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由於王昌齡的籍貫、生卒年及其他重要的生平事跡記載不一,他的作品大都無法編年,因而,這《長信秋詞五首》寫於何時亦難以確知。公元727年(開元十五年),三十多歲始登進士第。曾兩次被貶,這組詩五首當寫於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間,第二次被貶之前。
王昌齡簡介: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長信秋詞五首注釋: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捲夜來霜。
金井邊的梧桐秋葉漸黃,珠簾不捲可知夜裡飛霜。
金井:井欄上有雕飾的井。一般用以指宮庭園林裡的井。珠簾:用珍珠綴成或飾有珍珠的帘子。
燻(xūn)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lòu)長。
燻籠玉枕有如容顏憔悴,靜臥愁聽南宮漏聲悠長。
燻籠:指宮中取暖的用具,與燻爐配套使用的籠子,作薰香或烘乾之用。燻:一作「金」。籠:一作「爐」。玉枕:即枕頭。南宮:指皇帝的居處。一作「宮中」。清漏:漏是古代計時的器具,利用滴水和刻度以指示時辰。清漏指深夜銅壺滴漏之聲。
高殿秋砧(zhēn)響夜闌(lán),霜深猶憶御(yù)衣寒。
秋天高殿內搗衣聲響徹夜闌,夜裡霜重還記起君王御衣寒。
秋砧:秋日搗衣的聲音。夜闌:夜殘;夜將盡時。御衣:帝王所著的衣服。
銀燈青瑣裁縫歇(xiē),還向金城明主看。
更深人靜銀燈下裁衣才停歇,目光還轉向宮城明主那邊看。
青瑣:裝飾皇宮門窗的青色連環花紋。金城:即皇帝所住之城。明主:賢明的君主。
奉帚(zhǒu)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pái)徊(huái)。
天亮就拿起掃帚打掃金殿塵埃,百無聊賴時手執團扇且共徘徊。
奉帚:持帚灑掃。多指嬪妃失寵而被冷落。平明:指天亮。金殿:指宮殿。一作「秋殿」。團扇:即圓形的扇子。班婕妤曾作《團扇詩》。暫:一作「且」。共:一作「暫」。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zhāo)陽日影來。
美麗的容顏還不如烏鴉的姿色,它還能帶著昭陽殿的日影飛來。
玉顏:指姣美如玉的容顏,這裡暗指班婕妤自己。寒鴉:寒天的烏鴉;受凍的烏鴉。暗指掩袖工諂、心狠手辣的趙飛燕姐妹。昭陽:漢代宮殿名,代指趙飛燕姐妹與漢成帝居住之處。
真成薄命久尋思,夢見君王覺後疑。
果真成為薄命人長久陷入沉思,夢中又見到君王醒後心裡生疑。
薄命:命運不好;福分差。尋思:思索;考慮。
火照西宮知夜飲,分明復道奉恩時。
燈火照耀著西宮知道是在夜飲,眼前分明浮現復道蒙恩受寵時。
西宮:皇帝宴飲的地方。復道:兩層閣樓間的通道。
長信宮中秋月明,昭陽殿下搗(dǎo)衣聲。
長信宮中惟有秋月尚明,昭陽殿下響起搗衣聲聲。
昭陽殿:指趙飛燕姐妹與漢成帝居住之宮殿。
白露堂中細草跡,紅羅帳裡不勝情。
白露堂中滿是雜草印跡,那邊紅羅帳裡綿綿深情。
白露堂:指失寵妃子或宮女所住之處。紅羅:紅色的輕軟絲織品。
王昌齡的主要作品有:
採蓮曲、從軍行七首·其四、出塞二首·其一、芙蓉樓送辛漸·其一、重別李評事、送狄宗亨、西宮春怨、出塞·其二、閨怨、送魏二、送柴侍御、芙蓉樓送辛漸·其二、長信怨、太湖秋夕、春宮曲、答武陵太守、從軍行七首·其一、送郭司倉、採蓮曲二首、塞下曲·其二、送任五之桂林、從軍行二首·其一、送張四、青樓曲二首、塞下曲·秋風夜渡河、聽流人水調子、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塞上曲·其一、青樓怨、龍標野宴等。
《長信秋詞五首》由[小孩子點讀]APP - 小學家庭輔導專家,獨家原創整理並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