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 | 34王昌齡《塞上曲·其一》

2020-12-12 騰訊網

塞上曲·其一

【唐】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

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

譯文

知了在枯禿的桑林鳴叫,

八月的蕭關道氣爽秋高。

出塞後再入塞氣候變冷,

關內關外儘是黃黃蘆草。

自古來河北山西的豪傑,

都與塵土黃沙伴隨到老。

莫學那自恃勇武遊俠兒,

自鳴不凡地把駿馬誇耀。

注釋

1.空桑林:桑林因秋來落葉而變得空曠、稀疏。

2.蕭關:寧夏古關塞名。

3.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陝西一部分。

4.共:作「向」。

5.遊俠兒:都市遊俠少年。

6.矜:自誇。紫騮:紫紅色的駿馬。

賞析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出塞復入塞,處處黃蘆草。」這四句寫邊塞秋景,無限肅殺悲涼,寒蟬、桑林、蕭關、邊塞、秋草都是中圍古代詩歌意象裡悲情的代名詞,詩歌開篇刻意描寫肅殺的秋景是為後來的反戰主題作背景和情感上的鋪墊。寫戍邊徵人,寄寓深切同情。

「從來幽并客,皆共沙塵老」,與王翰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可謂英雄所見,異曲同工,感人至深。

幽州和并州都是唐代邊塞之地,也是許多讀書人「功名只向馬上取」、「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追逐名利的地方。然而,詩人從這些滿懷宏圖大志的年輕人身上看到的卻是「皆共沙塵老」的無奈結局。

末兩句,以對比作結,通過對自恃勇武,炫耀紫騮善於馳騁,耀武揚威地遊蕩,甚至惹是生非而擾民的所謂遊俠的諷刺,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對於戰爭的厭惡,對於和平生活的嚮往。

前面講的幽并客的時候,作者還沒有什麼貶意,字裡行間裡還隱約可見對於獻身沙場壯士的惋惜之情。

用「遊俠兒」來形容那些只知道誇耀自己養有良馬的市井無賴,作者的反戰情緒有了更深層次的表達。

此詩寫邊塞秋景,有慷慨悲涼的建安遺韻;寫戍邊徵人,又有漢樂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諷喻市井遊俠,又讓人看到了唐代錦衣少年的浮誇風氣。

作者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唐詩三百首丨

參考書籍:中華書局出版社 中華經典藏書系列《唐詩三百首》 顧青編著。

相關焦點

  • 唐詩三百首全集目錄完整版,請收藏
    《唐詩三百首》全文注音 第一卷:五言古詩1·感遇·其一張九齡2·感遇·江南有丹橘張九齡3·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4·月下獨酌四首李白>28·長安遇馮著韋應物29·夕次盱眙縣韋應物30·東郊韋應物31·送楊氏女韋應物32·晨詣超師院讀禪經柳宗元33·溪居柳宗元 《唐詩三百首》
  • 唐詩三百首:《樂府》篇(第一輯)10首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
  • 【英漢唐詩三百首】常建《宿王昌齡隱居》
    ❈❈❈❈❈❈❈❈❈❈❈❈❈❈❈❈❈❈❈❈❈❈群玉山頭:《唐詩三百首》英譯本
  • 唐詩|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唐詩三百首」第三十一首
    歌名|塞上曲,來源|群星《塞上曲》【唐】王昌齡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作者: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
  • 唐詩欣賞:王昌齡《塞上曲》,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
    在盛唐詩人中,王昌齡的邊塞詩也是別樹一幟,頗為人們的稱道的。這一首詩人早年漫遊西北邊地時所作的《塞上曲》,就是很有特色的作品。《塞上曲》唐代:王昌齡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
  • 唐詩三百首最高潔的七絕古詩,王昌齡: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
    唐詩當中,有不少詩作都是要寫詩人自己的高潔品格的。雖然很多都是詩人在仕途當中受挫而後的自我安慰,但是卻也寫出了很多經典的詩詞名句。這些詩詞,寫出了詩人的豁達胸懷,寫出了詩人的蔑視世俗,寫出了詩人們的高潔品格。
  • 唐詩三百首|塞下曲
    王昌齡《塞下曲》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 李賀水平最高的三首詩,首首都是絕唱,卻落選《唐詩三百首》
    波詭雲譎的畫面,寫出了戰爭形勢的風起雲湧,整首詩歌中都塗抹著一片沉重的色彩,瀰漫著一股壓抑的氣息,但是在這種壓抑中,又湧動著一種熱血報國的情懷。同樣是邊塞詩,王昌齡的絕句是「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與李賀的風格是完全不同,王昌齡雄渾豁達,李賀卻是雄渾中帶著詭譎。
  • 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齡
    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詩詞文本從《唐詩鑑賞辭典》
  • 唐詩① 感遇 · 其一 (張九齡)
    【評析】:此詩系張九齡遭讒貶謫後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詩借物起興,自比蘭桂, 抒發詩人孤芳自賞,氣節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詩一開始用整齊的偶句,以春蘭秋桂對舉,點出無限生機和清雅高潔之特徵。 三、四句,寫蘭桂充滿活力卻榮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質。上半首寫蘭桂,不寫人。 五、六句以「誰知」急轉引出與蘭桂同調的山中隱者來。末兩句點出無心與物相競的 情懷。
  • 賀知章最經典的一首詩,成功擊敗《詠柳》,入選《唐詩三百首》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唐詩三百首》在歷代唐詩選本中的經典地位和傳播之廣。《唐詩三百首》是清代文人蘅塘退士孫洙所選編的唐詩讀本。孫洙曾當過教喻之職,也就是負責一縣教化教育工作的「教育局長」。
  • 記憶法巧記詩詞之《塞上曲》
    今天和大家一起學習並記憶王昌齡的《塞上曲》。二、記憶法記憶上面我們解析了王昌齡的《塞上曲》的全文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開始進入下一步,使用記憶法進行全文記憶。1.我們將上面的內容用串聯法白編寫成一個小故事,小時候王昌齡準備去習武,他騎著五色靈鹿路過一個熱鬧酒吧時候,看見酒吧上面掛著巨大的令旗,下面還有兩把武器一刀一劍。王昌齡嚇得趕緊跑路,半路上遇到劫匪搶劫。王昌齡大叫道:「我有一個少林寺的伯伯」,沒想過劫匪一擁而上把他的靈鹿搶走了。
  • 唐代王昌齡《送魏二》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玄宗天寶後期(748—756)王昌齡貶龍標尉時,當是在一個清秋的日子(從「橘柚香」 王昌齡簡介: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
  • 【唐詩三百首新解】19 王之渙 出塞
    羌笛吹奏《楊柳》這首曲子,何必吹出如此悲怨的聲調呢?概因為塞外沒有楊柳的綠色,吹羌笛者一見此曲,便忍不住悲怨盡出。(霧霾中的你我,讀到描寫藍天白雲的古詩,又何嘗不是此種感情?)「春風不度玉門關」,一語雙關,實際寫的是春風一樣的關懷,它遠在天邊,吹不綠塞外的楊柳,也吹不暖羌笛的心扉。這首詩所力圖表現的,與其說是戍邊之人的怨念,倒不如是一種自嘲式的豪健。
  • 古詩詞賞析 |《長信秋詞五首》王昌齡【唐詩三百首】
    教科書式品鑑詩詞·第693首古詩詞《長信秋詞五首》唐·王昌齡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捲夜來霜
  • 唐詩三百首 070| 《古從軍行》李頎
    我們講邊塞詩派,講盛唐邊塞詩歌,平常文學史講到這一段時會講到代表詩人,除了高適、岑參、除了王昌齡,還會提到一個人,叫做李頎。但事實上,《全唐詩》存李頎詩有三卷之多,共達124首,可是這其中不過只有五首邊塞詩。李頎只以百分之四的邊塞詩創作,便能取得「邊塞詩派」代表詩人的盛譽,這實在讓人感慨。今天我們就來品讀一下他的那首邊塞名作《古從軍行》。
  • 「七絕聖手」王昌齡二十首「七絕」:一片冰心在玉壺
    「七絕聖手」王昌齡二十首「七絕」:一片冰心在玉壺明代王世貞說:七言絕句,少伯與太白爭勝毫釐,俱是神品。少伯就是王昌齡。盛唐七絕詩有四百七十二首,其中王昌齡七十四首,幾乎佔了六分之一。因此,王昌齡被後人稱為「七絕聖手」。王昌齡的七言絕句主要有三種類型:邊塞詩、閨怨詩和送別詩。
  • 【唐詩三百首新解】40 李頎 聽安萬善吹觱篥歌
    唐詩中頗有些對觱篥的描寫。描寫樂器,無非是觀其形、聽其聲,然後品其妙、狀其勢。寫觱篥的詩中,李賀「誰截太平管,列點排空星」一句,描摹得較為精妙,將「竹孔」奉承為「空星」,比李頎「南山截竹為觱篥」一句更優;亦有「直貫開花風,天上驅雲行」一句,寫出觱篥清越長吟的特點,也是精緻得當;其它如杜甫「積雪飛霜此夜寒,孤燈急管復風湍」、溫庭筠「鳴梭淅瀝金絲蕊,恨語殷勤隴頭水」等句,亦是各有特點,一時瑜亮。
  • 秦時明月漢時關,七絕聖手王昌齡詩十首!
    此詩當作於天寶元年(742年),王昌齡當時為江寧(今江蘇南京)丞。辛漸是王昌齡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今江蘇鎮江),然後在此分手。此詩原題共兩首,第二首說到頭天晚上詩人在芙蓉樓為辛漸餞別,這一首寫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邊離別的情景。
  • 唐代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由於王昌齡的籍貫、生卒年及其他重要的生平事跡記載不一,他的作品大都無法編年,因而,這《長信秋詞五首曾兩次被貶,這組詩五首當寫於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間,第二次被貶之前。 王昌齡簡介: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