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名要趁早,但也不乏支持厚積薄發、大器晚成的人。「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的春秋時期,槍打出頭鳥是常有的事情。楚莊王即位時雖尚不足二十歲,但是古人成熟都比今人要早許多,他之後隱忍多年,既不趁早出名,亦不大器晚成,這或許就是他的智慧所在吧!
麻痺對手
中原霸主晉國被秦國打敗之後,南方楚國正如日中天,一心想要和晉國爭霸。但隨著楚成王的去世、楚莊王的登基,楚國正值內憂外患的複雜局面。且不說國內公子儀與公子燮的犯上作亂,就說他國的虎視眈眈吧,此時的楚國根本就不適合大鵬展翅。所以,楚莊王才不顧晉國的挑釁,不管大臣的反對,飲酒作樂豈不美哉。麻痺對手,往往才是最致命的,荒唐的背後,是長時間的準備。
準備展翅
當時楚莊王下了一條命令,誰要是敢勸諫,就是死路一條。面對楚莊王整日沉迷酒色,大臣伍舉、蘇從實在是不能沉默了,那就爆發吧!
伍舉說:「楚國山上,有一隻大駕,身披五彩,樣子極神氣。可是一停三年,不飛也不叫,這是什麼鳥?」楚莊王說:「這可不是普通的鳥。這種鳥,不飛則已,一飛將要衝天;不鳴則已,一鳴將要驚人。你去吧,我已經明白了。」
一鳴驚人
以前的楚莊王有多荒唐,如今就有多聖明!他親賢人,撤小人;制兵器,操兵馬;體百姓,安民心。試問,這樣的國君如何不能夠帶領國家一鳴驚人、逆襲問鼎呢?
楚莊王首先收服南方許多部落,這些部落大多都是受到晉國慫恿而脫離楚國的;其次打敗宋國;最後打敗戎族,直到周都洛邑附近才停止。楚國的大翅初露鋒芒,崛起指日可待。
問鼎中原(志向)
此時周天子早已名存實亡,很多諸侯都不懼怕他,楚莊王也不例外。楚莊王在洛邑郊外舉行閱兵,周天子只好派大臣王孫滿去慰勞他。他倆談論天下大事,九鼎孰輕孰重?
王孫滿說:「國家的強大,主要靠德行服人,不必去打聽鼎的輕重。」
楚莊王也知道周天子作為天下共主,其地位是不可能動搖的,只好作罷。
飲馬黃河(實現)
在那以後,楚莊王打理國家得到隱士孫叔敖的幫助,日復一日,國力就更加強盛了。孫叔敖的能力十分出眾,名聲十分高潔,正是因為楚莊王的任人唯賢,他才心甘情願為其效力。
楚晉必有一戰,如今時機已成熟。公元前597年,楚莊王打鄭,晉國救之,他們於邲地(今河南鄭州市東)發生了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晉國不敵慘敗,一半人馬停留在了歷史當中,另一半人馬逃到黃河邊上。自此之後,楚莊王真的飲馬黃河、逆襲問鼎了。
結語
當晉國大逃亡時,楚莊王並沒有趕盡殺絕,他說能夠報仇雪恨足矣,何必殺那麼多人呢?
一環扣一環,能夠成為春秋五霸最後一霸,這其中皆是楚莊王的智慧所在。他以名不見經傳麻痺對手,然後準備展翅、一鳴驚人,最後展現問鼎中原的志向,通過飲馬黃河證明自己,大智若愚的他值得尊敬!
我是真假歷史回聲,千百年來,白雲悠悠,滾滾歷史,故事何其多,所幸能夠遇見你們,感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