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伯樂相馬,懂得知人善用

2020-12-23 趣事廣集

春秋時期有個叫孫陽的人,善於相馬,人稱伯樂。一日他路過虞坂,見一匹馬拉著鹽車上山,這匹馬很瘦弱,蹄子全磨破了,腿也伸不直,渾身大汗淋漓。伯樂大驚,知道此馬為名曰騏驥的千裡馬,立即將其解下,脫下麻布衣袍給它披上。此馬感遇知音,仰首而鳴,聲達於天,如金石之聲。伯樂買下此馬,精心飼養半年後,它形體健壯,毛色閃亮,兩目如炬,騎乘它翻山越嶺如履平地,世人方知孫陽為良馬知音,都以掌管馬匹的天神伯樂之名稱呼他。

伯樂相馬

周王得知此事,請伯樂相馬 ,伯樂為其選千裡馬四匹,周王將四馬共一轅 ,以駕天子之車。周王原以為伯樂選的這幾匹「良馬」拉車「非同尋常」,不料四馬狂嘯,車不能行,周王大怒。召來伯樂,責怪其相馬之誤,伯樂笑道:「四馬皆為千裡馬,但大王卻非善御之人,善御者,需要選擇不同等級的馬匹,共駕一車,以千裡馬領轅,配以中下等之馬,主次協力,其車既快又穩」。伯樂將馬匹調整後,果然駕馭甚便。

伯樂相馬

伯樂相馬的故事告訴大家,不管在什麼單位,領導要以員工的品德,能力高下,把他們放在合適的位置,德能互補,同心協力才能把事業做強。

伯樂相馬

因而,真正有能力的領導者不在於他自身文化素質有多高,業務能力有多大,而在於他怎樣識人用人,將合適的人放在恰當的位置,發揮人才最優的作用。

所以,作為一個好的領導,能知人善用,善於發掘人才,有了人才就等於有了財富,一個集體,有了人才就能發展壯大。

相關焦點

  • 孫姓成語典故:伯樂相馬
    伯樂相馬的故事,估計大家耳熟能詳,但是知道伯樂姓孫的人,估計很少。伯樂(約公元前680年-前610年),原名孫陽,春秋中期郜國(今山東省菏澤市成武縣)人。伯樂去世後,葬於故裡。墓地就在今成武縣伯樂集鎮駐地伯樂村前。
  • 成語故事:伯樂相馬
    【成語】:伯樂相馬【拼音】:bó lè xiàng mǎ【解釋】:伯樂:相傳為秦穆公時的人,姓孫名陽,善相馬。指個人或集體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
  • 獵頭公司與「人才」伯樂相馬,鼓樓法院:不可逾矩!
    獵頭公司與「人才」伯樂相馬,鼓樓法院:不可逾矩!點擊進入福州法院微信矩陣原標題:《獵頭公司與「人才」伯樂相馬,鼓樓法院:不可逾矩!》
  • 老子《道德經》第一章——輪扁斫輪與伯樂相馬
    【為人處世】輪扁斫輪與伯樂相馬春秋時期,齊國有一個名字叫做扁的工匠,他十分擅長製作輪子,所以人們習慣以「輪扁」相稱,也因為他的技藝很高超,就被徵召到齊國的王宮裡去服務。結果,多少年過去了,伯樂相馬的技術越來越精進,可是兒子的相馬技術晚,即使不能說毫無進腿吧,卻也實在是表現平平,沒什麼值得稱道之處。伯樂的兒子不是總理怨父親不用心教嗎,這下好了,有了《相馬經》,不用父親教,自己可以學了。所以。《相馬經》剛一寫出米,還沒拿出去讓別人看,就被伯樂的兒子搶過去先睹為快了。
  • 《鬼谷子》:誠信是帶來人脈財富的基礎,懂得人盡其才也同樣關鍵
    鬼谷子有一句名言可能大家都聽過,「知識就是財富」。春秋時期的伯樂相馬就是一個非常值得借鑑的例子。自古以來,許多有才華的人剛開始都懷才不遇,不得志的,他們普遍的共性都是因為出身底層,才無法獲得展示才能和受到重用的機會。這些人,都像是千裡馬一般,需要人為的發掘和推薦,如果無人賞識,他們要麼「泯然眾人矣」,要麼「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而作為推薦他人的伯樂,也需要實事求是。
  • 高中生學英語不可唯分數論,懂得放平心態,學習英語更能進步
    01高中生學英語切記勿焦急浮躁,也不可唯分數論,在應試教育體系下,我們很多人學習英語包括我自己,都是為了考試而學英語。而之所以導致現在許多高中生包括大學生英語口語薄弱的「罪魁禍首」,就是現行的應試英語教育體系,在這體系下,我們學習英語僅以「分數」為核心。
  • 學習過程中要懂得向他人請教
    知識是靠積累的,積累知識的方式除了廣泛閱讀之外,還有個重要的途徑就是向他人學習。在生活或工作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不懂得事情,這時候我們應該捨棄面子,虛心向他人請教。孔子在幾千年前就倡導「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種學習精神,這就是他成為聖人的一大原因。
  • 家長懂得這樣做,孩子學習英語更專注
    大量的閱讀是提高英語水平的關鍵一步,閱讀能力的強弱也是英語水平高低的體現,我們在孩子在小的時候,就要懂得培養他們獨立閱讀的能力,而在此,家長需要引導孩子做好閱讀。獨立閱讀能力所謂的獨立閱讀就是孩子可以不用再家長的陪伴下,能夠做到自主閱讀,自主學習,可以脫離家長的指導,自己進行閱讀,孩子擁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每一個孩子必須要學會的能力。
  • 不要做學習英語中的逃兵,懂得迎難而上,提升英語成績
    我們踏進小學校門的時候,學習生涯就正式開啟了,學習各個科目,比較重點的學科,數學,語文,英語,這三個學科是中考要考,高考也要考,大學也會設有相關專業繼續單項深造學習。
  • 席間,懂得在這三件事上裝傻的人,真的是聰明人,值得學習
    有一種人,他們在飯局中表現得落落大方,懂得緩解尷尬氛圍,尤其在這3件事上懂得裝傻,他們才是真正的聰明人,真的值得我們學習。1、談論他人是非時,懂得裝傻飯局中,少不了會喝上幾杯小酒助興。2、為領導擋酒時,懂得裝傻職場上,當領導帶著你和客戶吃飯時,是能體現出你的價值所在。當客戶勢要跟領導碰杯時,你應該看看領導的表現和示意,必要時,你就要學會裝傻,給領導下臺階。周明是一個業務員,工作2年多,跟領導合作無間,是領導的心腹。周明八面玲瓏,懂得察言觀色,每次應酬都會帶上他。
  • 《道德經》:最高級的拙是大巧若拙,最睿智的人懂得裝傻,學習了
    那麼不妨一起來看看《道德經》中,學習老子在其中第四十五章所提醒世人的大巧若拙。下面就為大家帶來此章解讀,人到三十還處處碰壁,定是不知《道德經》中的外圓內方,大巧若拙: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釋義:最完美的事物總好像有缺陷,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
  • 真正成熟的人格,懂得共情
    我想這個問題會有很多的答案,比如冷靜、理智、積極…… 而在所有的答案之中,有一個答案能夠直接決定一個人格的成熟,那就是"懂得共情",唯有當我們學會共情的時候,才能擁有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格。
  • 人,要懂得自我反省
    每個人都是有缺點的,在這個社會上人無完人,我們不是聖人,做不到完美,但是我們可以懂得不斷反省,可以在自我反省中改正錯誤 ,讓缺點變得越來越少,這對我們的未來是有幫助的。在生活中,我們要懂得接受別人的建議,認真去思考自己身上的意見,而同時我們也要懂得用美的眼光去看待身邊人,不要老是抓著別人的問題不放,這樣下去容易影響朋友圈。
  • 潘天壽:對物寫生,要懂得神字;對景寫生,要懂得舍字。丨私享
    #墨筆畫稿《白描水仙圖》對物寫生,要懂得神字。懂得神字,即能懂得形字,亦即能懂得情字。神與情,畫中之靈魂也,得之則活。對景寫生,要懂得舍字。懂得舍字,即能懂得取字,即能懂得景字。對景寫生,更須懂得舍而不舍,不舍而舍,即能懂得景外之景。——潘天壽1963年潘天壽給國畫系花鳥班學生上課潘天壽是20 世紀「中國畫四大家」之一,精於寫意花鳥、山水,偶作人物,兼工書法,尤擅指墨,畫風沉雄奇險,蒼古高華。
  • 人生:一半是懂得,一半是放下
    孩子學習不是班上第一、自己的職業到了瓶頸、父母年邁多病、愛人不理解,雜七雜八的瑣事充滿了自己的生活。可是,誰的生活不是一半是懂得,一半是放下,因為生活實苦,唯有自渡。懂得了生活的不易,我們才能放下攀比、計較的心。
  • 懂得享受過程就能享受人生
    懂得享受過程就能享受人生 享受過程 學習阿弗烈·諾夫·懷特海所創立的「過程哲學」,我得到的啟示之一是:人們不要只關注事情的結果而忽略其過程。
  • 優秀的人,永遠都懂得尊重別人!
    懂得尊重別人的人,不會宣揚別人的隱私,不會嘲笑別人的缺點,不會議論別人的不足,無論什麼時候,都會替別人考慮,給別人留面子。懂得尊重別人的人,不會觸碰別人的底線,不會踐踏別人的尊嚴,謙讓有禮,寬容大度,待人以誠,退讓不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