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乃宣:中國漢語拼音創始人

2021-02-13 天南地北濱州人

中國鴨梨之鄉濱州陽信,因漢代名將韓信自燕伐齊屯兵古篤河之陽而得名。陽信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名人輩出,中國拼音運動史上正確解決方言與共同語關係問題的第一人勞乃宣就是陽信人。


勞氏家族是陽信的名門旺族

勞乃宣(1843年—1921年),字季宣,號玉初,又號韌叟,祖籍濱州市陽信縣城內西門(今為信城街道辦事處西北村),清末官員,學者。勞氏家族既是官宦之家,也是文化之家,是陽信的名門旺族。其祖父勞長齡,誥授中議大夫;其父勞勳成,曾任江蘇布政司倉大使。勞乃宣兄弟二人,其兄名乃寬,勞乃宣嗣叔父勞績成。1893年勞乃宣回陽信續修《勞氏族譜》,為族譜寫序,出資修建「勞氏祠堂」,親筆寫下「勞氏祠堂」匾額。1912年曾回陽信,纂修了《陽信縣誌》。

勞氏家族和勞乃宣本人的學識思想對近代中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那個風雨動蕩、刀光劍影的時代裡,勞乃宣畫出了屬於自己的一抹油彩。


勞乃宣曾任京師大學堂總監督,京師大學堂是北京大學的前身,總監督則相當於校長。勞乃宣一生著作等身,1883年出版的《等韻一得》一書,是清代最晚出的等韻學著作,1909年,勞乃宣與趙炳麟、汪榮寶等一班名流,在北京成立了研究文字改革的最早的群眾性團體之一「簡字研究會」。他的合聲簡字在南方得到廣泛傳播,從而使他成為中國拼音運動史上正確解決方言與共同語關係問題的第一人,他的工作對後來注音字母方案的研製具有很大的影響。1913年,「讀音統一會」制定讀音字母時,大多採用了勞乃宣的學說及方法,從此,漢語拼音逐漸在我國推廣開來。

勞乃宣先後在上海的南洋公學(交通大學前身)當了三個月的監督(相當於校長),後在杭州的求是大學堂(浙江大學前身)當監督兩年多,在1911年任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的總理(校長),近百年前,其一人先後做了中國三所名牌大學的校長,可謂是個奇蹟。在任學部侍郎兼京師大學堂總監時,他極力提倡中國語言的統一,主張以北京話為基礎,全國通用;他主張漢字簡化、拼音化,認為這樣有助於教育的普及,受教育的人多,國家才能富強,從當時的社會來看,他的目光極有前瞻性。

1883年勞乃宣出版《等韻一得》一書,這是清代最晚出的等韻學著作,也是清末唯一的一本等韻學著作。《等韻一得》屬南派系統。全書分內外篇,內篇以聲母、韻母、四聲為三個綱,包括字母譜、韻攝譜、四聲譜等10譜;外篇包括字母、韻譜、四聲、雙聲疊韻、反切、射字、讀法、雜論等8個內容。該書條理清晰分明,審音精細,分類多合現代音理。在等韻學研究中有一定的成就。

中國漢語拼音文字創始人



勞乃宣還是漢語拼音文字的創始人。1905年,勞乃宣為了彌補王照所提倡的官話合聲字母只能拼寫北方話的不足而在其基礎上增加了6個聲母、3個韻母和一個入聲符號,以拼寫下江官話,這就是寧音譜(後以《增訂合聲簡字譜》為名在南京出版單行本)。在此基礎上再增加7個聲母、3個韻母、一個濁音符號,以拼寫吳語,這就是吳音譜(後以《重訂合聲簡字譜》為名在南京出版單行本)。在吳音譜基礎上再增加20個聲母、2個韻母,製成閩廣音譜(未出單行本)。1907年出版的《京音簡字述略》闡述了王照的官話字母,同年出版的《簡字全譜》(一種漢字筆畫式的拼音文字)則包括了京音、寧音、吳語和閩廣音四譜。1908年5月,應召入京,於頤和園晉見慈禧太后,向慈禧太后建議簡化漢字並推廣漢語拼音文字,他進呈的《簡字譜錄》也得到御批,讓「學部議奏」。

1909年,勞乃宣與趙炳麟、汪榮寶等一班名流,在北京成立了研究文字改革的最早的群眾性團體之一「簡字研究會」。他的合聲簡字在南方得到廣泛傳播,從而使他成為中國拼音運動史上正確解決方言與共同語關係問題的第一人。1913年,「讀音統一會」制定注音字母時,多採其說,從此,漢語拼音逐漸在我國推廣開來。

其編寫的漢字拼音方案,魯迅曾稱讚說「先進得很」。當時政府以勞乃宣、王照二方案編成了「注音字母」,在我國流行通用了幾十年,字、詞典以其注音。新中國成立後,編制的《漢語拼音字母方案》也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

1912年勞乃宣舉家移居青島,住址位於大鮑島東山禮賢書院旁(今上海路9號青島九中校內),他查出「勞」姓以祖先居於「勞山」以「山」為姓,所以說「勞山為吾家得姓之地」,因自詡「勞山居士」。


在這裡勞乃宣拋棄政事,一心向學。與在青島的日本漢學家、《大青島報》主編鬼頭王汝等8人結為文友,稱「文中八仙」。1921年任禮賢中學(今青島九中)校長,以教育部副部長身分任中學校長,可謂中國唯一。

勞乃宣花十年的光陰主動幫助德國傳教土衛理賢翻譯《易經》,衛理賢聽著勞乃宣講解,翻譯後又用中文講給勞聽,多年後,這本中國《易經》在西方出版引起轟動,乃至聞名於世的西方哲學家容格也說,翻譯《易經》的衛理賢,是他一生影響最大的三個人之一。翻讀勞乃宣手稿中寫給衛理賢的信,可以清楚讀到勞乃宣的舉動是完全有意識的,他憂患清王朝的顛覆,會讓中華文化再次陷入秦代焚書的滅頂之災,所以他自己秉力傳教士的精神和手段,為華夏文化作了一次精採的傳遞。因此勞乃宣堪稱《易經》的國際傳播者。

勞乃宣在青島期間寫了大量詩、詞,結集為《勞山草》、《勞山後草》、《勞山詞存》等3種。通過幾百首詩詞,也使得我們了解了這一歷史時期青島的風土人情。如《海濱步歌》寫了遊棧橋情景,可見1915年棧橋已是觀光旅遊景點,《海濱德人舊炮臺》、《意國飛機蒞島》、《遊會泉謁恭邸》……都從一個側面補充了歷史文獻的不足。

在這裡,勞乃宣用一生中的最後20年,著有《等韻一等》、《簡字譜》、《等韻淺釋》、《古籌算考釋》、《古籌算考釋續編》等。期間曾回故土濱州陽信,纂修了《陽信縣誌》。

1921年7月21日,勞乃宣在青島逝世,終年78歲,一代飽學之士終謝世。

對一個守舊而又博學的歷史名人來講,飽受爭議是再所難免的。畢竟勞乃宣生活在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思想上有他的局限性,但他一直在為他的時代理想而活著努力著。

相關焦點

  • 勞乃宣:漢語拼音首倡者
    ▲勞乃宣的部分著作原標題:勞乃宣:漢語拼音首倡者一個忠誠而守舊的封建衛道士>>1899年義和團運動遍及全國,時任河北吳橋縣令的勞乃宣奉清廷之命盡力鎮壓,並寫了《義和團教門源流考(下轉B03版)他的漢字拼音方案被魯迅稱讚先進得很>>在中國近代史上,出現過一位政治上守舊而學術上富有造詣,堪稱近代音韻學家和數學家的人物,他還是中國拼音運動史上正確解決方言與共同語關係問題的第一人。他便是祖籍為山東陽信的一代飽學之士勞乃宣。
  • 他們才是中國漢語拼音方案的奠基人
    他們才是中國漢語拼音方案的奠基人著名學者胡適曾經說過:《西字奇蹟》,一個被我們遺棄了的上帝的禮物!漢語拉丁化、拼音化不是解放後開始的,也不是解放前開始的。是明朝萬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開始的。義大利傳教士利馬竇始創有系統的拉丁字母漢語拼音方案,叫做《西字奇蹟》,後來又有法國傳教士金尼閣、英國傳教士馬禮遜等人創製的各種拉丁字母的漢語拼音方案。利瑪竇於明萬曆十年(1582)來中國。直到1610年 5月11日逝世。 1605年,利瑪竇應用他和另外幾位傳教士擬訂的用羅馬字給漢字注音的一套方案寫了4篇文章,送給當時的制墨專家程君房, 由程君房編入所著墨譜《程氏墨苑》中。
  • 漢語拼音到底是怎麼造出來的?為何與英文26個字母那麼像?漲知識
    說起漢語拼音產生的過程還真是一個複雜的歷史問題,最早給漢字注音的並不是中國人而是來中國傳教的外國傳教士,他們為了學習漢語、方便傳教就開始用羅馬字母給漢字注音。第一個制定漢字拼音方案的中國人是盧戇章,1892年,他在廈門出版《一目了然初階》,公布了他創製的"中國切音新字",用拉丁字母及其變體來拼廈門音,聲韻雙拼,左右橫寫,聲母在右,韻母在左,另加鼻音符號和聲調符號,增加聲母後還可拼泉州音和潮州音。
  • 他們才是中國漢語拼音方案的奠基人?是他們開創了中國最原始拉丁化拼音字字彙的先河
    他們才是中國漢語拼音方案的奠基人著名學者胡適曾經說過:《西字奇蹟》,一個被我們遺棄了的上帝的禮物!
  • 漢語拼音發明者是耶穌會的利瑪竇、金尼閣神父,而非周有光+紀錄片:傳奇教神父利瑪竇
    歷史事實不止一次的證明,無論哪一種拼音設計,違背了漢民族共同語統一的發展趨勢,註定會以失敗告終。二、通過注音符號、國羅、北拉和漢語拼音方案的歷史淵源關係,具體說明方案在哪幾方面繼承和發展了這幾種拼音的主要優點並加以創新,從而總結了二十世紀前六十多年來中國人民創製拉丁化拼音方案的歷史經驗。
  • 漢語拼音是怎樣誕生的?
    來源:CCTV國家記憶 周有光,中國語言文字學家。他從49歲起半路出家,投身於中國漢字改革。1958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一個採用國際性拉丁字母的《漢語拼音方案》,就是他主要負責制訂的。
  • 漢語拼音,一甲子與時偕行
    漢語拼音並不是第一個漢字注音方案,但卻是最成功的方案。直音法、讀若法、反切法等中國古代注音方法,需要一定的識字量作為基礎,不便初學者掌握。而近代以來,國語羅馬字、拉丁化新文字等注音嘗試,或過於複雜,或不夠科學,或不便於國際交往,多流於「紙上的藍圖」。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漢語拼音方案》獨闢蹊徑,數易其稿,甫一公布,一錘定音,體現了「當代倉頡」的工匠精神。
  • 推普ing | 漢語拼音的前世今生
    關於漢語拼音的硬核科普,來了~漢語拼音的前世今生漢語拼音是給漢字注音的工具。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漢語拼音方案》,是於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准頒布的。那麼在此之前,人們是怎樣注音識字的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漢語拼音的發展歷程吧!
  • 由中國大學的英文名稱 淺談漢語拼音的發展歷程
    但也有一些學校沒有採用我們常用的漢語拼音作為學校的英文名稱,其中比較知名的就是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和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它們沿用了以威妥瑪拼音為基礎創造的郵政式拼音,而不是我們今天普遍使用的漢語拼音方案。
  • 漢語拼音60年|烏魯木齊、拉薩、呼和浩特的地名拼音
    生活在內地的群眾日常生活中很少會意識到,中國是個語言多樣性非常高的國家。在廣闊的邊疆地區,大片地名並不是漢語來源。這在新疆、西藏、內蒙古三個自治區尤為突出。雖然這些少數民族語言來源的地名一般情況下有對應的漢語轉寫,但是在用拉丁字母轉寫時,如果以漢語為中介,很多時候既不方便又顯得累贅。
  • 通過「網上漢語拼音比賽」 對漢語作為外語的學習調查
    >哥斯大黎加至聖學院鄭瑞英 主要目的:分析哥斯大黎加2020「網上漢語拼音比賽」對一組 6至13歲參賽選手的漢語拼音學習成果的評估工具。 具體目標描述「網上漢語拼音比賽」中用於評估A組(6至13歲)參賽選手的語音,詞彙和朗誦的評估工具和結果。 首語哥斯大黎加至聖學院主辦的2020「網上漢語拼音比賽」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漢語拼音作為學習漢語的入門工具而推廣中華文化。
  • 《漢語拼音方案》今年有望修訂
    商報訊據京華時報今日報導,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語言學家李藍昨天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
  • 漢語拼音的來龍去脈,你知道多少?
    漢語拼音的來龍去脈■龐兆麟漢字不是拼音文字,因此看到一個個漢字,是無法知道其讀音的。認讀漢字,必須依靠字形符號以外的注音手段,尋求一套注音工具。古代創造了「直音」和「反切」兩種注音方法。這兩種傳統的方法都是以字注字,不適合初學漢字和識字不多的人運用。
  • 評論員隨筆丨漢語拼音,一甲子與時偕行
    今年是《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周年,走過一甲子,漢語拼音已經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語言工具。漢語拼音並不是第一個漢字注音方案,但卻是最成功的方案。直音法、讀若法、反切法等中國古代注音方法,需要一定的識字量作為基礎,不便初學者掌握。而近代以來,國語羅馬字、拉丁化新文字等注音嘗試,或過於複雜,或不夠科學,或不便於國際交往,多流於「紙上的藍圖」。
  • 火車站的英文名改為漢語拼音,好!
    火車站的英文名改為漢語拼音,好! 2012-09-19 10:37:34   來源:市場星報     【摘要】 日前,鐵道部下發通知,為規範鐵路車站站名的英文譯法,鐵路車站站名的英文拼寫統一採用漢語拼音,方位詞統一採用漢語拼音
  • 新中國成立初期漢語拼音字母的確定
    相關內容參見吳玉章:《關於中國文字改革的問題》,《人民日報》1956年9月27日。]語文研究者一般側重於從宏觀角度介紹漢語拼音方案的制訂過程,從語言文字應用角度來解讀漢語拼音方案的功用,而較少關注漢語拼音方案制訂過程中決策者的主觀動機以及政治和社會影響因素。
  • 外國人漢語拼音學習要注意什麼?
    對於漢語初級的老外而言在進行漢語學習時,都是先從漢語拼音開始學習,這是一個基礎學習,否則很容易影響到自己進一步的漢語水平課程學習。而要更輕鬆、高效率的學習首先得清楚外國人漢語拼音學習要注意什麼這一問題。在對於外國人漢語拼音學習要注意什麼?
  • 你所知道和不知道的漢語拼音~
    」時期,國語統一籌備會制定國語羅馬字;  20世紀30年代,開展拉丁化新文字運動;  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頒布;1977年,聯合國第三屆地名標準化會議上,通過了按照《漢語拼音方案》來拼寫中國地名的決議。
  • 臺灣將採納漢語拼音
    據報導,臺灣在國際化與計算機處理的迫切需求下,初步決定將以漢語拼音系統為主要的音譯基礎,現有的注音二式及通用拼音將被排除。至於漢語拼音無法適當音譯的中文或本土語音發音,將以外加方式另訂拼音方法,成為「模組式」的英譯系統。
  •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會採用拉丁字母?
    從這個時候開始,漢字的注音方法才有了「拼音」的味道。反切法經過不斷地補充完善,也成為古代中國最通行的一種注音方法。廣州市匯泉翻譯服務有限公司現代漢語拼音的形成明清時期,隨著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拉丁化拼音字母開始在中國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