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烹彘

2021-03-05 經典海讀AA

相約海讀  守護經典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經典同行,和聖賢為伍,啟迪大腦潛能,提升綜合素養,從小培養孩子的大仁大愛,大德大能,潤育生命,智慧人生!!

曾子烹彘

【經典選文】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②,顧反,為女殺彘③。妻適⑤市反,曾子欲捕彘殺之④,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⑥。」

       曾子曰:「嬰兒非與戲⑦耳。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⑧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⑨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⑩也。」遂烹彘也。

                                                ——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文字注釋】

①市:集市。

②女還:你回去吧。 女,同「汝」,人稱代詞,你。

③顧反為女殺彘:等我回來為你殺豬。顧反:我從街上回來。 反,通「返」,返回。彘:讀「zhì」,意為豬。

④之:代詞,指豬。

⑤適:恰巧。

⑥特……耳:不過……罷了。特,不過,只是。 耳,同「爾」,罷了。

⑦非與戲:不可同……開玩笑

⑧子:你,對對方的稱呼。

⑨而:則;就。

⑩成教:教育有效果。

【古文翻譯】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孩子邊跟著她邊小聲哭,他母親說:「你回去,等我回家後殺豬給你吃。」妻子去集市上回來了,看見曾子就要抓住豬把它殺了,妻子阻止他說:「剛才只不過是和小孩子開玩笑罷了。」曾子說:「孩子是不能和他隨便開玩笑的。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向父母學習的,聽從父母的教導。如今你欺騙他,這就是教他學會欺騙。母親欺騙孩子,孩子就不會再相信母親,這不是教育孩子該用的方法。」 於是(曾子)就殺豬煮肉(給孩子吃)。

【文意串講】

    本文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是一則講述曾子教子的小故事。文章主要講述了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孩子卻哭鬧不讓媽媽離開。曾子的妻子為了能夠順利出行就哄孩子說回來給他殺豬吃,結果妻子趕集回來時發現曾子正要殺豬就上前阻止,說自己的話不過是與小孩子的玩鬧,不能當真,可曾子卻不這麼認為,他認為父母是孩子的導師,說到就應該做到,身為孩子的母親更不應該教會孩子欺騙。於是他們就把豬殺了給孩子吃。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答應別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哪怕只是一個孩子也是如此。我們應該向曾子學習,做一個守信的人。

【能力訓練】

翻譯「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則衰」這句話,並體會誠信的重要性。

【思辨求索】

閱讀下面的句子,說說一個人如果不講不講誠信會帶來哪些影響。

人背信則名不達。——劉向

失信不立。 ——《左傳》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課外連結】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參(shēn),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人(山東嘉祥縣)。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是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子主張以孝恕忠信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齊治平的政治觀,內省、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為本的孝道觀至今仍具有極其寶貴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

相關焦點

  • 10月12日成語打卡丨曾子烹彘
    【拼 音】:zēng zǐ pēng zhì【典 故】: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著叫著要和母親一塊兒去。於是母親騙他說:「乖孩子,待在家裡等娘,娘趕集回來給你殺豬吃。」孩子信以為真,一邊歡天喜地地跑回家,一邊喊著:「有肉吃了,有肉吃了。」孩子一整天都待在家裡等媽媽回來,村子裡的小夥伴來找他玩,他都拒絕了。
  • 課外文言文翻譯/曾子殺彘
    曾子殺彘                   韓非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
  • 古文閱讀-曾子殺彘(韓非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汝)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
  • 曾子殺彘
    【成語】         曾子殺彘【拼音】       zēng zǐ shā zhì【出處】      《韓非子·外諸說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曾子曰:『……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 從《曾子殺彘》說起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汝殺彘(zhì)。」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這個故事選自《戰國.韓非子》,意思是: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趕集,她的孩子哭著也要跟著去。
  • 【語言詳解版】文言文詳解100篇(32)曾子殺彘
    32、曾子殺彘(zhì)
  • 「彘」字怎麼讀?歷史上有哪些與「彘」有關的故事?
    「彘」,讀zhì,泛指豬。歷史上與「彘」有關的故事有很多,下面小編就簡單列舉一二,供大家無聊的時候讀一讀。 曾子——殺彘教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汝還,顧反為汝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
  • 曾子殺豬——一個好笑的古代故事
    在育兒故事裡面有一則曾子殺豬的故事。說的是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兒子哭著要去,曾子的妻子就哄孩子說,你先回去,等我回來之後為你殺一頭豬。等曾子的妻子回來之後,看到曾子正抓著一頭豬,要把它殺掉。曾子的妻子說,我只是和孩子鬧著玩的,你怎麼能當真呢?
  • 曾子為什麼殺豬?2000年後,科學實驗給出了答案!
    《韓非子》中,有「曾子殺彘(zhì)」的故事,提醒父母,做人要誠信: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汝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 季布一諾,曾子殺豬!這幾個人也是言出必行,甚至看起來有點傻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耳。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遂烹彘也。
  • 在古代,「彘」就是豬的象形字,因此,它的本義就代表豬。《方言》第八對「彘」字解釋的很清楚:「豬,關東西或謂之彘。」意思是說,豬,在關東關西,有的就叫「彘」。《史記·貨殖列傳》:「澤中千足彘。」是指有二百五十頭豬的意思,因為每豬有四足。「彘」,還用在地名。今山西霍縣東北有塊地方在周朝就叫「彘」,公元前841年國人起義,周厲王逃奔至彘,據說上古這裡的野豬最多。
  • 漢景帝真是處事老道,給孩子取名彘,飽含一個父親的慈愛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給自己的第十子,取了一個奇葩的名字「彘」。《山海經.南次二經》這樣解讀彘,「浮玉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孟子·梁惠王上》這樣介紹,雞豚狗彘。直接翻譯成普通話,大野豬!
  • 曾子的魯鈍
    其中,又以形容曾子的一個「魯」字最與眾不同。  曾子十六歲入孔門,默默成長在匯集一世之英的同學中,其中不乏高明衝淡如顏淵者,通達敏銳如子貢者、多才多藝如冉求者。曾子廁身其間,似乎頗不起眼,寡言終日,孜孜以學而已,曾子求學孔門時代所說的話,在《論語》中,大概只有一「唯」字,相當於今人說「是」。
  • 彘是豬的意思,漢武帝叫劉彘,漢景帝為何給兒子取名「彘」?
    文/史小二記戚夫人被呂雉做成「人彘」,這是接觸「彘」字最廣泛的一個詞語。追究它的本義,彘字是指野豬。
  • 曾子的「慎獨」
    (《人心與人生》)先秦文獻中常見「慎」,而「慎獨」一詞則源出於和曾子密切相關的《大學》,牟宗三先生斷定曾子就是首創者:「慎獨這個觀念孔子沒講,孟子也沒講。如果你要追溯這個觀念的歷史淵源,那當該追溯到誰呢?當該是曾子。」(《中國哲學十九講》)探討曾子的「慎獨」觀,有著獨特的思想史的認知意義,特別是對於理解儒家而言。《大學》第六章中,先後兩次出現了「慎獨」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