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道藏

2021-02-19 玄一神易齋
中華道藏

《道藏》者,道教一切經書之總集也。夫生天地,和陰陽,包囊萬物,亙古不易者,道也;弘道德,正紀綱,成就仙業,利樂群生者,教也。總而謂之曰經,聚之於室曰藏。誦經者足以勸善植福,聚藏者足以積德累功。仙真聖人所以美教化,移風俗,自度而度人者,莫不以經教為津梁也。

一般認為,將道書收集整理,編成叢書,從東晉就已經開始,但多數已經流失。現存的早期《道藏》是由明成祖永樂四年,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及其弟張宇清奉詔主持編修的《正統道藏》。後來繼續編撰的還有《萬曆續道藏》,《道藏輯要》等。

1996年起,由張繼禹道長主持編修《中華道藏》,以明代正統、續《道藏》為底本,保持三洞四輔的基本框架,對三洞四輔以外的經書根據不同的內容進行相應的歸類,共分七大部類。全書在2004年出版發行,為繁體豎版16開本,共49冊,收書1500多種,5500多卷,約6000餘萬字。

說明

目標:只對《中華道藏》原書繁體和排版進行轉換,不更改任何一個內容。從而提供一個方便準確的道家經書閱讀網站。

資料來源:圖片截圖於《中華道藏》的DJVU版。文字內容多數從網上收錄,部分沒有的自己打。

校對:網站內容會根據原書進行校對,校對過的會在內容頁面標題左側出現「已校對」。

進程:錄入基本OK,校驗才開始。

友情連結:野百合論壇 | 經典有聲音頻視頻

相關焦點

  • 做好「中華續道藏」編纂工作
    做好「中華續道藏」編纂工作 2019年04月03日 08:0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曾江 褚國鋒 字號 內容摘要:「2019成都『中華續道藏』論壇暨四川大學老子研究院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近日在四川大學舉行
  • 中國道教協會《中華續道藏》徵書啟事
    2016年5月17日,中國道教協會發布《中華續道藏》徵書啟事。具體詳情如下:道教的經典總集名為《道藏》。現存《道藏》是明代纂修的。中國道教協會從1997年開始,組織專家學者,歷時8年,對明《道藏》進行整理、點校和少量的增補,於2004年出版了《中華道藏》。這是當代道教文化建設的一項重大成果。
  • 人祖廟迎請《中華道藏》
    《道藏》乃道教經書總集,歷來被視為道觀的無上經寶,2016年11月10日,天朗氣清,祥光普照,人祖廟迎來了一套線裝本《中華道藏》,這是人祖廟有史以來首次迎請這樣珍貴的道經寶典
  • 《道藏》及《道藏索引》
    1957年,臺灣中華道教會發起用涵芬樓影印本重印《正統道藏》和《萬曆續道藏》,直至1977年由臺灣藝文印書館出版。此為32開本,精裝60冊,另附目錄索引1冊。原本殘缺各項也未曾覓補,但增輯了明、清以來散佚的15種道書。1977年,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亦用涵芬樓影印本重印《正統道藏》和《萬曆續道藏》。此為16開本,精裝60冊,另附總目錄1冊。原本殘缺各頁也未曾覓補。
  • 道藏是什麼?
    我們今天先簡單介紹下《道藏》的成書歷史以及其目錄的分類脈絡,以便大家在進入學習之前能夠從浩瀚繁多的典籍文本當中對《道藏》有個框架性的了解。道教經書,自唐玄宗時編成道藏之後,中原一帶經過五代戰亂,散亂無倫。據杜光庭《太上黃篆齋儀》卷一二論述,「玉笈琅函,十無三二」。而南方《道藏》又編纂不精,雖有人收藏較多道書,也亟待纂修入藏。
  • 《中華道藏》手工宣紙線裝 精裝49冊 共5箱
    《中華道藏》在承載道教歷史和信仰內容的同時,也包含了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科學技術、社會風俗、倫理道德、醫療保健等方面的文獻資源。
  • 道教經典「道藏」的由來
    道藏道藏是道教經籍的總集,是按照一定的編纂意圖、收集範圍和組織結構,將許多經典編排起來的大型道教叢書。道藏是古代的大百科全書,載有哲學、政治、軍事、經濟、教育、文學、歷史、藝術、醫學、化學、天文、地理、數學、技術各方面的豐富的內容。1996至2004年,張繼禹等百位專家學者以明代正、續《道藏》為底本,保持三洞四輔的基本框架,集中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編纂成了49冊的《中華道藏》。
  • 陳攖寧先生的《道藏》情結
    第二任全國道協會長陳攖寧(1880-1969)先生一生摯愛於《道藏》,尊《道藏》為「雲篆天章、玉版金繩」,讀《道藏》之典章,護《道藏》之鼎位,運用《道藏》創立「仙學」,弘揚道家文化,維護國家尊嚴。「《道藏》全書,閱四千餘年之歷史,擁五千餘卷之縹緗,三洞四輔之歸宗,一十二部之釋例,尊之者,稱為雲篆天章,赤文紫字;美之者,比喻琅函瓊札,玉版金繩;.歷代佚亡典籍,猶多附此而存,豈惟道教門庭之光輝,亦是中華文化之遺產」(陳攖寧:《中華道教會宣言》),「《道藏》全書,遍中國不過七 部,都在各省有名的道觀內,如瀋陽太清宮、北京白雲觀、南陽玄妙觀、武昌長春觀、成都二仙庵、上海白雲觀,各有此一部。」
  • 《中華道藏》數字高清掃描古籍善本線裝PDF版電子書籍下載
    內容簡介《中華道藏》在承載道教歷史和信仰內容的同時,也包含了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科學技術、社會風俗、倫理道德、醫療保健等方面的文獻資源。《中華道藏》在以明代《正統道藏》、《萬曆續道藏》為底本,保持三洞四輔的基本框架的基礎上,按現代人閱讀習慣和圖書整理規則進行了編修,分為三洞真經、四輔真經、道教論集、道教眾術、道教科儀、仙傳道史和目錄索引七大部類。
  • 入道門者不可不知:《道藏》簡介
    隨著北宋的統一,重編道藏就提上了議事日程。宋開國後,曾先後五次收集整理道經,以唐代殘存《道藏》3700多卷為基礎,重修恢復《道藏》。宋真宗加封老子為太上混元皇帝,並派道士張君房增編道藏4565卷,宋徽宗崇寧年間增至5387卷,稱為《崇寧重校道藏》。金朝章宗時,編刻《大金玄都寶藏》,共6455卷。
  • 中華道藏,正統道藏正一部《太上老君枕中經》
    中華道藏,正統道藏正一部《太上老君枕中經》
  • 《道藏》目錄及文體分類簡介
  • 高葉青 | 陝西明版道藏存佚考
    自唐迄明歷代纂修道藏,然其工程浩大,多賴朝廷組織方得進行(僅元修《玄都寶藏》為全真教所組織)。有明一代,朝廷頒賜各地道藏的數量約在89部以上[1],而陝西四處宮觀先後獲賜明版道藏6部,清初樓觀道士又入京購請明版道藏1部,若加上明代屬陝西所轄的寧夏慶王府[2]和甘州衛顯應觀[3]各獲賜1部道藏,則陝西境內曾庋藏道藏多達9部,佔所知明版道藏總數的十分之一。
  • 《道藏》中國道教的百科全書
    《道藏》今指明朝的《正統道藏》及《萬曆續道藏》,可以總稱為《明道藏》。唐宋金元各代,都有彙編成集的《道藏》。《道藏》的輯成始於唐玄宗,在開元時唐玄宗下詔搜訪道經,並命令崇玄館道士編輯了最早的一部《開元道藏》。《開元道藏》共有三千七百四十四卷,分為三洞十二部,由道士張仙庭編成目錄三卷,取名為《三洞瓊綱》,在天寶七年詔傳流布。
  • 中國道教文化之瑰寶—— 《重刊道藏輯要》經版
    蔣元庭並作《道藏輯要總目》列出279種書目的名稱、卷數,作者及編入28宿某字集。蔣元庭本《道藏輯要》,是對原來彭定求本《道藏輯要》的繼承和補充,由於彭本《道藏輯要》世人罕見,故賴以蔣氏補充而得以保存下來。
  • 考古探秘之《道藏》-中國稀世典籍
    南陽市圖書館所藏的《道藏》,是我國的珍稀典藏,絕版珍本。據考,在我國歷史上,宋、金、元三朝都雕刻過《道藏》,但均未流傳下來。現在我國僅存的《道藏》三部,均系明代的正續《道藏》。世人將第一次刻印的稱為《正統道藏》,將第二次刻印的稱為《萬曆續道藏》。原版保存在北京大光明殿內,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時焚於兵火。所以,現存的《道藏》已為絕版珍本,成了稀世之寶。《道藏》共計125500餘面,分七大部分,即「三洞四輔」:洞真、洞玄、洞神,太玄、太平、太清、正一。
  • 道醫學堂丨道經道書之道藏
    此外,在道藏中還有些儒家書、雜家書和集 部等書。儒書中重要的是和《易經》有關的一些著述;集部所出較晚,大抵為歷代修纂道藏時編入的。第四次是在徽宗政和年間編出了《萬壽道藏》,一般又稱它為《政和 道藏》。第五次是在南宋淳熙間,名叫《瓊章寶藏》。但其中有 名的還是《政和道藏》,我國道藏也從此時才有了正式刊本,它的 卷數是五千四百多卷。金章宗根據宋藏,又編纂成《大金玄都寶 藏》,計六千幾百卷。元初全真教道士宋德方等募緣再修道藏,也 名為《玄都寶藏》,其時道藏卷數已發展為七千幾百卷了,後被焚 毀,故卷數不全。
  • 《中華續道藏》編纂工程進展情況簡介
    收書是編纂續道藏的基礎。存世的有價值的道書能否收集齊全,是決定編纂工程成功與否的關鍵。  道書的收集來源可分為四類:一是大陸圖書館系統,二是道教界,三是民間收藏者,四是港澳臺地區和國外的圖書館等收藏機構和個人。
  • 【道教知識】何謂《道藏》"三洞四輔十二類"分類法?
    《道藏》是道教所有經典的匯集統編,搜集了幾乎全部天尊神真降授之經文、道家哲學思想的名著、注釋和教義、科儀符籙、仙傳、山志等方面的文獻,
  • 學道修道,先看懂道藏「三洞四輔十二部」分類法!
    《道藏》今指明朝的《正統道藏》及《萬曆續道藏》,可以總稱為《明道藏》。唐宋金元各代,都有彙編成集的《道藏》。《道藏》的輯成始於唐玄宗,在開元時唐玄宗下詔搜訪道經,並命令崇玄館道士編輯了最早的一部《開元道藏》。《開元道藏》共有三千七百四十四卷,分為三洞十二部,由道士張仙庭編成目錄三卷,取名為《三洞瓊綱》,在天寶七年詔傳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