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屬公園,令大家耳熟能詳的,不僅有天壇祈年殿、頤和園佛香閣、北海白塔等標誌性景觀,也有玉淵潭櫻花節、植物園桃花節、香山紅葉觀賞季等文化活動,成為各界遊客迎春納福、舉家出遊的首選。近年來,坐落在中軸線上的景山萬春亭、植物園櫻桃溝等,因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生態特色,也得到了越來越多遊客的喜愛,新晉成為北京的網紅打卡地。
2020年,北京市屬公園又有10餘處新文化空間亮相,這些空間不僅有修繕一新後活化利用的文物古建,也包括融合公園文化、視覺特色的創意展覽空間和文創店鋪,共同描繪出新時代背景下的北京園林與中國傳統文化空間。通過文物展陳、小微展覽、科普活動、民俗體驗等,越來越多的公園遊覽空間對外開放,既展示了北京園林文物建築和歷史名園的文化內涵,又使更多的市遊客通過沉浸式的體驗參與到文物的保護與發展中來。
古今文化在公園中交織,文化遺產煥發勃勃生機
據市公園管理中心服務管理處處長繆祥流介紹:市屬公園是展示古都文化、首都功能的文化陣地,凡是能夠體現北京園林文化、古都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的展覽展示和經營服務,市公園管理中心都會支持、鼓勵。在公園文化空間的打造上,中心積極通過文物殿堂原狀陳列、歷史文化主題展、文物專題展等形式持續推進文物的活化利用,並充分挖潛公園中的小微空間,去打造與園林主題、優秀傳統文化主題相契合的小微文化展覽,同時率先嘗試在商業餐飲等服務中融入園林空間、情境閱讀、視覺IP等模式,打造公園中的景觀店、特色店和網紅打卡店。
在2020年市公園管理中心為民辦實事中,市屬公園共升級開放了10處、近4800平方米新文化空間,開放新院落景區30000餘平方米。其中:頤和園、中山公園持續弘揚紅色文化,升級耕織圖、來今雨軒的展陳方式與空間體驗,舉辦原址主題展覽;北海公園、景山公園加大文物古建活化利用,使遊客家門口的「老街坊」雖經歲月洗禮卻歷久彌新,《紫禁之巔望中軸》、《閱古樓歷史文化展》、《中國書法藝術展》等自開放以來,每日向遊客提供義務講解服務,得到了各界遊客的好評;紫竹院公園、北京植物園推出了複合型文化創意空間,將人文書畫、園藝生活、科普體驗、文創餐飲等「雕刻」進公園的庭院樓閣,使市屬公園的公共服務功能得到拓展,遊客有了新的「打卡」熱情;天壇公園回音壁商店、玉淵潭公園櫻花商店、北京動物園虎畔餐吧等重裝開業,以全新的創意設計和視覺IP,為遊客帶來今冬的第一份禮物……這些作為,促進了歷史名園獨特文化魅力的持續煥發,也使遊客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進一步得到滿足。
一處處展覽、一個個院落的重新開放,讓常來公園的遊客驚喜的發現了更多「小確幸」
問月樓坐落在紫竹院公園明月島西側,在一層大廳內,一幅幅展現中國「土地、歲月、人民」的主題攝影藝術作品,將參觀者帶入到國家改革發展幾十年來的情境中,以藝術的形式展現了中國脫貧攻堅戰的巨大成就,吸引了不少遊客欣賞觀展。
來到文化藝術功能區二樓,記者看到有遊客正如火如荼地動手製作屬於自己的第一本線裝記事本。在國家圖書館古籍修復專家的帶領下,大家將壓制好的紙張修齊、打孔,再通過搓紙、捻等步驟將封皮與紙張裝訂在一起,體驗到了線裝書的歷史和雅趣。這正是公園結合正在舉辦的「紙曰」中國傳統技藝展所開展的文化互動。
據了解:問月樓是一處水榭建築,前身為商業經營網點。2020年6月,公園集中開展問月樓修繕改造工程,修繕後的「紫竹院公園文化展示中心」建築面積780平方米,集文化藝術展示、科普教育宣傳、文創產品展覽展賣、餐飲服務等多種功能複合一體,成為市公園管理中心重點打造的公園精品展覽及高品質文化空間,一經開放就滿足了各類遊客的遊覽需求。
現景區分為文化藝術功能區和觀景休閒功能區。使用面積約377平方米的文化藝術功能區,包括文化展示和文創互動體驗功能,目前已開展兩項文化主題展覽及十餘項貼近民生的文化互動,為遊客提供了各類優秀文化的交流體驗空間。
140餘平方米的觀景休閒功能區提供了圖書閱讀、文創展示和西餐美食。值得一提的是,老字號「天福號」聯名「紫竹」文創在此開設了紫竹餐廳,以中國傳統園林建築特色和竹文化為特徵,透過落地窗就可看到環湖景觀,風景似畫盡展眼前。餐廳內隨處可見紫竹院公園的文化符號,最受遊客青睞的是熱騰騰的竹筍寶寶咖啡。
在紫竹院公園友賢山館,一個由廳、軒、遊廊組成的院落式建築群樓軒錯落,廊橋通連,每天都有書迷到這裡免費閱覽。原來,公園通過與臨近的國家圖書館戰略合作,共同把重新開放的友賢山館打造成為一處集公益展覽、藝術活動、科普教育、文化休閒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共文化空間。據介紹:友賢山館分為南樓和北樓兩部分。其中,南樓改造成一座佔地面積約120平方米的特色書房,精選3000冊文獻圖書,免費供市民遊客閱覽。北樓正在舉辦的「紙曰」中國傳統技藝展,通過對傳統紙張發展脈絡、製造技藝、書畫藝術、古籍修復、當代紙藝術等的綜合展示,讓大家多維度去感知中國的紙文化。
市屬公園2020年已經開放的文化空間
觀德殿是景山公園的核心建築群,位於東門內北側,緊鄰護國忠義廟西牆,始建於萬曆二十八年五月,亦是「北京中軸線」上被佔古建築完成騰退的示範區,也是2020年市屬公園文化空間中開放面積、展示面積最大的一處古建展覽。以中軸線遺產構成點本體為定位,觀德殿向公眾開放伊始就舉辦了《紫禁之巔望中軸》和《中軸——現時與願景》大展,現在正在籌備《魅力中軸·紫禁之巔攝影藝術展》。在此,景山公園將持續舉辦各類中軸線主題和中國傳統文化主題展覽,將北京公園與中軸線的故事向人們娓娓道來。
有「雙絕」之稱的10萬字書法石刻就「藏身」在北海公園。閱古樓是一座集我國歷代著名書法之大成的傑出建築,在文化藝術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保存著著名的《三希堂法帖》石刻495方。現在,遊客到這裡就能欣賞到我國現存最完整的歷代書法集成石刻,全名《三希堂石渠寶笈法貼》,縱覽我國從魏晉至明末135位著名書法家的340件楷書、行書、草書等作品,總計約10萬字。
據了解:作為2020年市公園管理中心主責的市政府重要民生實事項目,市屬公園共有10餘處景區進行了展覽展陳、文化及商業空間的改造提升。其中,北海公園閱古樓及濠濮間、景山公園觀德殿、紫竹院公園友賢山館及問月樓、北京植物園園藝生活館等國慶期間已經亮相,累計接待遊客超過20萬人次;頤和園耕織圖、北海公園畫舫齋、天壇公園回音壁商店也於近期開放,中山公園來今雨軒也將陸續開放。
按照北京市疫情防控常態化相關規定,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提示遊客:市屬公園目前入園參觀的限流比例是75%,進入公園景區遊覽請提前預約、科學佩戴口罩,配合做好測溫驗碼工作,室內參觀請務必佩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