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互聯時代,小米拉近了我們與未來的距離

2020-12-26 騰訊網

當你推開門,燈光自動亮起,熱水壺開始加熱,窗戶自動打開,你到達客廳的時候,空調也自動調整到適應的溫度,電視也自動打開,切換到你喜歡的頻道。萬物互聯時代,智能家居讓這些操作成為可能。

小米是最早布局IoT(物聯網)的廠商之一。據小米公開數據顯示,小米IoT平臺已連接IoT設備數2.71億臺,成為全球領先的消費級智能AIoT平臺。

在現有物聯網設備中,價格親民,配件更多、生態更完善的小米,顯然比起華為高通等,更有優勢。小米幾乎所有的電器都是米家的品牌。包括比較知名的如在美國上市的華米,雲米,還有在大A股科創板的石頭科技。小米生態鏈覆蓋了雲米飲水吧、Yeelight燈具、90分登機箱、鹿客指紋鎖、石頭掃地機器人等等生態鏈優質產品。

其實這些所謂小米品牌也不過是代工廠的產品,只不過都是通過小米考察並看好的代工廠。讓更專業的人做更專業的事,也沒毛病。代工廠拿到小米的投資,但小米不會直接參與公司管理,只是必須按照小米的理念和代工廠一起設計產品,參與定價貼牌接入小米入口。

總體而言,小米物聯網生態主要面向普通消費者,價格親民的最重要的原因:小米一直致力於通過硬體來獲得流量入口,並不期待硬體成為利潤的主要來源。簡單來說,就是小米通過高性價比來吸引消費者進入小米的生態圈,從而獲取流量,當用戶足夠多的時候,就能產生足夠大的規模流量而賺錢。

從近幾年米家接入的設備種類和數量增長就知道,這個市場潛力不可估量。其實從小米布局IoT後,多得它的實惠的價格和優秀的技術,智能家居才真正慢慢走近老百姓的生活,小米確確實實拉近了我們與未來的距離。

小夥伴們覺得小米的產品如何呢?家裡又買了多少小米的產品?

下面配置一圖小米生態鏈產品的品種及價格,圖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萬物互聯時代的作業系統在哪裡?
    可以說,適應了行動裝置的安卓及iOS系統極大的促進了手機的進化,對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有很大的貢獻。而傳統PC時代的作業系統霸主微軟也於2010年推出了Windows Phone(簡稱WP)手機作業系統進行追趕,但由於在生態層面落後的太多,沒有硬體廠商支持和軟體生態薄弱,終究無法實現對安卓和iOS系統的追趕。AI+雲計算+5G帶來的萬物互聯場景革命,會需要什麼樣的作業系統?
  • 小米10年一往無前,三維碼10年萬物互聯
    2020年8月11日,小米十周年,小米集團董事長、創始人兼CEO雷軍發表了主題為「一往無前」的公開演講。在近3小時的演講中,用20個故事回顧了小米過去的熱血10年,也展望了新的10年。
  • 時代精選一:萬物互聯時代,你大腦的思想是如何被竊取與測量的
    這不僅是一個哲學問題,也不只是一個心理學問題或選舉政治問題,隨著5G的大幕徐徐拉開,在即將到來的萬物互聯的時代,這更是一個價值萬億美元的商業問題!大數據時代隱私唾手可得也許你會質疑這種情況的現實性。但是可以明確的是,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法律制約,這樣的未來並不遙遠,甚至有的已經發生在了我們生活當中!
  • 萬物互聯時代來臨,科大訊飛杜蘭談未來人工智慧行業發展
    萬物互聯時代來臨,科大訊飛杜蘭談未來人工智慧行業發展     十年前,當人們談及人工智慧時,很多人都認為是「天方夜譚」,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工智慧在近幾年卻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在城市建設、教育、醫療、家居等方面開始嶄露頭角。
  • 名師引領|張悅:萬物互聯時代高中語文課程教學新解
    似乎是不算太久前的一天,我們推開窗,撲面而來的除了滿天晴嵐,還有海量信息:以為這也許就是世界的新模樣。我們見證了信息與信息之間的意義互聯,也警惕著信息可能會以排山倒海之勢裹挾、湮沒我們的生活與思想。然而,信息互聯僅僅是開頭,一種新的交互與共生形勢正在影響、考驗甚至改變著我們感知生活和理解世界的內容與樣式。這種交互與共生的新樣態被稱為「萬物互聯」。
  • 萬物互聯時代,LED顯示屏行業機遇與挑戰並存
    5G時代的到來給各行各業帶來了機遇和調整。led顯示屏行業也會隨著5G時代的發展帶來更大的機遇和挑戰。面對持續升級的消費需求、多變的經濟和商業環境、以及難以捉摸的未來趨勢,新商機、新出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隨著競爭局勢更加激烈的2020年開啟,抓住一閃而逝的機遇,乘機而上尤為重要。那麼2020年LED顯示屏產業又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新機遇呢?
  • 睿思特科技董事長廖興旺:未來的趨勢一定是萬物互聯
    27日下午,在年會「未來科技·賦能產業升級」的討論中,福建睿思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廖興旺進行了分享。在廖興旺看來,未來的趨勢一定是萬物互聯,人與人相聯、人與物相聯、人與機相聯,聯網以後會產生很多的數據,而數據是關鍵的生產要素。
  • 柔宇科技:萬物互聯進程中,柔性電子技術正在發力
    人人都說,未來是萬物互聯的未來。那麼什麼是萬物互聯?簡單而言,萬物互聯是將人,流程,數據和事物結合一起使得網絡連接變得更加相關,更有價值。我們和萬物互聯有多遠的距離?
  • 卓亞雲董事長谷雷:讓萬物互聯變為現實
    卓亞雲研發的智慧社區、智能家居、智能酒店、智慧養老、智慧農業等一系列國內領先的物聯網行業應用智能控制系統讓「萬物互聯」。在卓亞雲位於深圳市南山區的總部,卓亞雲董事長谷雷帶領我們參觀了卓亞雲萬物互聯設備的展廳。
  • 秩序,讓我們從茹毛飲血到萬物互聯
    隨著年齡漸長,慢慢的理解了人性的複雜與矛盾,人的差異與區別,發現我們的生活不只是黑色與白色之間的過渡,而是青赤黃白黑五色雜糅,既相生相剋又五彩斑斕的。芸芸眾生就這樣夾帶著各自的好惡與愛憎,在各自利益、情感的糾纏當中,匯聚成了一個一個的家庭,一個一個的集體,一個一個的社會,一個一個的國。
  • 十年小米:新物種生於未來 |吳聲薦讀
    「小米的十年,就是移動網際網路的十年。和這個偉大的時代同行,是我們最大的榮幸」。
  • 光鑑科技創始人朱力:萬物互聯的時代 隱私的概念可能會徹底被打破
    來源:新浪財經11月19日,亞布力企業家論壇「前沿科技論壇」在哈爾濱舉辦,光鑑科技創始人兼CEO朱力在會議上表示,萬物互聯的時代,隱私的概念可能會徹底被打破掉。」這種改變不以人的意願YES和NO來轉移,它會發生,與其我們抗拒和思考這個變化該不該變化,還不如去思考這個變化真的發生以後,首先人還是會有基本的隱私基礎,在可信的範疇之內,這個可信是數學上可以保證的,你大量的隱私數據,可以通過你數學方向限制在你可以限制的範圍之內,這樣你的生活會被更自動化的東西服務」,他補充道。
  • All in AloT——5G時代小米的「頂上戰爭」
    AI+loT,人工智慧加上萬物互聯,這一科技生活方式的美好願景,將在5G時代引發網際網路的一波新浪潮,並與4G時代一樣,在方方面面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據麥肯錫報告預測,全球IoT市場的經濟價值在2025年之前有望達到11萬億美元,硬體市場規模在2020年將達到530億美元。
  • 華為軟硬生態加速推進,加速萬物互聯到來
    據華為消費者業餘軟體部總裁王成錄介紹,鴻蒙是萬物網際網路時代的作業系統,為跨終端應用「高效開發」設計,開發者不需要再為手機、平板、手錶等其它終端做複雜適配。鴻蒙的到來,作為面向萬物互聯時代的作業系統,適用可穿戴設備、智能汽車、智能家電、智能汽車以及面向工業領域,將人、設備、場景有機地聯繫在一起,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全場景體驗,讓應用開發者擁有更多入口。
  • 大咖說丨宮喜祥:萬物互聯、萬物皆媒時代正在到來
    當前,世界傳媒業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變革大調整,「四全」媒體深入發展,移動網際網路成為信息傳播主渠道,人工智慧深刻重塑新聞傳播的面貌,5G加速應用推動新的新聞業態呼之欲出,萬物互聯、萬物皆媒時代正在到來。伴隨這場大變革,媒體融合發展進入深水區、攻堅期,既面臨難得歷史機遇,又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正處在實現全面突破、深度融合的關鍵節點。
  • 三大運營商均獲eSIM服務批文 5G萬物互聯時代技術落地
    由於智能手錶等較小的終端不方便安裝SIM卡,eSIM技術可謂5G物聯網的核心,它的正式應用才是真正開啟5G時代萬物互聯的基礎。這意味著傳統的SIM卡今後可能會成為歷史,像早年的磁帶、軟盤一樣在我們的信息生活中消失。從工信部批覆的文件看來,三大運營商開展物聯網等領域eSIM技術應用服務,是有一定限制的。其一,僅限開通數據業務和與之相關的定向話音、定向簡訊業務。其二,僅可使用13位號碼開展物聯網等領域eSIM技術應用服務。
  • 華為徐文偉:5.5G是下一步願景,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
    12月17日,據華為官方消息,華為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近日在IEEE GLOBECOM 2020大會上發表了「萬物智聯的未來願景」主題演講。
  • 一文讀懂小米多功能NFC的功能、特點和閉環
    目前,包括小米在內的眾多手機廠商,均已經支持eID公民網絡電子身份標識,支持交通通行、酒店入住等主要功能。都是基於近場通信技術,讓手機可以在無行動網路覆蓋或手機關閉狀態下也能完成支付交易和通信,依靠晶片與晶片之間的「交流」,這種被稱為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就是通常所說的NFC功能。
  • 騰訊雲藺志成:將至已至·萬物互聯智能生活
    從人臉識別入場到無人零售,從智慧城市到智能家居,從共享單車到智能停車,這些具有智能通訊能力的產品已經進入到我們的生活之中,逐漸構建起一張"萬物互聯"的智慧網絡。智能生活·未來已來隨著越來越多行業的數位化和智能化,讓我們對智能生活有了更多的憧憬。
  • 雲網絡3.0:瞄準萬物互聯,未來的網絡將走向邊緣化、分布式化
    打開APP 雲網絡3.0:瞄準萬物互聯,未來的網絡將走向邊緣化、分布式化 南山 發表於 2020-12-22 1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