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柳永
因一首詩,把自己作死,"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皇帝看你到了,既然你這麼不在乎功名,那你還幹嘛參加我的考試,乾脆就一輩子淺斟低唱吧,從此之後,官場少了一位文人,妓院多了一個柳永!
二、張繼
落榜後因為苦悶,所作詩篇成了成名之作,看來,落榜還是有好處的。
三、賈島
襄陽南門外背山臨江之澗南園有他的故歲時,遊長安,應進士舉不第。
賈島是個半俗半僧的詩人。他文場失意後,便去當和尚,法號無本。這是一個因喝酒錯過多次仕途機會的隱者。
四、李時珍
李時珍十四歲就中了秀才,之後的九年中,他三次考舉人都沒能考上。於是,便下定決心立志從醫,一生潛心鑽研醫藥。他走遍大江南北,並參考了八百多種醫書,歷經27年的辛勞,終於寫成藥物學巨製《本草綱目》。此書至今流傳海內外,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五、蒲松齡
蒲松齡19歲時考童子試,成績名列前茅。後來考舉人、進士時卻屢試不中。但這樣的打擊並沒有讓他一蹶不振、潦倒終生,反而促使他更加苦讀詩書,並將「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當成座右銘,常常深入民間採集素材,終於寫出了鴻篇巨著《聊齋志異》。
六、李白
李白三十歲春在安陸前此曾多次謁見本州裴長史,因遭人讒謗,於近日上書自白,終為所拒。玄宗多任宦官,尤寵高力士,時四方表奏,皆先為高力士所決。十月,玄宗駕幸洛陽。李白三十一歲。窮愁潦倒於長安,自暴自棄,與長安市井之徒交往,戀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逐有隱居之意。
古代有名的落榜生,遠遠不止這些。詩聖杜甫、詩人張繼、「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著名的苦吟派詩人賈島、明代散文家歸有光、《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等都是落榜生。
在封建閉塞的古代,「落榜生」也能成就一番事業,對身處文明開放現代的我們來說,一次高考的失利又算得了什麼呢?
最後,對還沒有高考的同學說一句,好好努力吧,不要讓自己後悔,雖然「落榜生」也能成就一番事業,但那畢竟是少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