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KANO還早,第一支打敗日本的臺灣高山族棒球隊,能高團!

2021-01-08 歷史酸梅

一般人對嘉農棒球隊的印象,總是聚焦於1931年打入日本夏季甲子園的事跡,但如果回到過去來看,當時自詡為臺灣唯一的言論機關《臺灣新民報》的報導,卻是著重在「三民族」的角上來待支球隊看這些。正是因為棒球隊的成員是由本島人、高沙的人以及內地人所組成,《臺灣新民報》的專欄文章記者在一篇文章中,特別提到這些是一個「真正的臺灣代表隊」,因為「嘉農棒球隊當然以超越其他球隊的運動者精神態度奮戰」。

而臺灣人得知道嘉農棒球隊用這麼「複合式」的時候容進軍日本甲子園,激起的不只是對棒球的盛情,更重要的在與民族主義式的認同,以及期望通過棒球,來證明白「臺灣人也是可以在國際場上佔有一席之位的」!嘉農棒球隊不管在當時的臺灣島內或是日本境內,都擁有超高的知名度(甚至現在也是),但是臺灣的第一個進軍日本的原住民棒球隊,可不是1931年的嘉農棒球隊喔!

這一支球隊,是「後山的榮耀」——能高棒球隊。實際上,棒球引進臺灣之後,起初僅是日本駐臺人員閒暇遊憩的遊戲,直到1906年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開始推動棒球運動後,以規格化、制度化的方式訂立棒球比賽規則,具有現代意義的棒球比賽才正式開展。這一波棒球風潮,迅速在臺灣西部的中等學校蔓延;花蓮地區則在1922年,由花蓮港廳長江口良三郎的主導下,成立了「花蓮港體育協會」,參賽隊伍包含「鐵道隊」、「鹽糖隊」、「旭組營造隊」等等。

其中,曾在旭組營造隊打球的林桂興,就是日後能高棒球隊(以下簡稱「能高團」)的重要推手。「能高團」主要的球員上場,都是由花蓮地區的阿美族青年所組成。過去,東部原住民進行狩獵的時候,常常撿拾隨手可得的石頭塊、竹棒為輔助工具。這樣的訓練過程雖然沒有形成制度化的遊戲或賽制,但在投、打的過程中,卻建立了良好的反射動作及過人的體力。

1921年,曾經擔任「旭組營造隊」主將的林桂興,無義間看到兩位舞鶴社的青年,正在利用石頭塊與木棒進行類似投打的舉動。驚人的速度比準確度,使林桂興當下便決定以這兩位青年為核心,召集有興趣了解棒球運動的阿美族青年。最後,這支棒球隊一共招攬了十四餘名的運動好手。在教練林桂興的訓練下,棒球隊成績越來越突出,不僅打敗了花蓮港其他傳統強隊,主投查烏馬更在1923年的某一次比賽中,創下投滿16局的驚人的記錄。

有鑑於此,花蓮港廳長江口良三郎與花蓮港街長梅野清太決定把棒球隊成員全數安排到「花蓮港農業補習學校」就讀,一方面提供更完善的訓練以及設備,同時以校隊、甚至是地方代表隊的名義進行訓練,期待日後能代表花蓮參加全島性的比賽。除此之外,政府也希望藉此向阿美族宣揚殖民帝國的進步,並對阿美族部落進行「招撫」、「教化」的殖民作業。以上種種,都是為了避免原住民再次進行武裝反抗。

與此同時,考量到以「高砂」為名過與籠統,不能突顯該隊以阿美族青年為主的特色,球隊最終改以阿美族主要狩獵場「能高山」命名。才此地,「能高團」終於正式成立了。由於總督府刻意栽培,以及能高團員優異的運動能力,除了橫掃臺灣東部的棒球隊之外,能高團也於1924年9月進行「西徵」。儘管最終勝負參半,但以原住民青年為主的指標性特點,確實也引起了不小的關注與話題。

1925年,能高團在臺灣總督府的支持下,從基隆市港出發,準備在日本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棒球友誼賽。7月9日,日本方面派出豐島師範學院,沒想到終局以28:0的成績大敗給能高團。為了不丟光日本帝國的臉,裁判只好宣告比賽結束,能高團的名聲,也在這一戰後出現在日本各大媒體。在這一個月的比賽中,能高團拿下了四勝四負一和的成績!

有趣的是,由於每次比賽過程也都以阿美族語溝通,對與日本球隊而言,這也成為一種完全無法參透的「暗號」。在這一次的巡迴比賽後,臺灣「能高團」的棒球能力被日本許多球團看中,相繼派遣專員到臺灣挖掘有潛力的球員。當時,能高團就有四位球員移居日本,在日本球壇表現優異。其中之一的羅道厚,甚至在1928年代表京都平安中學出戰甲子園,投出「無安打、無失分」的精彩比賽,幫助球隊拿下連續三場完勝,充分展現出這個臺灣棒球小將的價值。

其後,他除了進入棒球名校「法政大學」就讀,更在畢業後成為第一位以臺灣高山族身份登場的職棒球員。遺憾的是,在徵戰日本不久後,能高團面臨主導者到世、繼任的地方官員又無心經營球隊的局面,使得能高團的傳奇故事,也就這樣劃上了休息止符。資源較為不足的花東地區,在能高團後興起,促使日本球團開始重視原住民球員的優異體能,紛紛派遣球探前往部落找尋棒球好手。

若真要說能高團對於臺灣棒球歷史的貢獻,除了是第一個完全由原住民組成的棒球隊之外,殖民政府也在培訓能高團的過程中,發現可以利用棒球運動來達到教化、宣傳帝國思想的功能。能高團的出現,可以說是見證了原住民被納進殖民政府所建構的運動比賽之中。「能高」也為臺灣棒球發展史上,寫下了短暫卻又絢麗的傳奇篇章。

相關焦點

  • 臺灣棒球故事:紅葉精神傳奇 帶動棒球熱潮
    以木棍為球棒 石頭當球   臺灣棒球運動已有百年歷史,原住民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臺灣棒球一百年」作者謝仕淵指出,臺東地區受到嘉農棒球隊影響,花蓮地區的棒球風氣則受到能高團(前身為高砂棒球隊)影響,成為原住民男孩投入棒球運動的兩大重鎮,不少原住民女孩則延續日據時期臺灣女生的運動風氣而成為女壘選手。
  • 臺灣棒球故事:紅葉精神傳奇 帶動棒球熱潮(圖)
    「臺灣棒球一百年」作者謝仕淵指出,臺東地區受到嘉農棒球隊影響,花蓮地區的棒球風氣則受到能高團(前身為高砂棒球隊)影響,成為原住民男孩投入棒球運動的兩大重鎮,不少原住民女孩則延續日據時期臺灣女生的運動風氣而成為女壘選手。1968年紅葉少棒打敗日本關西聯隊轟動島內,紅葉隊「以木棍為球棒,把石頭當棒球」的艱困練球方式令人動容,也成為臺灣克難球隊的標竿。
  • 讓李登輝熱淚盈眶的臺灣電影《KANO》,究竟該如何評價?
    而電影《KANO》試圖講述的,便是這支嘉農棒球隊成立初期的一段輝煌歷史。導演馬志翔是島內原住民族「賽德克族」的一員。1930年,賽德克族在莫那·魯道的領導下,向日本殖民統治發動了「霧社起義」,這一事件後來被魏德聖吸收成劇本拍出了《賽德克巴萊》,馬志翔在其中還飾演過一角。
  • 臺灣高山族同胞根在祖國大陸
    祖國大陸越文化研究專家何有基經過長期研究得出結論:臺灣高山族同胞是古代於越族(簡稱越人)的一支,他們的根在祖國大陸浙江紹興一帶。高山族是臺灣的先住民,是原住臺灣的少數民族的總稱,又稱山胞,史學界對其來源一直沒有定論。
  • 臺灣棒球,名符其實的國民運動
    不過,對於臺灣,說到棒球,能聯想到的有太多太多:國民運動、「臺灣之光」、「棒球精神」、王建民…◎臺灣第一支女子棒球隊——木棉花女子棒球隊 一種集體的精神被提出或是被熱炒,多少能反映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所以,棒球對外來說,也被看作是承載臺灣人尊嚴的體現。
  • 臺灣高山族同胞痛批《臺灣論》歪曲抗日史實
    新華網臺北3月1日電(記者陳斌華範麗青)美化日本對臺灣殖民統治的漫畫書《臺灣論》激起臺灣各界民眾的義憤。今天台灣數位高山族知識分子召開記者會,駁斥小林善紀的《臺灣論》歪曲原住民抗日史實,企圖藉此書重溫帝國主義舊夢,並譴責少數臺灣人附合美化日本殖民統治的言論。
  • 臺灣高山族
    高山族有自己的語言,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大體可分為泰雅、鄒、排灣三種語群。沒有本民族文字,散居於大陸的高山族通用漢語。居住在臺灣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他們口頭文學很豐富,有神話、傳說和民歌等。
  • 叫臺灣原住民「高山族」?你那是歧視! 推敲迷
    中國目前劃定的55個少數民族中,包括臺灣地區的原住民「高山族」。但在臺灣,幾乎沒人提起這個名字,若你問起高山族,人們可能會說:「高山族?你說啥呢?」
  • 【棒球視野】「習馬會」與臺灣棒球
    《旋風小子》片段臺灣的棒球運動不論是競技水平還是職業化程度,都是所有體育項目中發展得最好的。臺灣人對棒球的熱愛,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臺灣的高中棒球大賽隨後臺灣三級棒球出徵世界少棒、青棒賽,從1974年到1991年間,累計獲得13次冠軍,並培養出許多優秀選手,使得臺灣後來在世界棒球舞臺顯露鋒芒。
  • 風雨30年,臺灣有棒球 | 老炮兒
    「司機在載我去比賽時說道,巴西有足球,臺灣則有棒球。」紐約時報的作者Steven Myers在文章裡寫道。棒球作為寶島臺灣當仁不讓的第一運動,擁有同樣走過30年曆程的中華職棒,如今的發展又怎麼樣呢?就在同一年,CPBL暴發了球員籤賭、放水打假球等事件,使其之前的輝煌瞬間「抹去」,7支球隊縮為4支,寶島棒球市場陷入了低潮。 更 嚴重的是, 因為轉播糾紛, 催生了臺灣地區的第二個職業聯盟,「 臺 灣職業棒球 大聯盟」。
  • 【棒球記憶】成為日本「棒球王」的中國人
    在日本崛起為世界棒球明星的王貞治在22年的職業球員生涯(1959-1980)中,王貞治一共擊出了868支全壘打,創造了「前無古人、後難有來者」的世界紀錄,幫助東京讀賣巨人隊連續9年奪下日本職棒冠軍1977年他榮獲首屆日本國民榮譽獎,時任首相福田赳夫親自為其頒發。迄今仍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獲得該獎的非日本國籍者。1980年退役後,巨人隊將他的1號球衣永久退役。之後,王貞治開始了自己依舊輝煌教練生涯,同樣曾率隊拿到過日本冠軍。2006年,他甚至成為日本棒球國家隊主教練,帶領日本隊力壓美國、古巴奪得了第一屆世界棒球經典賽的冠軍。
  • 棒球,不只是第一運動
    那次比賽中,也接觸了一些球迷,有些也是真的懂球,還有些老人記得,「當年日本人喜歡這玩意兒」。 臺灣的棒球傳統,確實也是沿襲自半個世紀的日治日期。打棒球的朋友跟我說,他們隊裡講的很多術語,也都還是日語。1968年,一支臺東鄉下的少年棒球隊,擊敗了剛剛奪得世界冠軍的日本關西地區選拔隊,大大鼓舞了人們的「民族自豪感」。但時過境遷,大家才知道,雖然名字也叫日本關西隊,但來訪的時候隊裡就沒有一個拿世界冠軍的明星球員,倒是紅葉隊裡有不少超齡的、冒名頂替的。這樣的故事,其實在深受愛面子中華文化影響下的兩岸,都不少見。第二個則是1996年的「籤賭案」。
  • 我國臺灣最早的民族——高山族
    高山族 是中國臺灣地區南島語系各族群的一個統稱。2008年,總人口為494107人。高山族支系繁多,臺灣經典電影《賽德克巴萊》便是講訴的高山族支系——賽德克族。高山族有自己的語言,屬南島語系 印度尼西亞語族,大體可分為泰雅、鄒、排灣三種語群。
  • 中國棒球史—中國棒球之父梁扶初
    在簡永昌先生的《中華棒球史記》和高正源先生的《東升的旭日---中華棒球發展史》中,都提到1911年華僑馮恩賜,曾組織球隊甚至打敗舊金山巨人隊,卻也沒推動到中國的棒運,而且,巨人隊是1958年才從紐約遷到舊金山,不曉得1911年他們是和哪支巨人隊比賽。
  • 臺灣為何痴迷棒球,韓國瑜演講時都忍不住提及?
    少棒隊員歸來後,受到熱烈歡迎棒球起源於美國,1895年日本人將其命名為「野球」,這一年,也是日本殖民統治臺灣的第一年。日本殖民統治者把棒球帶到了臺灣,並在遍布臺灣南部的蔗糖廠中設置了棒球隊,引發了民間的棒球風氣。20年代,臺灣各地的小學紛紛成立少棒隊,「少棒」、「青少棒」、「青棒」的「三級棒球」開始有了雛形。
  • 風雨30年,臺灣有棒球|樂天集團|棒球|臺灣|職棒
    「司機在載我去比賽時說道,巴西有足球,臺灣則有棒球。」紐約時報的作者Steven Myers在文章裡寫道。棒球作為寶島臺灣當仁不讓的第一運動,擁有同樣走過30年曆程的中華職棒,如今的發展又怎麼樣呢?上篇《老炮兒》欄目中,我們講述了臺灣職籃目前所面臨的艱困局面。今天,讓我帶你走進寶島棒球的世界。
  • 亞運棒球今日最終戰轉播預告 中國Vs日本 臺灣Vs韓國 附昨日戰報
    李太陽也不負教練所交代的任務,成功止住中國攻勢,只讓中國打出1支安打,沒有失分。9局上半韓國隊派上韓賢熙收尾,他也成功的讓中國3上3下,結束比賽。而今天將會是本屆亞運棒球的最後一天賽程,銅牌戰將會在臺灣時間28日中午11時30分開打,超多棒球資訊和情報,竟在棒球領域! 棒球迷必備微信號,還不趕快訂閱=》微信號:「baseballzone」掃一掃更有驚喜哦!
  • 地球防衛隊哪支最強?MAC隊被團滅,它消滅打敗奧特曼的怪獸
    第一,MAC隊MAC隊是在《雷歐奧特曼》TV版劇情當中出現的地球防衛隊,而他們的領導人物不是別人,正是被怪獸打敗無法變身的賽文奧特曼。其實,MAC隊如果發展自己的實力,不那麼依賴奧特曼,還是可以更強的。
  • 看球五十年,見證臺灣棒球崛起的第一代球評——張昭雄
    50 年來,張昭雄用盡人生菁華歲月,將一代代棒球魂在場上奮戰的過程,化作一張張用數字和英文字母編碼的觀戰紀錄。他是臺灣第一代的棒球記者、第一代的球評,是棒球在戰後成為臺灣國球的過程裡,最冷靜卻也最投入的見證人。
  • 為什麼臺灣人那麼熱愛棒球?
    為什麼棒球運動在臺灣那麼受歡迎?棒球能成為兩岸交流新標的嗎?來自臺灣的小李飛刀為你解讀。 棒球,一直都是臺灣的精神象徵。 稱棒球為超越藍綠的「臺灣共識」一點都不為過,只要臺灣有國際賽,全民加油祈福之團結,前所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