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殿秋砧響夜闌,霜深猶憶御衣寒。銀燈青瑣裁縫歇,還向金城明主看。」
這是唐朝時期著名的詩人王昌齡題下的一首宮怨詩,亦是宮怨組詩《長信秋詞》當中的第二首。全詩語言凝練雋永,字字珠璣,格調悲婉深沉,委婉動人,蘊意深刻,頗有紙短情長的效果,尤其是詩人對女主人公心理活動的刻畫與描寫,極盡細膩,令人動容。在該首詩當中,詩人著重塑造出了一位深宮失寵女子的形象,女主人公一方面依舊牽念著帝王,希望帝王能夠回心轉意,重新等到聖眷,而另一方面,她又因為如今的悲寂的生活而幽怨痛苦。
詩人主要託借《怨歌行》的典故,在此基礎上,表現了唐朝時期後宮當中女子生活的悽清與悲苦,以她們的口吻抒發了心中難以言說的幽怨之情。畢竟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之下,一入後宮深似海,生活在後宮當中的女子,一旦失寵形同從雲端跌落深淵,且無法抒發心中的幽怨。而不受寵的女子,等待她們的是更加悲慘的生活,只能虛擲年華,在深宮當中孤獨終老,了此殘生。這也是唐朝時期出現了大量的宮怨詩詞的原因,詩人以筆為刃,訴說這些後宮女子的哀怨。
「高殿秋砧響夜闌」當中,詩人主要描繪了一幅深秋後宮圖,點明了當時所處的季節與時間,正是深秋時節、夜色深沉時候。「秋砧」指的是秋日搗衣的聲音,當時的人搗衣,使得衣裳穿上身更加熨帖。「闌」的意思是將近、殘盡,「夜闌」指的是深夜將近。「高殿」指的是深宮當中高高的樓閣與屋殿。深秋時節,夜色深沉時候,深宮當中響起了搗衣的聲音,一聲聲,一聲聲,響徹整個夜晚,一直到殘夜將近的時候。這一句當中,詩人渲染了全詩悲寥悽清的氛圍,同時也暗示了這名女主人公一夜未眠。
「霜深猶憶御衣寒」當中,詩人運用細膩的筆觸刻畫了這名失寵女子的心理活動。「霜寒」指的是夜深人靜、霜寒露重的時候,深秋時節,夜間天降寒霜,道出了自然環境的悽寒與冷清。「御衣」指的是皇帝所穿的衣服。因為深秋時節天氣變冷了,這名失寵的後宮女子依舊擔心起皇帝是否添衣抵禦嚴寒了。詩人將女主人公心中細膩的心理活動描寫得淋漓盡致,非常細膩且細緻入微。即使皇帝的恩寵已經消失了,她依舊懷著一點希望,希望皇帝能夠重新眷顧她。
「銀燈青瑣裁縫歇」當中,詩人描繪出一幅女子燈下縫衣的場景,烘託出悽清悲苦的氛圍與環境。「青瑣」指的是裝飾皇宮門窗的青色連環花紋。寥落清寒的銀燈之下,寂寥無人,透過門窗依稀可以看見,這名失寵的後宮嬪妃裁衣才剛剛停下動作。深夜是如此的孤寂,人人都已經進入睡眠當中,只有她依舊牽掛著皇帝冷不冷,以至於一夜難眠裁衣。其實她內心清楚地明白皇帝並不缺人關心,也明白君心如流水,聖眷難以迴轉,但她依舊懷著一丁點兒的殷切盼望。
「還向金城明主看」當中,詩人進一步道出這名失寵嬪妃內心的哀怨與痛苦。她一直裁衣裁到深夜,銀燈之下,一直牽念著帝王,盼望帝王能夠眷戀她,可是她心心念念的君王並未回心轉意,她的希望最終還是落空。「金城明主」指的是當時的君主,夜色深沉,殘夜將了,她不再裁衣縫補,而是起身來到窗邊,目光遙遙望著金城君王那邊看,體現了她內心的幽怨之情,她如此牽念君主,可君王到底是無情的。全詩語言凝練雋永,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