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基礎|定慧師兄和你分享:什麼是同時、異時的互存關係?

2021-01-19 i信解行證

1、問:佛法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答:從釋迦牟尼佛在地球上示生的人生歷程可以看出,他當時出家的目的是為了尋求解脫生老病死等痛苦之道。佛法的內容廣博,可以從很多不同的角度來進行歸納。如果從痛苦以及解脫的角度來說,佛法的基本內容可以概括為苦、集、滅、道。苦即是闡述世間的苦,集是說產生苦的原因;滅就是消滅苦,道是消滅苦的方法。佛法經典浩如煙海,概括來說其實不超出這四聖諦,只是佛會根據時、地、人等等不同的因素,對四諦法有深、淺、粗、細等種種不同講說。四諦法並不是像有些人認為的只是小乘人的教法,大乘佛法同樣能囊括。四諦所依據的根本原理則是緣起論,佛法的所有教義可以說都是從緣起論這個源泉流出來的。四諦、緣起既是佛法的基本內容,也是非常重要、核心的內容,有志者應深入學習。

2、問:緣起是什麼意思?

答:緣起有兩種意思,一是事之起始之義,第二種就是通常所說諸法由因緣而起之義。緣起在經典中主要都是第二種意義,事物之待緣而起,佛法說的一切之有為法,皆自緣而起者。簡單通俗地說,就是一切事物或一切現象的生起,都是相待(相對)的互存關係和條件,離開關係和條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個事物或現象。因、緣,可以通俗地理解為關係和條件。佛在《雜阿含經》中解釋緣起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這四句就是表示同時的或者異時的互存關係。

3、問:什麼是同時的互存關係?

答:簡單來說,同時的互存關係是一種由空間所現的同時依存關係。所謂的「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就是闡述同時的互存關係。舉一個簡單例子來說明,比如師生關係:有老師則有學生,有學生則有老師,無老師則不成其為學生,無學生則不成其為老師。這就是同時的互相依存關係,離開任何一方,對方也就不能成立。

4、什麼是異時的互存關係?

答:簡單來說,異時的互存關係是一種由時間所現的異時互存關係。異時的互存關係,即所謂是「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比如種子和芽的關係:因為過去先有了種子,所以現在才能有芽生;也因為現在有芽生,過去的種子才能叫做種子,這是異時的互相依存的關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種子滅的時候也正是芽生的時候,芽生的時候也正是種子滅的時候,在這裡,芽和種子的生與滅現象又是同時的互存關係。總而言之,無論其為同時或異時,一切現象(法)必然是在某種互相依存的關係中存在的,沒有任何一個現象可以說是絕待(絕對)的存在,而不依靠其他的條件。

5、因果關係是否就是異時的互存關係?

答:按照佛法來說,所謂互存關係,無論是同時互存關係還是異時互存關係,都是因果關係。從異時的互存關係來說,種子是因,芽是果,這是異時因果。從同時的互存關係來說,如以老師為主,則老師是因,學生是果;如以學生為主,則學生是因,老師是果,這是同時因果。當然這只是簡單地舉例說明,因果關係是極其錯綜複雜、深廣甚深的,要了解全部的三世的因果,唯有成佛後的智慧才能了知。從這一個角度看,這樣的因產生這樣的果;從另一個角度看,同是這個因會產生另外的果。因為一個條件,可以和很多其他條件產生關係、互動,這樣就會產生不同的果。比如,一個家庭裡面,從父子關係看,老張是小張的父親;從職業看,小張是教師,他小孩剛好在他的班上就讀是學生;從夫妻關係看,小張是他妻子的丈夫。以小張為因,則父親、學生、妻子和其餘一切都是果,由此而得出一因多果;以其餘一切為因,則小張是果,由此而得出多因一果。在現象分析可以看出,沒有絕待的因,也就沒有絕待的果,都是相互依存關係。浩瀚宇宙就是這樣由時間上無數的異時連續的因果關係,與空間上無數的互相依存關係組織的無限的關係網。從這裡可以看出,任何一個條件,和整個法界的所有條件都有關係,經典中有關法界緣起的內容就很好地闡述了這種關係。

佛法漫談|定慧師兄和你分享:不求回報、放下個性,證悟本性

佛法菁華|定慧師兄和你分享:苦諦,常人只有苦,沒有諦

佛法菁華|定慧師兄和你分享:苦諦,何為三苦?

佛法精華|定慧師兄和你分享:開悟見道時究竟是什麼樣的智慧?

感恩您的閱讀和評論,如有受益敬請點讚、收藏並分享給更多有緣之人,也期待您的關注、一路同行。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相關焦點

  • 佛法精華|定慧師兄和你分享:唯識宗的世俗、勝義分別之四重二諦
    在中國佛法裡面,提及二諦的教和理,一般被留意的是三論宗,其中以吉藏大師的四重二諦最為代表,再多一點的是天台宗的七重二諦。法相宗的四重二諦,比較少的人會注意到。在二諦的詮釋方式上,三論、中觀等以否定性的遮破式,而法相唯識卻採取暫許性的肯定式。
  • 佛法菁華|定慧師兄和你分享:依法修行、不搞偶像崇拜
    佛法最偉大的地方,在於它的教理、教義,佛也是依法修行而成為圓滿的覺者。佛法所宣揚的真理,是佛陀之發現,不管有佛、無佛,真理都是存在的。佛陀教導弟子要「依法不依人」,也能看出法的珍貴,也可以看出佛教不搞個人崇拜、偶像崇拜。因為有法,佛在因地依法修行成就佛道,然後教導弟子有了僧團,後世才有佛法的弘揚與流傳。
  • 佛法楞嚴|定慧師兄和你一起學習;十番顯見之七:顯見無礙
    「義」是見性大小之義;「性」是定不定之性;你剛才說不知道見性大小、縮斷的道理所在,而見性大小之義和定不定之性,就和虛空的道理一樣,是隨著器具而現方圓之相,怎麼會有一定的所在呢?(三)教亡塵自遍阿難!德韶國師說:「汝喚什麼作物?」意思是你把什麼當做是物呢?那位出家人又問德韶國師:「恁麼則即同如來也?」意思是說怎麼樣能夠即同如來呢?德韶國師說:「莫作野幹鳴,擬同如來,即千裡萬裡。」「野幹」是比狐狸更小的獸類,牠晚上會叫;德韶國師的意思是說,你不要把野幹叫,當做就是如來,這樣的話,就相差千裡萬裡了。
  • 佛法和你是什麼關係?
    經常會有人問這個問題:佛法和你是什麼關係?事實上,學習佛法的人,或甚至自詡為「修行者」的人,應該要經常問自己的問題。單就問題本身來說,可以歸納為2種關係,也就是合一或分離的關係。佛法與你合一的關係,也就是你的思維和觀點,完全與法是一致的。佛法所闡述的道理與見地,就是你看待一切事物的方式。這種合一的關係,唯有聖者方能企及。至於第二種佛法與自己為分離的關係中,最大程度的分離是和佛法沒有關係,也就是對佛法完全沒有興趣,這一類的人並不是問這個問題的對象。
  • 青2:王子異、王琳凱被師妹套路,和朱正廷互懟又見NPC相聲團
    《青春有你》第二季的合作舞臺以往一般是和導師合作,這一季卻多了師兄合作舞臺。而來的師兄是《偶像練習生》出道的NPC成員朱正廷、王子異和小鬼王琳凱。這倒是更顯得《青春有你》第二季傳承自《偶像練習生》而非《青春有你》第一季了,畢竟連PD都是偶練的師兄蔡徐坤,現在為止來節目的偶練師兄可就有了四個了。NPC是限定團,現在早已解散,但是在粉絲心裡,NPC永遠不散。現在有機會看到其中幾位合體也是好的,於是從官宣有師兄合作舞臺,且唱的是偶練的歌曲《It’sOk》開始,就十分期待。
  • 佛法基礎|何為二乘、三乘,定慧師兄同你一起探討
    3、三一二乘 ,此即是三乘和一乘兩種合稱為二乘。三乘即聲聞、緣覺、菩薩等三乘。一乘即是成就佛道之乘。如《法華經》說一切眾生悉可成佛,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天台宗之藏、通、別、圓等四教,藏、通二教為三乘,別、圓二教為一乘。華嚴宗之小、始、終、頓、圓等五教,小、始二教為三乘,終、頓、圓等三教為一乘。
  • 惠能大師和神秀大師對戒定慧的看法
    因此,戒、定、慧可以使我們身心健康,可以保護我們。我們的身心都需要戒、定、慧,縱然是出世的生活,也不離戒、定、慧三學。  在《六祖壇經》中,一再提到「南頓北漸」。頓、漸的分岐,主要就是六祖和神秀兩位大師,他們對戒、定、慧這個根本佛法有不同的看法。神秀大師他以「七佛通偈」來解釋戒、定、慧,他說:「諸惡莫作名為戒,眾善奉行名為慧,自淨其意名為定。」神
  • 佛教:大乘和小乘佛法的來龍去脈,以及區別和聯繫
    這裡多說一句,我們漢傳佛法包括藏密都屬於大乘,因此很多師兄對於小乘都了解甚少,看完這一篇文章大家就會明白根本原因了,而這也是一個極大的誤區和遺憾,如今佛法衰敗,很多師兄修行效果甚微甚至走偏走反,其實都和這個不無關係。
  • 佛教:聽地藏教誨,勤修戒定慧,去除貪嗔痴,遠離三惡道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咱們今天繼續來聊《地藏菩薩本願經》,為什麼這部經我要反覆和各位師兄來分享呢?其實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這部經的義理雖然深刻,但是內容真的很簡單,比較少涉及一些佛法中的複雜名相和概念,基本都是大白話。
  • 大鈞佛法實踐真實案例11​-修建寺廟的果報
    10、往生能聞佛法之國土,速證佛果。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廣戒經》中云:「所謂實福者,有大果、大利、大威嚴、廣大義,若善男子、善女人,是行、是坐、是臥、其善根恆時增長。何人建造經堂,乃為七種實福之首。」《俱舍論大疏》第一品中也有如此廣說:「在有漏的善法中,修經堂的功德最大。」全知麥彭仁波切在《智者入門》是說:「淨地造佛塔,為僧眾修佛堂,和合破僧眾,修持慈無量,乃是四梵住。」即是說興建佛塔,修建經堂寺廟,僧侶籍由聞思消除對佛法理解上的差異,修習慈無量心,這是世間四種最大的福德事業。佛法真實不虛,我跟蹤了解了幾位這次募捐出錢出力的朋友的工作生活情況。
  • 禹音:曹溪佛法誰得到,涅磐頓悟還需時
    看著這個孩子一天天衰弱下去,寺裡的首座和尚說:「希遷,你在想師父嗎?」希遷說:「我不是在想師父,我在行思。」「行思什麼呀?」我也不知道,」希遷說,「但這是師父生前告訴我的話。」首座開啟他說:「你錯了,師父並不是讓你坐在這裡苦苦行思,而是讓你前往江西青原山投奔你的師兄青原行思去。」
  • 意識到貪嗔痴,自己都佔了,真的是要勤修戒定慧
    晚上誦《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我已經好多天沒去誦了,師父一打板,我倏的一下竄起來,從房間跑到書畫院跟師兄說,「我要去誦經!」跟師父們一起誦經,總比想小妖怪強。今天誦得特別虔誠,基本上起心念的時候我都能打開閥門讓它溜走,然後再回來誦經。而且有幾個章節我看得比之前也明白了許多。
  • 佛陀是覺悟之人,學佛也是學做人之本,這才佛法的真實含義
    佛陀是人天導師大乘佛法講五乘,而五乘中最基礎的就是人天乘,也是經常說的佛法不離世間法的道理所在。五戒十善都做不到,又談什麼聲聞、緣覺、菩薩乘呢?佛陀在世的時候為弟子們制定了諸多的戒律,這些不僅是修行的一部分,還是對於世間法的一種約束。世間法可以說是出世間法的基礎,只有具備了各種崇高健全的人格之後,才能在修行的道路上勇猛精進。
  • 居士間為什麼互稱「師兄」?其實這是大有深意的
    佛教居士之間的稱呼,有一定的講究,一般互稱為「師兄」,而沒有師弟、師姐的說法。那麼,佛弟子間的稱謂為什麼統稱為師兄呢?其實這是有其深刻的含義的。1.統一稱謂為「師兄」,代表修學佛法者皆平等,沒有高低之分。 古德雲迷即是眾生,悟即是佛,眾生平等,平等之處就是眾生的佛性無二無別。佛陀當年覺悟之時,嘆道眾生皆具佛性,只因妄想執著而流浪生死,難出輪迴。正因為眾生的佛性相同,毫無差別,因此眾生經過修學佛法都可以成佛,而佛界是平等無礙的。
  • 佛法沒法投機取巧,只念佛號並不能解脫,再看觀無量壽佛經
    文殊師利菩薩在佛教中代表什麼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而他也曾是很多佛的老師。為什麼呢?因為沒有智慧是解脫不了的。老師再好如果你的智慧沒辦法理解老師所講的道理,那也是解脫不了的,所以智慧是你最重要的老師。就像古話說的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這是文殊菩薩十分重要的原因,因為他就是代表你智慧的象徵。要想即身證悟獲得解脫,戒定慧三者缺一不可。
  • 什麼是佛法的修學次第?
    佛典浩瀚如海,修學佛法,必須循序漸進。那麼,什麼是佛法的修學次第?修學佛法,又應該先從哪裡著手呢?有些初學佛者以大乘經典作為入門,並且修習讀誦,然而讀誦了很久,卻一直都沒感應,這問題出現在哪裡?下面將逐一為我們解答,並揭示一種適合現代人的修行方法。
  • 不知佛法中定和慧的作用,想要獲得解脫比較難,看看定的作用吧
    定的意義和作用定是什麼呢?就是定力。為什麼佛法修行中需要定呢?沒有定力你在面對惡緣之時沒法把握自己的心性。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如果沒有定力,你本來清淨的心,可能會隨著外界的惡緣而同化,不在清淨安詳。就好像世俗之中本來安分守己的人,突然面對外界巨大的誘惑,做出違背本心的違法之事。這就是沒有定力,阻擋不了外界的惡緣。定的作用就是培養你的定力,抵禦外界的惡緣。
  • 《花千骨》東華上仙為何成異朽閣傀儡?東方彧卿和白子畫有什麼仇?
    隨後東華上仙出現在異朽閣閣主東方彧卿身邊,東華上仙為什麼替異朽閣賣命,自願成為傀儡?因為當年五上仙殺害東方彧卿父親的事件有關係,東華上仙是因為心存愧疚所以心甘情願成異朽君的傀儡。東方彧卿精於算計,利用東華上仙又有什麼目的?話說東方彧卿為什麼痛恨白子畫?
  • 佛法是什麼?淨空法師還原你一個真實的佛法
    所以佛法是教育,佛法不是宗教,這一點一定要認識清楚。可是佛法變成宗教,被人誤以為是宗教,而且以為是低級宗教,給我們的印象很深。我在沒有遇到方東美先生之前,我也認為佛教是宗教、是迷信,所以從來不接觸宗教,不願意接觸。自己以為自己是個知識分子,不願意跟宗教為伍,你說這個毛病犯得多大!我二十六歲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方老師非常難得,特別給我開的課程,給我講一部《哲學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