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 | 21綦毋潛《春泛若耶溪》

2020-12-10 騰訊網

泛若耶溪

【唐】綦毋潛

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

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鬥。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後。

生事且瀰漫,願為持竿叟。

1

譯文

我尋幽探勝的心意沒有定止,隨著一路看見的景色生發不已。

晚風吹送我的行舟,沿著開滿鮮花的河岸蕩入溪口。

星夜又轉過西邊的山嶺,隔山仰望天上的南鬥。

潭底升起溶溶的煙霧,林中月亮仿佛低落在行舟的背後。

世事何等地紛繁渺茫,不如做一名隱居的釣叟。

2

注釋

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紹興市東南,相傳為西施浣紗處。《寰宇記》記載:「若耶溪在會稽縣東二十八裡。」《水經注》記載:「若耶溪水,上承嶕峴麻溪,溪之下孤潭周數畝,麻潭下注若耶溪。水至清,照眾山倒影,窺之如畫。」

幽意:尋幽的心意。

偶:遇。劉熙《釋名·釋親屬》:「二人相對遇也。」

晚:一作「好」。

花路:一路鮮花。

際夜:至夜。壑(hè):山谷。

南鬥:星宿名稱,夏季位於南方上空。古以二十八宿與地理相應來劃分區域,稱分野,南鬥與吳越相應。

潭煙:水潭上如煙的水汽夜霧。煙,霧氣。溶溶:形容汽霧柔和迷離。

生事:世事。瀰漫:渺茫無盡。

持竿叟:持竿垂釣的老翁。竿,指釣竿。

3

賞析

這首五言古體詩大約是綦毋潛因安史之亂爆發而歸隱之後創作的作品。詩人在一個春江花月之夜,泛舟若耶溪,滋生出無限幽美的情趣。

此詩開篇「幽意無斷絕」句,以「幽意」二字透露了全詩的主旨,即幽居獨處,不與世事,放任自適的意趣。這種「幽意」支配著他的人生,不曾「斷絕」,因此,他這次出遊只是輕舟蕩漾,任其自然,故云「此去隨所偶」。「偶」即「遇」。詩人在這裡流露出一種隨遇而安的情緒。

以下寫泛舟的時間和路線,描寫沿岸景物。「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習習晚風,吹拂著遊船,船兒任憑輕風吹送,轉入春花夾岸的溪口,恍如進了武陵桃源勝境,多麼清幽,多麼閒適!「晚」字點明泛舟的時間,「花」字切合題中的「春」,看似信筆寫來,卻又顯得用心細緻。「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鬥」,寫出遊程中時間的推移和景致的轉換。「際夜」,是到了夜晚,說明泛舟時間之久,正是「幽意無斷絕」的具體寫照。「西壑」,是舟行所至的另一境地,當置身新境,心曠神怡之時,抬頭遙望南天鬥宿,不覺已經「隔山」了。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後」二句,是用淡墨描繪的如畫夜景。「潭煙」,是溪上的水霧:「溶溶」,是夜月之下霧氣朦騰的景狀,而著一「飛」字,把水色的閃耀,霧氣的飄流,月光的灑瀉,都寫活了,「林月低向後」,照應「際夜」,夜深月沉,舟行向前,兩岸樹木伴著月亮悄悄地退向身後。這景象是美的,又是靜的。

詩人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創造了一種幽美、寂靜而又迷濛的意境。而懷著隱居「幽意」的泛舟人,置身於這種境界之中,「生事且瀰漫,願為持竿叟」,人生世事正如溪水上瀰漫無邊的煙霧,縹緲迷茫,作者願永作若耶溪邊一位持竿而釣的隱者。「持竿叟」,又應附近地域的嚴子陵富春江隱居垂釣的故事,表明詩人心跡。末二句抒發感慨極其自然,由夜景的清雅更覺世事的囂囂,便自然地追慕「幽意」的人生。

唐詩三百首丨

參考書籍:中華書局出版社 中華經典藏書系列《唐詩三百首》 顧青編著。

相關焦點

  • 今夕社行書,綦毋潛《春泛若耶溪》,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綦毋潛《春泛若耶溪》 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 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鬥。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後。
  • 隨遇而安的生活體現在《春泛若耶溪》裡:生事且瀰漫,願為持竿叟
    綦毋潛是唐朝開元年間的進士,著名詩人 。在位詩人與盛唐時的諸多詩人有密切的交往,王維便是他的好友之一。王維有兩首著名的送別詩是專門寫給他的,一是我們前幾期介紹過的《送綦毋潛落第還鄉》,另一首是《別綦毋潛》。在《別綦毋潛》裡王維稱讚綦毋潛的詩歌特色為「盛得江左風,彌工建安體」。
  • 唐詩三百首全集目錄完整版,請收藏
    《唐詩三百首》全文注音 第一卷:五言古詩1·感遇·其一張九齡2·感遇·江南有丹橘張九齡3·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4·月下獨酌四首李白29·夕次盱眙縣韋應物30·東郊韋應物31·送楊氏女韋應物32·晨詣超師院讀禪經柳宗元33·溪居柳宗元 《唐詩三百首》全文注音 第二卷:五言樂府
  • 《唐詩三百首》中王維五首經典古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唐詩三百首》中王維五首經典古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701-761年)字摩詰,其詩畫成就頗高,蘇東坡曾讚譽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送別》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 《唐詩三百首》中的四季,唯美了時光,驚豔了歲月
    在《唐詩三百首》中尋找四季,唯美了時光,驚豔了歲月。《感遇十二首·其一》唐代:張九齡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春泛若耶溪》唐代:綦毋潛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 【唐詩三百首新解】40 李頎 聽安萬善吹觱篥歌
    唐詩中頗有些對觱篥的描寫。描寫樂器,無非是觀其形、聽其聲,然後品其妙、狀其勢。寫觱篥的詩中,李賀「誰截太平管,列點排空星」一句,描摹得較為精妙,將「竹孔」奉承為「空星」,比李頎「南山截竹為觱篥」一句更優;亦有「直貫開花風,天上驅雲行」一句,寫出觱篥清越長吟的特點,也是精緻得當;其它如杜甫「積雪飛霜此夜寒,孤燈急管復風湍」、溫庭筠「鳴梭淅瀝金絲蕊,恨語殷勤隴頭水」等句,亦是各有特點,一時瑜亮。
  • 《唐詩三百首》中的四季
    《春曉》唐代: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感遇十二首·其一》唐代:張九齡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春泛若耶溪》唐代:綦毋潛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鬥。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後。生事且瀰漫,願為持竿叟。晚風吹送我的行舟,沿著開滿鮮花的河岸蕩入溪口。星夜又轉過西邊的山嶺,隔山仰望天上的南鬥。如此美的景致,我何不做一個漁翁呢?
  • 10首絕美唐詩,意境美,語言美,詞句美
    幾萬首唐詩,給中國人留下了最美妙的藝術盛筵。唐詩美在哪?美在李白筆下的思念: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美在王維筆下的秋天: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唐詩之美,也許幾天幾夜都說不完。想要了解唐詩之美,不如讀一讀下面這10首絕美唐詩,感受漢語之美。
  • 《唐詩三百首》中的王維作品,共29首
    《唐詩三百首》收錄王維作品共29首。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註:此詩也叫《江上贈李龜年》雜詩三首·其二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注釋來日:來的時候。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注釋梓州:《唐詩正音》作「東川」。梓州是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三臺。李使君:李叔明,先任東川節度使、遂州刺史,後移鎮梓州。壑(hè):山谷。杜鵑:鳥名,一名杜宇,又名子規。一夜雨:一作「一半雨」。
  • 唐詩三百首 | 12王維《送別》: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王維筆下是一個隱士,有自己的影子,至於為什麼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裡一定有許多牢騷,可在這裡只是一語帶過,更見人物的飄逸性情,對俗世的厭棄以及對隱居生活的嚮往。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第一句敘事。
  • 舉國皆知的大詩人,《唐詩三百首》卻沒有他的名字
    但是,這樣一個無論人氣還是實力均屬唐朝一線的大詩人,在目前最為流行的唐詩選本《唐詩三百首》中,卻沒有一席之地——連一首作品都沒有入選。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是一個至今爭議不休的問題:是李賀的水平有問題,還是《唐詩三百首》的編選出了問題?
  • 唐詩三百首中的笛簫詩篇
    唐詩三百首,作為唐代大文化背景中一朵美麗的奇葩,從古自今閃耀著耀眼的光芒,從笛簫情緣的角度宏觀她,僅僅展示出了唐詩三百首魅力海洋中的一束浪花而已。冷豔之美的簫 簫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它在數千年華夏文明的中有著悠久的歷史,以其獨特的音色和韻昧給人一種悠遠蒼涼的感覺,冷豔一詞是對簫聲的一個最確切的概括。
  • 《唐詩三百首》李商隱《蟬》
    《彙編唐詩十集》:唐云:堪與駱臨海、張曲江並馳。《唐詩歸》:鍾云:五字名士贊(首句下)。鍾云:三字冷極,幻極(「一樹」句下)。鍾云:自處不苟(末句下)。《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云:虞世南雲「居高聲自遠」,駱賓王「清畏人知」、義山「本以高難飽」語,皆善言蟬之德。《唐詩快》:說得有品有操,竟似蟲中夷齊(「本以」句下)。
  • 【英漢唐詩三百首】常建《宿王昌齡隱居》
    ❈❈❈❈❈❈❈❈❈❈❈❈❈❈❈❈❈❈❈❈❈❈群玉山頭:《唐詩三百首》英譯本
  • 唐詩三百首五言律詩《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今天給大家分享手寫行書唐詩三百首五言律詩是唐代詩人許渾的《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又叫《行次潼關逢魏扶東歸》,詩詞內容: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殘雲歸太華,疏雨過中條。樹色隨山迥,河聲入海遙;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究竟是什麼意思?
    清代的居士在《唐詩三百首·序》中說:「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於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殊體制。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這段話中作者引用的諺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可謂膾炙人口。但是它的意思很多人卻弄不清楚,以至於出現了許多訛傳。
  • 這首詩被人譽為《唐詩三百首》的壓卷之作,看看是否名副其實?
    唐詩,中華文化的璀璨星空;唐詩三百首,是璀璨星空中最耀眼的明珠;唐詩三百詩的壓卷之作,更是顆顆明珠中最為閃亮的一顆。都說壓軸出場的才是重頭好戲,那麼唐詩三百首壓卷之作,會超越其他唐詩出色作品嗎?然而,被一些人譽為唐詩三百首的壓卷之作,卻並非我們心中所想的那樣。
  • 《唐詩三百首》中誰的詩最多?李白屈居第三,第一名獨佔38首
    答案無疑就是《唐詩三百首》。民間有句著名諺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由此便不難看出,《唐詩三百首》的影響之大。那麼,《唐詩三百首》是誰編的?為什麼而編?選錄標準是什麼?收錄誰的詩歌最多?本文,筆者將為大家一一揭曉答案。
  • 唐詩三百首---《送別 王維》
    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王維筆下是一個隱士,有自己的影子,至於為什麼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裡一定有許多牢騷,可在這裡只是一語帶過,更見人物的飄逸性情,對俗世的厭棄以及對隱居生活的嚮往。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第一句敘事。
  • 唐詩三百首29首五絕作品賞析之二,篇篇膾炙人口,值得你收藏轉發
    唐詩三百首所有五絕作品賞析,值得每一個喜愛詩詞的讀者收藏轉發!6、杜甫(1首)《八陣圖》杜甫《八陣圖》唐詩三百首賞析之五絕:杜甫最著名的五絕,評價的是自己的偶像7、賈島(1首)《尋隱者不歸》賈島《尋隱者不歸》唐詩三百首賞析之五絕:只20字古詩,卻有問有答,寫出了完整場景8、柳宗元(1首)《江雪》柳宗元《江雪》唐詩三百首賞析之五絕:極致雪景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