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最後一霸,名不見經傳的楚莊王,一鳴驚人背後皆是智慧

2020-12-23 真假歷史回聲

出名要趁早,但也不乏支持厚積薄發、大器晚成的人。「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的春秋時期,槍打出頭鳥是常有的事情。楚莊王即位時雖尚不足二十歲,但是古人成熟都比今人要早許多,他之後隱忍多年,既不趁早出名,亦不大器晚成,這或許就是他的智慧所在吧!

歌劇·楚莊王

麻痺對手

中原霸主晉國被秦國打敗之後,南方楚國正如日中天,一心想要和晉國爭霸。但隨著楚成王的去世、楚莊王的登基,楚國正值內憂外患的複雜局面。且不說國內公子儀與公子燮的犯上作亂,就說他國的虎視眈眈吧,此時的楚國根本就不適合大鵬展翅。所以,楚莊王才不顧晉國的挑釁,不管大臣的反對,飲酒作樂豈不美哉。麻痺對手,往往才是最致命的,荒唐的背後,是長時間的準備。

荒唐的背後是長時間的準備

準備展翅

當時楚莊王下了一條命令,誰要是敢勸諫,就是死路一條。面對楚莊王整日沉迷酒色,大臣伍舉、蘇從實在是不能沉默了,那就爆發吧!

伍舉說:「楚國山上,有一隻大駕,身披五彩,樣子極神氣。可是一停三年,不飛也不叫,這是什麼鳥?」楚莊王說:「這可不是普通的鳥。這種鳥,不飛則已,一飛將要衝天;不鳴則已,一鳴將要驚人。你去吧,我已經明白了。」

楚莊王和愛臣

一鳴驚人

以前的楚莊王有多荒唐,如今就有多聖明!他親賢人,撤小人;制兵器,操兵馬;體百姓,安民心。試問,這樣的國君如何不能夠帶領國家一鳴驚人、逆襲問鼎呢?

楚莊王首先收服南方許多部落,這些部落大多都是受到晉國慫恿而脫離楚國的;其次打敗宋國;最後打敗戎族,直到周都洛邑附近才停止。楚國的大翅初露鋒芒,崛起指日可待。

一飛沖天

問鼎中原(志向)

此時周天子早已名存實亡,很多諸侯都不懼怕他,楚莊王也不例外。楚莊王在洛邑郊外舉行閱兵,周天子只好派大臣王孫滿去慰勞他。他倆談論天下大事,九鼎孰輕孰重?

王孫滿說:「國家的強大,主要靠德行服人,不必去打聽鼎的輕重。」

楚莊王也知道周天子作為天下共主,其地位是不可能動搖的,只好作罷。

楚莊王·劇照

飲馬黃河(實現)

在那以後,楚莊王打理國家得到隱士孫叔敖的幫助,日復一日,國力就更加強盛了。孫叔敖的能力十分出眾,名聲十分高潔,正是因為楚莊王的任人唯賢,他才心甘情願為其效力。

楚晉必有一戰,如今時機已成熟。公元前597年,楚莊王打鄭,晉國救之,他們於邲地(今河南鄭州市東)發生了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晉國不敵慘敗,一半人馬停留在了歷史當中,另一半人馬逃到黃河邊上。自此之後,楚莊王真的飲馬黃河、逆襲問鼎了。

楚莊王出徵雕像

結語

當晉國大逃亡時,楚莊王並沒有趕盡殺絕,他說能夠報仇雪恨足矣,何必殺那麼多人呢?

一環扣一環,能夠成為春秋五霸最後一霸,這其中皆是楚莊王的智慧所在。他以名不見經傳麻痺對手,然後準備展翅、一鳴驚人,最後展現問鼎中原的志向,通過飲馬黃河證明自己,大智若愚的他值得尊敬!

我是真假歷史回聲,千百年來,白雲悠悠,滾滾歷史,故事何其多,所幸能夠遇見你們,感謝支持。

相關焦點

  • 春秋五霸之——「一鳴驚人」的楚莊王
    在現今的湖北荊州市北門郊外,有一座鬱鬱蔥蔥,松柏肅立的墓穴,裡面埋葬著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和他的王后。楚莊王是春秋五霸之中唯一稱王的諸侯,他少年繼位,清正廉潔,任用賢臣,主政時期將楚國治理的國富民強,他將楚國國土面積增加了3000多裡,在位期間打贏了26個國家,稱霸中原,是名副其實的中原霸主。
  • 「春秋五霸」之「一鳴驚人」楚莊王
    —前591年),又稱荊莊王,羋姓熊氏,名侶,諡號莊。楚穆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之前,楚國一直被排除在華夏文化之外,自莊王稱霸中原,不僅使楚國強大,威名遠揚,也為華夏文化的傳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
    大家都知道有一個成語叫「一鳴驚人」,這個成語的由來和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有關。按照現代人的觀點,楚莊王就是一個「大男主」,從廢柴逆襲成為霸主。他繼位之初沉湎酒色,不理朝政。楚國朝堂之上奸佞橫行,大夫伍舉直言上諫。楚莊王羞愧萬分,以鳥為喻,說出了一番豪言壯語。
  • 一鳴驚人的楚莊王,在春秋五霸中實力到底有多強?
    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晉文公、楚莊王,成就霸業的齊桓公,連前朝天子周襄王都承認了他的獨尊地位,他沒有稱王,宋襄公野心勃勃,極其渴望稱霸,但也沒有稱王,但楚國不一樣,早早便自立為王,春秋五霸時期,出了一個楚莊王,他的故事史學家能研讀十天半月,他在春秋五霸中的實力到底有多強呢?
  • 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曾立下赫赫戰功,那時楚國能徵服周國嗎?
    楚莊王登位之初,是個默默無聞的楚君,他裝著花天酒地、好色淫逸的樣子,在國內危機和權力鬥爭的戰爭中故意裝傻自救,然後暗中觀察、觀望一切。楚莊王的種種舉動表明,他是一個有深刻洞察力的人,他的情感是看不出來的。在楚莊王的領導下,楚國能打敗強大的晉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說明莊王確實是個能人。
  • 揣著明白裝糊塗的楚莊王,最後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在春秋戰國時期,有好多好多我們喜歡的英雄豪傑,他們用自身美好的故事來給我們留下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在這麼多的英雄裡,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一位特殊的英雄,他就是赫赫有名的楚莊王。
  • 揭榜:春秋五霸誰應居首?楚莊王名副其實,宋襄公靠仁義上榜
    春秋五霸都有誰?歷史上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宋襄公和秦穆公;另一種則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不管是哪一種,有三個人物是大家一致認可的,就是齊桓公、晉文公和楚莊王。筆者更贊同第一種說法,在下文中也採用第一種說法,對春秋這五位榜上有名的霸主進行分析排名。
  • 楚莊王一鳴驚人:耐住寂寞韜光養晦,才能厚積薄發一擊即中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為了以示自己的與眾不同,一上任就棄舊革新大顯身手,一些有大志向的帝王即位後,往往更是一系列政令革新,彰顯自己治理才華,可歷史上有一位君王就與眾不同,他就是繼位三年頹廢三年,最後卻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
  • 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春秋五霸前幾位霸主都稱為公,為啥楚國這麼特立獨行要叫做王呢?
  • 春秋五霸之楚莊王問鼎中原
    楚莊王,楚穆王之子,羋姓,熊氏,名旅(或侶),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楚國雖為南蠻之地,卻一直意圖稱霸中原,但也一直受挫。前有齊桓公率兵入楚興師問罪,最終向周王室尊王進貢; 後有晉文公時與晉國城濮之戰正面交鋒,大敗而回。
  • 橫向對比宋襄、秦穆、闔閭、夫差、勾踐,誰更有資格入選春秋五霸
    霸主的三種說法與標準「五霸」一詞,最早出自戰國時期的《孟子》一書,「所謂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諸侯,五霸之罪人也」。何為「三王之罪人」?乃是說五位霸主是夏禹、商湯、周武王的罪人,因為他們破壞了古代的禮制。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幾種說法,我們初中歷史教科書上所介紹的是《史記·十二諸侯年表·索隱》所載的「以討伐為會盟主,政由五霸。
  • 一鳴驚人這個成語,在歷史上到底是指楚莊王,還是指齊威王?
    一鳴驚人的故事,大家並不陌生。但在故事主人公上,卻存在著一些偏差。有的人說講的是楚莊王,有的人卻說是齊威王。那麼,這個故事到底講的是誰呢?
  • 春秋五霸之前,還有春秋三小霸,他們分別是誰?
    春秋三小霸,指的是春秋初期最早稱霸的三位霸主,由於其霸業不如春秋五霸,故被稱為三小霸,他們分別是:鄭莊公、齊僖公、楚武王。古語有云:「大霸不過五,小霸不過三」。在春秋這一歷史階段,大霸者,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這三個是沒問題的,另外的兩個,一說是宋襄公、秦穆公,一說是勾踐、闔閭,這早已是為人所熟知的了。而三小霸為誰,論之者甚少,因為自齊桓公稱霸後,小霸沒有了,所以後人便將鄭莊公、齊僖公、楚武王三人,列為春秋三小霸。以下,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歷史上的鄭莊公、齊僖公、楚武王。
  • 風雲激蕩的春秋戰國天下——春秋五霸
    春秋時期,各諸侯相繼開始攻伐,爭相稱霸中原,在這期間,先後出現了5個霸主,被稱為春秋五霸,個人認為,五霸為「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他們分別在不同時期稱霸中原,成為春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春秋五霸,誰主沉浮
    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周朝是一個存在最久的朝代,從西周的國力強大,到東周的奄奄一息,各諸侯日益做大,最後天子成了擺設,春秋五霸各個登場。天下諸侯中第一霸主是齊桓公。齊桓公,名小白,臨淄人。姜姓齊國第十六位國君,在位42年。
  •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這句話出自《韓非子·喻老》,史書記載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政局混亂,年少繼位的楚莊王沒有絲毫作為,因此國內大臣急在心裡,用這句話期望楚王能警醒。據說楚莊王聽了這句話後,立即休整朝政,在幾年內將楚國發展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史書上記載是這麼個事,實際上這句話背後反映的是楚莊王的隱忍行為。
  • 春秋時期有影響的十大著名人物
    春秋時期政治家,「春秋五霸」之一。稱霸西戎,對秦國的發展和古代西部的民族融合都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楚莊王,熊旅,又稱荊莊王,羋姓,熊氏,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春秋五霸之一。「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出處就是楚莊王。
  •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三年不問朝政,後來是如何成為霸主的?
    楚莊王在三年期間都在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對朝政也是概不過問,然而卻在後來成為了霸主,在楚莊王這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呢?楚早年受封於周成王時期,活躍在長江中遊地區和漢水地區,因其居住在遍地蠻夷之中,一直被排除在外,進入春秋時期不久後,當時的楚國國君便自立為王,在後來發展成諸侯各國中疆域最大的國家。
  • 春秋戰國,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晉國的丞相趙盾,趁著楚國正在辦喪事,不厚道的召集了宋、魯、陳、衛、鄭、蔡、許七國的諸侯,重新訂立了盟約,晉國又做了春秋老大。楚國的大臣就不爽了,一而再,再而三地請求楚莊王去爭取霸主的地位,楚莊王不聽,白天打獵,晚上喝酒,聽音樂,看舞蹈,什麼國家大事霸主不霸主,全不放在心上,他就這樣胡鬧了三年,大夥都把他當作昏君看待,可楚成王會是個傻子嗎?
  • 楚莊王十大謀略,下屬死心塌地,敵人也佩服他
    楚莊王,春秋五霸之一,在歷史上是一個很有作為的諸侯王,後世對他評價較高。一鳴驚人、問鼎中原等成語都與楚莊王有關。楚莊王有血性而講道義,好戰而不殘暴,短短十幾年時間,能夠成為一代霸主,離不開其高超的領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