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自從有了娃,做父母的便會有操不完的心,剛出生的時候,擔心孩子的吃喝拉撒,稍微大一點,怕他磕著碰著,再大一點的時候,就開始操心孩子的教育問題了。
新生代的父母,尤為注重孩子的教育,所以對孩子的培養越來越早,教育培訓機構也越來越多。在與很多父母聊育兒的過程中,我發現大家普遍對孩子的英語學習比較重視,有些父母甚至在孩子幾個月的時候,就開始踐行雙語交流。
隨著教育全球化、國際化的步伐加快,英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生代的父母,大多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對當初自己所學的「啞巴英語」,或許至今還耿耿於懷。還有一點是大多數父母都或多或少接觸過孩子成長敏感期的理論,基本上都能了解6歲之前,是孩子的語言發展敏感期。基於以上種種原因,所以很多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就被送進了英語培訓機構。
但是送英語培訓班真的好麼?幾歲開始送培訓班合適?培訓班該怎麼選?送培訓班之後,孩子的英語學習是否就可以全盤交給老師了呢?作為家長,究竟該如何努力呢?
很多媽媽都有著或多或少的疑問,同為媽媽的我,也一樣疑惑重重,好在在迷茫之際,我看到了《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中國兒童英語習得全路線圖》(以下簡稱《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這本書,這本書從適合中國孩子英語學習的理論,到中國孩子英語學習的誤區,再到中國孩子英語學習路線圖等,從理論到實踐,深入淺出的解析了中國孩子英語學習的路線圖,可以說是滿滿的乾貨,是一本指導中國家長規劃孩子英語學習的實用書籍,值得每一位媽媽深入的研究學習,並且運用於實踐。
《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的作者蓋兆泉,可以說是英語研究的專業人士,她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是外研社資深編輯,並且參與編寫了大量的英語教材與英語相關書籍,更重要的是,作者將書中闡述的理論和做法運用於自己的兒子身上,為兒子認真設計了英語學習路線、學習方式,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思考與總結,總結了很多寶貴的經驗,當然這些方法的運用,也讓作者的兒子在英語學習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可以說這本書有理論、有實踐、有案例、有方法、有資源,透過這本書,可以看到作者希望通過對科學方法的普及,讓中國兒童都能輕鬆掌握英語這門語言的拳拳真心。
英語究竟應該怎樣學?正如作者所說的,要讓孩子學好英語,做父母的要做到「心中有目標,腦中有理論,手中有資源,腳下有路線」,在《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中,關於目標、關於理論、關於資源、關於路線,相信你都可以找到答案,掌握了這些,我們也可以做好孩子英語學習的規劃師。
中國孩子學英語,家長應該了解的英語學習理論
對於幼兒學習英語而言,我們提倡「浸泡式」學習,即為孩子提供浸泡式的英語語言環境,我們知道,如果將一個孩子和一個成人同時放到國外,孩子會比成人更快的適應國外的語言環境,因為在語言環境中,孩子自然習得能力會高於成人。但是中國孩子大部分生活在以中文為母語的單一語境,我們該以怎樣的方式讓孩子更好的學習英語呢?
《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作者蓋兆泉建議採用「二語習得」之路,這裡就需要我們了解「學得」和「習得」這兩個概念和理論。
學得:就是有意識的學習和研究一種語言。比如,中國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語法翻譯發」和「情景法」,學習的核心是語言形式,學教材,背單詞,學語法,是典型的「學得」。習得:指通過大量接觸和使用,潛移默化地學會一種語言。比如,小孩獲得母語的能力,是一個自然而然的潛意識過程,並沒有經過刻意的、按部就班的學習,這一過程就是「習得」。
對於「學得」的英語學習方式,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都特別清晰,且都親身經歷過,我們使勁地學語法,背課文,最後依然開不了口。語言作為一種交流的工具,我們應該尊重孩子學習語言的規律,按照「聽說讀寫」的正確節奏,為孩子營造自然習得小環境,為孩子奠定英語學習的良好基礎。
「二語習得」並不是本書的作者提出來的,而是外語教學界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至今已經有40年的歷史,並且通過研究和實踐表明,兒童都是習得語言的天才,放在什麼環境中,都能輕而易舉地習得那個環境裡的語言,這是由孩子大腦發育機能和兒童學習特點所決定的,二語習得法是路徑最短、成果最好、過程最輕鬆梧桐的學習方法,所以「習得」應該是值得我們去了解和使用的一種指導孩子學習英語的理論。
對於單一中文的大環境,可能我們會覺得創設習得環境比較難,其實對於目前資源比較豐富和家長或多或少會懂一些英語的現狀,我們是可以人為營造習得環境的,每天保證一小時,讓孩子沉浸在英語環境中,孩子也是可以習得的,具體而言,有兩種方式:
一是創設家庭迷你環境。打造全方位的英文環境,重要的有四項內容,家長說英語,哪怕是蹦單詞也是可以的。看動畫,每天保證20分鐘的原版動畫片時間,讓孩子堅持看。聽故事,大量聽有聲書,選擇適合孩子聽的內容,長期堅持。讀原版書,長期堅持,廣泛涉獵。
二是善於利用資源。在網絡時代,資源是極其豐富,我們可以通過在網絡中尋找英語歌、有聲書、廣播節目、電視節目等等,為孩子搜集豐富的英語學習資源,並分明別類的整理,然後有計劃有選擇的提供給孩子,讓孩子沉浸其中,快樂學習。
當然家長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尊重孩子學習的規律,循序漸進,為孩子提供大量的素材和資源,並且遵循快樂學習,自然習得的理論,在孩子非常愉悅的自然習得。
避開學英語的誤區,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
就目前而言,中國兒童的英語學習存在著一些誤區,所以導致我們對孩子學習英語有著一些誤解。比如,我就曾聽過這樣的言論,有的媽媽說:「英語培訓機構每節課就教幾個單詞,幾個句型,收費還那麼貴,還不如我在家裡教」,有的媽媽說:「孩子幼兒園和小學都開設有英語課了,我們不需要報課外班了」,還有的說:「孩子雖然報了課外班,但是好像作用不大,詞彙量不豐富,也不太敢開口」,還有的呢,在給孩子選擇英語讀物的時候,會比較迷茫。
從這些問題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習英語的一些誤區,在《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一書中,作者也做了專業的分析和解答。
課堂是否是最好的習得環境?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課堂並不是有效的習得環境。首先,對於課堂來說,要考慮到孩子們的一般水平,所以英語課堂標準要求是極低的;其次,要考慮應試的內容,所以教學是偏重於拼寫和語法的;再次,教學方式中遊戲佔據了大量的時間。所以總的來說,課堂並不是有效的習得環境,習得重要的還是要靠家庭。
課外班是否需要選?該如何選?
課外班還是必不可少的,畢竟很多專業和體系類的內容,一般家長是很難達到的,所以還是需要為孩子選擇一個合適的課外班,進行系統的學習。
那麼,課外班該如何選擇呢?為孩子選擇專業的老師,選擇水平相當的同學。另外,在選課外班之前,尤其是把孩子交給外教之前,需要積累1000聽力詞彙量。
怎樣為孩子選擇學習材料?
報了課外班之後,家裡的習得環境依然不能鬆懈,甚至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家庭裡應該下更多的功夫。那麼為孩子選擇什麼樣的材料呢?作者認為語言學習是個性化的學習科目,所以在選擇材料時,要尊重孩子的興趣,而不是只追求經典。另外,英語讀物應該和教材相互補充,而不能互相替代。
記得當初為了讓孩子學習英語,我買了一些繪本,結果發現繪本的內容過於簡單,但是有些單詞和說法孩子其實並沒有掌握,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才明白,繪本並不適合作為英語啟蒙,原版繪本作為英語母語國家的英語讀物,語言比較講究,對於二語學習的孩子來說,是不太好辨識難易度的,所以作者比較推薦的是用分級閱讀作為孩子的啟蒙讀物。
在資源較為豐富的今天,該如何專業的選擇呢?在本書中,作者也普及了英語讀物的分級分齡的標註方法,推薦了相應的材料,也提供一些獲取的途徑和網站。
掌握正確的英語學習路線,讓英語學習輕鬆高效
對於英語應該怎樣學,作者規劃了一個十年的路線圖,因為任何特長,都得有10年的功夫,才能練就。作者將這10年,總體規劃為四個階段:
啟蒙階段3-5歲:看動畫,聽讀物,簡單說;積累3000聽力詞彙量;
掃盲階段6歲:學習phonics,朗讀phonics reader;
全面發展階段7~9歲:學一套綜合教材,讀分級讀物、橋梁書;聽讀初中級章節書;
提高階段10~12歲:在培訓班提高精讀、口語和寫作;看電影;聽讀高級章節書;考FCE。
對於每一個階段的學習方法和要點,作者都進行了闡述,如啟蒙階段,要從說、看、讀、聽等四種方法齊下,為孩子打造全方位的「二語習得」語言環境,每一種方法該如何去做,如英語較好的家長可以在日常對話中使用英語,英語基礎不太好的家長可以蹦單詞等等,啟蒙適合看哪些動畫片,讀哪些讀物,聽那些故事,歌曲等等,在本書中都進行了詳細的推薦和介紹。
孩子英語學習的每個階段都有著他的特點,不同的階段採用不同的方式,為孩子提供適合的各類英語資源,讓孩子在英語學習中能輕鬆過渡,一直保持興趣,並且能持續進步。每一個階段,作者都清晰明了的從理論基礎,方法和資源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導。
總結
總體而言,《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這本書,讓我對英語學習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也對孩子的指導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對於習得環境的打造、課外班的選擇、學習資源的選擇等,都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並且在孩子10年的英語學習之旅中,可以當成工具書去翻閱。可以說,這本書解決了我在孩子英語學習方面的大部分困惑,並且已經開始去踐行和實施書中提高的方法和策略。
正如書的標題所言,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相信通過媽媽科學正確的規劃路線,中國孩子都能輕鬆愉悅的掌握英語,運用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