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斯曾迫於無奈承包荒山夫妻種樹?本人出面回應,把我看低了!

2020-12-23 仇意的光影世界

不見陳佩斯30年了。

30年,人間早已人事皆非,滄海也變了桑田。

但記憶永恆,作為上世紀中國第一代毋庸置疑的小品王,他一碗接一碗往肚子裡扒麵條的滑稽形象,他戴著維族小帽操著一口蹩腳「新普」說出的那個金句「我是坐著會飛的機來的」;還有與父親陳強聯袂出演的逗比(當然那時還沒這個詞)喜劇電影「二子」系列,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為國人的精神生活貢獻了多少難以磨滅的笑點!

但突然有一天,他經典的光頭形象就在春晚舞臺上消失了。後來,與他有關的所有一切,也都消失在中國觀眾迷惑不解而又望眼欲穿的視線中。

不過來自東北的趙本山很快強勢崛起,把觀眾逗得不行,上了癮般讓十三億人從此離了他年夜飯都吃不香。

一代新人換舊人。於是,陳佩斯與他的京味喜劇小品便被逐漸取代和遺忘。

再後來,大家漸漸明白,原來陳佩斯朱時茂因一起版權官司與老東家鬧掰而被「封殺」,具體內情各有各的說辭,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哥倆兒就此作別春晚,永遠離開了這個中國最牛掰的舞臺。

甚至,他們乾脆從螢屏上消失了。

01 夫妻同心其利斷金:感動

不知從哪天開始,就在善忘的中國大眾把那個貌不出眾的北京爺們兒已經忘得差不多時,據我的查證,最早是2010年,不知由哪位高人「創作」出來的「陳佩斯夫妻承包京郊荒山種果樹兩年盈利三十萬」的勵志故事火爆出爐。

當時距自媒體出現還得好幾年,所以也不知道那位不知名的「小編」是從何處得來的消息,是否對當事人進行採訪,有沒有親臨當地進行核實,反正這篇文章橫空出世,引發了一輪轉載狂潮。

那篇文章採用先揚後抑的筆法,開篇追憶陳佩斯在小品界大光異彩無與爭鋒的光輝歲月,高高先起個頭。而有了這個對比,這位曾經的小品之王被封殺雪藏之後的坎坷經歷才更催人淚下:據文章所言,最困頓之時,正逢陳佩斯的女兒小學一年級下學期繳費,280塊錢,但陳佩斯掏遍口袋,身上卻只有147塊錢,只能灰溜溜地背著女兒回家去找妻子王燕玲拿錢……

這簡直煽情到將近狗血的程度了。

而最可笑的是,陳佩斯只有一個兒子陳大愚,又何來一個等著要交學費的女兒啊!

就這作者還嫌效果不夠,接下來,他又把陳佩斯設計成一個遇事一蹶不振的窩囊廢,成天只知和幾個發小借酒澆愁,用酒精麻醉自己痛苦的心。

鋪墊已經足夠,接下來,一個女子身披聖母光環悠悠出現。她,就是陳佩斯的髮妻王燕玲。

文章裡說曾是護士的王燕玲精明能幹,早在陳佩斯自己開辦的影視公司經營艱難之時,她便做了免費的財務人員,成天「皺著眉頭」不停摁計算器,為經營無方的老公拆了東牆補西牆,讓曾發誓讓妻子過省心好日子的丈夫陳佩斯負疚不已。

正當欲振乏力的前小品王在破罐子破摔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之時,某一日,王燕玲藉口陪他外出散心,一起開著那輛「又老又破」的桑塔納(時刻不忘煽情),來到位於京郊的延慶縣井莊鎮西三叉村,然後從包裡掏出一張合同,指著面前的連片荒山對陳佩斯說,這是我用你這些年給我的錢偷偷攢下的70萬元承包的萬畝荒山,就是為給你留個後手。

有妻賢如此,陳佩斯先是大驚,繼而大喜,接著大悲大哭。

等他哭夠了正擤鼻子,王燕玲說「從明兒起,你和我一起上山,扛著鋤頭到這裡當山民。」

就這樣,曾經叱吒曲藝界的陳佩斯和妻子成了一對農民夫妻。

文章說兩人在山上建了兩間木頭房子,一間是廚房一間是臥室。臥室旁邊的地上挖了個大坑,裡面埋上一口大水缸,外面再用蘆葦條一圍,就是個露天廁所了。平時王燕玲去上廁所,陳佩斯就在廁所門口為她把風(不是無人荒山嗎,何須把風,防自己?)

遇上下雨的時候,兩口子一個在廁所裡面,另一個就在廁所外面把手伸得長長地幫對方打傘(真是催人淚下感人萬分的一曲激昂的奮鬥者之歌啊)

接下來的「情節」越發感人:掃葉生火,菜飯混煮、黎明即起、日落方歸。

然後,天道酬勤的世間鐵律開始生效「轉眼間兩年過去了,小樹長高了一大截,昔日光禿禿的荒山也變成了萬畝綠色的林海。山林中甚至還出現了野豬、狍子和狐狸等動物,以及多種鳥類。」

而此時的陳佩斯夫妻,地道的一對北京人真的變成「北京人」了,「膚質像山上的石頭一樣粗糙,那些長滿尖刺的荊棘,他們可以輕而易舉地一把抓起來,手掌和手指有了一層厚厚的老繭。」

人快成野人了,但是結局極其愉悅,就像那首勵志歌曲所唱「世間自有公道,付出總有回報」,陳佩斯王燕玲夫妻憑只手之力將荒山變為果園林海,利潤多達三十萬元。

而這美麗的故事還沒完,後面還有更正能量的後續:陳佩斯用這心血汗水換來的3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重新殺回他熱愛的演藝事業,上不了小品舞臺,就演話劇。

緊接著,一順百順一通百通,他的話劇又開始做得風生水起。

02 父子出場撥雲見霧:瞎編

最初看到這篇文章,真把我給感動得夠嗆,這絕地求生的精神,這百折不回的韌勁,這患難不棄的深情,這不忘初心的執著,太動人感人啟人深思催人奮進了,我的創作靈感被極大激發,立即打開電腦,準備將心中山呼海嘯一般的激情傾注筆端,寫出一篇中國夫妻同甘共苦的動人情感故事。

還要用知音體,不把讀者感動得老淚縱橫算我輸!

可是,正當擼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時,上網一搜,壞了,劇情發生大反轉:假的,假的,原來是一篇不折不扣的假故事!

首先看到某電視臺一個叫「娛樂現場」的節目對萬畝荒山的所在地西三叉村做了實地探訪,下車一打聽記者就傻了,眼前光禿禿一片荒山,根本沒有傳說中綠樹濃蔭、懸果掛枝的石榴園!

有位當地村民接受採訪說:咱這一道溝也沒見過石榴樹!

隨後,記者又找到村支書王女士,據她說陳佩斯夫婦確曾在1996年承包了村裡的萬畝荒山,承包期為50年,但據說是為搞影視基地而非栽種果樹。

但最後影視基地也成了空中樓閣。

什麼鬼,難道「二子」騙了我們?

帶著一腦門子的問號繼續按圖索驥下去,終於找到答案。在陳佩斯帶兒子陳大愚參加「春妮的周末時光」節目時,他對這個流傳數年的老梗終於做了正面回應,據他說承包荒山的確是真的,但並不是文章所寫的那樣「落魄」之際另謀生路,而是為了響應當時北京市出臺的一個有關綠化的政策,但後來發現並不用特意植樹,山上就自然長出樹苗,所以也就改變策略,順其自然了。

至於做影視基地那更是子虛烏有。

至於為何會出現那個流傳甚廣的「勵志版本」,陳佩斯表示自己也不知道,他搖著頭說「純粹瞎編,哪兒跟哪兒啊!」

他還點評說,石榴樹在北京只能長在四合院的牆根下,背陽才能生長,寫這個文章的人對這個林業方面根本就不了解,北方的山是不能種石榴的。

「他把我看得太低了!」說到這兒,外貌上已是不折不扣的老大爺的陳佩斯啼笑皆非。

不得不佩服那個想像力直達天際的「小編」,能把完全沒影兒的事情寫成活靈活現聲色俱全的「中國好故事」,也真是大師級的水準了。

陳佩斯還說,那篇閉門造車的文章把他塑造成金光閃閃的勵志人物之後,給他帶來了不大不小的困擾,很多朋友都打電話跟他聯繫,表示要買他的水果來表示「支持」,讓他感動之餘又深感無奈。

陳佩斯大爺最後豪爽地表示自己「不差錢」,根本沒有文章裡說的那麼可憐落魄。

也是,大爺的實力擺在那裡,山不轉水轉,活人哪能讓尿憋死?這些年他的話劇事業蒸蒸日上,像《陽臺》、《託兒》這樣的精品劇目甚至一票難求。

果然大爺就是大爺啊

我是仇意,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有一個光頭「型男」叫陳佩斯!
    陳佩斯招牌式的光頭也不復存在了,長出了寸許的頭髮,乍看上去,就是一個標準的農民。去年十月下旬,一車車高品質的「綠色」石榴,從京郊一個叫西三叉村的深山窩運進北京各大超市,這個種石榴的「農民」竟是曾經大名鼎鼎的笑星陳佩斯,他在這裡承包的萬畝荒山,如今已成了果實纍纍、風景如畫的「桃花源」。
  • 74歲老人承包荒山50年,為種樹負債3600萬,卻因「毀林罪」被捕
    有了主意的他,便把目光投向了家鄉的荒山:西鳳凰山。他當即找到有關部門,經過協商後於2003年成功籤訂合同,將西鳳凰山承包了50年。為了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植樹造林中,他甚至停掉了一切生意,網吧、酒店、大學食堂等產業。
  • 王仕鵬看低遼寧再度被噴,迫於壓力改口:我最上心遼寧
    作為遼寧人,王仕鵬多次在解說過程當中看低遼寧隊,引起了很多球迷的不滿。今天,廣東隊名宿王仕鵬更新微博動態,回應一些球迷對他的質疑。在半決賽同北京的G1中,廣東隊落後19分完成逆轉,當時王仕鵬在微博中寫道:「宏遠總冠軍了,90%的機會了 ​​​。」 不過,王仕鵬這一說法遭到了一些球迷的質疑。
  • 石山變成花果園,襄城縣紫雲鎮雷洞村丁偉奇堅持綠化荒山16年
    「這裡的每一棵樹,何時種植、何時掛果,我都記得清清楚楚!」他說,這座果園浸潤著他16年的汗水與心血。雷洞村地處紫雲山北麓雷洞水庫邊。16年前,雷洞村轄區內的荒山面積達12000畝。以轉山為例,山上全是石頭和雜草,看不到成材的樹木,偶有從石頭縫兒鑽出的青草也被山羊啃得精光。自幼生活在雷洞村的丁偉奇,看著惡化的自然環境心中頗為焦急。
  • 84歲老人25年守護大山嵊東第一崗上千畝荒山變杉海
    浙江在線10月18日訊 嵊州市北漳鎮榧樹灣村84歲的竺華興,由小木匠轉行承包荒山種杉樹,在海拔900多米的嵊東第一高山崗上,一幹就是25年,人們因為他長年生活在山林間、遇見的「怪」事多,給了他一個「撞天怪」的綽號。昨日,記者走進「撞天怪」所承包的千畝林場,感受老人守護大山的情懷。
  • 63歲喜劇大師陳佩斯老婆——王燕玲
    《吃麵》,自1984年至1998年,陳佩斯老師上了11次春晚,然而在1999年最火的時候被封殺,令粉絲猝不及防、大惑不解。後才得知是因央視出版其小品不給錢,無奈之下訴諸法律。官司塵埃落定後,陳佩斯拿到了16萬餘元的侵權賠償金。但卻被徹底封殺。被封殺的陳佩斯從一個人撐起一個公司到連女兒的學費都掏不出,這種高臺跳水的失落感讓他黯然淚下。而那個時候陪他走過黑暗日子的便是他的老婆王燕玲,此後夫婦倆上山種石榴,成為農民夫妻,兩年獲利了30萬。
  • 陳佩斯回歸央視!扒扒春晚小品笑星現狀,宋丹丹退休高秀敏病逝
    據一床情書了解,這是陳佩斯1998年離開春晚後首次與央視合作。跟其他喜劇綜藝節目不同,《金牌喜劇班》以「喜劇傳承」為精神內核,通過真人秀和舞臺競演,挖掘喜劇背後的故事,而陳佩斯將出任首席金牌導師。陳佩斯曾是春晚的標誌,擁有「春晚小品第一人」之譽。
  • 河南社旗:霸王山上夫妻「愚公」 讓荒山披上綠裝
    2012年10月,範書勤夫妻毅然拿出所有積蓄及兒女們孝敬他們買房子的錢共100多萬元,與社旗縣下窪鎮井樓村籤訂了30年林權協議,綠化霸王山,建立起集生態休閒、觀光於一體的生態農業。就是這對夫婦,2018年,在省文明委組織開展的第一屆河南省文明家庭評選活動中,社旗縣範書勤家庭光榮入選。
  • 本人親自出面回應:滿足1條件能重回IG!
    而消息公布後沒多久,寧王就被曝復出,而他本人也親自出面回應:滿足1條件能重回IG! 據了解說,寧王在IG是作為打野存在,此前也曾拿下過FMVP,算是比較風光的一個選手了,但是在這兩年,一手好牌也被他打得稀爛,不僅消極對待訓練,甚至遊戲水平還變菜了不少,甚至正面暗地和
  • 80後劉怡玲: 「金融女」返鄉承包荒山種果樹
    80後劉怡玲: 「金融女」返鄉承包荒山種果樹 2020-07-12 19: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退役女兵返鄉創業承包荒山14年 如今開啟直播賣貨要讓山裡的「寶貝...
    在煙臺蓬萊村裡集鎮王莊村有這樣一位退役女兵,她名叫張志君,2006年從南海艦隊退役後,返回家鄉,承包荒山,在大山深處開啟了自己的不一樣的人生。她所承包荒山面積達300畝,種植了蘋果、桑葚、葡萄等10餘種特色農產品,各類果品年產量達百萬斤。如今,為了讓大山裡的「寶貝」走出去,張志君還做起了網絡直播,很快收穫了一批忠實粉絲。
  • 陳佩斯首次回應封殺傳聞,拒絕今年春晚邀請:我的時代已經過去
    春晚前常駐嘉賓、前小品藝人、喜劇代表陳佩斯,是一代人的春晚記憶。1984年,陳佩斯第一次登上春晚,並與朱世茂合作獻上了一場非肢體表演《吃麵條》,成為春晚舞臺上的經典。這個小品讓大家第一次接觸喜劇,第一次感受到小品的魅力。1998年,陳佩斯宣布退出春晚,成為無數人的「難點」。
  • 比爾出面親口回應交易傳聞,本人:我的團隊正在交涉
    不過通過最新消息顯示,比爾休賽期或將正式被奇才隊擺上貨架,加盟湖人或其他球隊,這次比爾最近本人出面親口回應自己的交易傳聞就能看出。比爾本人在接受記者麥可·科爾沃採訪時表示:「我將交易流言視為尊重的標誌,尤其是獲得那些爭冠隊伍的認可。而我的團隊正在和球隊進行交涉,試圖查看他們能夠組建陣容幫助我,這並不是秘密。」
  • 10年堅守荒山變青山 「當代愚公」紮根深山帶動村民致富
    變賣家當開荒十年2000畝荊棘荒山變生態林場  盛夏時節,鬱鬱蔥蔥,果樹繁茂,翠竹萬竿,一派勃勃生機的景象,入眼皆是畫。可有誰又能想到,這裡曾是荊棘密布、雜草叢生、連居住在這裡的村民都不肯要的一座荒山。  荒山的蛻變還要從2010年說起。
  • 男子承包荒山30多年,養狗做伴兒必吻陌生人,一棵核桃樹賣5000元
    今天,作者向大家講述的就是這座房子,兩隻狗,幾百畝荒山的故事。房子的主人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這裡上百畝的荒山是他承包的。因為附近有他的一些地,前年合同到期,現在又籤一次,一共是三十多年。包荒山,就是要把荒山變寶,男子做到了。
  • 徐州賈汪區荒山造林工程掃描:石上種茂林 荒山披「綠衣」
    賈汪全境原有283座裸露荒山,植被生存環境極差,大洞山是裸露荒山最集中、最嚴重的地區之一。賈汪積極向荒山進軍,硬是在石頭縫裡繡出綠色森林,建成大洞山省級森林公園、國家4A級景區,成為全國石灰質山體綠化造林的樣板工程。
  • ...敢教荒山變金山!孫建博事跡入選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先進事跡
    近日,《學習強國》山東故事發布《拄拐種樹敢教荒山變金山!孫建博事跡入選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先進事跡》視頻,介紹了林業英雄孫建博帶領原山林場幹部職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通過森林「尋寶」,蹚出了一條新路,實現從荒山禿嶺到金山銀山的發展歷程。
  • 10年堅守荒山變青山 上慄「當代愚公」紮根深山帶動村民致富
    可有誰又能想到,這裡曾是荊棘密布、雜草叢生、連居住在這裡的村民都不肯要的一座荒山。荒山的蛻變還要從2010年說起。時年39歲的易洪元正值壯年,生活也還優越,可他偏偏不甘於平庸,盯上了沒人要的荒山,帶著變賣家當籌集的上百萬元資金,從萍鄉市區回到老家新店村這個偏僻的小山村,承包了2000多畝荒山,開啟了他的開荒創業「圓夢之旅」。
  • 從千畝荒山到4A景區——一座滑雪場的生態實踐
    新華社太原3月13日電(記者劉揚濤)15年,把一片荒山變成千畝綠園,從一座滑雪場發展成為國家級4A景區。山西九龍國際滑雪場有限公司董事長常玉林說:「我們用實踐證明,體育產業與生態建設相互依存、彼此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