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中杜甫作品最多,但為什麼杜詩在唐朝並不受推崇?

2020-12-23 騰訊網

有朋友問:《唐詩三百首》中杜甫作品最多,但為什麼杜詩在唐朝並不受推崇?

誰說杜甫的詩在唐時不受推崇?

我們先不管後人編撰的《唐詩三百首》,就說唐朝,杜甫的名聲在中唐之時已經隱隱有超越李白的勢頭。

現在普遍認為杜甫在世的時候,因為年齡的緣故(比李白小十幾歲),盛唐第一輪詩歌創作大爆發時期,他雖然趕上了,但是名聲被掩蓋——因為同一時期的大拿太多了。李白、王維、王昌齡、王之渙等等等等,而杜甫所長的格律精研在當時還只是一個新興門派,雖然代表了古詩的一個方向,卻遠遠沒達到一統江湖的境地。

這個工作是杜甫一手促成的,是他終結了盛唐、初唐詩歌創作方向的大辯論——但這是對後人而言,他的工作對後人詩歌創作有標杆的意義。從無到有的方向和規則,在混亂的,百花齊放的盛唐詩壇,是沒有誰能真正看清楚的,即便是李白,也看不清楚。

杜甫本人,也只是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路在前行,未曾想到走出一條一統格律詩壇,成為「詩聖」的路來。

杜甫的名聲趕超李白,要感謝一個人。

那就是著名渣男詩人元稹。

我們前面說杜甫詩的時候講過,杜甫死在回鄉的小船上。因為貧困潦倒,無法歸葬,停靈在附近寺廟。杜甫死於770年,一直到四十三年之後,也就是813年,他的孫子才想辦法募了一筆款子,扶靈回鄉。

在經過元稹所在的地方時,拿了杜甫的詩集求見。元稹當時是文化大拿,一見之下驚為天人,不但給了筆錢善後,還親自為杜甫寫了墓志銘:《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並序》。

這篇墓志銘肯定了杜甫現實主義詩風的歷史作用,一反盛唐以來冷落杜甫、忽視杜詩的社會潮流,第一個對杜甫及其現實主義傳統作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評價。

時山東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稱,時人謂之「李杜」。餘觀其壯浪縱恣,擺去拘束,模寫物象,及樂府歌詩,誠亦差肩於子美矣。至若鋪陳終始,排比聲韻,大或千言,次猶數百,詞氣豪邁而風調清深,屬對律切而脫棄凡近,則李尚不能歷其藩翰,況堂奧乎!

因為元稹的文化大拿身份,帶動了整個文化界的潮流導向。正是他這篇墓志銘奠定了杜甫在中國古典詩詞中的「詩聖」地位。

中唐佛道亂鬥,儒學開始復興,而杜甫的人品、文字堪稱儒學典範,也因此藉助儒學思潮興起。他作品中憂國憂民,死而後己的精神影響了絕大多數後世儒家文人。

元稹的墓志銘中抑李揚杜雖然屬於一家之言,但杜甫在中晚唐以及後來的朝代中藉助儒家精神名聲日隆並走上成聖之路,與李白並駕齊驅,元稹的文字加成是顯而易見的。

杜甫在中國詩歌史上和李白是不相伯仲的,進入宋儒大興之後,其地位就有超越李白的勢頭。

所以說杜詩在唐朝不受推崇是不正確的。那麼說杜甫生前沒名氣,身後才被發掘,宋朝才大興又是否正確呢?

其實也不對。即使在世之時,杜甫的詩名已經不小了,只是無法與當時如日中天的李白、王維等人抗衡。

《舊唐書》有記載說唐肅宗看了杜甫的「出身未捷身先死」那首,潸然淚下。

當時已經有了「李杜」齊名的傳說了。

元稹、韓愈、皮日休等詩人都對杜甫非常推崇,韓愈的「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就說明倆人在中唐時期已經被視為大腕了。

相關焦點

  • 《唐詩三百首》中誰的詩最多?李白屈居第三,第一名獨佔38首
    答案無疑就是《唐詩三百首》。民間有句著名諺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由此便不難看出,《唐詩三百首》的影響之大。那麼,《唐詩三百首》是誰編的?為什麼而編?選錄標準是什麼?收錄誰的詩歌最多?本文,筆者將為大家一一揭曉答案。
  • 舉國皆知的大詩人,《唐詩三百首》卻沒有他的名字
    但是,這樣一個無論人氣還是實力均屬唐朝一線的大詩人,在目前最為流行的唐詩選本《唐詩三百首》中,卻沒有一席之地——連一首作品都沒有入選。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是一個至今爭議不休的問題:是李賀的水平有問題,還是《唐詩三百首》的編選出了問題?
  • 這十首唐詩,代表了唐朝絕句的最高水平!
    將王之渙的這首《涼州詞》推舉為第一名,可能是爭議較少的了。在浩如煙海的唐朝詩人當中,王之渙名氣不算特別大,他流傳後世的作品也僅僅只有六首而已。但是,僅僅這六首詩,就足以奠定他「大詩人」的地位。除了這首《涼州詞》,他還有一首我們小學就學過的:《登鸛雀樓》。
  • 唐詩三百首|兵車行
    【作品簡介】《兵車行》由杜甫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全詩以「道旁過者問行人」為界分為兩段:首段摹寫送別的慘狀,是紀事;次段傳達徵夫的訴苦,是紀言。此詩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借徵夫對老人的答話,傾訴了人民對戰爭的痛恨,揭露了唐玄宗長期以來的窮兵黷武,連年徵戰,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 用唐詩三百首解讀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錦官城的 重 到底什麼意思
    老街前邊寫了幾篇關於《唐詩三百首》的文章,主要是從詩體上談了一下自己的淺薄認識,學習詩詞格律的朋友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看:《唐詩三百首格律淺析下篇律詩與絕句》、《唐詩三百首格律淺析上篇樂府與古體詩》、《學習詩詞不可不知的秘密 藏在《唐詩三百首》裡的12種奇怪的律詩》等。
  • 唐詩三百首29首五絕作品賞析之二,篇篇膾炙人口,值得你收藏轉發
    根據「古詩詞網」收錄的相關作品,本百家號按照五絕、七絕、五律、七律、五古、七古、樂府等類別進行賞析。目前五絕古詩已經全部賞析完畢,且七絕古詩也已經賞析過半。這篇文章作為一個匯總,將整體展現唐詩三百首中的經典五絕詩作,且按照作家作品進行排列。
  • 杜甫在這首詩中寫絕了,還讓一個成語火了千年
    在中國歷史的詩壇上,李白和杜甫是一對閃耀千古的雙子星座。李詩的豪放瑰麗,杜詩的沉鬱頓挫,是唐詩最華麗的篇章,也讓無數後人如醉如痴。然而,他們在世的時候,雖然都懷才不遇,但兩人的影響力卻是完全不同的。李白在當時就是全民偶像,唐玄宗親自宣召他入京,賀知章稱他為「謫仙人」,汪倫對他敬仰萬分,從皇帝到平民,各個階層都膜拜他的身影,傳頌著他的作品。杜甫則不同,他的詩歌流傳並不廣泛,也不是眾星捧月的偶像,他沒有「鬥酒詩百篇」的天賦,只能以勤能補拙,終成大器。杜甫的地位,那還是在他去世幾十年後,被元稹、白居易不斷推崇之下才樹立起來的。
  • 杜甫的詩為何會落選?
    原標題:杜甫的詩為什麼會落選——唐人選唐詩與杜詩早期傳播、影響論唐人選唐詩中有的選錄杜詩,有的並不選錄杜詩,這種情況是杜甫研究的重要命題,對此學術界已有較深入研究,張忠綱先生、陳尚君先生都有專文討論杜詩早期流傳情況
  • 李賀水平最高的三首詩,首首都是絕唱,卻落選《唐詩三百首》
    波詭雲譎的畫面,寫出了戰爭形勢的風起雲湧,整首詩歌中都塗抹著一片沉重的色彩,瀰漫著一股壓抑的氣息,但是在這種壓抑中,又湧動著一種熱血報國的情懷。這首詩歌裡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已經是人人皆知的名句,但是為什麼也沒有選入《唐詩三百首》呢?開篇第一句直呼漢武帝為劉郎,就大有對封建禮教的蔑視意味。漢武帝當年叱吒風雲,最終還是像秋風一樣轉瞬即逝,留下的不過是一個茂陵荒冢。
  • 為什麼這首詩能超過杜甫的《登高》,被後人譽為「七律之首」?
    唐朝就有過一首平仄虛實嚴格意義上並不工整的七律詩,蓋過李白、杜甫等詩作大家的作品,被後人們推崇為「七律之首」。這首詩便是唐朝詩人崔顥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古往今來,寫關於黃鶴樓的詩很多,為何偏偏,用詞以及格式並不十分規整的崔顥的《黃鶴樓》能夠拔得頭籌?你大概已經猜到,這首詩貴在自然和奇幻。正如林黛玉所說「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所以,崔顥的《黃鶴樓》在沒有杜甫的《登高》嚴格規整的情況下,依舊能得票眾多,進而被後人譽為「七律最佳」。
  • 唐詩三百首|麗人行
    杜甫《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 長安水邊多麗人。
  • 唐詩三百首,唐朝遍地是詩人?詩詞歌賦,道出大唐不一樣的味道
    唐王朝建立以後,圍繞著儒、釋、道三教的地位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終統治集團還是決定實現以儒學為正宗、三教並重和多教共存的文化政策,正是因為這些決定,讓當時的人們的思想得到了一些解放和發展,讓當時的文壇有一種百家爭鳴的局面,也鼓勵了許多人投身筆戎,但讓唐朝遍地是詩人還是有多種原因的。
  • 唐詩三百首全集目錄完整版,請收藏
    《唐詩三百首》全文注音 第一卷:五言古詩1·感遇·其一張九齡2·感遇·江南有丹橘張九齡3·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4·月下獨酌四首李白28·長安遇馮著韋應物29·夕次盱眙縣韋應物30·東郊韋應物31·送楊氏女韋應物32·晨詣超師院讀禪經柳宗元33·溪居柳宗元 《唐詩三百首
  • 唐詩三百首 |《天末懷李白》朗讀音頻+作者簡介+內容講解
    唐詩三百首 | 第114期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 杜甫很著名的一首詩,被評為「七律鼻祖」,短短4句恢宏而悲壯
    文/顧無【引觴漫談】最近特別喜歡杜甫的詩,買回來中華書局的《李太白全集》幾乎沒怎麼看,全在鑽研唐詩三百首中的杜詩,還有他特別著名的幾首七律組詩,秋興八首,詠懷古蹟五首,這些詩篇後續都會出賞析與大家一起分享
  • 這十首唐詩,代表了唐朝七言律詩的最高水平!
    雖說創作七言律詩,猶如帶著鐐銬跳舞,但是唐朝人才輩出,湧現了無數大詩人,創作了非常多經典的七言律詩。《唐詩三百首》中收錄經典七言律詩50首,《全唐詩》中,七言律詩保守估計也有幾千首,那麼這幾千首作品中,最光輝耀眼的是哪些呢?小仙今天就鬥膽給大家盤點一下。
  • 為什麼王維、杜甫都寫詩紀念他?網友:明星級人物
    《江南逢李龜年》是語文課本中的一篇杜甫的詩,它是被《唐詩三百首》的編者孫沫譽為「少陵七絕,此為壓卷」的詩。清代的黃生也在其專門評價杜甫作品的《杜詩說》中評價道:「見風韻於行間,寓感慨於字裡,即使龍標、供奉操筆,亦無以過。」
  • 唐詩81《哀江頭》 (杜甫)
    《唐詩三百首》 【第四卷:七言樂府】12.杜甫:哀江頭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高仲武編選的《中興間氣集》,收至德元載(公元七五六年)至大曆末年(公元七七九年)二十六位著名詩人的詩一百三十二首,也還是沒有杜甫。由此可知杜甫與李白在當時並非齊名。一直要到元稹作杜甫的墓志銘,才極力推崇杜甫,以為非李白所能及。韓愈作詩,有「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調張籍》)之句,從此以後,論詩者才以李、杜並稱。
  • 神遊故土,夢回唐朝.
    唐朝,孕育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正氣;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博大胸襟;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堅守。如今浪漫的唐朝早已故去,詩人的時代不再。詩歌也早已離開了考場,但它們依然是人們的心靈所在。詩人們留下來的詩詞是偉大的財富,李白及杜甫,韓愈和柳宗元,他們的作品隨著時間的淬鍊越發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