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道門者不可不知:《道藏》簡介

2021-02-07 嗣漢天師府

《道藏》歷經千古,源遠流長,典籍浩瀚,博大精深。

經過小編整理,本文可謂是全網最簡單明白的《道藏》常識梳理及目錄分類簡介,提綱挈領、線索明晰。


道藏,指道教書籍的總稱,包括周秦以下道家子書及六朝以來道教經典。它是道教經籍的總集,是按照一定的編纂意圖、收集範圍和組織結構,將許多經典編排起來的大型道教叢書。

我們今天先簡單介紹下《道藏》的成書歷史以及其目錄的分類脈絡,以便大家在進入學習之前能夠從浩瀚繁多的典籍文本當中對《道藏》有個框架性的了解。

道教經書,自唐玄宗時編成道藏之後,中原一帶經過五代戰亂,散亂無倫。據杜光庭《太上黃篆齋儀》卷一二論述,「玉笈琅函,十無三二」。而南方《道藏》又編纂不精,雖有人收藏較多道書,也亟待纂修入藏。

隨著北宋的統一,重編道藏就提上了議事日程。宋開國後,曾先後五次收集整理道經,以唐代殘存《道藏》3700多卷為基礎,重修恢復《道藏》。宋真宗加封老子為太上混元皇帝,並派道士張君房增編道藏4565卷,宋徽宗崇寧年間增至5387卷,稱為《崇寧重校道藏》。

金朝章宗時,編刻《大金玄都寶藏》,共6455卷。

元朝初年,全真道士宋德方主持編刻《大元玄都寶藏》共計7800餘卷。

但是歷朝歷代收集和編撰的《道藏》均有所亡佚,現存者為明正統十年(1445)刊行的《正統道藏》及萬曆三十五年(1607)張國祥緝印的《萬曆續道藏》。

現存《道藏》是由明成祖永樂四年,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及其弟張宇清奉詔主持編修。英宗正統九年又詔通妙真人邵以正校正增補,於正統十年刊板事竣,共計5305卷。後世以刊板年號稱其書為《正統道藏》。

明神宗萬曆三十五年,又命第五十代天師張國祥主編成《續道藏》。正、續《道藏》共收入各類道書1476種,5485卷.

1996年起,由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張繼禹道長主持編修《中華道藏》,是以明代正統、續《道藏》為底本,保持三洞四輔的基本框架。對三洞四輔以外的經書又根據不同的內容進行了相應的歸類,共分七大部類,各部類所收經書,按道派源流和時代先後編排次序。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歷經數載,終於在2004年正式出版發行。

 

《道藏》目錄分類主要有三個脈絡,即:三洞、四輔、十二分支。

先從大類開始,有「三洞」之分,這種分法源於南朝劉宋的陸修靜。陸修靜(406-477年),浙江湖州人,他可以算作是道教第一位學術編輯,遠離塵囂,以「三洞弟子」自居,先後隱於雲夢山與仙都山,公元471年,完成第一部道教典籍目錄專書——《三洞經目錄》,按經書來源分三大類: 

分類

洞真系

洞玄系

洞神系

來源

《上清經》

《靈寶經》

《三皇經》

說經

天寶君

靈寶君

神寶君

妙境

玉清境

上清境

太清境

分屬

大乘

中乘

小乘

託名

元始天尊

太上道君

太上老君

得名

不雜為義

不滯為玄

不測為用

 

所謂「三洞」,即指洞真、洞玄和洞神。天寶君所說的經歸洞真系,靈寶君所說經歸洞玄系,神寶君所說經歸洞神系。「凡託名元始天尊所造作的經典,均收於洞真部,『上清經』屬之;託名太上道君造作的經典,均收於洞玄部,『靈寶經』屬之;託名太上老君造作的經典,均收於洞神部,『三皇經』屬之。」(《道藏經目錄.凡例》)

在道教中,有兩個數字最為重要,即是「一」和「三」,這兩個數字把宇宙的所有秘密都說完了。「一」的意思有「無差別的大全」,簡單講就是道化生萬物的開始,是一個整體的概念,是一個終極的涅磐境界,是從無到有的過渡,二是從有到多的過渡,「三」則是道生萬物所呈現的繁華世界,代表萬類紛呈的變化,是與「一」相對應的,代表「有差別的繁多」。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道教「三一」概念的最初來源,所謂「一氣化三清」也是源於此。,「精學之士,務存神道,習用其書,守得其根。根之本宗,三一為主」(敦煌本《太平經》)。《太平經》以「三一為宗」,修身以精、氣、神三者渾一,治國以天、地、人三者合一,故曰「以三一為宗」。在《太上感應篇》中有位「司過之神」,負責統計人一生的功過善惡,以定其生死天年。在《天庭開審》中,又被稱為天算師祖衝之,或「三一真神」,就是源於這個「三一」理論。

「洞」,洞察、通達之意。「夫道乃洞,無上無下,無表無裡,守其和氣,名為神」(《太平經》),所以「三洞」就是通體醍醐灌頂的通達,指道法無邊。

 

在「三洞」的總分之後,還有「四輔」分類,即太清、太平、太玄、正一,是對三洞經文的補充和注釋解說,對應關係如下:

四輔

太清

太平

太玄

正一

三洞

洞真經

洞玄經

洞神經

三洞三輔

太玄為洞真經之輔;太平為洞玄經之輔;太清為洞神經之輔;正一部通貫三洞和三太(即太清、太玄、太平),遍陳三乘,為以上六部之補充。 

除此之外,「三洞」每部又分十二類,即 :

1、本文類,即本經原文,這是《道藏》的核心部分;

2、神符類,即龍章鳳篆之文,靈跡符書文字;

3、玉訣類,即對道經的注釋疏義。

4、靈圖類,即對本文的圖解或以圖像為主的著作;

5、譜錄類,即得道高聖的應化事跡的記錄圖書;

6、戒律類,即教義,道教修行的戒規及功過的圖書;

7、威儀類,即教儀,齋法典式,請經軌儀制度的圖書;

8、方法類,即修行和設壇祭煉方法的圖書;

9、眾術類,即變丹鍊石,化形隱景等方術的圖書;

10、記傳類,即眾仙傳記、皇人往行的記錄;

11、讚頌者,即歌頌讚唱神靈的道情著作,如五真新頌,九天舊章等。

12、章表類,如九齋啟願,三會謁請等上呈天帝的章表文書。

以上12類的分法是在陸修靜原編《靈寶經目》時,公眾號嗣漢天師府,「總括體用,分別條陳」,後三洞經書皆依此而分,統稱為「三洞四輔十二類」。


現如今,依照《中華道藏》的編修工作規劃,通過中國道教協會的領頭,《中華續道藏》的編纂工作已經於2018年12月20日在北京啟動。

《中華續道藏》編纂出版工程已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和「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擬重點對海內外道經進行系統的調查編目、研究評估、整理編纂、影印和點校出版,以縮微、數字和影像技術等方式實現道教典籍和活態文化的保護傳承,完善中國道經入藏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在系列講話中,多次談到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實現中華文明的復興之夢。值此政通人和、風調雨順之際,道教界亦應承擔起時代的責任,繼承「盛世修藏」的文化傳統,搜集整理自己的文獻典籍。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底在道教。因此,傳承和弘揚道教文化,推動道教走向世界,是傳播中華文明軟實力的重要舉措。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轉發者及眾讀者···




小編提示

⊙部分圖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發分享至朋友圈,勸善戒惡,功德無量

⊙天師府新媒體辦公室:0701-6638038

⊙歡迎轉載,聯繫微信:tianshifu9527


- The End -

修行人的公眾號

自然|無為|玄德|清靜


 「嗣漢天師府」修行人的第一訂閱號

致力於傳統國學及道學文化的復興、闡釋、傳播

修行人的心靈淨土,煉道者的法海梯航|開悟|增慧|止心



相關焦點

  • 《道藏》目錄及文體分類簡介
    這個公眾號取名《道藏研究》,實在是我的不自量力,實話說,窮極三生精力也無法把《道藏》研究透,我自知生年有限,也許無力完成其中一二。但作為一個中國人,對民族信仰和民族思想的情感可能超過了自己所知道的程度。於是,經過多年的思考和準備,在完成博士論文之後,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道藏》研究提上日程,開始餘生的最虔誠的追求。
  • 入道門者很有可能是神仙謫降,你和天庭的關係不可不知
    《真誥》云:「昔有黃觀子者,亦少好道,家奉佛道,朝朝朝拜,叩頭求乞長生,如此積四十九年。後遂服食入焦山,太極真人百四十事試之皆過,遂服金丹而詠大洞真經,今補仙官為太極左仙卿,有至志者也,非佛所能致,是其中寸定矣。」說的是有人雖然生活在佛教的環境裡,但是最終還是能入道。有些道友,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卻不會去信佛,而是奉道,哪怕再多的艱難,他也要求道,學道。
  • 典福說正統道藏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交談之下盡不知三經之要,我說三部經整不下來,成天整些沒用的。更別說去讀道藏,道藏的文字是繁體給很多喜歡道教道藏的修行帶來了不便,即使識字又不知其意。末學吳典福意在弘揚道教之學,冥冥之中祖師庇佑加持,願翻譯正統道藏以校道門之興矣。末學萬不敢更改原文半字,只在原文基礎上做釋意。同時也懇道門同修,高道大德,熱愛道藏喜歡道教的朋友批評指正!仙道貴生無量度人!志一心稱念三清三境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 《道藏》及《道藏索引》
    張宇初既要編修道藏,又要主持教務,還寫了《道門十規》,作為天下道士的行為準則。他提出「夫天地之大,以太虛為體」的道教理論,以「虛」、「靜」、「無為」作為修養根本。對於《道藏》大量收錄群書,儒、釋兩方面都曾進行過非議和譏諷。《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在《道藏目錄詳註》的提要中,就對此大加攻擊。對《道藏》是褒也好,是貶也好,只有在充分了解它的前提下才有發言權。而要了解《道藏》,首先便要有查檢它的工具書。明末以來,不少學者為此而作出了努力。
  • 道門第一法劍「三五斬邪」
    《道藏》《玄圃山靈秘籙》云:陝州鐵九斤,取赤土作爐,黃土作韜範。猛火鎔鐵作汁,面南方上佐天關。念二十四將真言,書符二十四道,硃砂酒團作一丸開爐投鐵汁內……一大缸盛湧泉,以劍投缸中水響作雷聲,其雲鳴吟為妙……。寥寥數百字道盡法劍鍛造工序之繁瑣嚴謹,足見古道門先輩們對法劍的喜愛程度。
  • 【新書簡介】中國道官制度史
    內容簡介 道官制度是中國古代道教管理體系之一,《中國道官制度史》基於正史、道藏、佛典、文集、出土文獻、金石材料、田野調查等史料的系統梳理,全面闡述中國道官制度的沿革和內容,總結了中國道官制度的演變特點和發展趨勢,展現了中國古代道教與政治社會之間的互動關係。
  • 道藏是什麼?
    道藏,指道教書籍的總稱,包括周秦以下道家子書及六朝以來道教經典。我們今天先簡單介紹下《道藏》的成書歷史以及其目錄的分類脈絡,以便大家在進入學習之前能夠從浩瀚繁多的典籍文本當中對《道藏》有個框架性的了解。道教經書,自唐玄宗時編成道藏之後,中原一帶經過五代戰亂,散亂無倫。據杜光庭《太上黃篆齋儀》卷一二論述,「玉笈琅函,十無三二」。而南方《道藏》又編纂不精,雖有人收藏較多道書,也亟待纂修入藏。
  • 高葉青 | 陝西明版道藏存佚考
    然而不幸的是,陝西這7部明版道藏先後毀於兵火戰亂之中,或有流散民間不知去向者。本文根據新發現的史料,在綜合學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陝西省內明版道藏頒賜和存藏情況作一細緻的梳理,以此發見陝西道教盛衰興廢之歷史,喚起當代道教古籍保護之注意。
  • 【道教知識】何謂《道藏》"三洞四輔十二類"分類法?
    《道藏》是道教所有經典的匯集統編,搜集了幾乎全部天尊神真降授之經文、道家哲學思想的名著、注釋和教義、科儀符籙、仙傳、山志等方面的文獻,
  • 中國道教文化之瑰寶—— 《重刊道藏輯要》經版
    蔣元庭並作《道藏輯要總目》列出279種書目的名稱、卷數,作者及編入28宿某字集。蔣元庭本《道藏輯要》,是對原來彭定求本《道藏輯要》的繼承和補充,由於彭本《道藏輯要》世人罕見,故賴以蔣氏補充而得以保存下來。
  • 陳攖寧先生的《道藏》情結
    第二任全國道協會長陳攖寧(1880-1969)先生一生摯愛於《道藏》,尊《道藏》為「雲篆天章、玉版金繩」,讀《道藏》之典章,護《道藏》之鼎位,運用《道藏》創立「仙學」,弘揚道家文化「《道藏》全書,閱四千餘年之歷史,擁五千餘卷之縹緗,三洞四輔之歸宗,一十二部之釋例,尊之者,稱為雲篆天章,赤文紫字;美之者,比喻琅函瓊札,玉版金繩;.歷代佚亡典籍,猶多附此而存,豈惟道教門庭之光輝,亦是中華文化之遺產」(陳攖寧:《中華道教會宣言》),「《道藏》全書,遍中國不過七 部,都在各省有名的道觀內,如瀋陽太清宮、北京白雲觀、南陽玄妙觀、武昌長春觀、成都二仙庵、上海白雲觀,各有此一部。」
  • 中華道藏
    中華道藏《道藏》者,道教一切經書之總集也。夫生天地,和陰陽,包囊萬物,亙古不易者,道也;弘道德,正紀綱,成就仙業,利樂群生者,教也。總而謂之曰經,聚之於室曰藏。誦經者足以勸善植福,聚藏者足以積德累功。仙真聖人所以美教化,移風俗,自度而度人者,莫不以經教為津梁也。一般認為,將道書收集整理,編成叢書,從東晉就已經開始,但多數已經流失。
  • 做好「中華續道藏」編纂工作
    做好「中華續道藏」編纂工作 2019年04月03日 08:0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曾江 褚國鋒 字號 內容摘要:「2019成都『中華續道藏』論壇暨四川大學老子研究院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近日在四川大學舉行
  • 道教經典「道藏」的由來
    道藏道藏是道教經籍的總集,是按照一定的編纂意圖、收集範圍和組織結構,將許多經典編排起來的大型道教叢書。歷代著名的道藏有:唐玄宗時期,搜訪天下道經彙編的《開元道藏》;宋真宗時期,張君房主編的《大宋天宮寶藏》(《雲笈七籤》為其精編版);宋徽宗時期,元妙宗、王道堅主編的《萬壽道藏》;金章宗時期,孫明道主編的《大金玄都寶藏》;元朝初年,全真道士宋德方主持編刻《玄都寶藏》共計七千八百卷。這些《道藏》 歷經兵火和元代的焚經,早已不存。
  • 《中華道藏》手工宣紙線裝 精裝49冊 共5箱
    《中華道藏》在承載道教歷史和信仰內容的同時,也包含了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科學技術、社會風俗、倫理道德、醫療保健等方面的文獻資源。
  • 人祖廟迎請《中華道藏》
    《道藏》乃道教經書總集,歷來被視為道觀的無上經寶,2016年11月10日,天朗氣清,祥光普照,人祖廟迎來了一套線裝本《中華道藏》,這是人祖廟有史以來首次迎請這樣珍貴的道經寶典
  • 三戒、五戒、八戒與十戒,修道之人不可不知的道教戒律!
    道經諄諄告誡凡俗之人:你們置身於塵世之中,六情染著,五欲沉迷,內濁亂心,外昏穢境,馳逐名利,耽滯聲色,只有入道持戒,才有可能獲得解脫。道士能否嚴格持戒,反映出奉道之心是否虔誠,顯示他宗教修持、道德涵養的品位。
  • 《中華道藏》數字高清掃描古籍善本線裝PDF版電子書籍下載
    內容簡介《中華道藏》在承載道教歷史和信仰內容的同時,也包含了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科學技術、社會風俗、倫理道德、醫療保健等方面的文獻資源。《中華道藏》在以明代《正統道藏》、《萬曆續道藏》為底本,保持三洞四輔的基本框架的基礎上,按現代人閱讀習慣和圖書整理規則進行了編修,分為三洞真經、四輔真經、道教論集、道教眾術、道教科儀、仙傳道史和目錄索引七大部類。
  • 再見,三道門
    那道門叫三道門。 他和三道門的第一次對話是他從南京出發,風塵僕僕,馬不停蹄,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來到這裡時,和超市老闆之間碰撞出的火花。 老闆:小夥子,軍校畢業來報到嗎? 他:是的。 老闆桀然一笑:有一句xxx不知當講不當講? 他:您講。 老闆:年輕人,我奉勸你,趁現在,你在三道門多玩一會,進去了想出來就不那麼容易了。 他聞及此言,驚惶失措。 在軍校被關了四年,多年媳婦熬成婆,正是高唱翻身農奴把歌唱的大好時光,怎麼會才出狼群又入虎口?
  • 中國道教協會《中華續道藏》徵書啟事
    2016年5月17日,中國道教協會發布《中華續道藏》徵書啟事。具體詳情如下:道教的經典總集名為《道藏》。現存《道藏》是明代纂修的。中國道教協會從1997年開始,組織專家學者,歷時8年,對明《道藏》進行整理、點校和少量的增補,於2004年出版了《中華道藏》。這是當代道教文化建設的一項重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