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吟詠蘇州的唯一唐詩,全文30字,一開篇就是濃濃的詩意

2020-12-12 騰訊網

我們談到王昌齡,就會想起他曾經被譽為「七絕聖手」。這個詩人在唐代文學史中確實非常出色,尤其是七言絕句寫得相當漂亮。同時這個詩人主要的創作地方還是在邊塞,一首首豪情萬丈的《出塞》,直到今天仍然散發出昂揚鬥志。

最著名的詩句,當然就是「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今天,當「七絕聖手」不再寫七言絕句,當邊塞詩人把目光投向了柔媚的江南,寫出的詩歌卻別有一番滋味。

水宿煙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靜魂夢歸。

暗覺海風度,蕭蕭聞雁飛。

這首唐詩就是王昌齡的《太湖秋夕》。整首古詩只有30個字,和之前他所寫的七言絕句在格式上有很大的差別。同時從題目當中能夠看得到,此時寫的是太湖秋天的景色,而且主要欣賞美景的地方,在今天的江蘇蘇州。

「水宿煙雨寒,洞庭霜落微」,夜幕拉開卻又如此的靜謐。太湖之上泛起一片寒氣,洞庭山上落下一層霜雪。雖然地處江南,但此時也已經有了秋天的氣息。不管是湖面上的寒氣,還是洞庭山上的霜雪,都有明顯的詩歌意味。

「月明移舟去,夜靜魂夢歸」,這十個字堪稱這首唐詩當中最精彩的用筆。此時的詩人就躺在太湖的一條小船之上,與漫天的月光為伴。小船在水上慢慢移動,一切就像是夢境中一般,甚至分不清自己是在湖上還是在天上。

「暗覺海風度,蕭蕭聞雁飛」,詩人還似睡非睡,似夢非夢之時,忽然迎面吹過一陣海風,讓他一瞬間清醒。同時還聽到遠遠的地方有大雁飛過的聲音,告訴詩人現在已經是深秋,大雁都已經飛到南方越冬了。

整首古詩的畫面非常的安靜,太湖的秋天有如此的詩意。雖然有霜雪,雖然有寒風,但是詩人所看重的是明月為伴,漁船蕩漾。

雖然王昌齡的七絕唐詩在後世有很高的名氣,但是他所寫的這一首30個字的詩詞同樣精美無比。雖然他的詩詞多表現出邊塞的豪情壯志,但是當目光投向柔媚的江南的時候,筆下依然能夠流出溫柔的詩情畫意來。

這是王昌齡寫蘇州太湖景色唯一流傳下來的詩歌,今天讀來更加覺得這首唐詩的珍貴。

相關焦點

  • 唐詩三百首最高潔的七絕古詩,王昌齡: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
    唐詩當中,有不少詩作都是要寫詩人自己的高潔品格的。雖然很多都是詩人在仕途當中受挫而後的自我安慰,但是卻也寫出了很多經典的詩詞名句。這些詩詞,寫出了詩人的豁達胸懷,寫出了詩人的蔑視世俗,寫出了詩人們的高潔品格。
  • 【英漢唐詩三百首】常建《宿王昌齡隱居》
    賓納(Bynner)、江亢虎1929年合譯第6首(每周一首)···········王廣勇詩意線描······················唐梅英詩意插花···········AT WANG CH』ANG-LING』S RETREATCh』ang ChienHere, beside
  • 唐詩三百首 | 34王昌齡《塞上曲·其一》
    塞上曲·其一 【唐】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這四句寫邊塞秋景,無限肅殺悲涼,寒蟬、桑林、蕭關、邊塞、秋草都是中圍古代詩歌意象裡悲情的代名詞,詩歌開篇刻意描寫肅殺的秋景是為後來的反戰主題作背景和情感上的鋪墊。寫戍邊徵人,寄寓深切同情。 「從來幽并客,皆共沙塵老」,與王翰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可謂英雄所見,異曲同工,感人至深。
  • 《出塞》,唐詩中七絕的壓卷之作,出自著名王昌齡邊塞詩人之手
    一、原詩★讀準字音,再誦讀我推送的是帶拼音的原詩,這樣能夠讀準,避免讀錯音。凡事先入為主,一旦讀錯,再糾正要花上好幾倍的時間。★說意思熟讀這首詩後,說一說這首詩寫了什麼?如果說不出來,就把下面的譯文讀讀,了解詩意。譯文只供參考,能敘述出大意就已經很棒,不要讓他們照書念經。
  • 唐詩女孩名:唐詩裡可鹹可甜的女孩名字,於詩意中遇見最美的你
    可鹹可甜,就是說這個女孩可以很可愛,也可以很霸氣,外柔內剛。這樣的女孩,溫柔的氣質下隱藏著堅強的內心,獨具魅力。父母在給寶寶取名字的時候,不妨順著這種思路,為寶寶取一個剛柔並濟的名字,釋放女孩甜美靈動氣質的同時,還能增添許多堅強勇敢的氣魄。大家可以和江南易林一起進入唐詩的世界,或許可以從中探尋到心儀的好名字。
  • 李白模仿閨怨心理寫成的唐詩,全文30字,題目兩字大有講究
    所以在他的唐詩當中,更多地呈現出壯麗山河的景色,追憶歷史的懷古之思,還有那些懷才不遇的苦澀。在他的詩歌當中,呈現出了瑰麗的色彩,從其中我們看得到大唐的盛唐氣象。說來也奇怪,這個專注於抒發自我的偉大詩人,還有很多的詩歌用於揣摩閨怨女性的心理。而且不單單李白有類似的作品,很多唐代的詩人都有過類似的作品。
  • 唐詩來了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王昌齡,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  從軍行:樂府舊題,內容多與戰爭有關。  雪山:這裡指甘肅省的祁連山。  第三、四兩句由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轉為直接抒情。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唐詩,張繼《楓橋夜泊》
    烏啼:一說為烏鴉啼鳴,一說為烏啼鎮。霜滿天:霜,不可能滿天,這個「霜」字應當體會作嚴寒;霜滿天,是空氣極冷的形象語。江楓:一般解釋作「江邊楓樹」,江指吳淞江,源自太湖,流經上海,匯入長江,俗稱蘇州河。另外有人認為指「江村橋」和「楓橋」。「楓橋」在吳縣南門(閶闔門)外西郊,本名「封橋」,因張繼此詩而改為「楓橋」。
  • 唐詩三百首全集目錄完整版,請收藏
    《唐詩三百首》全文注音 第一卷:五言古詩1·感遇·其一張九齡2·感遇·江南有丹橘張九齡3·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4·月下獨酌四首李白> 《唐詩三百首》全文注音 第二卷:五言樂府1·塞上曲王昌齡2·塞下曲王昌齡3·關山月李白4·子夜吳歌·秋歌李白5·長幹行二首李白6·列女操孟郊7·遊子吟孟郊
  • 唐詩中的蘇州真是美啊:「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
    更難能可貴的是,在詩人們的筆下,江南、蘇州總是那麼溫潤。溫潤在哪裡呢?就在這句唐詩「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之中。這兩句是有詩意的,其詩意就表現在蘇州氣候的溫潤。尤其是春風吹過,春風化雨之時,溼潤的天氣更有助於天地萬物的生長。
  • 浙報專版丨天台山,一場吟詠千年的文化盛宴
    詩旅融合,助力詩路文化帶建設天台山,一場吟詠千年的文化盛宴趙 靜古代詩人筆下那一片詩意的山水,令人魂牽夢縈。李白的一句「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台去」,勾起人們對天台的無盡嚮往。依託詩路文化開發鄉村旅遊、文化創意、健康養生,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增添內涵,是其題中應有之義。」天台縣分管文旅工作負責人說。
  • 寶寶起名取名:性情溫和、無私慷慨,有詩意涵養的男孩名字
    卜廣鑑老師推薦唐詩男孩有詩意涵養的名字取名:懷君懷君在詩詞中的含義就是懷念你的意思,用在男孩名字中代表著父母對孩子的重視,無論男孩在哪,父母心中都帶著一絲牽掛。懷君還顯得十分有涵養,君字一詞在古代常指君子、君王,既表現了男孩的文雅又突出了男孩的氣勢。——唐代王昌齡的《春宮曲》:「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取名:賜錦賜有著恩賜、賞賜的意思,寓意著男孩是上天賞賜給父母的最好的禮物,用來表示感謝和感恩。
  • 芳菲四月,閒來無事,次韻大神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畫像今日翻閱《唐詩宋詞》,拜讀到大神王昌齡的大作。王昌齡對於我們來說,時如雷貫耳的唐朝大詩人,有著「七絕聖手」的雅號,初高中語文課本中夜有很多王昌齡先生的作品,比如我們熟悉的《芙蓉樓送辛漸》,其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壺」,怕是人人皆知了。但是今天才知道,王昌齡先生寫了兩首《芙蓉樓送辛漸》,語文課本中只選取了其中的一首。周末恰好有閒暇,閒來無事,自娛自樂,次韻大神王昌齡先生的第二首《芙蓉樓送辛漸》,寫一首自己的拙作,請大家多多批評!
  • 唐詩|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唐詩三百首」第三十一首
    歌名|塞上曲,來源|群星《塞上曲》【唐】王昌齡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作者: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
  • 王昌齡很清新的一首詩,開篇7個字美妙絕倫,令人沉醉了一千餘年
    五一這幾天真的是提前體會到了「酷暑」的炎熱,而小編也只有在詩詞中尋找一絲的「涼意」。現在這個時候正是蓮花開放的時節,而在古代時候,很多詩人都非常喜愛賞蓮,更愛寫蓮。在寫蓮的作品中,「採蓮曲」是一種經常使用的題目。
  • 寫詩沒必要全用「雅」語——聊一聊那些口語化的唐詩
    除了開篇提到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還有如「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等等,無不是明白曉暢、近乎脫口而出的口語。杜甫詩中用口語更甚,其「三吏」「三別」就像是用整齊的白話講故事,讀之如散文般流暢自然。
  • 唐詩裡5首充滿俠客精神的詩,寫得很有氣勢,看看你更喜歡哪首
    那麼小編今天要為大家推薦,唐詩裡5首充滿俠客精神的詩,而且每一首都寫得很有氣勢,一起來讀一讀,看看您更喜歡哪一首?1、李白《俠客行》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 王維最出名的一首詩,令他17歲就一詩成名,開篇7個字驚豔世人
    無論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淡泊,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雄壯,「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的多情,亦或是「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空靈,每一首都是流傳千年的經典。今天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卻是他17歲的成名作,也是他流傳最廣的一首詩,僅開篇7個字就驚豔世人,就是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 ▏七絕聖手——王昌齡
    唐朝國力的強盛,小農經濟的飛速發展,統治者的文化開放,科舉制的完善,共同促成了充滿詩意的大唐盛世,孕育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批邊塞詩人。他們是王之渙,高適。他們是岑參,王維。他們是陳陶,李益……其中有一位詩人卻很獨特,史書上沒有他確切的出生年月,沒有確切的出生地,沒有確切屢次被貶的緣由,甚至他的離世都顯得撲朔迷離。
  • 一首經典唐詩,無一雪字,句句寫雪,短短20字唯美動人
    冬日裡雪花飛舞的時節,給世人太多的浪漫與詩意。「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窗外的雪花飄飄,本來是青綠色的翠竹,一點點地在白雪的覆蓋下變成了潔白的瓊枝,晶瑩剔透,惹人憐愛。「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漫天飛舞的雪花恍若春日裡的梨花,快樂地歌舞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