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中的王維作品,共29首

2021-02-23 木樓讀詩詞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於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1]  。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2]  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唐詩三百首》收錄王維作品共29首。

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註:此詩也叫《江上贈李龜年》

雜詩三首·其二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釋

來日:來的時候。

綺(qǐ)窗:雕畫花紋的窗戶。

著花未:開花沒有?著(zhuó)花,開花。未,用於句末,相當於「否」,表疑問。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注釋

鹿柴(zhài):「柴」同「寨「,柵欄。此為地名。

但:只。聞:聽見。

返景:夕陽返照的光。「景」古時同「影」。

照:照耀(著)。

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注釋

竹裡館:輞川別墅勝景之一,房屋周圍有竹林,故名。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嘯(xiào):嘬口發出長而清脆的聲音,類似於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與「獨坐」相應,意思是說,左右無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來相照。

長嘯:撮口而呼,這裡指吟詠、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來抒發感情。魏晉名士稱吹口哨為嘯。

山中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注釋

掩:關閉。柴扉:柴門。

明年:一作「年年」。

王孫:貴族的子孫,這裡指送別的友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送梓州李使君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注釋

梓州:《唐詩正音》作「東川」。梓州是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三臺。李使君:李叔明,先任東川節度使、遂州刺史,後移鎮梓州。

壑(hè):山谷。

杜鵑:鳥名,一名杜宇,又名子規。

一夜雨:一作「一半雨」。

樹杪(miǎo):樹梢。

漢女:漢水的婦女。橦(tóng)布:橦木花織成的布,為梓州特產。

巴:古國名,故都在今四川重慶。芋田:蜀中產芋,當時為主糧之一。這句指巴人常為農田事發生訟案。

文翁:漢景時為郡太守,政尚寬宏,見蜀地僻陋,乃建造學宮,誘育人才,使巴蜀日漸開化。翻:翻然改變,通「反」。

先賢:已經去世的有才德的人。這裡指漢景帝時蜀郡守。最後兩句,紀昀說是「不可解」。趙殿成說是「不敢,當是敢不之誤」。高眇瀛云:「末二句言文翁教化至今已衰,當更翻新以振起之,不敢倚先賢成績而泰然無為也。此相勉之意,而昔人以為此二句不可解,何邪?」趙、高二說中,趙說似可採。

漢江臨泛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注釋

漢江:即漢水,流經陝西漢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陽、荊門、潛江、仙桃、孝感,到漢口流入長江。詩題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題名為「漢江臨眺」,臨眺,登高遠望。漢江從襄陽城中流過,把襄陽與樊城一分為二(合稱「襄樊」),以及襄樊周圍大大小小的無數城郭(包括襄陽城門外的許多「甕城」),一個個都像在眼前的水道兩旁漂浮。臨泛江上,隨著小舟在波瀾中搖晃,感覺遠處的天空都在搖動,非常恰當地扣題,寫出「臨泛」的獨特觀感。假如是「漢江臨眺」,就不會有這樣的感覺。所以此詩還是應題為《漢江臨泛》為是。

楚塞:楚國邊境地帶,這裡指漢水流域,此地古為楚國轄區。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陰、湘鄉,合稱三湘。一說是灕湘、蒸湘、瀟湘總稱三湘。

荊門:山名,荊門山,在今湖北宜都縣西北的長江南岸,戰國時為楚之西塞。九派:九條支流,長江至潯陽分為九支。這裡指江西九江。

郡邑:指漢水兩岸的城鎮。浦:水邊。

好風日:一作「風日好」,風景天氣好。

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簡,晉代竹林七賢之一山濤的幼子,西晉將領,鎮守襄陽,有政績,好酒,每飲必醉。這裡借指襄陽地方官。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注釋

中歲:中年。好(hào):喜好。道:這裡指佛教。

家:安家。南山:即終南山。陲(chuí):邊緣,旁邊,邊境;南山陲,指輞 川別墅所在地,意思是終南山腳下。

勝事:美好的事。

值:遇到。叟(sǒu):老翁。

無還期:沒有回還的準確時間。

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注釋

終南山,在長安南五十裡,秦嶺主峰之一。古人又稱秦嶺山脈為終南山。秦嶺綿延八百餘裡,是渭水和漢水的分水嶺。

太乙:又名太一,秦嶺之一峰。唐人每稱終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縣誌》:"終南山在縣(京兆萬年縣)南五十裡。按經傳所說,終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天都:天帝所居,這裡指帝都長安。

青靄:山中的嵐氣。靄:雲氣。

海隅:海邊。終南山並不到海,此為誇張之詞。

分野:古天文學名詞。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個星宿的位置來區分中國境內的地域,被稱為分野。地上的每一個區域都對應星空的某一處分野。

壑:山谷。「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這兩句詩是說終南山連綿延伸,佔地極廣,中峰兩側的分野都變了,眾山谷的天氣也陰晴變化,各自不同。

人處:有人煙處。

酬張少府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注釋

酬:以詩詞酬答。張少府:當指張九齡,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屬廣東)人。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遭李林甫排擠罷相。少府,唐人稱縣尉為少府。從「君問窮通理」句看,張少府亦是詩人同道之人。

晚年:年老之時。唐包佶《發襄陽後卻寄公安人》詩:「晚年多疾病,中路有風塵。」唯:亦寫作「惟」,只。好(hào):愛好。

自顧:自念;自視。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詩:「自顧非金石,咄唶令心悲。」李善註:「鄭玄《毛詩箋》曰:『顧,念也。』」長策:猶良計。《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靡斃中國,快心匈奴,非長策也。」

空知:徒然知道。舊林:指禽鳥往日棲息之所。這裡比喻舊日曾經隱居的園林。晉陶潛《歸園田居》詩之一:「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吹解帶:吹著詩人寬解衣帶時的閒散心情。解帶,表示熟不拘禮,或表示閒適。《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深謂備雄姿傑出,遂解帶寫誠,厚相結納。」

「君問」兩句:這是勸張少府達觀,也即要他像漁樵那樣,不因窮通而有得失之患。君:一作「若」。窮:不能當官。通:能當官。理:道理。漁歌:隱士的歌。暗用《楚辭·漁父》的典故:「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而言。」浦深:河岸的深處。

過香積寺

不知香積寺,數裡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注釋

過:過訪,探望。香積寺:唐代著名寺院,有爭議,一說香積寺在長安縣(今陝西省西安市)南神禾原上。」故址已廢。一說在河南汝州,今風穴寺,唐時稱香積寺。

入雲峰:登上入雲的高峰。

鍾:寺廟的鐘鳴聲。

咽:嗚咽。危:高的,陡的。「危石」意為高聳的崖石。

冷青松:為青松所冷。

薄暮:黃昏。曲:水邊。「安禪」即安靜地打坐,在這裡指佛家思想。

安禪:為佛家術語,指身心安然進入清寂寧靜的境界,在這裡指佛家思想。毒龍: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見《涅槃經》:「但我住處有一毒龍,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裡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注釋

輞川:水名,在今陝西省藍田縣南終南山下。山麓有宋之問的別墅,後歸王維。王維在那裡住了三十多年,直至晚年。裴迪:詩人,王維的好友,與王維唱和較多。

轉蒼翠:一作「積蒼翠」。轉:轉為,變為。蒼翠:青綠色,蒼為灰白色,翠為墨綠色。

潺湲(chán yuán ):水流聲。這裡指水流緩慢的樣子,當作為「緩慢地流淌」解。

聽暮蟬:聆聽秋後的蟬兒的鳴叫。暮蟬:秋後的蟬,這裡是指蟬的叫聲。

渡頭:渡口。餘:又作「餘」。

墟裡:村落。孤煙:直升的炊煙,可以是倚門看到的第一縷村煙。

值:遇到。接輿:陸通先生的字。接輿是春秋時楚國人,好養性,假裝瘋狂,不出去做官。在這裡以接輿比裴迪。

五柳:陶淵明。這裡詩人以「五柳先生」自比。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酒,在我面前唱歌。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注釋

暝(míng):日落,天色將晚。

空山:空曠,空寂的山野。新:剛剛。

清泉石上流:寫的正是雨後的景色。

竹喧:竹林中笑語喧譁。喧:喧譁,這裡指竹葉發出沙沙聲響。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滌衣物。

隨意:任憑。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

王孫:原指貴族子弟,後來也泛指隱居的人。留:居。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孫實亦自指。反映出無可無不可的襟懷。


歸嵩山作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閒閒。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注釋

嵩山:五嶽之一,稱中嶽,地處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

清川:清清的流水,當指伊水及其支流。清:一作「晴」。川:河川。帶:圍繞,映帶。薄:草木叢生之地,草木交錯曰薄。

去:行走。閒閒:從容自得的樣子。

暮禽:傍晚的鳥兒。禽:一作「雲」。相與:相互作伴。

荒城:按嵩山附近如登封等縣,屢有興廢,荒城當為廢縣。臨:當著。古渡:指古時的渡口遺址。

迢遞:遙遠的樣子。遞:形容遙遠。嵩高:嵩山別稱嵩高山。

且:將要。閉關:佛家閉門靜修。這裡有閉戶不與人來往之意。閉:一作「掩」。

酬郭給事

洞門高閣靄餘輝,桃李陰陰柳絮飛。
禁裡疏鍾官舍晚,省中啼鳥吏人稀。
晨搖玉佩趨金殿,夕奉天書拜瑣闈。
強欲從君無那老,將因臥病解朝衣。

注釋

郭給事:郭承嘏,字復卿。「給事」,即給事中,是唐代門下省的要職,常在皇帝周圍,掌宣達詔令,駁正政令之違失,地位是十分顯赫的。

洞門:指深宮中重重相對相通的門。

靄餘輝:遮蔽住落日的光輝。

陰陰:枝葉茂密的樣子。

禁裡:禁裡:禁中,即皇宮中。

省:指唐門下省。

玉佩:官員身上佩帶的玉石飾物。

趨:小步而行。

奉:「捧」的本字。

天書:皇帝的詔書。

拜瑣闈:指畢恭畢敬地離開宮門。瑣闈,宮門。因宮門上刻著連瑣圖案並以青色飾之,故得名。

強:勉強。

從君:喻在朝做官。

無那:無奈。

臥病:生病臥床。

解朝農:喻不再做官。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絳幘雞人送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菸欲傍袞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向鳳池頭。

注釋

絳幘(jiànɡ zé):用紅布包頭似雞冠狀。

雞人:古代宮中,於天將亮時,有頭戴紅巾的衛士,於朱雀門外高聲喊叫,好像雞鳴,以警百官,故名雞人。

曉籌:即更籌,夜間計時的竹籤。

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

翠雲裘(qiú):飾有綠色雲紋的皮衣。

九天:極言天之崇高廣闊。古人認為天有九野、九重。此處借指帝宮。

閶闔(chāng hé):天門,此處指皇宮正門。

衣冠:指文武百官。

冕旒(miǎn liú):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的禮冠。旒,冠前後懸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這裡指皇帝。

仙掌:掌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宮中的一種儀仗,用以蔽日障風。

袞(gǔn)龍:猶卷龍,指皇帝的龍袍。

浮:指袍上錦繡光澤的閃動。

裁:擬寫。

五色詔:用五色紙所寫的詔書。

鳳池:指鳳凰池。

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
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花。
雲裡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
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遊玩物華。


注釋

渭水:即渭河,黃河最大支流,在陝西中部。秦塞:猶秦野。塞:一作「甸」。這一帶古時本為秦地。

黃山:黃麓山,在今陝西興平縣北。漢宮:也指唐宮。

鑾輿(luán yú) :皇帝的乘輿。迥出:遠出。千門:指宮內的重重門戶。此句意謂鑾輿穿過垂柳夾道的重重宮門而出。

上苑:泛指皇家的園林。

雙鳳闕:漢代建章宮有鳳闕,這裡泛指皇宮中的樓觀。闕:宮門前的望樓。

陽氣:指春氣。

宸(chén)遊:指皇帝出遊。宸:北辰所居,借指皇帝居處,後又引伸為帝王的代稱。物華:美好的景物。後兩句意謂,皇帝本為乘此順應時令,隨陽氣而宣導萬物,並非只為賞玩美景。

積雨輞川莊作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注釋

積雨:久雨。輞(wǎng)川莊:即王維在輞川的宅第,在今陝西藍田終南山中,是王維隱居之地。

空林:疏林。唐孟浩然《題大禹寺義公禪房》詩:「義公習禪處,結宇依空林。」煙火遲:因久雨林野潤溼,故煙火緩升。

藜(lí):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葉可食。黍(shǔ):穀物名,古時為主食。餉東菑(zī):給在東邊田裡幹活的人送飯。餉:送飯食到田頭。菑:已經開墾了一年的田地,此泛指農田。

漠漠:形容廣闊無際。唐羅隱《省試秋風生桂枝》詩:「漠漠看無際,蕭蕭別有聲。」

陰陰:幽暗的樣子。唐李端《送馬尊師》詩:「南入商山松路深,石床溪水晝陰陰。」夏木:高大的樹木,猶喬木。夏:大。囀(zhuàn):小鳥婉轉的鳴叫。鳥的宛轉啼聲。黃鸝:黃鶯。

「山中」句:意謂深居山中,望著槿花的開落以修養寧靜之性。習靜:謂習養靜寂的心性。亦指過幽靜生活。南朝梁何遜《苦熱》詩:「習靜閟衣巾,讀書煩几案。」槿(jǐn):植物名。落葉灌木,其花朝開夕謝。古人常以此物悟人生枯榮無常之理。其花早開晚謝。故以此悟人生榮枯無常之理。

清齋:謂素食,長齋。晉支遁《五月長齋》詩:「令月肇清齋,德澤潤無疆。」露葵:經霜的葵菜。葵為古代重要蔬菜,有「百菜之主」之稱。

野老:村野老人,此指作者自己。爭席罷:指自己要隱退山林,與世無爭。爭席:典出《莊子·雜篇·寓言》:楊朱去從老子學道,路上旅舍主人歡迎他,客人都給他讓座;學成歸來,旅客們卻不再讓座,而與他「爭席」,說明楊朱已得自然之道,與人們沒有隔膜了。

「海鷗」句:典出《列子·黃帝篇》:海上有人與鷗鳥相親近,互不猜疑。一天,父親要他把海鷗捉回家來,他又到海濱時,海鷗便飛得遠遠的,心術不正破壞了他和海鷗的親密關係。這裡借海鷗喻人事。何事:一作「何處」。

渭川田家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

注釋

墟落:村莊。斜陽:一作「斜光」。窮巷:深巷。

野老:村野老人。牧童:一作「僮僕」。倚杖:靠著拐杖。荊扉:柴門。

雉雊:野雞鳴叫。《詩經·小雅·小弁》:「雉之朝雊,尚求其雌。」蠶眠:蠶蛻皮時,不食不動,像睡眠一樣。

荷:肩負的意思。至:一作「立」。

即此:指上面所說的情景。式微:《詩經》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歸」之句,表歸隱之意。

西施詠

豔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注釋

西施:吳越春秋時,越得薴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飾以羅谷,教以容步,三年學成而獻於吳。

傅粉:史記:孝惠時,郎侍中皆傅脂粉。

浣紗:環宇記:會稽縣東有西施浣紗石。水經註:浣紗溪在荊州,為夷陵州西北,秋冬之月,水色淨麗。

持謝:奉告。

效顰:莊子:西施病心而顰,其裡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效其顰,富人見之,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彼知美顰而不知顰之所以美。按:顰古作臏。

安可希:怎能希望別人的賞識。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
遂令東山客,不得顧採薇。
既至金門遠,孰雲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
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
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注釋

綦毋潛:綦毋為複姓,潛為名,字季通,荊南人(治所在今湖北江南),王維好友。 

聖代:政治開明、社會安定的時代。

英靈:有德行、有才幹的人。 

東山客:東晉謝安曾隱居會稽東山,借指綦毋潛。

採薇:商末周初,伯夷、叔齊兄弟隱於首陽山,採薇而食,後世遂以採薇指隱居生活。 

既至金門遠,孰雲吾道非:這兩句指雖然未能考中,但不是因為沒有才能。金門:金馬門,漢代宮門名。漢代賢士等待皇帝召見的地方。吾道非:《孔子家語·在厄》記載:「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陳蔡發兵圍孔子,孔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乎,吾何為至此乎?』」是指孔子嘆自己政策的不能實行,半途受到阻礙。

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這兩句詩說綦毋潛落第後將取道洛陽經過江淮回家鄉。寒食:古人以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為寒食節,斷火三日。京洛:指東京洛陽。江淮:指長江,淮水,是綦毋潛所必經的水道。

同心:志同道合的朋友、知己。違:分離。 

行當:將要。桂棹:桂木做的船槳。

未幾:不久。 

「吾謀」句:左傳記載:「士曾行,繞朝贈之以策(馬鞭)曰:『子無謂秦無人,吾謀適不用也。』」適,偶然的意思。「吾謀」句說綦毋潛此次落第是偶然失敗。

知音稀:語出《古詩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青溪 

言入黃花川,每逐清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裡。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裡。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
請留磐石上,垂釣將已矣。

注釋

青溪:在今陝西勉縣之東。

言:發語詞,無義。黃花川:在今陝西鳳縣東北黃花鎮附近。

趣途:趣,同「趨」,指走過的路途。

聲:溪水聲。色:山色。

漾漾:水波動蕩。菱荇(língxìng):泛指水草。

葭(jiā)葦:泛指蘆葦。「漾漾」二句描寫菱荇在青溪水中浮動,蘆葦的倒影映照於清澈的流水。

素:一向。閒:悠閒淡泊。

澹(dàn):恬靜安然。澹:溪水澄澈平靜。

磐石:大石。

將已矣:將以此度過終生。已:結束。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注釋

渭城曲:另題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陽關曲》或《陽關三疊》。

渭城: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鹹陽古城。浥(yì):潤溼。

客舍:旅館。柳色:柳樹象徵離別。

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西南,為自古赴西北邊疆的要道。

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注釋

秋夜曲:屬樂府《雜曲歌辭》,是一首宛轉含蓄的閨怨詩。

桂魄:即月亮。相傳月中有桂樹,又月初生時的微光曰魄,故稱初生之月為桂魄。

輕羅:輕盈的絲織品,宜做夏裝,在此代指夏裝。

已薄:已覺單薄。

箏:撥弦樂器,十三弦。

殷勤弄:頻頻彈撥。

空房:謂獨宿無伴。

洛陽女兒行

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顏容十五餘。
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
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簷向。
羅帷送上七香車,寶扇迎歸九華帳。
狂夫富貴在青春,意氣驕奢劇季倫。
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
春窗曙滅九微火,九微片片飛花瑣。
戲罷曾無理曲時,妝成祗是薰香坐。
城中相識盡繁華,日夜經過趙李家。
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注釋

洛陽女兒:取梁武帝蕭衍《河中之水歌》中「河中之水向東流,洛舊女兒名莫愁」語。

才可:恰好。容顏:一作「顏容」。十五餘:十五六歲。梁簡文帝《怨歌行》:「十五頗有餘。」

良人:古代妻對夫的尊稱。玉勒:玉飾的馬銜。驄(cōng)馬:青白色的馬。

膾(kuài)鯉魚:切細的鯉魚肉。膾:把魚、肉切成薄片。

羅帷:絲織的簾帳。七香車:舊注以為以七種香木為車。

寶扇:古代貴婦出行時遮蔽之具,用鳥羽編成。九華帳:鮮豔的花羅帳。

狂夫:猶拙夫,古代婦女自稱其夫的謙詞,李白《搗衣篇》:「狂夫猶戍交河北。」

劇:戲弄,意謂可輕視石崇。李白《長幹行》:「拆花門前劇」。季倫:晉石崇字季倫,家甚豪富。

憐:愛憐。碧玉:《樂府詩集》以為劉宋汝南王妾名。這裡指洛陽女兒。

「不惜」一句:《世說新語·侈汰》記,王愷以晉武帝所賜二尺珊瑚示石崇,崇以鐵如意擊之。王愷斥之,崇乃命人搬來三四尺高珊瑚六七枝償還之。

曙(shǔ):天明。九微燈:漢武帝供王母使用的燈,這裡指平常的燈火。

片片:指燈花。花瑣:指雕花的連環形窗格。

曾無:從無。理:溫習。

燻(xūn)香:用香料燻衣服。

趙李家: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婕妤李平。這裡泛指貴戚之家。

越女:指春秋時期越國美女西施。越,這裡指今浙東。

老將行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
射殺山中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須兒!
一身轉戰三千裡,一劍曾當百萬師。
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自從棄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時飛箭無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
路旁時賣故侯瓜,門前學種先生柳。
蒼茫古木連窮巷,寥落寒山對虛牖。
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潁川空使酒。
賀蘭山下陣如雲,羽檄交馳日夕聞。
節使三河募年少,詔書五道出將軍。
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
願得燕弓射大將,恥令越甲鳴吾君。
莫嫌舊日雲中守,猶堪一戰取功勳。

桃源行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
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一處攢雲樹,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
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雲中雞犬喧。
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
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
峽裡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
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
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遊衍。
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
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度到雲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注釋

飲君酒:勸君喝酒。

何所之:去哪裡。

歸臥:隱居。

南山陲:終南山邊。

關注[木樓讀詩詞]回復關鍵詞

詩經丨楚辭丨漢賦丨唐詩丨宋詞丨元曲

小學詩詞|初中詩詞|高中詩詞

就能讀到更多經典詩詞

往期文章:

《唐詩三百首》中的李白作品,共34首。

相關焦點

  • 唐詩三百首29首五絕作品賞析之二,篇篇膾炙人口,值得你收藏轉發
    根據「古詩詞網」收錄的相關作品,本百家號按照五絕、七絕、五律、七律、五古、七古、樂府等類別進行賞析。目前五絕古詩已經全部賞析完畢,且七絕古詩也已經賞析過半。這篇文章作為一個匯總,將整體展現唐詩三百首中的經典五絕詩作,且按照作家作品進行排列。
  • 唐詩三百首:《樂府》篇(第一輯)10首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
  • 唐詩三百首---《送別 王維》
    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王維筆下是一個隱士,有自己的影子,至於為什麼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裡一定有許多牢騷,可在這裡只是一語帶過,更見人物的飄逸性情,對俗世的厭棄以及對隱居生活的嚮往。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第一句敘事。
  • 《唐詩三百首》中誰的詩最多?李白屈居第三,第一名獨佔38首
    答案無疑就是《唐詩三百首》。民間有句著名諺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由此便不難看出,《唐詩三百首》的影響之大。那麼,《唐詩三百首》是誰編的?為什麼而編?選錄標準是什麼?收錄誰的詩歌最多?本文,筆者將為大家一一揭曉答案。
  • 唐詩三百首全集目錄完整版,請收藏
    《唐詩三百首》全文注音 第一卷:五言古詩1·感遇·其一張九齡2·感遇·江南有丹橘張九齡3·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4·月下獨酌四首李白·夕次盱眙縣韋應物30·東郊韋應物31·送楊氏女韋應物32·晨詣超師院讀禪經柳宗元33·溪居柳宗元 《唐詩三百首》全文注音 第二卷:五言樂府
  • 唐詩三百首 |《送別》王維
    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王維筆下是一個隱士,有自己的影子,至於為什麼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裡一定有許多牢騷,可在這裡只是一語帶過,更見人物的飄逸性情,對俗世的厭棄以及對隱居生活的嚮往。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第一句敘事。
  • 唐詩三百首 | 12. 王維《送別》
    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王維筆下是一個隱士,有自己的影子,至於為什麼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裡一定有許多牢騷,可在這裡只是一語帶過,更見人物的飄逸性情,對俗世的厭棄以及對隱居生活的嚮往。「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第一句敘事。「飲」是使動用法,「使……飲」的意思。一開始就寫飲酒餞別,是點題。
  • 《唐詩三百首》中王維五首經典古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唐詩三百首》中王維五首經典古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701-761年)字摩詰,其詩畫成就頗高,蘇東坡曾讚譽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送別》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 唐詩三百首 |《山居秋暝》王維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接連講了好幾首邊塞詩了,未免殺氣過重,慷慨有餘而明媚不足。今天是立秋,一個新的季節開始了,跟大家分享一首最清新優美的秋日頌歌,王維的五律——《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 唐詩三百首|終南山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作品簡介】《終南山》由王維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全詩寫景、寫人、寫物,動如脫兔,靜若淑女,有聲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畫。【註解】1.終南山,在長安南五十裡,秦嶺主峰之一。古人又稱秦嶺山脈為終南山。
  • 唐詩三百首 |《終南別業》 王維
    在盛唐「山水田園」詩派中,王維、孟浩然毫無疑問是兩面旗幟。而在整個唐詩中,能與「李杜」並稱的,也就只有王維了。李白號「詩仙」,杜甫號「詩聖」,而王維號「詩佛」。於是,選擇哪首詩來體現王維的「山水田園」詩作的精彩,以及他作為「詩佛」在詩歌創作中的高妙境界,以及他作為「詩佛」在詩歌創作中的超越與高妙境界,就實在是一個非常難以選擇的事情。
  • 《唐詩三百首》中杜甫作品最多,但為什麼杜詩在唐朝並不受推崇?
    有朋友問:《唐詩三百首》中杜甫作品最多,但為什麼杜詩在唐朝並不受推崇? 誰說杜甫的詩在唐時不受推崇? 我們先不管後人編撰的《唐詩三百首》,就說唐朝,杜甫的名聲在中唐之時已經隱隱有超越李白的勢頭。 現在普遍認為杜甫在世的時候,因為年齡的緣故(比李白小十幾歲),盛唐第一輪詩歌創作大爆發時期,他雖然趕上了,但是名聲被掩蓋——因為同一時期的大拿太多了。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究竟是什麼意思?
    清代的居士在《唐詩三百首·序》中說:「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於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殊體制。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這段話中作者引用的諺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可謂膾炙人口。但是它的意思很多人卻弄不清楚,以至於出現了許多訛傳。
  • 唐詩三百首 | 12王維《送別》: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王維筆下是一個隱士,有自己的影子,至於為什麼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裡一定有許多牢騷,可在這裡只是一語帶過,更見人物的飄逸性情,對俗世的厭棄以及對隱居生活的嚮往。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第一句敘事。
  • 《唐詩三百首》大全集 下卷(171—300篇)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量多達五萬餘首。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餘種。
  • 唐詩三百首 | 34王昌齡《塞上曲·其一》
    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 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 4.共:作「向」。 5.遊俠兒:都市遊俠少年。 6.矜:自誇。紫騮:紫紅色的駿馬。
  • 舉國皆知的大詩人,《唐詩三百首》卻沒有他的名字
    但是,這樣一個無論人氣還是實力均屬唐朝一線的大詩人,在目前最為流行的唐詩選本《唐詩三百首》中,卻沒有一席之地——連一首作品都沒有入選。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是一個至今爭議不休的問題:是李賀的水平有問題,還是《唐詩三百首》的編選出了問題?
  • 唐詩|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唐詩三百首」第三十一首
    從來幽并客,皆共沙塵老。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譯文:知了在枯禿的桑林鳴叫,八月的蕭關道氣爽秋高。出塞後再入塞氣候變冷,關內關外儘是黃黃蘆草。共:作「向」。遊俠兒:都市遊俠少年。矜:自誇。紫騮:紫紅色的駿馬。作者: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
  • 唐詩三百首中的笛簫詩篇
    唐詩三百首,作為唐代大文化背景中一朵美麗的奇葩,從古自今閃耀著耀眼的光芒,從笛簫情緣的角度宏觀她,僅僅展示出了唐詩三百首魅力海洋中的一束浪花而已。冷豔之美的簫 簫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它在數千年華夏文明的中有著悠久的歷史,以其獨特的音色和韻昧給人一種悠遠蒼涼的感覺,冷豔一詞是對簫聲的一個最確切的概括。
  • 《唐詩三百首》中最美的10首五言絕句,一首詩就是一幅畫,好喜歡
    《唐詩三百首》是家喻戶曉的唐詩選本,是由清代學者孫洙編選的。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唐詩三百首》中收錄了29首五言絕句,隱娘今天想分享10首如畫一般的五言絕句,清麗絕美,每一首都值得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