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視野】生態養殖 新疆漁業躍龍門

2021-01-19 天山網

漁民在博斯騰湖捕魚。新疆日報資料片

2018年9月17日,新疆博爾塔拉自治州溫泉縣扎勒木特鄉養殖戶在餵養金鱒魚。

  新疆日報訊(記者劉東萊 實習生張靜 韓亮攝影報導)3月21日,賽裡木湖逐漸融化的浮冰下,高白鮭正在緩緩遊動。與此同時,烏魯木齊時代廣場,一家名叫「鮭來」的餐廳生意興隆,人們在這裡細細品嘗著來自伊犁河谷尼勒克縣的三文魚。而在尉犁縣沙漠深處,由於塔裡木河生態輸水而形成的羅布湖水域,漁民初寧寧也開始了新一年的養蟹計劃。

  優質水源奠定高起點產業基礎

  阿勒泰地區的河冰正在不斷融化,迎接春天的到來。從河流到湖泊,日漸變薄的冰層下,無數魚兒正在撒歡。冰層消融後,漁網並不會從天而降。每年的4月至7月,阿勒泰地區所有天然水域全面禁漁,這一政策已實施多年。

  「它換來的是區域內特有魚類種質資源和水生生物多樣性的有效保護,以及禁漁期結束後漁民收入的穩定上升。」阿勒泰地區漁政管理中心執法科科長艾山江·買買提說。

  對水資源的嚴格保護、有效管理和科學利用,成為新疆漁業高起點發展的重要基礎。與國內漁業強省相比,新疆在漁業產業體系發展方面並不能說先進,但在漁業得以存在的基礎資源——水資源的水質、水類和水量上,有著相當大的優勢。

  「整個新疆的自然稟賦都非常好,河流大部分源於高山冰雪融水,甘甜清冽,水質純淨無汙染,為魚類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發展無公害漁業及生產有機水產品的理想之地。」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總工程師蔡林鋼說,「目前,賽裡木湖、烏倫古湖等水域均通過國家有機食品的認證。如今全疆上下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為新疆水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塔河流域積極有效的治理,讓這一地區水資源的分布日趨合理,並湧現著新的資源點。1.2萬畝水域面積的羅布湖在近年悄然生成,最深處達7米的湖水澄澈透明,水草豐茂。初寧寧在這片新生湖泊裡養殖各種魚類,甚至還有大閘蟹。「我養蟹時間不長,蟹的產量二三十噸,在尉犁本地就賣完了。」初寧寧說。

  新疆對水資源的保護也日益嚴格。2018年,河(湖)長制在全面推行,從自治區到村,各級河(湖)長常態化開展巡河工作,累計巡河巡湖15萬人次,實現了河湖巡查全覆蓋。

  隨著河(湖)長制為代表的制度體系不斷健全,意味著新疆不斷加強優質天然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基礎。自然資源由此成為產業資源,原有漁業經營主體必須不斷提高環保投入,而新入企業則必須在一開始就面臨更高的環境準入門檻。正是在優良水資源和更高環保要求的雙重助力下,新疆水產業的基礎優勢得以建立。

  生態內核推動漁業供給側改革

  烏魯木齊時代廣場寫字樓的一間明亮辦公室裡,新疆天蘊有機農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姚丁香正在為新項目而忙碌。「我們現有基地的漁業生產能力,在技術上可以達到6000噸,但公司決定在原基地維持3000噸的生產水平,不再擴大產量。」姚丁香說,「另闢水域而不在現有基礎上擴大生產,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為了保證水域水質的優良。」

  短短4年時間,天蘊公司已經取得了11項核心技術,他們以綠色生態養殖方式建設「智慧工廠」。如在養殖綠色產品的環保網箱底部,設置漏鬥形狀的大型網箱廢棄物收集裝置,對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殘留物做到及時收集,變廢為寶。另外,通過對庫底淤泥的收集,使固體廢棄物收集率達到97%以上。

  在一系列環保措施的基礎上,殘存在水體中的少量營養物質通過發展「碳匯漁業」得到充分消減。姚丁香說:「公司每年增殖放流在水庫中的2萬尾濾食性的鰱魚、鱅魚等,能有效消減氮、磷等物質,使養殖生態環境得到平衡。」

  在新疆,立足打「生態牌」的企業不止天蘊公司一家。事實上,大到龍頭企業,小到個體養殖戶,無一不將生態優勢視為自身最大的競爭優勢。在擴大產能的路徑選擇上,同天蘊公司一樣,大多數從業者不約而同地選擇扁平化的擴張戰略,給現有生產水域的生態容量以充分空間,而不是將其吃幹榨盡。

  「現在我們成魚的年產量是四五百噸,」新疆賽湖漁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工程師侯玉軍說,「但目前我們並沒有一味擴大產能,因為要充分考慮賽裡木湖的環境承載力。」

  這並不意味著企業放棄發展。2014年,賽湖漁業和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大連海洋大學、中國水科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聘請漁業專家到公司參與科研開發,為冷水魚相關產業提供複合型人才和高新技術支持。

  如今,賽湖漁業已形成高白鮭魚苗繁育、放流捕撈、加工、餐飲等完整產業鏈,每個環節都在產生收益。「賽湖漁業是全國最早形成白鮭屬魚類規模化生產體系的企業,目前養殖規模、水平和效益都是全國第一。」蔡林鋼說,「同時我們已開始向青海、內蒙古、黑龍江等省區輸出技術。」

  豐富產品進軍多元化消費市場

  目前,張海江已開始謀劃今年的生意。這位烏倫古湖上的資深「魚把頭」,已經連續八年擔任烏倫古湖冬捕文化旅遊活動祭湖醒網儀式的主祭人。傍湖而生的福海縣依靠漁業資源,做的卻是遠超出賣魚範圍的「大生意」。

  作為國家級示範性漁業文化節慶,烏倫古湖冬捕文化旅遊活動已經成為福海縣享譽國內的名片,更成為新疆冬季旅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漁業相伴相生的漁家樂也已經有上千家,旅遊年收入上千萬元。而在伊犁河谷、塔河流域,在無數水景相伴的地方,漁業和旅遊結合造就的綜合產品已成為當地發展經濟的重要手段。

  而在消費能力相對強勁、集散平臺作用發揮顯著的烏昌地區,漁業市場為全疆從業者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機會。

  每年中秋節前夕,王則花就會忙得幾乎沒時間吃飯。這位烏魯木齊市米東區三道壩鎮榮祥欣稻蟹養殖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通過有機水稻和螃蟹的綜合種養,每年有數十萬元的收益。而離她不遠的羊毛工鎮,人們在王敬輝的池塘邊排起了長隊,等著購買他的南美白對蝦。

  離開池塘,王敬輝的對蝦更多的是在烏魯木齊市北園春海鮮市場銷售。與以往吃水產靠「調運」不同,目前,新疆水產養殖已形成以草魚、鰱魚、鱅魚、鯉魚、鯽魚等大宗魚類為主,名優特品種為輔的結構層次,名優特品種多達20種。「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活蝦、活蟹,半數以上是新疆本地產的。」北園春海鮮市場經理宋立軍說。

  與此同時,新疆越來越多的優質農產品採用直運的方式赴內地。藉助現代冷鏈物流體系,那些以高端市場為目標的水產品走得更快更遠。「烏市的直營體驗店『鮭來』經過試營業,讓我們堅定了對本地消費市場的信心。」姚丁香說,「公司的三文魚,出水24小時內就可以運達上海,那是我們目前主要的終端市場。」

  為保證新疆水產品的時效和安全,南航貨運開闢了「綠色通道」,新疆各地水產品從每天凌晨6時就開始登機,當天全部空運出疆。「通過專機運輸,再加上冷鏈物流體系,水產品直運取得了很大進展,」順豐速運(集團)公共事務部駐新疆辦事處總經理李守國說,「以阿勒泰冷水魚為例,能夠保證12小時以內運達部分省會城市。」

  不僅如此,立足於品質,藉助於現代物流體系的新疆水產品正在走出國門。2016年,賽湖漁業繁育基地所在的溫泉縣,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准為我國首個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該縣高白鮭、凹目白鮭、齊爾白鮭三種冷水魚產品被批准為安全示範區出口品種。

  而在天山南麓,產自博斯騰湖的池沼公魚已經出口到日本、韓國。博斯騰湖漁站站長張立介紹,博斯騰湖池沼公魚進入日本市場後被定為特A產品,佔到日本池沼公魚市場的七成份額。如投石入水,新疆水產品正如漣漪般由近及遠,向全球市場擴散。

  【點評經緯】守得住底線才能佔得住高點

  新疆擁有數千平方公裡的河湖天然水域,近些年,以冷水魚為代表的漁業利用水資源的質量優勢,正在進行漁業發展的「彎道超車」。

  面對如此優良的天然水域資源,如何有效穩妥地開發利用綠水青山?如何辯證對待「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二者的關係?在實際操作中,並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

  新疆漁業發展的主要路徑,為踐行「兩山理論」作出了獨特闡釋。無論政府還是企業,保護環境成為底線,而正是這種底線思維,不僅保存了優質的水環境,更成為新疆漁業追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

  政府在面對水域環境治理時態度堅決,不模稜兩可,以塔河為代表的流域治理成為中國生態環境治理的優秀範例。可以捕撈時適度作業,禁漁期間杜絕捕撈作業,以阿勒泰地區為代表的各地政府明確傳達了對水域環境治理的原則。

  另一方面,漁業開發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將保持優良水環境作為自身存續發展的基礎原則。不可否認的是,國家對環境保護的積極政策引導和嚴格制度保障必然會規範企業的行為,但同時生態文明理念的深入人心,也使保護環境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自覺行為。

  坐擁中國最優質高山冷水魚場資源的賽湖漁業,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為了保持水環境的生態容量,放棄了擴大優勢產品產能這一最簡單也是最經濟的途徑。通過自主創新,不斷完善產業鏈,追求高質量的發展。

  乍一看,企業這麼做費錢費力,但這正是目光長遠的體現。正是對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性水資源的堅定捍衛,倒逼企業不斷自我革新。最終在守好環境「家底」的同時,於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建立了新的利潤增長點,不僅開創了新的產品領域,更大幅降低了單一產品帶來的市場風險,從而進一步確立了自己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

  實踐證明,守得住底線才能佔得住高點。無論是政府對新疆天然水域的有效管理,還是賽湖漁業和天蘊公司的戰略發展方向,都意味著底線思維對原則性立場的堅決捍衛。(劉東萊)

相關焦點

  • 蟹肥魚美要天然——江蘇大力推進漁業生態健康養殖見聞
    、吃得健康,江蘇在生態健康養殖上,著實下了一番工夫。2017年,全身水產養殖面積達到1100萬畝,水產品總產量520萬噸,漁業產值1740億元,漁業經濟總產值3260億元。近年來,我們大力發展生態健康養殖,對綠色和質量的追求,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江蘇省海洋漁業局副巡視員費志良說。  「健康養殖系統」為大閘蟹添「綠色」——  養好一湖一塘水,先要養好一湖一塘草。
  • 重慶銅梁:魚兒肥美蝦蟹壯 生態養殖是訣竅
    摘要:今年以來,重慶銅梁漁業生產在重點發展加州鱸魚、烏魚、小龍蝦、甲魚、大閘蟹、大鯢等特色品種養殖的基礎上,著力實施了水產綠色健康養殖,嚴控違禁藥物,既降低了養殖成本,又大大提高了水產品質,確保了水產品質量安全。
  • 貴州省生態漁業陳興科:新發展格局為企業家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平臺
    貴州省生態漁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陳興科  貴州省生態漁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陳興科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說,企業家精神是新發展格局的最核心元素,新發展格局也為企業家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發展平臺。  陳興科說,貴州省生態漁業從開始成立的時的定位就是高質量發展,產品定位是高品質、中高端。貴州從來都不是水產大省,但貴州擁有好的水資源,好水養好魚,貴州水質好、水溫低,生產出來的漁產品生產周期比較長、品質比較高,所以公司一開始的定位就是高質量發展。  陳興科介紹了貴州省發展生態漁業三方面的意義,一個是保護生態環境,二是滿足消費者需求,三是助力脫貧攻堅。
  • 清冽河湖生長綠色財富——來自新疆冷水魚龍頭企業的觀察
    2020-12-08  A05版●經濟視野  新疆日報  11月28日至29日,北疆降下了今冬第一場大雪。以一處突出的岬角為中軸,35個單體面積2000平方米的圓形生態環保網箱點綴在水面,仿佛為喀什河戴上了一串「項鍊」。新疆天蘊有機農業有限公司的秘密正源於此。   11月25日,天蘊公司順利通過了國家相關部門數字漁業項目的驗收,成為目前全國唯一使用「數字農業」技術進行三文魚養殖的企業。
  • 綠色生態養殖學術論壇在黃海水產研究所成功召開
    11月20日,由青島市生態學會主辦、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協辦的青島市生態學會第四屆年會暨第十八屆青島市學術年會分會場——綠色生態養殖學術論壇以線上線下聯動方式在黃海水產研究所召開。來自黃海水產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島大學、青島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山東省海洋經濟文化研究院、青島市園林與林業局、青島市林業工作站、青島市觀鳥協會等單位的100多名專家、學者和研究生出席了本次會議。會議由青島市生態學會秘書長、黃海水產研究所毛玉澤研究員主持。
  • 2019年中國漁業總產值達2.64萬億元,休閒漁業發展長期向好「圖」
    其中明確提出要「依法制定出臺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合理劃定水產養殖區、布局限養區、明確禁養區,集成推廣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模式,到 2022 年建成 2500 個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這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我國漁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漁業強國指明了方向。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漁業經濟總產值26406.50億元,同比增長2.1%。
  • 浙江嘉興平湖市水產養殖走上生態綠色之路
    浙江嘉興平湖市水產養殖走上生態綠色之路2020-12-13 12:3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嘉興市人民政府林埭鎮治水辦工作人員倪偉力說,經過實踐,養殖尾水經過尾水收集管道到達改造的「三池兩壩」,通過使用微生物製劑來控制池塘水質富營養化,系列環節層層淨化,治理後的尾水達到相關排放標準,大大減少了水汙染。一直以來,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是我市經濟發展的組成部分,但由於養殖布局和產業結構不合理、局部地區養殖密度過高等,使得養殖尾水直排直放或排放不達標,破壞了水生態、水環境。
  • 臺灣養殖漁業展覽暨會議 9/28南港展覽館登場
    臺灣臺北2017年4月28日電 /美通社/ -- 由臺灣農委會及亞洲第一大專業展覽主辦單位UBM亞洲博聞共同舉辦 - 「2017臺灣養殖漁業展覽暨會議」將在9月28日起一連三天於臺北南港展覽館舉辦。
  • 嵐皋:綠水生態美庫區,水面養殖促增收
    嵐皋縣綠水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2013年落戶孟石嶺鎮田壩村以後,主要從事銷售育苗多鱗白甲魚(錢魚)、鱘魚、虹鱒魚、赤眼鱒、鱖魚等品種為主,打造一流的地方特色水產養殖基地。嵐皋縣綠水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經理 馬力現在的水是引用嵐河的水自流到廠區,仿生態的人工河深度是2米,寬度是18米,仿照河道的情況主要養殖多鱗白甲魚,嵐皋當地稱的是錢魚。好水養好魚。因為公司利用嵐河水健康生態流水養殖模式,所以這些魚的品質一直受到顧客的青睞。
  • 甘肅天水武山縣休閒漁業成為漁業發展新亮點
    ,更進一步推動了休閒漁業的迅猛發展。&nbsp&nbsp&nbsp&nbsp休閒漁業是以漁業生產為載體,通過資源優化配置,將休閒娛樂、觀賞旅遊、生態建設、文化傳承、科學普及以及餐飲美食等與漁業有機結合,實現一二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一種新型漁業產業形態,主要包括休閒垂釣、漁家樂、觀賞魚、漁事體驗和漁文化節慶等類型。
  • 海鷗島崛起「漁業王國」:打造國家級名優漁業發展樣板區
    打造國家級名優漁業發展樣板區 番禺地處珠江出海口,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水產養殖水域面積超過了6萬畝,其中海鷗島上有3萬多畝。在漁業專家看來,大灣區以及廣東漁業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而番禺海鷗島正是「漁業王國」的核心區。
  • 網圍大閘蟹為生態環境讓路 太湖將徹底告別圍網養殖
    環保部門監測表明,東太湖網圍養殖區底泥中的有機質、總氮和總磷均比未養殖水域大幅增加,明顯影響水質。國家環保部門明確,太湖最主要功能是提供飲用水源、調蓄防洪,保持流域生態平衡,發展漁業必須服從這一大局。2017年,中央環保督察組實地察看我省治太工作,約談沿湖的蘇錫常三市政府,明確指出我省東太湖養殖過程大量投餵冰魚和顆粒飼料,太湖圍網養殖汙染突出,要求限期完成清拆。
  • 杜爾伯特入選國家級漁業健康養殖示範縣
    關注新華網  農業農村部公布國家級漁業健康養殖示範縣(第六批)名單,杜爾伯特縣榜上有名,為全省此次唯一入選縣。  地處松嫩平原腹地的杜爾伯特縣,嫩江流經境內146.7公裡,烏裕爾河、雙陽河呈無尾狀散流境內,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湖泊441個,水域總面積達205萬畝,現有可養殖水面105萬畝,是省內可養水面最大的一個縣。在杜爾伯特縣的水域資源中,大水面佔比達到90%以上,單體面積1萬畝以上的湖泊30多個,是典型的碧水漁業,且具有得天獨厚的天然漁業水域資源優勢。
  • 國家級漁業健康養殖示範縣名單公布 杜爾伯特上榜
    東北網1月12日訊 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國家級漁業健康養殖示範縣(第六批)名單,杜爾伯特縣「榜上有名」,為全省此次唯一入選縣。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有關精神,按照關於開展漁業健康養殖示範縣創建活動有關工作安排,農業農村部對申請創建國家級漁業健康養殖示範縣,以及示範縣有效期屆滿的有關縣(市、區)進行了現場驗收(複查)。根據驗收(複查)結果,公布驗收(複查)合格的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等17個國家級漁業健康養殖示範縣(第六批)名單,有效期自2021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
  • 多措並舉探索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新模式,廣東佛山三水成功創建省級...
    /資料圖片  記者馬永釗通訊員林偲航報導:憑藉堅實的水產養殖基礎,以及進一步明晰漁業發展規劃、提升生態健康養殖及漁業管理水平等一系列舉措,三水區日前順利通過省農業部門專家組驗收,成功創建省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縣。
  • 精河縣:加強養殖培訓 助力漁業發展提質增效
    「在養殖魚蝦時要根據天氣、水質等情況,控制好飼料的投餵量,不宜過多投喂。」12月16日,精河縣水產養殖培訓班在大河沿子鎮別斯村開課,來自州農業農村局水產推廣中心負責人為全縣水產養殖合作社負責人及養殖戶上了一堂生動務實的漁業高產技術培訓課。
  • 今起新疆兵團北屯市轄區天然河流實施全年禁漁
    中新網烏魯木齊4月1日電(記者 戚亞平) 記者4月1日從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水政(漁政)監察支隊獲悉,自2020年4月1日起,第十師北屯市區域內所有天然河流實施全年禁漁,天然湖泊(烏倫古湖)的禁漁時間為4月1日-7月31日,以此保護天然水域漁業資源和水生態環境。
  • 福州遠洋漁業發展規模全國居首 境外養殖基地四個
    福州遠洋漁業發展規模全國居首 境外養殖基地四個2014-05-15 08:3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福州日報        瀏覽量: 1050 次 我要評論   境外養殖基地已有4個  在遠洋漁船駛向大洋同時,一些漁業龍頭企業和養殖大戶也大膽走出國門,積極開發境外養殖生產基地,並取得了初步成果,為全國率先拓展境外養殖積累經驗。  據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市已在印尼瑟蘭島、金馬安、巴淡島和緬甸維桑建立4個養殖基地,項目籤約面積8700公頃,總投資5.3億多美元。
  • 從桑基魚塘到智慧漁業看耕育農業的發展歷程
    「2019智慧農業與數權經濟高峰論壇」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大會由中國生態博覽會組委會、商業產品溯源平臺主辦。論壇上,聯合國工發組織全球科技創新專家委員會執行主席孫建圍繞著智慧農業、智慧漁業、耕育漁業發展與循環經濟,分享了在數字農業時代背景下如何利用智慧農業發展機遇,建立中國生態品牌,並在產業融合的大潮中得到進一步發展。他指出,水產養殖也是耕育田園的重要組成部分,耕育漁業就是建立在中醫農業技術和耕育農法基礎上的產業,區塊鏈溯源是農產品質量提升的重要保障。
  • ...與趨勢同行」,2020第二屆中國智慧漁業發展論壇在合肥隆重舉行!
    通威堅持科技與模式創新,以科技打造核心競爭力,驅動農業和新能源雙主業高效協同發展,緊密圍繞「成本最優、操作便捷、養殖可控、生態環保」四個核心關鍵點。從「品種、技術、模式、管理」上進行探索。加快構建水產養殖綠色發展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大力推廣「設施漁業+生態健康養殖模式」,示範推廣一批符合水產綠色健康發展要求的技術模式,提升產業發展質量,促進水產養殖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