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怨分明,不等於同等對待恩怨!要恩長怨短——《弟子規另解》65

2021-01-07 釋道儒與生活

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恩欲報,怨欲忘」:他人對我有恩惠,應時時想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儘量報答他的恩德;他人與我有仇怨,應該儘快忘掉,不要耿耿於懷、記恨在心。

但事實上,對我們有恩的人,我們很快就忘了。比如父母對我們有恩,有些人就當作理所當然的事情,就出現了「啃老族」,不是努力報答父母的恩情。而對我們不好的,就是一次的糾紛,到死還記得。我看過一個調解糾紛的節目,兩個很好的朋友,就因為一件事,到老了還不相往來,還在互相計較,節目組也是調節了好久,才調節明白。

「報怨短,報恩長」:人應該及早忘掉仇恨,憶念恩德。報怨之心停留的時間要短,而報恩之心要長存不忘。大乘佛教只講報恩、不講報怨,而儒教中雖提到了報怨,但時間也是越短越好。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而很多的世間人可能是相反。所以,就經常會有一些為人處世的書籍,告訴我們幫人要適當,否則的話就容易出現相反的結果。

我看到一個節目,當時一個小孩家庭特別困難,孩子特別的愛學習。報導一出,很多人就開始給這個小孩錢,甚至很多人給她寫信裡面都夾著錢。剛開始,孩子看信的時候特別感謝。後來,因為寫信的人多了,打開信就先看看裡面有沒有錢。當然,學習也不再像從前那麼努力。

所以,我們千萬不要把別人的恩德看作理所當然的,這樣失敗的是自己。如果,小女孩特別的感謝所有給自己關注的人,為了報答關注自己的恩人,就會更努力地學習,這才是所有關注她的人,想要的結果。這也就是為什麼說要報恩長。

所以,對於別人的恩惠,我們要銘記於心;而對於別人的危害,我們則應儘快忘掉。

一個女子病了好久,每天都想一些不開心的事,總是放不下。直到有一天,一個心理學家告訴他,你要原諒那些對你不好的人,這樣你就會好起來。就這樣,為了好起來,她開始把記憶力所有不好的事,不好的人翻出來,一個一個原諒。到最後,她看到一個面色蒼白的人,從記憶力出來,仔細看,原來是她自己。

這個就是說,放過別人,其實是放過自己。我們記住別人的不好,影響的是我們自己的情緒,自己情緒不好影響的是自己的身體,試想總在消極環境中能健康麼。

對待怨敵的態度,在古代,孔子提倡「以直報怨[36]」,即用正直的道理去開導他;老子則提倡「以德報怨」,如《道德經》云:「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即對我有恩的人,我用恩情去回報他;對我有怨恨的人,我也用恩德去感化他。這跟佛教的「沙門四法」基本相同。

所以,如果翻閱古聖先賢的教典,很容易挖出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教言。只可惜現在很多人志不在此,他們天天搞生意賺錢,千方百計想提高「物質文明」,而「精神文明」只是留在形式上,空有一些文字,卻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相關焦點

  • 嘴炮與小鷹的恩恩怨怨!
    在賽後短短數分鐘如巴士襲擊的瘋狂場面再次上演,在 Khabi 戰勝 McGregor 後,竟然跳出圍欄襲擊 McGregor 的隊友 Dillon Danis,在臺下發生混亂;而另一邊廂,Khabi 隊友竟然跳到臺上想向還坐在臺上的 McGregor 施襲。
  • 弟子規全文翻譯
    父母親去世後,要守喪三年,有孝心的,提起父母會難過哭泣,哀思父母養育之恩。居處要力求簡樸,禁絕酒肉、情慾等事。喪事要完全按照禮法去辦,祭祀要完全出於誠心。對待去世的父母親,要如同他們在世時一樣。稱呼尊長,不可以直接叫他們的名字。長輩見識多,閱歷深,要多聽他們說話,不要自己誇誇其談,表現出很有才能的樣子。在路上遇到尊長時,要快步迎上前去行禮問候。如果尊長一時還沒說什麼,就要退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立,等候指示。遇到尊長時,騎馬時要下馬,乘車時要下車。等尊長走過百步以外後,自己才能上馬或上車離開。
  • 弟子規譯解,第三篇:出則悌
    出則弟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譯解:作兄長的要愛護弟弟,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長。兄弟和睦,這也是對父母的一種孝順。不愛財,就不會產生怨恨,說明時相互尊重、忍讓,隔閡怨恨自然也就消失了。
  • 《弟子規》原文及解說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餘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近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 悲痛欲絕,斯隆離世,德隆浪子回頭,德隆與斯隆在爵士的恩恩怨怨
    斯隆與德隆的恩恩怨怨2005年的選秀,爵士本來是看好保羅的,不得不說爵士球探眼光很銳利,但斯隆卻力排眾議,覺得德隆會比保羅好,爵士隊只好聽從功勳教練的意見,最終爵士第三順位選擇了德隆,可以這麼說,斯隆對德隆有知遇之恩,而且手把手的調教德隆,德隆新秀賽季場均上場28.8分鐘,得到10.8
  • 《弟子規》講座 1、2、3集
    【解釋】父母有過錯的時候,應小心勸導改過向善;勸導時候要和顏悅色、態度誠懇;13、諫不入 悅復諫號泣隨 撻無怨【解釋】如果父母不高興時不聽規勸,等到父母高興的時候,繼續規勸;父母不聽懇勸,我們雖難過的痛哭流涕,也要懇求父母改過;縱然遭遇到責打,也要無怨無悔,以免陷父母於不義,鑄成大錯;
  • 恩恩怨怨!梅西C羅伊布羅納爾多齊達內貝克漢姆的偶像,是他們?
    01梅西:‍馬拉度納?不!俺的偶像曾是俺的隊友!‍‍ 艾馬爾的盤帶,過人和短傳,極具觀賞性。 艾馬爾出生於1979年,比梅西大8歲。
  • 國學系列之《弟子規》(全文):少兒誦讀
    弟子規 總 敘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出 則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 《弟子規》算不算國學讀物?有利於兒童成長嗎?
    孩子走入社會,父母最大的心願是不出事,能自力更生,有益於國家和社會。對小孩來說,高深的道理太繁雜,像《弟子規》這樣簡單明了的行為規則確實容易實行,例如要講誠信,「凡出言,信為先」;不要相信謠言,「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尤其是在人多嘴雜的場合,如何維持自己的交際安全係數,《弟子規》也有良策:「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閒管。」
  • 豆瓣9.8分閱讀《六姊妹》:任何恩怨在生死面前都是小事
    何家麗最後為了自己的大家庭,主動放棄了這段不被看好的感情,兩個人硬生生被拆散了。再相愛的兩個人,也會被兩家的關係、恩怨以及家庭環境打敗,這段感情在所有恩恩怨怨面前,在家庭的榮辱和興衰面前簡直太渺小,根本不值得一提。多少感情死於現實,更何況如此青澀的初戀,這樣的感情經受不住考驗的,長痛不如短痛,早早結束一段註定沒有結果的感情,才能減少傷害。
  • 北京小學將推廣《弟子規新解》 未刪節原文
    《〈弟子規〉新解》中的一頁(圖片來源:北京日報)北京日報報導昨天,記者從教育部門獲悉:本市第一本國學地方教材《〈弟子規〉新解》已通過北京市中小學地方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目前正在東城區19所小學試點,今年
  • 印度,藏地,漢地都是怎樣守孝的——《弟子規另解》之十四
    世界各地對於守孝都有不同的觀念和做法,我們先看看中國古代《弟子規》是怎麼說的。「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父母一旦去世了,子女必須守喪三年。也許你會說他當官和守孝沒有關係,但是曾國藩在守孝的時候,就是像弟子規上說的那樣去做。一個人靜下心來,會有怎樣的變化,不經歷是很難體會到的。賈伯斯就是在印度學習了禪修,然後把禪修文化帶到了他的企業,他的很多創意都是禪修時得來的。
  • 弟子規全文拼音解釋版
    jiàn bú rù yuè fù jiàn hào qì suí tà wú yuàn諫 不 入 悅 復 諫 號 泣 隨 撻 無 怨解讀:如果父母不聽規勸,要耐心等待,一有適當時機,例如父母情緒好轉或是高興的時候,再繼續勸導;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氣,此時我們雖難過得痛哭流涕,也要懇求父母改過,縱然遭遇到責打
  • 「同等責任」不等於各顧各的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市區道路常見的交通事故很多並非一方完全責任,有時遇到被認定為同等責任的交通事故,車主就會誤認為只要各自處理損失即可,但是這樣明顯是錯誤的。  「同等責任」不等於「各顧各的」  對於交警認定的「同等責任」,車主的看法各不相同,大部分認為就是各修各的車,如果有人受傷就趕緊去處理傷員。但實際情況卻是,事故發生後,雙方車輛的損壞情況各不相同,發生人員受傷的情況也會不同,所以,「同等責任」還要看損失。如果是小剮小蹭損失不大的情況,儘快調解處理自然是好事。
  • 細數穆帥與兩屆金童的恩恩怨怨:一人堅持快樂主義,一人踐踏規則
    穆帥非常熱衷於管教天才球員,但巴神——巴洛特利既不扛上花,也不槓上炮,一手思考人生馬上讓人懷疑人生,穆帥常規操作——素質三連之嚴父也有愛屢屢懟到空氣。不談傷仲永,至少留下「Why Always Me」的回憶,真實並非原罪,外界強加的期望才是。就好像涼碧山車神肥陽今天一大早去單位搶車位,倒車入坑後換擋、手剎、熄火,嫻熟操作一氣呵成。等等!車還在動哦哦!屁股懟花壇上了嗯嗯!沒換擋直接解了安全帶我錯了嗎?車又沒刮花!!!
  • 張雨綺黃聖依《浪姐》同臺,各自彪悍的人生,與周星馳恩恩怨怨
    黃聖依成名是因為周星馳的電影《功夫》,張雨綺則是因為出演了《長江7號》,周星馳對她們都是傾注了心血去力捧的,雖然最後未能換來同等的回報。 周星馳與黃聖依的恩怨,源自黃聖依不滿公司的工作安排,她認為公司會強迫她拍不想拍的戲。
  • 《三字經》《弟子規》讀後感,真是長見識了!
    《三字經》、《弟子規》可真是兩篇寶貴的好文章啊!今日我讀了一遍,才知其中蘊含著天地間的哲理是我們這些「90後的青年男女」所不懂的。今天,我就把我看過的《三字經》、《弟子規》的感受寫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父母、老師  俗話說得好:「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
  • 黃鴻升經紀人曝光其真正死因,羅志祥夜訪靈堂,恩恩怨怨都已落幕
    此前,羅志祥因為被前任周揚青揭露私生活而形象破裂時,黃鴻升也並沒有像大部分藝人一樣一語帶過或者避而不談,反而十分客觀地回應為羅志祥說話:「其實我們單純來看,這是他個人私人戀愛的侍寢,任何人都不應該過問,就算朋友家人也不需要過問批評。」
  • 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恩恩怨怨
    我們都知道烏克蘭與俄羅斯曾經都是蘇聯大家庭的一對兄弟,歷史上烏克蘭這個地方也是斯拉夫人的重要發源地,可以說烏克蘭這個地方也是斯拉夫人的文明的重要發源地,在蘇聯解體後兩者的關係變得不怎麼好,甚至今天在克裡米亞鬧出不愉快,歐美也因此來制裁俄羅斯,這是為什麼讓烏克蘭與俄羅斯關係變得不好的?
  • 韓信衣錦還鄉後,厚報胯下之辱,卻辱罵活命之恩,難怪不得善終
    蕭何月下追韓信韓信解了漢王劉邦的固陵之圍後,與劉邦在垓下會師,消滅了強大的項羽。韓信騎馬像《史記》的《淮陰侯列傳》記載:「信至國,召所從食漂母,賜千金。及下鄉南昌亭長,賜百錢,曰:『公,小人也,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為楚中尉。告諸將相曰:『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於此。』」當年給他飯吃的那個漂洗棉絮的大娘,韓信賞賜了她千兩黃金。南昌的那個給他飯吃的亭長,韓信賞了幾百錢,說:「你,就是個小人,做好事有始無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