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 | 夜上受降城聞笛

2021-03-01 古詩詞賞析

【簡介】

《夜上受降城聞笛》是唐代詩人李益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蘊藉含蓄,將所要抒發的感情蘊涵在對景物和情態的描寫之中。

【注釋】

⑴受降城:唐初名將張仁願為了防禦突厥,在黃河以北築受降城,分東、中、西三城,都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另有一種說法是:公元646年(貞觀二十年),唐太宗親臨靈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來。

⑵回樂峰:唐代有回樂縣,靈州治所,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縣西南。回樂峰即當地山峰。一作「回樂烽」:指回樂縣附近的烽火臺。

⑶城下:一作「城上」,一作「城外」。

⑷蘆管:笛子。一作「蘆笛」。

⑸徵人:戍邊的將士。盡:全。

【白話譯文】

回樂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猶如秋霜。

不知何處吹起悽涼的蘆管,一夜間徵人個個眺望故鄉。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戍邊將士鄉情的詩作,從多角度描繪了戍邊將士(包括吹笛人)濃烈的鄉思和滿心的哀愁之情。

詩歌的前兩句描寫了一幅邊塞月夜的獨特景色.舉目遠眺,蜿蜒數十裡的丘陵上聳立著座座高大的烽火臺,烽火臺下是一片無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積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潔,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並非雪原,詩人偏說它「似雪」,月光並非秋霜,詩人偏說它「如霜」。詩人如此運筆,是為了借這寒氣襲人的景物來渲染心境的愁慘悽涼。正是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顯得格外空寂慘澹。也使詩人格外強烈地感受到置身邊塞絕域的孤獨,而生發出思鄉情愫。

如果說前兩句寫景,景中寓情,蓄而未發;那麼後兩句則正面寫情。在萬籟俱寂中,夜風送來嗚嗚咽咽的蘆笛聲。這笛聲使詩人想到:是哪座烽火臺上的戍卒在借蘆笛聲傾訴那無盡的邊愁?那幽怨的笛聲又觸動了多少徵人的思鄉愁?在這漫長的邊塞之夜,他們一個個披衣而起,憂鬱的目光掠過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視著遠方······「不知何處」,寫出了詩人月夜聞笛時的迷惘心情,映襯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盡望」又道出徵人望鄉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從全詩來看,前兩句寫的是色,第三句寫的是聲;末句抒心中所感,寫的是情。前三句都是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託、鋪墊。開頭由視覺形象引動綿綿鄉情,進而由聽覺形象把鄉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三句已經蓄勢有餘,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寫出。李益卻蹊徑獨闢,讓滿孕之情在結尾處打個迴旋,用擬想中的徵人望鄉的鏡頭加以表現,使人感到句絕而意不絕,在戛然而止處仍然漾開一個又一個漣漪。這首詩藝術上的成功,就在於把詩中的景色、聲音、感情三者融合為一體,將詩情、畫意與音樂美熔於一爐,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整體,意境渾成,簡潔空靈,而又具有含蘊不盡的特點。

這首詩語言優美,節奏平緩,寓情於景,以景寫情,寫出了徵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詩意婉曲深遠,讓人回味無窮。劉禹錫《和令孤相公言懷寄河中楊少尹》中提到李益,有「邊月空悲蘆管秋」句,即指此詩。可見此詩在當時已傳誦很廣。《唐詩紀事》說這首詩在當時便被度曲入畫。仔細體味全詩意境,的確也是譜歌作畫的佳品。因而被譜入弦管,天下傳唱,成為中唐絕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作者簡介】

李益(748年—829年),唐代詩人。字君虞,隴西姑藏(今甘肅武威)人。大曆四年(769年)登進士第。建中四年(783年)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客遊燕趙。貞元十三年(797年)任幽州節度使劉濟從事。貞元十六年(800年)南遊揚州等地,寫了一些描繪江南風光的優美詩篇。元和後入朝,歷任秘書少監、集賢學士、右散騎常侍、太子賓客、左散騎常侍,太和元年(827年)以禮部尚書致仕。自編從軍詩50首,今存《李益集》2卷。

相關焦點

  • 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夜上受降城聞笛朝代:唐代作者:李益原文:回樂峰前沙似雪
  •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夜上受降城聞笛
    《送遼陽使還軍》、《夜上受降城聞笛》2首,當時廣為傳唱。其邊塞詩雖不乏壯詞,但偏於感傷,主要抒寫邊地士卒久戍思歸的怨望心情,不復有盛唐邊塞詩的豪邁樂觀情調。他擅長絕句,尤工七絕,名篇如《夜上西城》、《從軍北徵》、《受降》、《春夜聞笛》等。其律體亦不乏名篇,如五律《喜見外弟又言別》「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是歷代傳誦的名句。
  • 初中部編版教材必背古詩: 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處吹起悽涼的蘆管,一夜間徵人個個眺望故鄉。注  釋受降城:唐初名將張仁願為了防禦突厥,在黃河以北築受降城,分東、中、西三城,都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
  •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夜上受降城聞笛
    夜上受降城聞笛【唐】李益
  • 《夜上受降城聞笛》教學設計
    二、《夜上受降城聞笛》李益1、自讀詩歌,讀準字音。(1-2名同學讀,全班齊讀。)2、再讀詩歌,注意停頓,讀出節奏。(七言絕句,應為四三節奏)1-2名同學讀全班齊讀3、古人云「文以載道,詩以言志」那麼,請你找出這首詩中最能體現詩人情感的句子。(一夜徵人盡望鄉)4、哪個字重讀?
  • 唐詩三百首中的笛簫詩篇
    唐詩三百首,作為唐代大文化背景中一朵美麗的奇葩,從古自今閃耀著耀眼的光芒,從笛簫情緣的角度宏觀她,僅僅展示出了唐詩三百首魅力海洋中的一束浪花而已。冷豔之美的簫 簫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它在數千年華夏文明的中有著悠久的歷史,以其獨特的音色和韻昧給人一種悠遠蒼涼的感覺,冷豔一詞是對簫聲的一個最確切的概括。
  •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夜上受降城聞笛》中考真題,字詞賞析
    其詩歌富有浪漫主義特色,氣勢雄偉,想像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現存詩403首。三、歷史背景公元755年,安祿山起兵叛亂,次年長安被攻陷。757年二月,唐肅宗由彭原行軍至鳳翔,岑參隨行,「時未收長安」。此詩可能是當年重陽節在鳳翔寫的。
  • 唐詩三百首全集目錄完整版,請收藏
    《唐詩三百首》全文注音 第一卷:五言古詩1·感遇·其一張九齡2·感遇·江南有丹橘張九齡3·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4·月下獨酌四首李白28·長安遇馮著韋應物29·夕次盱眙縣韋應物30·東郊韋應物31·送楊氏女韋應物32·晨詣超師院讀禪經柳宗元33·溪居柳宗元 《唐詩三百首
  • 《唐詩三百首》大全集 下卷(171—300篇)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量多達五萬餘首。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餘種。
  • 《宋詞三百首》範仲淹三首唯美古詞,意境深遠,愁緒萬千
    其邊塞詞氣象闊大,反映出一定範圍的現實生活,有《范文正公文集》,詞今存六首,下面小編與大家一起欣賞《宋詞三百首》中範仲淹的三首經典詞作。《蘇幕遮》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 李賀水平最高的三首詩,首首都是絕唱,卻落選《唐詩三百首》
    雁門太守行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金銅仙人辭漢歌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魏官牽車指千裡,東關酸風射眸子。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衰蘭送客鹹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 被《唐詩三百首》拋棄的四大著名詩人,個個才華橫溢,驚豔了詩壇上...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固然是這個道理,但要真正品出唐詩的味道,讀懂千年前那些詩人們的心事,三百首還真不夠呢!如果要評選影響中國人最大的書,《唐詩三百首》也是有力競爭者之一,無數學生捧著它吟誦唐詩,在心靈中點燃了熱愛傳統文學的第一束火焰。
  • 唐詩三百首 070| 《古從軍行》李頎
    但事實上,《全唐詩》存李頎詩有三卷之多,共達124首,可是這其中不過只有五首邊塞詩。李頎只以百分之四的邊塞詩創作,便能取得「邊塞詩派」代表詩人的盛譽,這實在讓人感慨。今天我們就來品讀一下他的那首邊塞名作《古從軍行》。詩云:「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行人刁鬥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雲萬裡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 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大全集》卷二.170-320篇全集
    本書收錄了唐代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等人創作的詩歌、詩詞作品,包括:長恨歌、後宮詞、暮江吟、問劉十九、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逢入京使、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寄左省杜拾遺等304首唐代詩歌。清人孫洙(蘅塘退士)輯選的《唐詩三百首》是歷朝詩詞詩集裡對近代國人影響最大的選本。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唐詩,陳陶《隴西行》
    唐詩宋詞古詩詞
  • 唐詩三百首:《五律》篇(下)40首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
  • 一首約會唐詩,最後兩句成網絡金句,作者卻是一個負心漢
    張愛玲曾說:總以為愛情能填滿過往的遺憾,可是造就遺憾的,往往是愛情本身在唐代,有一個男子,在戀人失約後,滿心惆悵,他寫下一句詩: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好優美的詩句,如今,已經成為網上的金句,大家感慨愛情中的遺憾與失落。
  • 唐詩三百首 | 21綦毋潛《春泛若耶溪》
    《水經注》記載:「若耶溪水,上承嶕峴麻溪,溪之下孤潭周數畝,麻潭下注若耶溪。水至清,照眾山倒影,窺之如畫。」 幽意:尋幽的心意。 偶:遇。劉熙《釋名·釋親屬》:「二人相對遇也。」 晚:一作「好」。 花路:一路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