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的魯鈍

2021-03-05 遼源龍山國學館

       

原文:

  「柴也,愚;參也,魯;師也,闢;由也,喭。」——《論語》

簡註:

柴:孔子弟子高柴。

愚:笨拙。

參:孔子弟子曾參,即曾子。

魯:遲鈍。

師:孔子弟子子張。

闢:偏激。

由:孔子弟子子路。

喭:粗野。

後按:

  用一個字把事物形容得精神、貼切,仿佛一下拉到眼前供人觀瞻,這大概是孔子頗為獨特的本領之一了。非止《春秋》、《周易》如此,《論語》也時時見到這種措辭技巧。

  愚、魯、闢、喭四字中,愚與魯、闢與喭都有相似處,孔子並列使用,正好即其相似而灼見差別。其中,又以形容曾子的一個「魯」字最與眾不同。

  曾子十六歲入孔門,默默成長在匯集一世之英的同學中,其中不乏高明衝淡如顏淵者,通達敏銳如子貢者、多才多藝如冉求者。曾子廁身其間,似乎頗不起眼,寡言終日,孜孜以學而已,曾子求學孔門時代所說的話,在《論語》中,大概只有一「唯」字,相當於今人說「是」。

  曾子的「魯」與高柴的「愚」不同,大略愚是智力低,魯是反應慢,反應慢其實也是智力不高的表現,可它又不像別人的缺陷那樣是固態的,它有彈性,內中含藏著一種動態,一種剛強,一種灼熱。三子的缺陷如果像一堆冷灰,曾子的這堆灰燼總是冒著煙,它是暗藏火氣的,像是火山上的灰。

  曾子反應慢,卻總在鍥而不捨,人十己百、人百幾千地用功著,其進學之勇猛,恐怕不下於顏淵。「魯」不是好事,除非它在曾子身上——在曾子身上,這個缺點幾乎被他當作優點發揮著。他總難於在起點跟上別人,別人也總難於在終點甩下他。

  哀公十三年,孔門第一高足顏淵病死,年逾古稀的孔子為之慟哭,至此孔子之道無人能傳。其餘諸生,孔子以為「未見好學者」。

  兩年後,曾子學問大進,孔子召曾子而傳道,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

  一年後,孔子謝世,曾子年二十七,守喪三年後,其人繼續耕讀生活,偶爾為貧而仕,在歷史上幾乎失去了蹤影。

  魯悼公十一年,曾子年五十,齊、楚、晉三國皆以最高官職請曾子出仕,曾子一一回絕。其後,曾子與子夏、段幹木等昔日同窗講學於西河一帶。

  魯悼公三十一年,曾子年七十,以布衣學者身份辭世。


  曾子一生述而不作,晚年言語,在《論語》、《孟子》二書中每每出現,今人觀之,絲毫沒有「魯」的味道,反而每每剛毅英邁,斬釘截鐵,其內蘊之中正,顏回以下恐怕皆不能及,非義理通明、修養純熟者,心胸不至豁然如此。

  曾子畢生淡泊名利,於弟子星散、門內人才青黃不接的大勢中,持愚鈍之資,獨力潛心體貼聖人之學,終於化鈍為重,化拙為勁,最終奮起負荷儒家正脈,傳述《大學》,培育子思,上承孔子,下啟孟子,被後世尊為「宗聖」。千載之後,程子感嘆:「參也,竟以魯得之」,此言可謂知曾子面目。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平臺:liaoyuanguoxue(遼源國學拼音字母)(微信搜索)

公眾號搜索:遼源龍山國學

孫老師微信:sunaolin789

孫老師電話:18804370779

歡迎朋友共同討論國學

相關焦點

  • 溝通 | 埋伏式與魯鈍的傾聽
    這種人遇到魯鈍的傾聽者就糟糕了,魯鈍的傾聽者不回去尋找字面或行為背後的意義,他們只會對說話者信息的表面內容做出回應,忽視了更重要的情緒性信息。而這種情況很多時候發生在男女朋友雙方,則需要調整的就更多了,女生通常要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得更直接明白,不要通過生悶氣等等來表達自己的情緒,而男生也儘量多一些理解,或直接去請教女朋友到底因為什麼原因生氣。
  • 魯國誅泗之間的曾子學派,周禮文化薰陶下的「孝治」旗幟
    曾子時代,士人為了追求入仕的機會,不惜脅肩諂笑、阿諛權貴,偷合苟容、迷亂狂生之輩不在少數,針對士的逐漸庸俗化,曾子提出「士不可不弘毅」以期重新定義士的角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曾子烹彘
    曾子烹彘【經典選文】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②,顧反,為女殺彘③。妻適⑤市反,曾子欲捕彘殺之④,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⑥。」       曾子曰:「嬰兒非與戲⑦耳。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⑧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⑨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⑩也。」
  • 曾子殺彘
    【出處】      《韓非子·外諸說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曾子曰:『……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解釋: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孩子邊跟著她邊小聲哭,母親對他說:「你(先)回去,等我回家後(再)殺豬給你吃。」妻子剛從集市回來。就看見曾子要抓住豬把它殺了,妻子阻止他說:「剛才只不過是和小孩子開玩笑罷了。」曾子說:「孩子是不能和他隨便開玩笑的。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向父母學習的,聽從父母的教導。如今你欺騙他,這就是教他學會欺騙。
  • 曾子的「慎獨」
    (《人心與人生》)先秦文獻中常見「慎」,而「慎獨」一詞則源出於和曾子密切相關的《大學》,牟宗三先生斷定曾子就是首創者:「慎獨這個觀念孔子沒講,孟子也沒講。如果你要追溯這個觀念的歷史淵源,那當該追溯到誰呢?當該是曾子。」(《中國哲學十九講》)探討曾子的「慎獨」觀,有著獨特的思想史的認知意義,特別是對於理解儒家而言。《大學》第六章中,先後兩次出現了「慎獨」一詞。
  • 曾子孝順的例子有哪些記載 曾子孝順父母的故事有好多
    曾子身上有很多優秀的品質,最著名的就是孝順,千百年來曾子的孝一直影響著後世,曾子孝順的例子有哪些呢?小編來給大家說幾件體現曾子孝順的故事。   《孟子·離婁章句上》說:曾子奉養他的父母曾晳,每餐必有酒肉。將要撤席的時候,必定請示剩下的給誰。如果問:「有剩餘嗎?」一定回答:「有。」
  • 邵陽市曾子文化研究會成立
    邵陽市曾子文化研究會成立大會現場雲邵陽客戶端7月26日訊(全媒體記者 陳貽貴 通訊員 曾勝程 實習生 唐潔)7月26日,邵陽市曾子文化研究會正式成立。從此,邵陽愛好研究曾子文化的社會各界人士有了正式的社團組織和交流學習的平臺。
  • 曾子先世
    如果您有各地宗親聯誼活動的消息、文字、圖片、視頻等稿件資料,請您投稿於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整理髮布到平臺,讓全球的宗親共同學習各地的曾氏文化,學習宗聖曾子、繼承儒家思想; 以及資源整合、共享、互幫互助、尋根問祖、族譜查詢、信息發布。讓我們攜手同行,共同營建微信平臺,傳播曾氏正能量,因為有您,所以更加精彩!投稿微信:txyzwez003
  • 曾子:孝悌忠信傳家遠,修齊治平德業興
    >曾子(公元前505—公元前435年),名參,字子輿,春秋末年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因此,曾子雖然家庭並不富裕,但是他卻能盡己所能,細心周到地照顧父母的飲食起居。曾子奉養父親曾點的時候,每餐一定都準備酒肉;撤除的時候,一定要問剩下的給誰;父親若問「還有剩餘嗎?」曾參一定回答「有」,以讓父親滿意。曾子盡孝,不僅贍養父母的身體,更在養志,即讓父母精神愉快。曾子認為,孝子必須盡心盡力使父母心裡快樂。
  • 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的「三省」可歸於兩點,一為治學二為處世。「為人謀」和「與朋友交」這是為人處事;「傳習」是治學 。先講治學,什麼是「傳」?古人尤其是先秦時期,由於紙張未能發明,字只能刻於竹板故簡冊繁重。所以口耳相傳者多。
  • 曾子殺豬——一個好笑的古代故事
    在育兒故事裡面有一則曾子殺豬的故事。說的是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兒子哭著要去,曾子的妻子就哄孩子說,你先回去,等我回來之後為你殺一頭豬。等曾子的妻子回來之後,看到曾子正抓著一頭豬,要把它殺掉。曾子的妻子說,我只是和孩子鬧著玩的,你怎麼能當真呢?
  • 曾子如何誇讚子張?
    子張有學問,有德行,已經達至仁的境界,而我(曾子)能力有所不及,很難和他一起為仁的。這是在誇讚子張,子張已可為仁而曾子卻不能為仁。因為前面一章子遊說子張未仁,所以古人均認為曾子這句話的意思也是在說子張未仁,但是,若是他真的在批評子張你就直接說「然而其未仁」不就行了嗎?為什麼還說「難與並為仁」呢?
  • 課外文言文翻譯/曾子殺彘
    曾子殺彘                   韓非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
  • 中國曾子文化委員會心系貴州
    、曾仲勳剛參加完四川瀘州會議後,驅車趕到貴州遵義,視察「貴州曾氏宗祠」建設進展情況,並於25日趕往畢節市,參加了該市中國曾子文化委員會畢節分會成立儀式。    初冬的貴州,寒氣襲人,綿綿細雨晝夜未停,傍晚的雲霧中曾氏家人們聚集在桐梓縣榮光鎮貴州曾氏宗祠建設工地迎接來自遠方的貴客——中國曾子文化委員會曾凡益、曾仲勳兩位副主任。
  • 古文閱讀-曾子殺彘(韓非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汝)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
  • 曾子殺人事件
    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賢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適三人,臣恐王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聽也,請與子盟。」
  • 從《曾子殺彘》說起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汝殺彘(zhì)。」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這個故事選自《戰國.韓非子》,意思是: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趕集,她的孩子哭著也要跟著去。
  • 曾子與子思,孔子與孟子之間的儒家傳承
    曾子曾子及其思想簡述《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說:「曾參,南武城人,字子輿。少孔子四十六歲。孔子以為能通孝道,故授之業,作《孝經》。死於魯。」 據此,有人以《孝經》為孔子作,曾子述。也有人認為《孝經》是曾子作品。
  • 曾子的一生:為何「逆襲」成儒學宗聖
    妻子剛從集市回來,就看見曾子抓豬要把它殺了,連忙阻止他說:「剛才只不過是和小孩子開玩笑罷了。」曾子說:「孩子是不能和他隨便開玩笑的,孩子是要聽從父母的教導,如今你欺騙他,就是教他學會欺騙。母親欺騙孩子,孩子就不會再相信母親,這不是教育孩子該用的方法。」曾子於是就把豬煮了。曾參到了五十歲左右,天命自知了,名氣也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