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帝王——漢武帝

2021-02-13 朝文社

歷史迷聚集地,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話題

音頻

薦書

視頻

闢謠

能夠實現「匈漢戰爭」這個非比尋常長期戰爭之最大要素,就在於漢武帝這個人。漢武帝將打倒匈奴作為畢生所願,並為達成此目的而不惜做出所有犧牲。

與其這麼說,不如說他不在意任何的流血、負擔及不幸。而他本人卻一直留在首都長安,沒有任何想要到前線體會戰爭艱苦的意思。他是一個純粹下命令的人。身處後方的民眾聲音,都未曾到達漢武帝的耳中,甚至不如說漢武帝根本也沒有想過要看或是要聽。不僅如此,對於他身邊的將軍或是大臣幕僚等親近者,也都是毫不猶豫且毫不在乎地用過即棄。真是可怕的帝王!李陵及其妻子、家族,還有司馬遷自身的不幸,也全都在此。但是,關於他們遭遇的慘禍(雖然直接的原因或許是李陵投降匈奴這件事本身,抑或是在李陵投降被誤會將漢朝情報流出,但不管是哪個原因,都不會改變李陵整個家族都被處刑之事實),並非漢武帝的責任,而較傾向於是漢朝的這個法治國家體制所導致法制面上的當然結果等。但是,讓國家方針維持在異常長期的舉國全力作戰狀態,並將其犧牲強加於全部臣民身上者,就是漢武帝。悲劇的源頭,就是漢武帝。這也是所有重點之所在。若將這一切以「法治」這個乍看之下具有現代風格之自作聰明主張,做出最符合的辯護又會如何呢?漢武帝這個帝王本身,還有漢朝這個帝國本身的不慈悲、殘酷無道及苛刻暴虐,不管是用什麼樣的謬論都無法掩飾吧?人不是為了「法治」而存在。「法治」是為了人而存在。更何況在這個時代,成為「法治」之「法源」者,不是別人就是漢武帝本身。因為完全遵循以推進戰爭者為「法源」之國家法律,將滅族也作為體制上之當然結果的主張,真是愚蠢至極的論述方式。的確,要將近代西歐風格的法治概念,套用在原本就是由絕對專制者統治支配的古老中國之事物,這個行為本身,就是相當奇怪。在絕對專制者統治支配下的「法」,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呢?這與以羅馬法為起源的西歐「法的精神」,到底又有何種程度的聯動關係呢?關於這一點應該要進行認真探討。只要武帝將目光稍稍轉移到由自己強行推動的戰爭慘狀上,稍微反省並且進行國家法律的改革,這些以李陵事件為代表的許多不幸就可以避免。但是,在武帝身上完全看不到反省心。雖然是囉唆的重複說明——異常執著地推動長期戰爭、帶給人們莫大不幸者,就是漢武帝本身。但是,帝王不會被罰。

在這種情況下,持續施加在大臣庶民及萬民身上的傲慢、惡毒狠辣,已經超越人性。而打算將這種行為以「法治」這個名詞進行正當化,只能說是誤解「法」這個東西的虛空言論。
問題終究在漢武帝這個人。在漢武帝心中,對於我們這類生存在市民社會者,有超越想像的部分。在武帝的心裏面,所討厭的恐怕不光是臣屬於匈奴帝國這個狀態。對匈奴國家本身,還是有匈奴王單于的存在這件事,應該也是厭惡至極吧!漢武帝對於在這個土地上,除了自己之外還有可相抗衡的權力者存在這件事,應該是無法忍受。在他一個人身上展現出人類本身具備、或者說是可能具備之最大限度的支配慾、徵服欲、權力欲。在這個層面上之意義,可說是相當少見的人。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高知名度的漢武帝,不論是好是壞,不得不說他異於常人。公元前141年,16歲登上皇位的漢武帝,直到公元前87年去世為止,他在位時間長達54年。光從在位期間相當長這一點來看,就已經有別於常態。透過之後的歷史來看,被稱為「中華」也被稱為「漢土」的這片廣大區域,由秦完成統一大業後,不論是在政治面上或是其他方面,總之在意識上變成一個整體後,直到漢武帝為止,沒有任何一位帝王的在位時期與漢武帝一樣長。即使稱為始皇帝,但秦始皇作為中國帝王的歲月,就如已經說明過般,事實上僅有11年。另一面,跨越半世紀的漢武帝,只能說是天生的帝王。不僅如此,在悠遠的中國歷史上,若論治世之長久,能與漢武帝相比的大概就只有清朝康熙、乾隆等少數幾位帝王。實際上,就漢武帝在其長期統治中所發揮的權力之大及其總量來看,可說是凌駕秦始皇的絕對權力者。換個說法的話,在善惡相伴之間,總之,就是一位權力相當大的專制君主。但是,畢竟還是黑暗面的印象較深,不論好壞,都很難將他歸類為如同少數人所說的是具有「明君」穩健形象之人。原本在「中國」這個政治傳統上,看起來似乎有與政體變化無關且跨越時代、動輒就會創造出唯一至上的絕對權力者。說不定將此說成是某種「文明體質」會更為恰當。這種形象的根源,通常會被追溯到秦始皇。但是就現實面來說,應該可說是由漢武帝開始才確立該形態。此外,司馬遷於公元前97年(在此兩年前發生李陵之禍)終止寫作《史記》。總之,《史記》是於漢武帝仍在位時就已經停止記述,也是在匈奴戰爭的最盛期。當然,在《史記》中並未寫出整場大戰的最終結果。司馬遷去世的年份並沒有明確記錄。但是可以推測應該是在《史記》停筆後不久之事。就如同《史記》最後一部分內容所顯示,恐怕司馬遷並不知道兩國最後的和平結果。他大概並沒有看到為自己命運帶來激烈變化的大戰爭之最終始末,而是在現實越趨深不見底之黑暗狀態中死去。若是司馬遷能親眼見到漢武帝之死及和平的到來,且能重新修改《史記》的話,他到底會如何記述這段歷史呢?至少《史記》的主題,也就是從漢朝開國始祖劉邦以來的匈奴專權時代,以及欲推翻匈奴而強迫推行「匈漢戰爭」之漢武帝時代這一段現代史,應該會被以更簡潔明了的方式寫成。雖然,這不過是作者的一個想法。

《遊牧民世界史》亞馬遜kindle電子書獨家上線

12/8日鎮店之寶特價14.99,專屬優享僅此一天! 

長按識別二維碼,專享優惠


▼ 或戳「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漢武帝、唐太宗、清康熙,古代帝王怎麼稱呼不一致
    人們在日常談及古代帝王時,如漢武帝、唐太宗、清康熙帝等,往往把這些稱謂視為同一概念,其實,其表述是不同的。稱漢武帝是稱其諡號,唐太宗稱其廟號,乾隆皇帝則是稱其年號。中國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還有廟號、諡號、尊號和年號。這些稱號多見於史書。
  • 最是無情帝王家(漢武帝的薄情與很絕)
    縱然是帝王也逃不開,躲不掉。陳阿嬌花千金求得一賦「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遙以自虞,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獨居……」借它將自己的憔悴與思念呈現在世人的面前,令男人心生憐憫,期待著那個心中的他能顧戀往昔的情分回心轉意,阿嬌卻終究是希望落了空。縱使有著花容月貌,出身高貴,可到底還是不如那舞池裡的歌女,翩翩起舞的蝴蝶,舊不如新。
  • 漢武帝「獨尊儒術」,為何又「窮兵黷武」?
    在這一點上,漢景帝還是獨具慧眼的,選了一個牛氣沖天的繼承人,因為漢武帝劉徹以後將憑藉自己的豐功偉績成了古代史上比較突出的霸氣帝王。民間推崇漢武帝之霸氣,其原因無外乎漢武帝在文治武功上的成績,尤其是武功的表現特別令人振奮,甚至已經到了窮兵黷武的地步。然同時,我們也知道,漢武帝是開啟了影響中國古代數千年歷史的「獨尊儒術」的帝王,於是矛盾就出現了,漢武帝既然獨尊儒術,為何卻又窮兵黷武呢?
  • 漢武帝對衛子夫是真愛嗎?
    那個時候的漢武帝,雖然已經當了帝王,但是權利仍然被竇太后掌握在手中,所以,他需要陳阿嬌給他緩和他與竇太后的關係。明顯可以看出,當時漢武帝劉徹,在陳阿嬌面前應該是非常討好的,所以陳阿嬌才會那麼囂張。但是,劉徹作為一個帝王,雖然他能夠當上皇帝,這其中館陶公主和陳阿嬌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 漢武帝推恩令效果顯著,為何後世帝王無人能做到?不妨了解一下
    漢武帝是一位非常偉大皇帝,在他統治時期,為了削弱各地諸侯的勢力,頒布了推恩令,在歷史資料裡面記載,推恩令就是將各地諸侯的領地劃分給他們的兒子,但每一個領地會特別的小,無法形成大股的力量,因此這一舉動也削弱了諸侯的實力,同時也保證了漢武帝的皇權,為以後踏平匈奴,開疆裂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於朦朧《中國》演漢武帝,表情僵硬眼睛無神無帝王威儀被嘲像宦官
    在大多數網友的印象裡,漢武帝要麼是黃曉明那般年輕氣盛的少年天子,要麼是陳寶國那般霸氣側漏的一代君王。不管是少年氣的天子還是霸氣穩重的君王,網友都沒法把漢武帝的形象套在白面小生於朦朧的身上。毫無疑問,預告片中於朦朧出演漢武帝的鏡頭立即引起了網友熱議,還有網友直接發帖詢問道「於朦朧飾演的漢武帝劉徹什麼水平」?
  • 無法被超越的兩位帝王:一個奠定了中國版圖 一個確立了帝王制度
    也就是說至今還沒有哪位統治者在治國之功上能超越秦皇漢武,秦始皇跟漢武帝到底有什麼功勞呢? 說完了秦始皇再說說漢武帝劉徹,史學界一直認為漢武帝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帝王,為何這麼說呢?
  • 古代12星座最有代表性的帝王、你的星座代表帝王是誰呢?
    非常開心,我們今天聊一聊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星座奇聞,古代十二星座最具代表性的帝王,你的星座最具代表性的帝王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獅子座—漢武帝 劉徹漢武帝劉徹出生於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因為有的人說劉徹這個出生日期按照陰曆來算的,那麼轉換成陽曆的話,劉徹是獅子座,所以劉徹屬於獅子座帝王。漢武帝劉徹乃西漢第七位皇帝,有名的政治家,文學家。
  • 帝王的罪己詔
    天子是最接於與神仙的人,中國的神仙都是完美的,是不會犯錯的,作為天子的帝王當然也不會犯錯。即便是犯了錯,臣民也不能說,說了就是逆龍鱗,是要被殺頭的,歷史上因為逆龍鱗被殺的不計其數。但帝王再怎麼神話自己,也是吃五穀雜糧需要如廁的人,是人就會犯錯,帝王的威勢讓臣民看到帝王的錯誤也不敢說,畢竟腦袋只有一顆,砍掉可就沒了。
  • 古代帝王封禪與登山
    古代帝王封禪與登山在古代帝王的祭祀典禮中,有一項活動與登山有密切聯繫,那就是「封禪
  • 衛青為漢武帝立下汗馬功勞,為何衛青死後,漢武帝滅衛氏一族?
    漢武帝二、功高震主、權勢滔天作為一個帝王,對臣子的掌控是自己能否有統治力的體現,如果一個君主的手下都是聽話的臣子,那麼我相信這個國家一定會發展得很快相信所有的帝王都忌諱著功高震主的臣子,那特別容易對自己的統治造成威脅,沒有一個君主想在自己身邊放一顆定時炸彈。如果君主足夠賢明,對功臣足夠的信任,那麼相信那些功臣一定會為君主更加賣命。反而如果是一個昏庸的君主,又遇到了能幹的功臣,久而久之矛盾必生。
  • 三大帝王來會寧
    歷史上西巡至會寧的三個帝王 第一個西巡至會寧的帝王:秦始皇嬴政 《會寧縣誌》記載:「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秦始皇西巡隴西、北地二郡,到達隴西狄道(今臨洮),再自狄道經榆中、定西、會寧、靜寧,到達北地郡義渠(今慶陽東南
  • 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哪位皇帝是最作為的帝王?
    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哪位皇帝是最作為的帝王?在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中,浩浩蕩蕩地經歷了幾十個朝代。在幾十個朝代中,又誕生了上千位位帝王。那麼,在這上千位帝王中,哪位是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帝王呢?首先小編作了一個資格排名。小編覺得最有作為的帝王將在以下五位帝王中產生。
  • 青梅竹馬,一見鍾情,梨花海棠,漢武帝的這些女人中,他最愛誰?
    太史公曾在《外戚世家》借褚先生言說她們可怕處境:「女無美惡,入室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美女者,惡女之仇。豈不然哉!能入宮廷的哪有醜女,只是不被君王喜歡的美,又有什麼用呢?其實,帝王也很悲劇,他當然有感情,但在他登上帝位的那一天起,就註定了這一生不能再感情用事,一切以家國天下為主。比如我們下文中要說的,漢武帝最愛他三位後宮中的哪一位。
  • 有人問:雄才偉略的漢武帝,為何被人惡意冠以「窮兵黷武」罵名?
    漢武帝多次派衛青、霍去病出徵匈奴,同時派張騫出使西域,削弱匈奴在西域的影響,基本上解決了匈奴對中原的威脅,也開拓了絲綢之路。漢武帝依靠徵戰,成為了偉大的帝王,也因為徵戰,成了窮兵黷武的帝王。只要說到漢武帝徵匈奴,提起徵匈奴的累累碩果,我們就會想到衛青、霍去病等,很少會想到貳師將軍李廣利。衛青、霍去病時代,只是出於漢武帝的前半生。
  • 漢武帝一生開疆拓土,為何被人惡意冠以「窮兵黷武」的罵名?
    很多人以為,罵漢武帝窮兵黷武的是普通讀者,不懂歷史的人,恰恰相反,罵他的大多都是歷史學家們、文人、大師,唐太宗也這樣罵。漢武雄圖載史篇,長城萬裡遍烽煙。何如一曲好琵琶,鳴鏑無聲五十年。這是著名史學家翦伯贊寫的,為了讚揚昭君出塞,就貶低漢武帝窮兵黷武。問題是,漢武帝之前打匈奴也和親,卻換不來和平,漢武帝之後和親就可以換和親,難不成漢武帝之後的和親女更美?
  • 凋落的紅顏——祭漢武帝寵妃趙婕妤
    不過,這個姑娘的雙手自出生時就始終緊握非常奇怪,可當這個姑娘見到漢武帝的時候,雙手卻慢慢的張開了,傳說一隻手裡竟還握有一個碧綠的玉鉤,漢武帝大為驚異,便將其帶回宮中,封其為鉤弋夫人。一年後,鉤弋夫人生下劉弗陵,當時的太子劉據因「巫蠱事變」自殺後,漢武帝另立劉弗陵為皇太子,但考慮到鉤弋夫人正值妙齡,害怕其驕橫淫亂恣意妄為,鑑於呂后專權的教訓,為了避免女主擅政危害社稷,決定在自己臨死前借著一點小事將鉤弋夫人賜死。不久,漢武帝病死,年僅七歲的劉弗陵在霍光等人的輔佐下繼承皇位,成為西漢第六代帝王。
  • 漢武帝的巫蠱之禍,為何連太子都牽連進去?
    漢武帝劉徹可以說是華夏歷史上少有的千古一帝,堪稱歷代帝王的典範。可就是這樣一個近似完美的帝王卻在晚年犯了父子相殘的大錯,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漢武帝父子相殘呢?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走進「巫蠱之禍」的背後故事。
  • 毛主席評價漢武帝:雄才大略,但是有三個缺點
    並稱他是「百代帝王」,意思是劉徹在世時的功績,不止於對當時朝代的影響,而是影響了後面很多朝代。毛主席一生熟讀史書,那麼他對漢武帝是如何評價的呢?1957年的一天,毛主席在與《人民日報》負責人吳冷西談話時說:「高祖之後,史家譽為文景之治,其實,文、景二帝乃守舊之君、無能之輩,所謂『蕭規曹隨』,沒有什麼可稱道的。
  • 漢武帝一生致力於消滅匈奴,他是一位窮兵黷武的帝王嗎?
    漢武帝是我們大家熟悉的一個皇帝,他的才能是我們有目共睹的,他不僅僅統一了國家貨幣,而且將儒家思想作為正統思想,並且他一直都在致力於反擊匈奴,為了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