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及《道藏索引》

2021-02-07 善本古籍

宋、金、元三刻《道藏》,但都沒有流傳下來;清代沒有刻過全藏;因此,明代《正統道藏》和《萬曆續道藏》,就是今天我們能夠看到的《道藏》全書的惟一傳本。

明成祖朱棣登基不久,即敕命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纂校道書,刊行道藏以傳,並一再催辦。他還特別恩準張宇初「可早晚進來,通類刊版」。張宇初既要編修道藏,又要主持教務,還寫了《道門十規》,作為天下道士的行為準則。他提出「夫天地之大,以太虛為體」的道教理論,以「虛」、「靜」、「無為」作為修養根本。


永樂八年(1410),張宇初羽化,明成祖又詔令其弟四十四代天師張宇清繼續主持編修。這項工程一直幹到永樂二十二年(1424),有塗省躬等學者參加,但因成祖崩而未能完成。直到20年後的正統九年(1444),明英宗朱祁鎮下詔,讓道士邵以正主持督校,喻道純、湯希文等學者參與,對張宇初、張宇清等人編修的道藏重加訂正,增其遺逸。對所收的道書都加以重新分卷,如原來是短卷的,就將幾卷並為一卷。正統九年(1445),全藏刊版完成。這就是《正統道藏》,系梵夾裝,共5305卷,以「三洞」、「四輔」、「十二類」編類。全藏以《千字文》為函目序號,裝成480函,始於「天」字,終於「英」字。然而,有不少道書(如《永樂大典》第911卷的《洞玄靈寶滅度五煉生屍經》和《大帝制魂伐屍法》,第1310卷的《靈寶鍾罄威儀經》和《靈寶三元威儀經》),未被《道藏》收入。圓明園劫後餘存的《永樂大典》,只有原書22877卷的3.48%,居然從中也輯出了好些《正統道藏》失收的道教文獻!

《正統道藏》在編纂過程中,由於主持人變換,時間上又斷斷續續,搜集道書不甚完備,因而存在明顯的缺漏。萬曆三十五年(1607),明神宗朱翊鈞下旨,敕令第五十代天師張國祥編刊《道藏》的續集;他還下旨,將駙馬都尉謝公詔的女兒許配給張國祥為妻。張國祥不敢怠慢,立即行動,四出搜訪,尋找《正統道藏》缺收的道書,以及正統年代以後的道教著作,編纂校訂了一部《道藏》續集。這就是《萬曆續道藏》,共180卷。全藏亦以《千字文》為函目序號,裝成32函,始於「杜」字,終於「纓」字。

《正統道藏》和《萬曆續道藏》的經板傳到清代,缺損已經十分嚴重。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侵華,攻佔了北京後,燒殺擄掠,焚毀了正、續《道藏》的全部經板。

明、清兩代,朝廷將《正統道藏》和《萬曆續道藏》賜於不少道觀,但經過多次兵燹,留存下來的已經頗為稀少了。相比之下,北京白雲觀的藏本較為完整,而且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由羽士鄭永祥募金補抄(見《白雲觀重修〈道藏〉記》),所以缺佚不多。

1923年10月至1926年4月,商務印書館在上海以「涵芬樓」的名義,據北京白雲觀所藏《正統道藏》、《萬曆續道藏》影印,每梵本2頁拼為1頁,縮小為6開小本。這個本子俗稱「小道藏」,共收入圖書1476種,計有5485卷,裝訂成1120冊。但這時的北京白雲觀藏本,已經殘缺了98頁,涵芬樓在影印時未曾覓補。

1957年,臺灣中華道教會發起用涵芬樓影印本重印《正統道藏》和《萬曆續道藏》,直至1977年由臺灣藝文印書館出版。此為32開本,精裝60冊,另附目錄索引1冊。原本殘缺各項也未曾覓補,但增輯了明、清以來散佚的15種道書。

1977年,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亦用涵芬樓影印本重印《正統道藏》和《萬曆續道藏》。此為16開本,精裝60冊,另附總目錄1冊。原本殘缺各頁也未曾覓補。

1988年,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三家聯手,又據涵芬樓影印本重印《正統道藏》和《萬曆續道藏》,將涵芬樓本9頁拼成1頁,縮小為16開本,精裝36冊,另附《道藏索引》1冊。原本殘缺各頁,經用瞿鳳起先生查點清楚的表冊,借用現藏上海圖書館的上海白雲觀舊藏本補足,以成完璧。所補部分,計有1700餘行,還修描補缺損字500餘個,糾正錯簡17處。此外,還附印明代白雲霽撰《道藏目錄詳註》,用上海圖書館藏繆荃孫舊藏清刻本影印。繆荃孫藏本勝於《四庫全書》本,因後者不僅缺《道教宗源》、《凡例》、《道藏總目》三篇,而且內容、注文也有短缺之處。

《道藏》卷帙浩繁,不僅集道教文獻之大成,據元代《道藏尊經歷代綱目》的說法,它還收有儒書、醫書、陰陽、卜筮、諸子百家等著作。它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薈萃,是古人留下的一筆文化遺產。

對於《道藏》大量收錄群書,儒、釋兩方面都曾進行過非議和譏諷。《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在《道藏目錄詳註》的提要中,就對此大加攻擊。對《道藏》是褒也好,是貶也好,只有在充分了解它的前提下才有發言權。而要了解《道藏》,首先便要有查檢它的工具書。明末以來,不少學者為此而作出了努力。

明朝後期,白雲霽編寫了《道藏目錄詳註》4卷,並有一些題解,對讀者了解《道藏》很有幫助,因此而被收入《四庫全書》。它雖然對了解各種道書有些用處,但畢竟只是目錄的體裁,檢用的功能十分有限,而且還有好些遺漏和錯誤。《道藏目錄詳註》的最佳版本,當為上海圖書館藏繆荃孫舊藏清刻本,即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附於《道藏》之後據以影印的底本。此外,還有一個清刻本,版式與繆荃孫舊藏本相似,但作者的姓名卻被篡改為「遼左李傑」。顯然,這是假冒的,侵犯了白雲霽的署名權。

1989年,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所長陳耀庭先生在訪法講學期間,得到施舟人先生的慨允,無償利用《道藏通檢》的原編成果,改編成一本可以檢索五種版本《道藏》的工具書。1996年10月,署作「(法)施舟人原編,(中)陳耀庭改編」的《道藏索引》,由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在改編過程中,陳耀庭先生將施舟人《道藏通檢》、翁獨健《道藏子目引得》、任繼愈《道藏提要》、白雲霽《道藏目錄詳註》以及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三家聯合出版的《正統道藏》和《萬曆續道藏》(世稱「三家本」)的目錄等,作過詳細的比較對照,發現各種目錄的子目,內容大同小異,數量頗為接近。例如,施舟人《道藏通檢》的子目有1477條,翁獨健《道藏子目引得》的子目有1476條,任繼愈《道藏提要》的子目有1473條,三家本的子目有1500條。上述各書的子目基本相同,因為角度不同而略有差異。應該指出,「三家本」的目錄也有方便讀者的舉措,例如對於《修真十書》的子目設計,區分為「修真十書雜著指玄篇八卷」、「修真十書金丹大成集五卷」等子目12條,使讀者對《修真十書》的內容一目了然。只是因為技術上的困難,改編者才未能將「三家本」這一獨到的子目設計成果吸收到本索引中來。

《道藏索引》包括《道藏子目索引》和《五種版本道藏經書子目聯合目錄》兩大部分。《五種版本道藏經書子目聯合目錄》中的經書順序,按明代《正統道藏》和《萬曆續道藏》經夾本先後排列。各部經書的順序編號,採用施舟人《道藏通檢》的目錄編號。為了便於熟悉翁獨健《道藏子目引得》編號的讀者使用,後附有兩種編號的對照表。《五種版本道藏經書子目聯合目錄》中,每種經書作為一個條目,內容包括順序編號、經書名稱、卷數、編著者以及該經書在五種版本《道藏》的冊數(明經夾本著錄的是千字文編號,其他四種版本著錄的均是冊數,其版本代號是:涵芬樓本為「涵」,藝文本為「藝」,新文豐本為「新」,三家本為「三」)。《道藏子目索引》按「逐字索引法」(Concodance)編制,每種經書名稱的每個字都能檢索。例如:《玄女經》可分別從「玄」、「女」、「經」三字檢索,《易筮通變》可分別從「易」、「筮」、「通」、「變」四字檢索。檢索按筆畫順序排列(另附《道藏子目索引部首檢字》和《道藏子目索引音序檢字》),著錄了該種經書在《五種版本道藏經書子目聯合目錄》中的編號以及三家本的冊、頁數。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相關焦點

  • 中華道藏
    中華道藏《道藏》者,道教一切經書之總集也。夫生天地,和陰陽,包囊萬物,亙古不易者,道也;弘道德,正紀綱,成就仙業,利樂群生者,教也。總而謂之曰經,聚之於室曰藏。誦經者足以勸善植福,聚藏者足以積德累功。仙真聖人所以美教化,移風俗,自度而度人者,莫不以經教為津梁也。一般認為,將道書收集整理,編成叢書,從東晉就已經開始,但多數已經流失。
  • 道藏是什麼?
    道藏,指道教書籍的總稱,包括周秦以下道家子書及六朝以來道教經典。我們今天先簡單介紹下《道藏》的成書歷史以及其目錄的分類脈絡,以便大家在進入學習之前能夠從浩瀚繁多的典籍文本當中對《道藏》有個框架性的了解。道教經書,自唐玄宗時編成道藏之後,中原一帶經過五代戰亂,散亂無倫。據杜光庭《太上黃篆齋儀》卷一二論述,「玉笈琅函,十無三二」。而南方《道藏》又編纂不精,雖有人收藏較多道書,也亟待纂修入藏。
  • 道教經典「道藏」的由來
    道藏道藏是道教經籍的總集,是按照一定的編纂意圖、收集範圍和組織結構,將許多經典編排起來的大型道教叢書。歷代著名的道藏有:唐玄宗時期,搜訪天下道經彙編的《開元道藏》;宋真宗時期,張君房主編的《大宋天宮寶藏》(《雲笈七籤》為其精編版);宋徽宗時期,元妙宗、王道堅主編的《萬壽道藏》;金章宗時期,孫明道主編的《大金玄都寶藏》;元朝初年,全真道士宋德方主持編刻《玄都寶藏》共計七千八百卷。這些《道藏》 歷經兵火和元代的焚經,早已不存。
  • 陳攖寧先生的《道藏》情結
    第二任全國道協會長陳攖寧(1880-1969)先生一生摯愛於《道藏》,尊《道藏》為「雲篆天章、玉版金繩」,讀《道藏》之典章,護《道藏》之鼎位,運用《道藏》創立「仙學」,弘揚道家文化,維護國家尊嚴。先生十歲偷看東晉道士葛洪所著《神仙傳》,被書中神仙的驅魔正氣和超人法力所深深吸引,其時,先生已經飽讀四書五經等傳統經典,而這本收錄在《道藏精華錄百種》之中的奇書,為他他打開通向《道藏》的窗口,在其內心播下道家文化的火種。陳攖寧先生十六歲細讀道家外丹、內丹代表性著作《參同契》、《悟真篇》,領悟道家「丹法養生、延年益壽」之意旨,得《道藏》寶庫中的兩顆明珠,如獲至寶。
  • 《道藏》中國道教的百科全書
    《道藏》今指明朝的《正統道藏》及《萬曆續道藏》,可以總稱為《明道藏》。唐宋金元各代,都有彙編成集的《道藏》。《道藏》的輯成始於唐玄宗,在開元時唐玄宗下詔搜訪道經,並命令崇玄館道士編輯了最早的一部《開元道藏》。《開元道藏》共有三千七百四十四卷,分為三洞十二部,由道士張仙庭編成目錄三卷,取名為《三洞瓊綱》,在天寶七年詔傳流布。
  • 《中華道藏》手工宣紙線裝 精裝49冊 共5箱
    《中華道藏》在承載道教歷史和信仰內容的同時,也包含了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科學技術、社會風俗、倫理道德、醫療保健等方面的文獻資源。
  • 做好「中華續道藏」編纂工作
    做好「中華續道藏」編纂工作 2019年04月03日 08:0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曾江 褚國鋒 字號 內容摘要:「2019成都『中華續道藏』論壇暨四川大學老子研究院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近日在四川大學舉行
  • 《道藏》目錄及文體分類簡介
  • 考古探秘之《道藏》-中國稀世典籍
    南陽市圖書館所藏的《道藏》,是我國的珍稀典藏,絕版珍本。據考,在我國歷史上,宋、金、元三朝都雕刻過《道藏》,但均未流傳下來。現在我國僅存的《道藏》三部,均系明代的正續《道藏》。世人將第一次刻印的稱為《正統道藏》,將第二次刻印的稱為《萬曆續道藏》。原版保存在北京大光明殿內,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時焚於兵火。所以,現存的《道藏》已為絕版珍本,成了稀世之寶。《道藏》共計125500餘面,分七大部分,即「三洞四輔」:洞真、洞玄、洞神,太玄、太平、太清、正一。
  • 入道門者不可不知:《道藏》簡介
    《道藏》歷經千古,源遠流長,典籍浩瀚,博大精深。經過小編整理,本文可謂是全網最簡單明白的《道藏》常識梳理及目錄分類簡介,提綱挈領、線索明晰。我們今天先簡單介紹下《道藏》的成書歷史以及其目錄的分類脈絡,以便大家在進入學習之前能夠從浩瀚繁多的典籍文本當中對《道藏》有個框架性的了解。道教經書,自唐玄宗時編成道藏之後,中原一帶經過五代戰亂,散亂無倫。據杜光庭《太上黃篆齋儀》卷一二論述,「玉笈琅函,十無三二」。而南方《道藏》又編纂不精,雖有人收藏較多道書,也亟待纂修入藏。
  • 高葉青 | 陝西明版道藏存佚考
    自唐迄明歷代纂修道藏,然其工程浩大,多賴朝廷組織方得進行(僅元修《玄都寶藏》為全真教所組織)。有明一代,朝廷頒賜各地道藏的數量約在89部以上[1],而陝西四處宮觀先後獲賜明版道藏6部,清初樓觀道士又入京購請明版道藏1部,若加上明代屬陝西所轄的寧夏慶王府[2]和甘州衛顯應觀[3]各獲賜1部道藏,則陝西境內曾庋藏道藏多達9部,佔所知明版道藏總數的十分之一。
  • 中國道教協會《中華續道藏》徵書啟事
    2016年5月17日,中國道教協會發布《中華續道藏》徵書啟事。具體詳情如下:道教的經典總集名為《道藏》。現存《道藏》是明代纂修的。中國道教協會從1997年開始,組織專家學者,歷時8年,對明《道藏》進行整理、點校和少量的增補,於2004年出版了《中華道藏》。這是當代道教文化建設的一項重大成果。
  • 道醫學堂丨道經道書之道藏
    此外,在道藏中還有些儒家書、雜家書和集 部等書。儒書中重要的是和《易經》有關的一些著述;集部所出較晚,大抵為歷代修纂道藏時編入的。第四次是在徽宗政和年間編出了《萬壽道藏》,一般又稱它為《政和 道藏》。第五次是在南宋淳熙間,名叫《瓊章寶藏》。但其中有 名的還是《政和道藏》,我國道藏也從此時才有了正式刊本,它的 卷數是五千四百多卷。金章宗根據宋藏,又編纂成《大金玄都寶 藏》,計六千幾百卷。元初全真教道士宋德方等募緣再修道藏,也 名為《玄都寶藏》,其時道藏卷數已發展為七千幾百卷了,後被焚 毀,故卷數不全。
  • 人祖廟迎請《中華道藏》
    《道藏》乃道教經書總集,歷來被視為道觀的無上經寶,2016年11月10日,天朗氣清,祥光普照,人祖廟迎來了一套線裝本《中華道藏》,這是人祖廟有史以來首次迎請這樣珍貴的道經寶典
  • 《中華續道藏》編纂工程進展情況簡介
    收書是編纂續道藏的基礎。存世的有價值的道書能否收集齊全,是決定編纂工程成功與否的關鍵。  道書的收集來源可分為四類:一是大陸圖書館系統,二是道教界,三是民間收藏者,四是港澳臺地區和國外的圖書館等收藏機構和個人。
  • 中國道教文化之瑰寶—— 《重刊道藏輯要》經版
    蔣元庭並作《道藏輯要總目》列出279種書目的名稱、卷數,作者及編入28宿某字集。蔣元庭本《道藏輯要》,是對原來彭定求本《道藏輯要》的繼承和補充,由於彭本《道藏輯要》世人罕見,故賴以蔣氏補充而得以保存下來。
  • 【道教知識】何謂《道藏》"三洞四輔十二類"分類法?
    《道藏》是道教所有經典的匯集統編,搜集了幾乎全部天尊神真降授之經文、道家哲學思想的名著、注釋和教義、科儀符籙、仙傳、山志等方面的文獻,
  • 學道修道,先看懂道藏「三洞四輔十二部」分類法!
    《道藏》今指明朝的《正統道藏》及《萬曆續道藏》,可以總稱為《明道藏》。唐宋金元各代,都有彙編成集的《道藏》。《道藏》的輯成始於唐玄宗,在開元時唐玄宗下詔搜訪道經,並命令崇玄館道士編輯了最早的一部《開元道藏》。《開元道藏》共有三千七百四十四卷,分為三洞十二部,由道士張仙庭編成目錄三卷,取名為《三洞瓊綱》,在天寶七年詔傳流布。
  • 典福說正統道藏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更別說去讀道藏,道藏的文字是繁體給很多喜歡道教道藏的修行帶來了不便,即使識字又不知其意。末學吳典福意在弘揚道教之學,冥冥之中祖師庇佑加持,願翻譯正統道藏以校道門之興矣。末學萬不敢更改原文半字,只在原文基礎上做釋意。同時也懇道門同修,高道大德,熱愛道藏喜歡道教的朋友批評指正!仙道貴生無量度人!志一心稱念三清三境天尊不可思議功德!志一心稱念玄穹高上帝玉皇大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 《道藏精華》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冊終可單冊定製
    《道藏精華》第十四集89.  1.孤本明版──黃庭經秘注二種 唐梁丘子 、白履忠、明李一元等著。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