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棋壇,陳松順算是個不折不扣的悲情棋手,作為頂尖棋手的華南神龍陳松順卻從未有機會參加全國象棋大賽,不但令人惋惜,也令人不解。眾所皆知,第一屆全國象棋個人賽的規定是每個城市只能派一名棋手參加,而廣東卻有雙子星陳松順與楊官璘,本來兩人水平也差不多,但卻只能有一人參加全國個人賽,可見那時的比賽規則還是不夠友好的。由於之前在與楊官璘的兩次十番棋大戰中皆憾負一局,因此陳松順主動讓賢,這次讓賢,也成就了楊官璘。
50年代初,楊官璘開始在棋壇展露鋒芒,陳松順倍感壓力,陳松順也擔心自己被楊官璘等年輕一代的棋手超過,但長江後浪推前浪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後來陳松順也慢慢的看開了,哪怕楊官璘的名聲和棋力逐漸蓋住自己,他也變得不以為意了,這也是一種得失淡然的境界吧。1953年,楊官璘和陳松順舉行了著名的十番棋大戰,在這次比賽中,陳松順獲得了首局的勝利,不曾想取得開門紅的陳松順卻在接下來的比賽中連輸三局,令眾人愕然!儘管在後面的比賽中陳松順已經全力以赴,但最終楊官璘還是多贏了一局。
楊官璘多贏一局,這似乎說明不了什麼問題,不光觀眾覺得多贏一局無法體現實力,楊官璘與陳松順也覺得一盤之差難以服眾,於是二人決定再來一次十番棋大戰。1954年,楊、陳二人的第二次爭霸賽在同樣的地點繼續舉行,首戰雙方戰和,第2局陳松順發揮出色,擊敗楊官璘,隨後雙方一連和了6局,足見二人棋力確實是難分伯仲。第9局,陳松順只要贏了便可一洗前恥,但楊官璘肯定不會讓他得逞,楊官璘在這局中足足磨了200個回合,把年長一點的陳松順磨得暈頭轉向,最終不慎敗下陣來。戰鬥到這裡,雙方又打平了,因此最後一局至關重要。在最後一局中,楊官璘又使出了獨步天下的磨功,在磨了160個回合後成功的把陳松順斬於馬下,如此一來,楊官璘再次以多賺一局勝出。
楊、陳二人兩次十番棋大戰為棋壇留下了一段佳話,但令人遺憾的是,兩次被楊官璘擊敗的陳松順開始了自我懷疑,或者說有些妄自菲薄,於是便決定淡出棋壇的競爭。其實,十番棋才輸一盤說明不了什麼問題,多贏一局或多輸一局只是看誰發揮好一些或者說運氣好一些而已,十番棋至少要贏3局才能體現出實力的差距,因此陳松順完全沒必要自我懷疑,假如他沒有淡出之心,以他的實力,獲得一兩次全國象棋個人賽的冠軍還是沒多大問題的。
不參賽的陳松順自然也是離不開象棋的,於是他轉型做了裁判員,並且一做就是幾十年,離開賽場上那些激烈的廝殺,淡然的從事裁判員的工作似乎也挺好,不但能現場觀看棋手的對局,也能陶冶情操。1987年,陳松順成為國內首批獲象棋特級國際裁判稱號的裁判員。在五羊杯開始後,陳松順連續當了21屆的裁判長,陳松順是一個盡職盡責的人,因此在五羊杯比賽期間,哪怕他身體不舒服他也會堅持把裁判的工作做完。當了21屆五羊杯的裁判長,最令陳松順印象深刻是第五屆五羊杯,有一晚柳大華對李來群,從晚上7點半一直下到次日凌晨4時40分,歷經9個多小時,創下了歷史記錄。
陳松順生前身體一直都是不錯的,他也是一個長壽的棋手,他的長壽秘訣就是:吃莫吃飽,勤莫過勞,思想不老,堅持用老,下棋最好。此外,陳松順的生活也很規律,沒事的時候就散散步,寫寫字,看看書,如此這般,身體焉能不好?
在楊官璘去世後,陳松順深感悲痛,每當回憶起和楊官璘一起聯手抗敵且戰無不勝的往事時,陳松順都感慨萬千,言談中盡顯英雄昔昔相惜之感。2015年,陳松順與世長辭,走完了他波折起伏的象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