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彙」Tenet/信條

2020-12-16 參考消息

「Tenet」(信條)算不上一個出鏡率很高的英文單詞,直到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編劇和執導的同名電影《信條》近期上映。

正是因為這部電影,很多人不僅知道了「tenet」一詞,或許還知道了它曾是一個拉丁詞語,出現在義大利龐貝古城廢墟(ruins of Pompeii)的薩託方陣(Sator Square)上。

但即使沒有這部電影,很多人也會發現「tenet」的神奇之處:無論從左往右,還是從右往左,它的字母順序都是相同的。這種現象在英語中稱為palindrome(回文)。

和「tenet」具有同樣結構的英文單詞還有不少,常見的包括:civic(城市的、公民的),radar(雷達),level(水平),kayak(皮艇),reviver(復興者),madam(女士),等等。

回文甚至不僅限於英文單詞。無論是Step on no pets(勿踩寵物),還是Madam, I'm Adam(女士,我是亞當),連空格和標點都如鏡面般翻轉。而最有名的,應該是Able was I ere I saw Elba,據稱是拿破崙被流放到厄爾巴島時所說。此句直譯為「在我看到厄爾巴島之前,我曾所向披靡」。有國內學者譯為「落敗孤島孤敗落」,儘管未能完全貼合原意,但完美保留了迴文結構。

在中文裡,回文也是古已有之的文字遊戲(word play)。除去古詩詞不說,大多數人很可能都聽過「柳如是如柳」,「華萊士來華」,以及更接地氣的「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但如何以「信、達、雅」的標準實現中英互譯,卻是譯者最大的難題之一。

事實上,《信條》剛剛上映,該片「有無更加信達雅的中文譯名」就成為網上熱議的話題。如果按照《韋氏詞典》對「tenet」的解釋,a principle, belief, or doctrine generally held to be true, especially: one held in common by members of an organization, movement, or profession(眾人堅信的原則、信念或教義,尤其是某個組織、活動或行業的成員共同堅信的),「信條」的譯法基本符合「達」和「雅」的標準,唯獨缺少迴文結構,因此可能成為網友認為「信條」不「信」的理由之一。

至於網友提出的譯名,有借頭韻(alliteration)之便的,如「忐忑」;也有保留回文之形的,如「逆勢時逆」的;各有其妙,但於「信、達、雅」上,也各有其憾。由此可見回文翻譯之難,更可見再高明的譯者,在「不可譯性」(untranslatability)面前,終究會發出「翻譯是遺憾藝術」的感嘆。(張熠檸)

相關焦點

  • 諾蘭新片《TENET》熱映,但中文片名《信條》譯得太爛?
    影迷期待已久的諾蘭的新片《信條》(tenet)終於上映了,我也是第一時間去看了。相信很多人是通過《盜夢空間》、《星際穿越》認識並喜歡上這位鬼才導演的。《盜夢空間》四層夢境的設置依然為人津津樂道,《星際穿越》裡黑洞以及五維空間的展示,讓人們腦洞大開。
  • 英語|單詞「TENET」冷知識,它可不僅僅只是「信條」
    ——《信條》官網的電影概要9月4日,國內上映了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信條》,英文名:TENET。Tenet,原則、信念的意思,特別是指某個宗教或者哲學流派主要原則。用中文的「信條」來翻譯,倒是比較貼切。
  • 信條「Tenet」的結局是個圓滿的結局!
    在信條「 Tenet」中,諸如氣候變化之類的話題引起共鳴,而不是居於故事的中心。但是,如果您考慮電影的結局,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會在這裡發表致命的聲明。在信條「Tenet」中,氣候變化等主題更有可能引起共鳴,而不是它們實際上是故事的核心。 但如果你繼續考慮電影的結尾,克里斯多福諾蘭在這裡做出了一個非常宿命論的陳述。
  • 看《信條》學英文,燒腦的英文不是brain burning
    按照字典Oxford Languages中的定義,「tenet」為「a principle or belief, especially one of the main principles of a religion or philosophy(原則或是信念,尤其是宗教或是哲學中主要原則之一)」,所以譯為「信條」(港臺地區翻譯為天能)。
  • 《TENET信條》:最「諾蘭」的影片 ▏時空穿越版的「詹姆斯邦德」
    無論你在看電影前做了什麼準備,都無法預期《TENET信條》如何透過操弄角色與世界的時間順序所產生的感官失調,進而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體驗。因此,我們只需如劇中角色所說:「不要試著理解它,而是試著感受它」,以其作為觀賞《TENET信條》之前最適當的警語,亦是觀賞《TENET信條》之後感到一頭霧水時最好的藉口。「大膽?有些人會稱之為瘋狂!」,這句片中臺詞,恰巧足以描述克裡斯多夫諾蘭導演燒腦神作——《TENET信條》。
  • 《刺客信條》系列長評:不再「刺客」的刺客信條
    這篇開始我就會進入那個刺客信條中的刺客信條,漸漸消失的年代。並且在最後,我會非常誠實坦承我對這系列真實的想法,但首先,我們得從一個比較微妙的作品開始講起。《刺客教條:叛變》育碧索菲亞完成《自由使命》後,便馬上著手另款陪襯外傳的企劃ー《刺客信條:叛變》。是的,就是非常有名的那個,跟《大革命》同時發售的「可以當聖殿騎士」的遊戲。
  • 導演諾蘭只用「這個詞」形容《信條》!
    由導演克裡斯多夫諾蘭自編自導,並結合imax 超大規格底片和70釐米底片,橫跨七國拍攝的全新動作巨片【信條】,在今早(8/21)舉行臺北—洛杉磯連線記者會,由導演克裡斯多夫諾蘭、製片艾瑪湯瑪斯,約翰大衛華盛頓及伊莉莎白戴比姬共同參與,分享許多關於【信條】的幕後想法。
  • 揭開信條《TENET》電影名的真正含義 導演諾蘭玩古老文字魔咒
    早前網上傳出有影迷成功解開電影名信條《TENET》的終極含義,更成功串聯故事,究竟此戲名與什麼有關聯呢?注意!!!內文有少量劇透!!!)新增的有用資料也不多,亦沒有解釋為何會叫信條《TENET》,僅指出該「組織」了解到,未來將有一場比核戰更嚴峻的危機出現。
  • 《刺客信條:英靈殿》推出中文Podcast紀實系列「英靈殿的回聲」
    Ubisoft今日宣布推出以《刺客信條》系列最新作品《刺客信條:英靈殿》為主題的全新Podcast紀實系列「英靈殿的回聲」,所有集數現已可到Spotify收聽。本Podcast系列將帶領聽眾深入了解《刺客信條:英靈殿》的歷史,並帶給聽眾全新的沉浸式聲音體驗與引人入勝的故事,還有知名維京專家的見解。「英靈殿的回聲」邀請聽眾重溫斯堪地那維亞勇士入侵英格蘭的史詩冒險,通過獨特的Podcast 聲音體驗帶給聽眾有如紀錄片般的感受。本紀實系列旨在呈現維京社會的多種面貌,包括軍事策略、造船和女性角色。
  • 12 款「刺客信條」系列優秀佳作排行榜 你玩過哪些?
    編者按:「刺客信條」系列自 2007 年面世,就一度成為熱門遊戲,並在連續幾年內都維持著每年至少一部新作的發售頻率。雖然現在新作周期比之前稍有延長,但「刺客信條」作為長壽系列,的確給玩家帶來了不少愉快的遊戲體驗。那麼,如果將同系列作品做個橫向比較,能得到怎樣的結果呢?
  • 《信條》女主角Elizabeth Debicki多方位介紹「高人一等」的魅力
    《信條》除了顛覆現實的劇情,以及Robert Pattinson帥氣角色"Neil"在影片中的身分成熱話外,飾演女主角"Kat"的Elizabeth Debicki憑「異於常人」般的身高、仙氣美貌與優雅氣質,讓大家一見難忘!Elizabeth Debicki無疑成為了2020年下半年的話題女王,勢必成為好萊塢一線女星!
  • 「刺客信條:王朝」8月26日起登陸各大平臺雙周更新連載
    「刺客信條:王朝」8月26日起登陸各大平臺雙周更新連載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 《刺客信條 英靈殿》免費更新「聖誕季」現已推出
    育碧宣布,《刺客信條 英靈殿》的免費更新「聖誕季」現已推出。該季度更新將持續 3 個月,包括全新的挑戰和獎勵,所有玩家均可免費體驗的獨家故事內容以及遊戲內活動。「聖誕季」活動內容:擴建定居點,建立節日活動大廳。耶魯節活動開放至 2021 年 1 月 7 日,包含節日品酒、射箭、格鬥比賽。新增 2 個定居點任務。
  • 《信條》裡的這十個燒腦細節,80%觀眾二刷才能看懂
    1.關於信條,關於「tenet」《信條》講述的是主人公發現了來自未來的「逆武器」,為了尋求「信條」背後的真相,穿梭於全球各地,並逆行於時空,開展特工活動的故事。無獨有偶,本片的英文片名「tenet」是一個回文單詞,有信條,教條,信仰之意,順著讀和逆著讀都為「tenet」,頗有循環不斷的含義,仿佛寓意著人生是一條首尾相連的「因果鏈」。2.
  • 「蒙漢雙語普法」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開展《民族區域自治法...
    「蒙漢雙語普法」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開展《民族區域自治法》宣傳周活動 2020-06-02 0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刺客信條:奧德賽》DLC「至樂之原」值得一玩的五個理由
    編者按:《刺客信條:奧德賽》的首個 DLC「第一把袖劍之傳承」可謂師出不利,沒有新增場景,強行結婚生子的劇情更是引起了許多不滿
  • 漢米爾頓定製腕錶亮相剋裡斯託弗·諾蘭全新科幻動作巨製tenet...
    漢米爾頓定製腕錶亮相剋裡斯託弗·諾蘭全新科幻動作巨製tenet《信條》 由製片人構想,工程師傾情打造漢米爾頓設計師與工程師,攜手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電影新作
  • 「雙語科普」365天汽車往事1915-1-2(106 years ago)
    註:「The Penalty of Leadership」多譯為「對領導者的懲罰」或「出人頭地的代價」。curbside-classics-american/curbside-classic-1977-cadillac-eldorado-the-penalty-of-leadership/https://thebaffler.com/salvos/the-penalty-of-leadershiphttps://www.sohu.com/a/328397072_180188●【雙語科普
  • 《信條》終於來了,我們已經等了整整三年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新片《信條》,就這樣被眾人寄予了厚望。華納兄弟負責人日前也表示,《信條》將在各國的電影院復工後,儘快與全世界的觀眾見面。目前根據最新的定檔日期,《信條》將於8月26日,在15個國家和地區率先開畫,其中包括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等。9月4日將在中國、美國和俄羅斯等國家陸續上映。
  • 「龍之信條」第一季共7集現已在Netflix全部上線
    「龍之信條」第一季共7集現已在Netflix全部上線 動漫 178動漫整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