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上清大洞真經卷之三

2021-03-01 道教國學

茅山上清三十八代宗師蔣宗瑛校勘 

上清紫精三素君道經第九 

絳宮中一元君章

謹請絳宮心丹田宮中一元丹皇君神運珠,字子南丹,常守兆項中大椎骨首之戶死炁之門,使兆百骨受真炁,大椎有日光,七祖父母,得道登仙,入南極之宮。

真思絳官中一元丹皇君神運珠真炁,日光之色,罩於頂上,默呪曰:

中一真君,號曰運珠,上招日光,灌我形軀,三真寶曜,固命玉符,壽億萬劫,永無終休,身生羽服,飛升天衢。

 

次思日光從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雲,咽津三過,結作一神,紅袞冕,下布絳官,採先入藏者神精,光曜盡纏於神身,下入臍內,又入玉莖中,卻入尾閭穴,穿脊髓,上入第一椎骨首之戶,出化為一輪百寶神光,如日之狀,其光急轉,神在光內不動,其神背觀,順時吐息。

誦玉經。

 

大洞玉經曰

紫精上清天中育華林木名,長瞑太無外,玉房眉間生寶雲,九扇胞胎內,帝賓奉五符,三元回紫蓋,蒼玉斌來生,衛此長夜會至陰之源,五籍既明,啟昌開明得期,務玄把籙,奉行四時,金映兩目,華蓋秀眉,玄母歸雄陰變陽,元父合雌陽變陰,合洞百靈,闢非童子宣彌童女,童子受聽,丹嬰為兒,旤絕地下,福升仙臺,魂魄密靜,百神合離,間關書名帝一,混然俱來。

玉清保仙王祝曰

天有九魂九天之精,不可不分三丹田神,道有三真,不可去身,帝一變景,萬化以臻,流珠停暉,紫霞踴煙,七度迴路七星纏度,三光映真,太一精符,相與為親,司命銜月,噓我重唇,五老神名銜日煉陽,吸我三便,太上道君,與我纏綿,上造大階,攜把太真。

畢,乃口微祝曰:

天上內音,樂伯勒,飛冥賢。

地上外音,始生王,上道宗。

 

大洞絳宮中一元丹皇君消魔玉符

訣曰:當朱書黃繒佩之,存呼皇君內諱名字,鎮我項中首骨,鎮塞九孔炁,生神固玉堂,解散七玄旤,翻然飛玄梁。乃叩齒九通,次咽液三過。

 

青靈陽安元君道經第十

 

命門下一黃庭元王章

謹請命門下一黃庭元王始明精,字元陽昌,常守兆兩胯之間,車軸之戶死炁之門,使兆百血凝結,神炁不散,拔出地戶,超度八難。

真思命門下一黃庭元王始明精真炁,月光之色,罩於頂上,默微呪曰:

下一真元王,號曰始明精,三皇把符命,金契度仙庭,上招景中炁,炁布灌我形,羽車曜雲羅,令我升上清。

 

次思月光從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雲,咽津三過,結作三神,一神狀如月帝,黃袞冕,二神亦黃衣,侍立,下入絳官,下真元王下入大腸,出懸於空中,二神入兩膀胱,穿兩腿髓內,下至湧泉穴,出兩腳根,二神各負半月,倒上合於虛中元王,上充腰間車軸之戶,合為圓月,月形無窮,映了身形,順時吐息。

誦玉經。

 

大洞玉經曰

青靈東神扇八炁,鼓輪三華城,拔出胞胎結,七世受福生,宿對滅五道五苦,長守帝一營,九徊七度步,散此胞根,三皇三元之主巾朱,把符命神,赤帝南和帝字,握節上遷,並我魂魄,煉精帝前,五符金契,七玄入仙,慶流雲積,福盈龍泉,凌梵履昌,日日上言,生籍已明,五炁合延。

高上消魔玉清王祝曰

五藏百結,生此眾疾,玄一林虛老子名林虛夫,開關解結,結絕病散,神精盈溢,福炁充明,旤翳傾竭,仙心日臻,死道月絕,混化九君,合符帝一,七神奉符,公子無英入室。

畢,乃口微祝曰:

天上內音,望昌竭,順萬煙。

地上外音,連劫生,厥出天。

 

大洞命門下一黃庭元王消魔玉符

訣曰:當黃書白繒佩之,存呼元王內諱名字,鎮我兩胯之間,內華朗耀,百神凝精,反色嬰童,翻然超升。乃叩齒九通,咽液三過。

 

皇清洞真道君道經第十一

 

泥丸九真章

謹請泥丸九真帝昌上皇,字先靈元宗,常守兆口之四際死炁之門,使精光入,故炁出,神光隨身,放光萬丈,七祖父母罪脫旤除,生在帝君玉房之中。

真思泥丸九真帝昌上皇真炁,青光萬丈,罩於頂上,默微呪曰:

九真始生,生於上元,號曰先靈,三景各分,上招玄暉,流布四門,鎮神保仙,拔度七玄,驂景乘浮,朝拜三元。

 

次思青炁從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雲,咽津九過,結作九大神,青袞冕,下布一身,至兩腳底,上充五藏滿,上充華蓋,入兩耳,入鼻凹,分入兩目,閉目搖睛二七度,其神迸出泥丸外,各帶青光萬丈,神高去身五丈,各口吐一青蓮,葉炁上蓊,結一青華蓋,順時吐息。

誦玉經。

 

大洞玉經曰

皇清道君號洞真,三帝三元君合生,啟明蕭刅下關神名,金門濟披青,日中赤帝,號曰丹靈日神,靈符命仙,五籍保生,虹映日帝玉華月童,煥落上清,七世父母,累命重寧,散此宿對,滅旤幽冥,公子無英執五符,太一玄丹君居紫房,三合地戶下,拔命玉帝宮腦中,少女鬱墨子鬥諱,衛兆七炁牎,拘制明左耳神血液,盈滿五藏充。

玉清洞明胎王祝曰

七炁離羅,大混黃寧精血神,六甲陽神輔魂,內注六丁陰神,三真精炁神入胃,流液太明心宿,五符上皇,泥丸常生,九真泥丸九真下映,日母譚正會條同軿,遊盻徘徊,雙蓋華嬰,上到紫房,披巾羽青,七世父母,各得反生。

畢,乃口微祝曰:

天上內音,回素充,吉來靜。

地上外音,大福子,長天生,

      正薈條此三字是三元君內名,誦至此,宜密念。

 

大洞泥丸九真帝昌上皇消魔玉符

訣曰:當青書赤繒佩之,存呼九真內諱名字,鎮我口之四際,為我固塞死門,九孔受靈,反胎三天,上升帝庭,七祖免難,更受始生。乃叩齒九通,咽液九過。

 

高上太素君道經第十二

 

膽中八真章

謹請膽中八真合景君,字北臺玄精,常守兆背窮骨之下節死炁之門,使兆背窮骨受生炁,陰邪炁不幹,下節孔常閉,真光映於兆形,證上清之仙位。

真思膽中八真合景君真炁,黃雲之色,罩於頂上,默微呪曰:

八真法神,神生九天,號曰北臺君,常在三合間,招真洞明炁,下流布我身,身生紫暉,與帝結親,攜挈五老,太仙纏綿。

 

次思黃炁從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雲,咽津八過,結作八神,黃袞冕,穿尾閭,上充背窮骨下節之戶,復出其神,羅列兩邊,順時吐息。

誦玉經。

 

大洞玉經曰

高上宴紫霄,五老輔玉根玉清中山名,太素拂眇景,合符帝一前,白帝皓鬱將白帝名,回金帝字太霞鄉,度我死戶下,拔出三塗梁,圓華黃刃黃素元君,太張神名守關,胎結四開,胞血滅連,保身冥真,帝一共遷,兆有五藏,各生華根,穢液沉沒,生朱運仙,九回會幽,六府曲申,上帝元父熙怡,玄母元母懷歡,玉門生香,蘭室含珍,月精凌輝,日爽日君諱八騫月中樹,太一啟珠左夫人名,守我面前。

高上消魔玉清王祝曰

生生得帝心,各會重戶內,紫房混五神,魂魄常寶貴,七關受仙輝,五藏充玉炁,俱過水火天,披建四和蔚,上歸魄神皇一子,與兆魂相對。

畢,乃口微祝曰:

天上內音,和歸落,結舒永。

地上外音,出常外,萬劫浩。

 

大洞膽中八真合景君消魔玉符

訣曰:當黃書白繒佩之,存呼合景君內諱名字,鎮我背窮骨之下,為我固錄內真,養性凝精,死炁斷塞,受生更形。乃叩齒九通,咽液八過。

 

皇上四老道中君道經第十三

 

七真玄陽君章

謹請兩腎七真玄陽君,字冥光生,常守兆背之窮骨,九地之戶死炁之門,使地戶伏生炁,窮骨受神液,六津調滿,生根探密。

真思腎中七真玄陽君真炁,玄雲之色,罩於頂上,默微呪曰:

七真生帝景,八炁運常寧,上招日中童,圓珠映我形,徊風混幽府,歸妙大洞經,拔出地戶難,超凌逸九天。

 

次思玄雲之炁從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雲,咽津七過,結作七神,披髮跣足,入絳官,分入兩膀胱,穿尾閭穴,上充兩腎,出背窮骨,順時吐息。

誦玉經。

 

大洞玉經曰

皇上超無景音影,輪轉九曜日名生,徊風混帝心,八炁運常寧,廣霞山名叅神天,五帝日帝敷日精,液逸元中膜,血凝五華平,體寶圓珠日精映,流曜拔兆形,號為受逸阜日中白帝名,亦曰澄潧渟日中黑帝名,俱濟三滅關,啟籍登太明,令我保仙真,七世披綠青元始炁,解旤冥塗下,起福晨上靈,世世登玉鄉玉虛境,七祖反胎嬰。

大上玉清三元王祝曰

太一鬱書鬥中大女,上登洞房,六合眉後三賓三一神,司命神公,手執籙籍,駕景乘龍,左徊靈曜,右扇神風,峨峨隱珠日中夫人,芬豔嬰蒙,浩觀太無,濯煉五通,澄魂羽幽,煉魄空同,招兆百神,月帝告功,七祖順生,景福昌隆,回我老艾,還反玄童,上對神霄,金光十方,飛飈玉輪,彈金鳴鐘。

畢,乃口微祝曰:

天上內音,三樂深,五達門。

地上外音,法輪迴,道上生。

 

大洞七真玄陽君消魔玉符

訣曰:當黃書白繒佩之,存呼玄陽君內諱名字,鎮我背窮骨地戶,為我通天生炁,固塞死道,六津凝精,長生不老。乃叩齒九通,咽液七過。

 

玉晨太上大道君道經第十四

 

肺中六真章

謹請肺中六真上元素玉君,字梁南中童,常守兆頸外十二間梁死炁之門,使上帝玉華光映神門之下,玉晨正炁流入丹元之宮,令七祖父母解散胎結之滯,受生太上之鄉。

真思肺中六真上元素玉君真炁,白雲之色,罩於頂上,默微呪曰:

六真奕奕,白光映映,回帝之景,上入丹鄉,招真下流,灌我玉霜,羽裙紛紛,衣我仙裳,越過水火,飛登晨京。

 

次思白炁從兆泥九中入,兆乃口吸神雲,咽津六過,結作六神,狀如金星,淡碧衣冠,下入絳官,入兩膀胱,穿尾閭穴,夾脊,上入泥九,分兩耳上,下入十二間梁之外,神面相向立,順時吐息。

誦玉經。

 

大洞玉經曰

玉晨大道君九天司,太上大道生,常保景化內,九回鏡上清,解帶玉映室玉晨宮,乘素入四明上清兩門,攜提日中王,並羽月晨靈,太一召天魔,帝君校萬精,拔過死積炁,越度仙皇庭,帝立三關上,八風舞神兵,左把福醴液,右提慶源瓶。

太素玉清王祝曰

九合三離,紫房散分,五老正嚴,帝一保神,司命奏籍,奉符三元,胞樹斷落,血屍絕根,反胞朱火,回炁泥丸,我合九仙,大混百神,身登玉房,同軿金仙,逍遙太素,仰回三天,重華列簡,累枝流玄,世為道伯,大福纏綿,上寢玉清,下息命門,五藏秀華,項負日魂,長保劫齡,後天常存。

畢,乃口微祝曰:

天上內音,泓鬱霞,度法全。

地上外音,重劫視,滅長苦。

 

大洞肺中六真上元素玉君消魔玉符

訣曰:當朱書黃繒,佩之,存呼素玉君內諱名字,鎮我十二間梁,斷塞死戶,固我丹元,披解七祖之魂,上生南官之中。乃叩齒六通,咽液六過。

 

太清大道君道經第十五

 

脾中五真章

謹請脾中五真養光君,字太昌子,常守兆喉中極根之戶死炁之門,使兆玉光金真洞照喉根之內,太帝晨炁來往三宮之中。

真思脾中五真養光君真炁,嬌鶯之色,罩於頂上,默微呪曰:

五真散靈,炁布九玄,金光曜暉,玉炁吐津,萬神並唱,熙怡我身,圓光奏命籍,太一勒九天,降志八景輿,策龍駕紫煙,混合三帝室,保我萬劫年。

 

次思玉光金真之炁,從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雲,咽津五過,結作五神,狀如土星,下入絳官,分左二右三,入兩膀胱,穿尾閭穴,夾脊上入泥丸,穿兩臉,下布兩極根之戶,左二右三而住,順時吐息。

誦玉經。

 

大洞玉經曰

太清浮絕空山名,三天寶神符,日中開五暉,青帝圓常無日帝諱,捧籍登太明,受籙金華樓太清天中,五藏植玉根,魂魄一凝和,百神合會,固身守關,地戶閉塞,死亡不幹,檢炁九玄,超越八難,七世父母,胎結披散,生度南宮朱陵中,反胎三積三屍內,玄母叔火王玄母名,為兆得仙位。

玉清大道君祝曰

晨登九景臺,夕入神霄門,太一神夫子,或日三來甕鬥中內嬪名,左執兆符籍,右攜洞陽君,定生會紫房,五神交渾分,渾分逸帝室,七祖絕死根,五毒炁零滅,翳律無浮連,令我血屍化,帝房出金光,三塗絕苦樹,世世獲天仙,常與景中王,積劫保元元。

畢,乃口微祝曰:

天上內音,明考梨,拔劫阿。

地上外音,濟無生,得來願。

 

大洞脾中五真養光君消魔玉符

訣曰:當朱書黃繒,佩之,存呼養光君內諱名字,鎮我喉根之戶,固塞死門,使金真內映,保華停年,領攝三宮,安神定炁,玉華結絡,九府胎仙。乃叩齒五通,咽液五過。

 

太極大道元景君道經第十六

 

肝中四真章

謹請肝中四真青明君,字明輪童子,常守兆胃脘之戶,膏膜之下死炁之門,使三素之炁生華,五淳之神侍衛,出入玉液,灌澤胃宮。

真思肝中四真青明君真炁,青雲之色,罩於頂上,乃默呪曰:

四真常生,青光華精,徘徊秀朗炁,沉冥玉景庭,提攜高上元,俯仰要五靈,拔解七葉根,與我保華嬰。

 

次思青炁從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雲,咽津四過,結作四神,青衣冠,下布胃脘之戶膏膜之下,神與司命丈人為侍立,左三右二,順時吐息。

誦玉經。

 

大洞玉經曰

太極元景王太極王者,三天攝神生,紫素翳鬱刅紫素名,安來上紫素字華京,拔出五苦積,反胎七元庭,七玄解重結,累祖絡錦青,徘徊秀華山名下,俯仰要平聲五靈,兆身升玉堂,五神回孩嬰,俱濟太漠外,養素朝圓明。

高上神霄玉清王祝曰

帝室混身,一道萬分,萬分合別,是曰帝一,白帝皓靈日帝名,金霞回日,重冥幽寥陰神名,藏神化密,把兆五符,與天相畢,玉暉覆蓋,無死無疾,七祖父母,超登丹室,胞根八解,死符絕滅,帝得五元,我回三七,六府煥華,金書羽札,世為真仙,寶籙玄別,華繁曾玄,世無曲折。

畢,乃口微祝曰:

天上內音,徊因明,神初羅。

地上外音,暉履安,固止身。

 

大洞肝中四真青明君消魔玉符

訣日:當朱書青繒,佩之,存呼青明君內諱名字,鎮我胃脘之戶,斷死炁於玄門,受生神於自然,固三素於九府,明咽玉液以灌真。乃叩齒四通,咽液四過。

上清大洞真經卷之三

相關焦點

  • 《道藏》上清大洞真經卷一之誦經玉訣
    畢,又四拜,長跪啟曰:臣某至心上啟中央黃老元素道君,臣今入室焚香,披詠《上清大洞真經三十九章》,願臣靖室之內,芝英自生,玉華寶曜,三光洞明,臣升上清,合同帝靈,使七祖罪解,克獲長生。 畢,又四拜,三叩齒,長跪啟曰:臣某至心上啟上清總仙大司馬,長生法師王三天君栢成上真。 畢,又四拜,三叩齒,長跪啟曰:臣某至心上啟降授大洞真經祖師,上真聖母紫微元君王夫人。
  • 《道藏》上清大洞真經卷之五
    上清大洞真經卷之五茅山上清三十八代宗師蔣宗瑛校勘太一上元禁君道經第二十五 日中司命章謹請日中司命接生君,字道靈,常守兆左手通真之戶死炁之門,使四大正明,玉華保真,魔炁滅絕,生神固靈,七祖解脫,魂魄更生。
  • 絕學-帝範-君體第一和道藏-大洞真經-卷一
    道藏 上清大洞真經卷之一           茅山上清三十八代宗師蔣宗瑛校勘                  誦經玉訣訣日:先於室外秉簡當心,臨目扣齒三通,存室內有紫雲之氣遍滿,又鬱郁來冠兆身。存玉童玉女侍經左右,三光寶芝洞煥室內。
  • 上清大洞真經【卷一】
    畢,又四拜,長跪啟曰:臣某至心上啟中央黃老元素道君,臣今入室焚香,披詠《上清大洞真經三十九章》,願臣靖室之內,芝英自生,玉華寶曜,三光洞明,臣升上清,合同帝靈,使七祖罪解,克獲長生。 畢,又四拜,三叩齒,長跪啟曰:臣某至心上啟上清總仙大司馬,長生法師王三天君栢成上真。 畢,又四拜,三叩齒,長跪啟曰:臣某至心上啟降授大洞真經祖師,上真聖母紫微元君王夫人。
  • 上清大洞真經【卷三】
    上清大洞真經卷之三上清紫精三素君道經第九 絳宮中一元君章謹請絳宮心丹田宮中一元丹皇君神運珠,真思腎中七真玄陽君真炁,玄雲之色,罩於頂上,默微呪曰:七真生帝景,八炁運常寧,上招日中童,圓珠映我形,徊風混幽府,歸妙大洞經,拔出地戶難,超凌逸九天。
  • 絕學-帝範-閱武第十一和道藏-大洞真經-卷四之 皇初紫靈元君道經第十七
    雕非保全之術,殆非擬寇之方。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故農隙講武,習威儀也。是以勾踐軾蛙,卒成霸業;徐偃棄武,遂以喪邦。何則?越習其威,徐忘其備。孔子曰:不教人戰,是謂棄之。故知弧矢之威,以利天下。此用兵之機也。
  • 絕學-帝範-建親第二和道藏-大洞真經-卷二
    道藏 上清大洞真經卷之二           茅山上清三十八代           宗師將宗瑛校勘                     高上虛皇君道經第一                  太微小童章謹請太微小童幹景精,字會元子,常守兆舌本之下死氣之門
  • 學道修道,先看懂道藏「三洞四輔十二部」分類法!
    《道藏》的輯成始於唐玄宗,在開元時唐玄宗下詔搜訪道經,並命令崇玄館道士編輯了最早的一部《開元道藏》。《開元道藏》共有三千七百四十四卷,分為三洞十二部,由道士張仙庭編成目錄三卷,取名為《三洞瓊綱》,在天寶七年詔傳流布。
  • 道藏是什麼?
    隨著北宋的統一,重編道藏就提上了議事日程。宋開國後,曾先後五次收集整理道經,以唐代殘存《道藏》3700多卷為基礎,重修恢復《道藏》。宋真宗加封老子為太上混元皇帝,並派道士張君房增編道藏4565卷,宋徽宗崇寧年間增至5387卷,稱為《崇寧重校道藏》。金朝章宗時,編刻《大金玄都寶藏》,共6455卷。
  • 走進道教丨道藏中的洞真、洞玄、洞神都是什麼意思?
    簡單的來說,三洞真經,即是三清三境三寶天尊親自宣示的道經,是 大道之綱領,更是入道的門徑。因此,道教徒必須信仰其無上的神聖與權威性,否則即非道教徒。道教,自宇宙開闢以來,皆以天尊說法度人為根本, 天尊所說之法就記錄為三洞真經。
  • 上清大洞真經-卷二·【道經入庫】
    大洞太微小童消魔玉符訣曰:當青書黃繒,佩之,存呼小童內諱名字,鎮我舌本之下,固液凝神,斷塞死源。乃叩齒九通,次再咽液三過。真思太一尊神務猷收真炁,紫雲之色,罩於頂上,默呪曰:太一保命,固神定生,為我上招,帝真之炁,下布紫戶之庭,玉經仰徹,九玄朗明,七祖同歡,俱升上清。  次思紫炁從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雲,咽津三過,結作三神,狀如木星,紫衣冠,下入絳官,穿尾閭穴,上衝泥九後戶玉枕之下。三神並立,神目內觀紫戶,順時吐息。誦玉經。
  • 入道門者不可不知:《道藏》簡介
    隨著北宋的統一,重編道藏就提上了議事日程。宋開國後,曾先後五次收集整理道經,以唐代殘存《道藏》3700多卷為基礎,重修恢復《道藏》。宋真宗加封老子為太上混元皇帝,並派道士張君房增編道藏4565卷,宋徽宗崇寧年間增至5387卷,稱為《崇寧重校道藏》。金朝章宗時,編刻《大金玄都寶藏》,共6455卷。
  • 什麼是三洞四輔十二部?
    唐宋金元各代,都有彙編成集的《道藏》。《道藏》的輯成始於唐玄宗,在開元時唐玄宗下詔搜訪道經,並命令崇玄館道士編輯了最早的一部《開元道藏》。《開元道藏》共有三千七百四十四卷,分為三洞十二部,由道士張仙庭編成目錄三卷,取名為《三洞瓊綱》,在天寶七年詔傳流布。宋太宗時曾命徐鉉等校正道經,至宋真宗時,在徐鉉等編校的基礎上,由王欽若領銜、張君房主持輯成《大宋天宮寶藏》。
  • 上清大洞真經【卷四】
    大洞精血三真元生君消魔玉符訣曰:當朱書黃繒,佩之,存呼元生君內諱名字,鎮我鼻孔之下,為我通太真之戶,固死炁於九門。乃叩齒三通,咽液三過。 大洞紫素左元君消魔玉符訣曰:當黃書青繒,佩之,存呼左元君內諱名字,鎮我頭面之境,使兆五藏生真,玉華玄映,保固三炁,神歡靈暢。乃叩齒九通,咽液九過。
  • 上清大洞真經-卷五·【道經入庫】
    上清大洞真經卷之五茅山上清三十八代宗師蔣宗瑛校勘太一上元禁君道經第二十五 日中司命章謹請日中司命接生君,字道靈,常守兆左手通真之戶死炁之門,使四大正明,玉華保真,魔炁滅絕,生神固靈,七祖解脫,魂魄更生。
  • 《道藏》目錄及文體分類簡介
    我個人研究用的影印版的《中華道藏》及電子版的《道藏》,都是豎版印刷,繁體,即是學術界所稱的「三家本」,即是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和天津古籍出版社共同影印的《正統道藏》。《道藏》目錄分類主要有三個脈絡,即:三洞、四輔、十二分支。先從大類開始,有「三洞」之分,這種分法源於南朝劉宋的陸修靜。
  • 道藏中洞真,洞玄,洞神都是什麼意思
    三洞為教洞神為小乘,洞玄是中乘,最上為洞真,但三洞是不能割裂開來的,所謂小、中、大乘,也只是表示修道的進程與階梯。三洞都通達,就叫做「大洞」。簡單的來說,三洞真經,即是三清三境三寶天尊親自宣示的道經,是大道之綱領,更是入道的門徑。因此,道教徒必須信仰其無上的神聖與權威性,否則即非道教徒。
  • 【道教知識】何謂《道藏》"三洞四輔十二類"分類法?
    那麼,「三洞四輔十二類」具體指的是什麼呢?《道藏》是中華民族的大寶藏      《道藏》的內部結構是按照"三洞四輔十二類"的分類法來編纂的。其三洞者,謂洞真、洞玄、洞神。天寶君說十二部經為洞真教主;靈寶君說十二部經為洞玄教主;神寶君說十二部經為洞神教主。故三洞合成三十六部尊經。       三洞真經的地位極為重要。
  • 道醫學堂丨道經道書之道藏
    《元道藏》本身也有目錄,它的名字叫《三洞瓊綱》,是在唐玄宗主持下,由道士張仙庭負責編纂的,其中所收集道經、道書為三千七百四十四卷。繼《元道藏》之後,宋代曾五次興修道藏,第一次是在太宗時期,它是由徐鉉和王禹傅負責領導修纂的,他們根據唐藏並 搜求了更多的民間道經、道書共七千多卷,去其重複,僅得三千 七百三十七卷,這是宋初的第一部道藏。第二、三次重修都在真 宗時期,並且都是由王欽若負責領修的。
  • 《中華道藏》手工宣紙線裝 精裝49冊 共5箱
    第一冊 洞真上清部第二冊 洞真上清部第三冊 洞真上清部第四冊 洞玄靈寶部第五冊 三洞經教部第六冊 三洞經教部第七冊 太平經部第八冊 太平經部第九冊 太平經部第十冊 太平經部第十一冊 太平經部第十二冊道德真經第十三冊 道德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