傳播的面貌,5G加速應用推動新的新聞業態呼之欲出,萬物互聯、萬物皆媒時代正在到來。伴隨這場大變革,媒體融合發展進入深水區、攻堅期,既面臨難得歷史機遇,又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正處在實現全面突破、深度融合的關鍵節點。對此,「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實施全媒體傳播工程,做強新型主流媒體」,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的高度,對媒體融合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為我們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建設新型主流媒體、做大做強主流輿論提供了根本遵循。圍繞貫徹落實中央要求,結合大會主題「守正聚力 創新共融」,有幾點體會與大家交流、共勉:

一是守正不渝,舉旗定向。無論生產模式、產品形態、傳播手段如何變化,中國媒體所固有的政治屬性不會改變,「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不會改變。當網際網路成為信息傳播主渠道、主平臺時,我們更加需要把講政治擺在首位,始終堅持黨指引的方向,堅持黨性原則,讓黨的旗幟在網絡輿論場高高飄揚。我們應該把做好習近平總書記新聞報導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作為頭等大事,力爭在創意上高人一籌、形式上獨具匠心、手法上不拘一格、效果上出新出彩,讓黨的創新理論成為時代最強音。

二是做強主流、凝聚共識。我國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思想文化領域特別是輿論環境更趨多元、多樣、多變,各種觀點相互激蕩,各種力量競相發聲,主流媒體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任務更加艱巨。我們應該不斷適應網民分眾化、差異化特點,推進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創新,提高網上正面宣傳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振信心、鼓舞士氣,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讓網絡空間真正成為我們凝聚共識的新空間。

三是技術引領,搶佔高點。當前,新聞傳播創新一日千裡。其中,技術創新在媒體變革中的作用愈加突顯,一項重大技術創新可能對整個行業造成顛覆性的衝擊。誰能在技術創新上保持先機,誰才能在激烈競爭中保持優勢。5G、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引發新聞生產、傳播和呈現方式深刻變革,為媒體發展帶來重要契機。我們必須立足形勢發展,用好信息技術革命成果,加強新技術前瞻性研究和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積極佔領信息傳播制高點。

四是開放協作,激發動能。「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也是媒體把握機遇、加快發展的重要窗口期。我們應樹立開放、協作、聯接的思維,加強媒體與產業的跨界融合,促進媒體資源、政務資源、公共服務資源的融會貫通,構建渠道豐富、覆蓋廣泛、傳播有效、可管可控的媒體型生態平臺,切實把社會思想文化公共資源、社會治理大數據、政策制定權的制度優勢轉化為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綜合優勢,共同激活創新引領的合作動能,積極推動中國經濟不斷煥發生機活力。

新華社是中國媒體融合發展的先行者和排頭兵。近年來,新華社堅持導向為魂、內容為王、創新為要,積極探索具有國家通訊社特色的融合發展路徑,打造「爆款」融合產品,建立融合傳播矩陣,融合發展局面大開,媒體創新走在前列。

面向未來,我們將順應「四全」媒體發展趨勢,加快由全媒體業務架構向智媒體業務架構拓展,由服務媒體用戶向同時服務媒體用戶和終端受眾拓展,由提供單純內容服務向提供綜合生態服務拓展,既做好新華社深度融合發展這篇大文章,也努力為全行業、全社會提供更多優質公共資源:

第一,提升優質內容供給能力。新華社是國家通訊社,是「媒體的媒體」,向媒體提供內容是我們的基本職責。我們升級了全媒體供稿體系,每天通過12種文字,向海內外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萬家用戶提供各類新聞產品。我們將進一步強化網際網路思維,牢固樹立一體化發展、移動端優先理念,擴大優質內容產能,創新內容表現形式,在權威性、及時性、準確性、思想性上下功夫,讓網絡空間正氣充盈。

第二,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融合發展是媒體的一場自我革命。新華社將按照中央要求,以理念創新為引領,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技術賦能為支撐,進一步理順體制機制,重塑生產流程,拓展傳播渠道,打造新型平臺,加快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希望與媒體同仁加強交流合作,共享經驗做法,激發媒體活力,不斷提高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第三,強化「開門辦社」力度。我們將自有採集網絡與社會信息資源相結合,重構新聞採集模式,建設融匯社內社外、打通線上線下的信息網絡時代「消息總匯」。我們將向更多用戶開放智能化生產平臺「媒體大腦」、移動直播平臺「現場雲」等新華社自主技術平臺,與合作夥伴共建媒體融合生產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幫助更多媒體實現移動化、數位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攜手打造新型媒體傳播生態。

第四,廣泛共享經濟信息服務。我們將以「新華財經」「新華絲路」「新華信用」「新華指數」經濟信息服務平臺為依託,與政府部門和市場主體,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媒體和機構,協商開展經濟信息數據交換,探索多種方式的經濟信息服務合作,共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攜手助力全球經濟復甦。

最後,期待我們在這裡能深入研討、分享心得,加強互動、達成共識,努力在「守正」中「創新」,堅持在「創新」中「守正」,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我們就能以新的氣象、新的作為,創造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使命、無愧於人民的嶄新業績。

[責編:周楊]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北郵喬秀全:5G XR將真正實現萬物皆媒的「物媒」新時代
    在論壇上,北京郵電大學網絡與交換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喬秀全教授表示,在疫情的影響下,在線新經濟凸顯其重要性,利用人工智慧、5G、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相關技術,與傳統行業結合起來,在線新經濟將助力文化、教育、流通、智能製造等領域的智能化建設。5G和XR結合將真正實現萬物皆媒體的「物媒」新時代。什麼是物媒傳播技術?
  • 萬物互聯時代的作業系統在哪裡?
    可以說,適應了行動裝置的安卓及iOS系統極大的促進了手機的進化,對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有很大的貢獻。而傳統PC時代的作業系統霸主微軟也於2010年推出了Windows Phone(簡稱WP)手機作業系統進行追趕,但由於在生態層面落後的太多,沒有硬體廠商支持和軟體生態薄弱,終究無法實現對安卓和iOS系統的追趕。AI+雲計算+5G帶來的萬物互聯場景革命,會需要什麼樣的作業系統?
  • 華為軟硬生態加速推進,加速萬物互聯到來
    華為軟硬生態加速推進,加速萬物互聯到來 2020-12-16 23: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這本藍皮書揭示:未來已來、萬物皆媒,你確定不看看?
    新媒體、融媒體、未來媒體媒體+產業跨界融合的語境下智能視聽產業才是王道網際網路、物聯網、萬物皆媒5G+智能,互動即內容的時代佔據受眾終端才能贏得未來戳視頻↓↓↓每年一冊媒體藍皮書,已經是廈門理工學院文化產業與旅遊學院的慣例
  • 柔宇科技:萬物互聯進程中,柔性電子技術正在發力
    人人都說,未來是萬物互聯的未來。那麼什麼是萬物互聯?簡單而言,萬物互聯是將人,流程,數據和事物結合一起使得網絡連接變得更加相關,更有價值。我們和萬物互聯有多遠的距離?
  • 萬物互聯時代,LED顯示屏行業機遇與挑戰並存
    5G時代的到來給各行各業帶來了機遇和調整。led顯示屏行業也會隨著5G時代的發展帶來更大的機遇和挑戰。5G的融合5G時代到來,將會全面開啟萬物互聯時代,萬物互聯也將給LED顯示屏行業帶來顯示的可能。隨著產業轉型升級,產業上下對於技術創新的熱情空前高漲,技術正在成為全面推動LED顯示屏廠商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和骨幹支撐。
  • 名師引領|張悅:萬物互聯時代高中語文課程教學新解
    我們見證了信息與信息之間的意義互聯,也警惕著信息可能會以排山倒海之勢裹挾、湮沒我們的生活與思想。然而,信息互聯僅僅是開頭,一種新的交互與共生形勢正在影響、考驗甚至改變著我們感知生活和理解世界的內容與樣式。這種交互與共生的新樣態被稱為「萬物互聯」。任何一種存在都是關係互聯中的存在。
  • 時代精選一:萬物互聯時代,你大腦的思想是如何被竊取與測量的
    這不僅是一個哲學問題,也不只是一個心理學問題或選舉政治問題,隨著5G的大幕徐徐拉開,在即將到來的萬物互聯的時代,這更是一個價值萬億美元的商業問題!大數據時代隱私唾手可得也許你會質疑這種情況的現實性。但是可以明確的是,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法律制約,這樣的未來並不遙遠,甚至有的已經發生在了我們生活當中!
  • 中航證券裴伊凡:5G開啟萬物互聯 大屏終端將持續受益
    來源:新浪財經新浪財經訊 大咖雲集,共話投資!新浪財經重磅舉辦「2020夏季線上投資策略會」,邀請百餘位首席分析師,圍繞宏觀策略、33個行業展開深度對話,5月28日至6月12日,連續15天不間斷投資策略分享!
  • 柔宇科技劉自鴻:通過柔性技術來促進萬物互聯的到來
    柔宇科技劉自鴻:通過柔性技術來促進萬物互聯的到來 柔宇科技創始人、董事長、CEO劉自鴻參會並發表演講劉自鴻表示,如今再看萬物互聯的底層,我們認為有三件核心的事情要解決,一個是感知,一個是計算,一個是互聯。這就像人一樣,你先要有五官去接受信息,這就是感知。第二個是計算,用大腦來分析和思考,然後再互聯。同時他表示,很少有人討論下一代感知技術。劉自鴻解釋道,我們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柔性的。
  • 說唱新世代結束,萬物皆可說唱到來了!
    昨晚,小破站的說唱節目《說唱新世代》落下了帷幕,雖然比不過中國新說唱的熱度,但是在整體的評價上,好評也是居多的,不少人都說看了這個節目發現,說唱不一定是underground,說唱不一定要大金鍊子,說唱不一定是diss,說唱可以是說「她」,說唱可以使說「20歲的自己」,說唱不只有熱血,說唱可以有溫暖,萬物皆可說唱,就是這樣一個看似隨便的節目
  • 以網絡為基礎 以數據為核心 「雲化」助推新萬物互聯時代到來
    「作為一名網信技術工作者,我感受到的是一個『以網絡為基礎、以數據為核心』的新的信息技術體系正在步入生活舞臺的中央,一個新的時代正在緩緩向我們鋪開嶄新的畫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中國雲計算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友友天宇系統技術有限公司CEO姚宏宇如此表示。他說,如今「雲」已成為新一代網信技術體系的關鍵基礎底座,我們要緊緊抓住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打造國際領先自主可控的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
  • 業界大咖建言網絡安全產業發展:萬物互聯須以安全為先
    萬物互聯時代網絡安全面臨哪些新形勢?在這座四層、1.8萬平方米的場館裡,多位知名網信企業負責人圍繞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產業發展、構建良性生態等主題建言發聲。  「以前我們總說提供更高效能的線上服務,今年疫情提供了一次『演練機會』,倒逼我們思考和探索如何建立持續應對各種突發挑戰的網絡安全平臺。」範淵說。
  • 騰訊雲藺志成:將至已至·萬物互聯智能生活
    從人臉識別入場到無人零售,從智慧城市到智能家居,從共享單車到智能停車,這些具有智能通訊能力的產品已經進入到我們的生活之中,逐漸構建起一張"萬物互聯"的智慧網絡。智能生活·未來已來隨著越來越多行業的數位化和智能化,讓我們對智能生活有了更多的憧憬。
  • 萬物皆為師、萬行皆存理
    我們人類生存在世界範圍內,通過眼、耳、鼻、舌、身、意感知、推理一切事物的存在和運行,積累了諸多方面的客觀理論,後人借鑑過程中的理解需要「引路」嚮導,便有了「老師」,老師的源頭也是宇宙萬物的運行變化,即世間萬物皆為師。
  • 光鑑科技創始人朱力:萬物互聯的時代 隱私的概念可能會徹底被打破
    來源:新浪財經11月19日,亞布力企業家論壇「前沿科技論壇」在哈爾濱舉辦,光鑑科技創始人兼CEO朱力在會議上表示,萬物互聯的時代,隱私的概念可能會徹底被打破掉。他說,在這種情況下,隱私定義會改變,有些原來不能讓人知道的,兩三年之後就不再是隱私了。
  • 萬物互聯時代,小米拉近了我們與未來的距離
    小米是最早布局IoT(物聯網)的廠商之一。包括比較知名的如在美國上市的華米,雲米,還有在大A股科創板的石頭科技。小米生態鏈覆蓋了雲米飲水吧、Yeelight燈具、90分登機箱、鹿客指紋鎖、石頭掃地機器人等等生態鏈優質產品。
  • 萬物皆可supreme什麼梗 萬物皆可supreme什麼意思
    萬物皆可supreme什麼梗最近有網友整理了一段土味視頻合集,原本土的掉渣的視頻,加上了supreme的水印之竟然有一絲絲高大上。一個是時尚界的潮流風向標,一個是土味合集,網友將兩者結合,其實就是想表達一種土到極致也可以潮流的含義。
  •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趙子忠: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是人機共生、萬物皆媒
    「人工智慧和5G本身是信息技術發展的一定階段,信息技術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人機共生、萬物皆媒。」17日,在福建廈門舉辦的第八屆中國新興媒體產業融合發展大會上,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趙子忠表示。
  • 小尺寸,連接5G大時代 - SIM8202G-M2 助力萬物智聯
    在第十四屆國際物聯網展期間,芯訊通推出了最新的超小尺寸5G模組SIM8202G-M2,為萬物互聯注入新動力。隨著3GPP宣布5G R16標準正式凍結, 5G 第一個演進版本標準完成,5G 相關技術進一步明確。此次全球首發的SIM8202G-M2模組, 充分滿足這一標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