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欣賞:王昌齡《塞上曲》,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

2021-01-19 最美詩畫

在盛唐詩人中,王昌齡的邊塞詩也是別樹一幟,頗為人們的稱道的。這一首詩人早年漫遊西北邊地時所作的《塞上曲》,就是很有特色的作品。

《塞上曲》

唐代: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

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

本詩由徵戍邊塞不回而告誡少年不要矜誇武力,表達了反戰之意。前四句寫邊塞秋景,詩人選取了寒蟬、桑林、蕭關、邊塞、秋草等中國古代詩歌中典型的悲情意象,寥寥數語,就將塞上的荒涼蕭瑟景象呈現在讀者眼前,作者刻意描寫肅殺悲涼的秋景是為下文反對戰爭做背景和情感上的鋪墊。

後四句寫久戍邊塞的將士,寄寓了深切的同情,「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與王翰的名句「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有異曲同工之妙。自古以來,試圖通過沙場拼殺來封侯拜將的男兒數不勝數,詩人們也熱衷於抒發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然而,絕大數人的宏圖大志最後只是一場空,所以發出了「皆共塵沙老」的感慨。詩人對「幽并客」並無貶意,反而隱約可見對獻身沙場的壯士的惋惜之情。最後勸勉少年莫學遊俠兒自恃武力,炫耀紫騮馬善於馳騁,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對於戰爭的厭惡。

這首詩寫邊塞秋景,可見慷慨悲涼的建安風骨逸韻:寫戍邊徵人,有漢樂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諷喻市井遊俠,直接否定和批判了唐代錦衣少年的浮誇風氣。

相關焦點

  • 唐詩三百首 | 34王昌齡《塞上曲·其一》
    塞上曲·其一 【唐】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 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
  • 王昌齡早年漫遊邊塞,寫下一首樂府,最後4句意蘊豐厚發人深省
    其實,在他們成名之前,王昌齡已漫遊西北邊地,創作了大量的邊塞詩。可以說,王昌齡稱得上是邊塞詩的創始和先驅。樂府《塞上曲》,就是詩人早年漫遊西北邊地時所作。全詩感慨多少兒郎徵戍邊塞不回,告誡人們莫要誇耀武力,抒發非戰之情,語重心長發人深省。
  • 王昌齡的塞上曲原文、翻譯以及創作靈感詳解
    塞上曲是王昌齡寫的一首著名的詩詞,是被所處的時代所感染,充分的反應了他的內心獨白,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塞上曲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
  • 記憶法巧記詩詞之《塞上曲》
    今天和大家一起學習並記憶王昌齡的《塞上曲》。文章注釋塞上曲:唐新樂府辭,可以簡單理解為關於出塞入塞的曲子。空:使什麼什麼空疏。蕭關:寧夏古關塞名。幽并客:幽州和并州的豪傑,概指燕趙之地的人。矜誇:自誇。
  • 王昌齡很著名的一首詩,開篇20字寫盡邊塞風光,背後卻「唱反調」
    【臨其詩境】今天來欣賞一首不是專門寫馬的詩,但是詩中所描寫到的人物,他們的日常生活與馬也脫不開關係。作者是唐代的王昌齡,是盛唐著名的邊塞詩人之一。王昌齡未及第之前的歲月裡,曾經自己去了幾次邊塞,幾首著名的《塞上曲》就作於此時,也是王昌齡詩文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經典原文】塞上曲·其一唐代:王昌齡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 唐詩|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唐詩三百首」第三十一首
    歌名|塞上曲,來源|群星《塞上曲》【唐】王昌齡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從來幽并客,皆共沙塵老。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譯文:知了在枯禿的桑林鳴叫,八月的蕭關道氣爽秋高。出塞後再入塞氣候變冷,關內關外儘是黃黃蘆草。
  • 唐詩三百首:《樂府》篇(第一輯)10首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
  • 「絕句聖手」王昌齡:八月的塞外,寒冷像一道命令丨周末讀詩
    撰文 | 三書1寒冷是一道命令/ /《塞上曲》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 /去過古長城的人,一定記得即使在八月,吹過樹林的風聲多麼蕭索。寫這首樂府詩時,王昌齡26歲。他已在嵩山學道三年,出山後先去了并州(今山西),不久又隨軍赴河隴,出玉門。他的邊塞詩大多寫於此時。塞上、塞下曲,出自漢代的出塞、入塞曲,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稱,《塞上曲》者,乃古徵戍十五曲之一也。昌齡此詩詠徵戍途中,塞外早寒在他心中悚起的慨嘆。蕭關在寧夏,農曆八月,桑樹林已空曠稀疏。寂寂古道,秋蟬的鳴唱在將夏天的記憶打撈。
  • 邊塞詩人:王昌齡經典詩詞,你能背幾首?
    邊塞詩人:王昌齡經典詩詞,你能背幾首? 3、《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4、《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 唐代王昌齡《送魏二》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玄宗天寶後期(748—756)王昌齡貶龍標尉時,當是在一個清秋的日子(從「橘柚香」見出)送別友人時在宴會上所創作的,為客中送客之作。
  • 唐詩三百首最高潔的七絕古詩,王昌齡: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
    唐詩當中,有不少詩作都是要寫詩人自己的高潔品格的。雖然很多都是詩人在仕途當中受挫而後的自我安慰,但是卻也寫出了很多經典的詩詞名句。這些詩詞,寫出了詩人的豁達胸懷,寫出了詩人的蔑視世俗,寫出了詩人們的高潔品格。
  • 王昌齡吟詠蘇州的唯一唐詩,全文30字,一開篇就是濃濃的詩意
    我們談到王昌齡,就會想起他曾經被譽為「七絕聖手」。這個詩人在唐代文學史中確實非常出色,尤其是七言絕句寫得相當漂亮。同時這個詩人主要的創作地方還是在邊塞,一首首豪情萬丈的《出塞》,直到今天仍然散發出昂揚鬥志。 最著名的詩句,當然就是「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 秦時明月漢時關,七絕聖手王昌齡詩十首!
    《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 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唐詩欣賞縱橫談)
    欣賞:首聯,不用對而對仗,為流水對。清晨、古寺是主題,全詩就寫清晨古寺見聞,二句就抓寫景象細節,類似抓拍。初日寫清晨,高林含古寺,全句寫清晨古寺。頷聯,一筆寫下去,流水似的,稱十字句。若是對,稱十字對或流水對。應對沒對,被首聯提前對了,為偷春體。曲、幽、深寫古寺到位,不露痕跡,難怪歐陽修激賞。頸聯,寫山水。
  • 新刊 | 黃天驥:王昌齡一首未被人注意的好詩
    其中,這類題材寫得質量最高,數量也最多的詩人,就是王昌齡。王昌齡的詩作,以七絕居多,現存唐代的七絕四百七十首,而王昌齡便有七十多首,一個人的創作量,差不多佔了全唐七絕的六分之一,數量可謂不少。在七絕中,王昌齡又以描寫邊塞題材的作品居多,而且往往以《塞上曲》《塞下曲》《從軍行》等曲調為題。這些多是屬於樂府舊題,是可以直接用於歌唱的。
  • 每天一首古詩詞·塞上曲·其二
    圖:選自繪本《歷史原來如此奇妙-古代戰爭是這樣的》,紙上魔方/文|圖塞上曲·其二唐朝:戴叔倫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約貞元五年(約789年前後),他上表辭官歸隱,在返鄉途中客死清遠峽(今四川成都北)。之後返葬於金壇小南門外縣城南郊。明萬曆46年(1618年),金壇知縣張翰中為疏通城內漕河,將其墓地移至南郊高坡(今南門麵粉廠南圍牆前),並親自題立「詩伯夜臺」墓碑,即「大詩人之墓」的意思。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