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 千條叔帶你重新認識電動車:騎小牛3萬公裡環中國行
千條叔,本名周建兵,因為人生有千條路等著他去選擇,所以給自己起名「千條叔」。在人生的千條道路裡,千條叔選擇了在滬漂11年後「逃離都市」。他說,最初只想騎到拉薩,卻一不小心就環遊了全國,而且用的是一輛電動車。對於這樣一位有著傳奇經歷的電動車騎士,很多人都充滿了好奇,電動車真的能完成一場翻越冰川雪山、酷暑嚴寒的冒險?在千條叔對261天騎行歷程的講述中,讓我們重新認識了電動車這個「新物種」。
問:為什麼會想環中國騎行?
千條叔:騎行的想法源於十年前,當時我在一家自行車公司做貼紙設計,下班時間也經常騎著自行車去周邊逛逛,很喜歡騎行中那種隨性自由的感覺。在網上認識很多騎單車旅行的大神,很崇拜他們的騎行經歷,從那時起這個夢想就一直藏在心底。直到去年,工作上遇到一些煩心事,每天都絞盡腦汁想生意的事,忽然有一天我想通了,與其這樣閒著不如去外面旅行散心,然後就想起我多年前的夢想。
問:為什麼會選擇電動車?
千條叔:我是一個想起什麼事馬上就去做的人,當晚我就開始整理路線,但是考慮到騎單車身體可能吃不消,膝蓋也會損傷,就開始研究摩旅。但是適合摩旅的摩託車價格都比較高,而且我從來都沒騎過摩託車,對一些維修技術也不太懂,無奈只能放棄。後來在網上搜索,發現有人騎小牛電動車進藏的,當時就覺得太牛了。當機立斷決定我也要騎電動車去旅行!
問:為什麼會選擇小牛電動NQi PRO?
千條叔:遠行的話,需要一款能增配電池又能攜帶較多行李、爬坡能力強、能適應各種路況的電動車,因為我在網上看到進藏的驢友們選擇的都是小牛,所以就開始詳細研究小牛的幾款車型:U系列完全符合新國標,適合城市上下班、買菜等代步需求;M系列適合城市周邊短途出遊;N系列屬於電摩,動力更強,續航也是最長的,比較符合跨城市出行,也滿足我的出行需求。
在門店一眼相中NQi,試騎後覺得各方面都符合我的要求——小牛的車一定要試騎後才能感覺到與其他車的不同,加速、剎車、過彎、過減速帶都很舒服,油門控制手感相當好,我騎其他車感覺很難控制在某一個特定的速度,有時候不擰油門也會加速,NQi的感覺就是擰多少提速到多少,對於超車過彎心裡很有底。
小牛的車也有定速巡航功能,這個對長途騎行太重要了,不需要一直擰著油門,右手會輕鬆很多。25%的爬坡能力,230mm的涉水高度能輕鬆應對各種危險路段。還有小牛電動車有GPS防盜,有自己的APP,可以實時查看車輛位置、剩餘電量、騎行軌跡等等,這些都是騎行路上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就選擇了NQi PRO,也就是頂配版。
問:出發前,你對電動車長途騎行有哪些心理預期?有沒有想過解決方案?有沒有對車輛進行改裝?
千條叔:研究過程中也擔心過高海拔,電動車會不會有高反,埡口的陡坡能不能爬上去,雨雪天氣騎行,極寒地區鋰電池續航衰減,還有路上怎麼解決充電等一系列問題,我諮詢了小牛客服還有一些改裝大神,最後我確定了上海到拉薩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新藏線無人區續航可能不太夠,還有冬天剛好到東北,續航會衰減,這些都是要解決的問題。
很多人會選擇對車輛進行改裝,小牛N系列的車相比其他款改裝空間也是最大的,我認識的幾個改裝大神,改裝最多的也是N系列的,自從15年小牛電動車N系列誕生後就燃爆了整個電動車改裝界,不管是增配電池,還是升級控制器、減震、碟剎、燈光、線路、外觀等等,都出現了很多大神級的佳作,N系列的改裝現在已經很成熟了。
但是我知道遠途的改裝不是那麼容易的,而且之前了解到,小牛的產品研發設計都是行業大牛,行業大佬花幾年時間設計的車形和電路搭配,我相信是當下比較成熟且最佳的解決方案,這也是我沒有改裝用素車跑長途的原因。畢竟對於長途車來說安全、不掉鏈子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在原車情況只增配了原裝電池,路過湛江小牛門店時,工作人員還免費給我的車墊和車燈做了升級。
問:很多人都在疑惑,1500公裡的未通電無人區,你是怎麼充電的?
千條叔:小牛的原裝電池相較與其他三方電池在安全方面是有保障的,這也是我在東北極寒天氣室內充電的保障,而且為了保證續航還給電池做了物理加熱裝置。
還有一點需要提及的是,冬天內蒙到東北冰雪路面非常滑,我就是在內蒙的錫林郭勒換了越野胎。至於充電的問題,新藏線充電的確很難,難在有1500公裡至今未通電,中間只有獅泉河和日土縣有水利發電,其他都是發電機、太陽能,而且是分時段發電,但是總有辦法克服,我只有火燒雲檢查站到大紅柳灘一百公裡是拖過去。其他百公裡內一定是有人的,反正是有人的地方就能想到辦法充電。
我記得在霍爾鄉晚上11點,旅店老闆還帶我去找他認識的飯店想辦法充電,在松西村,我是在當地武警部隊充電,當晚也是借宿武警部隊,在大紅柳灘,問賓館老闆充電,老闆開口就問我要300塊,後來是在對面加油站免費充電的,加油站發電機24小時開著,未通電的最後一站是麻扎兵站,跟邊防巡邏隊分享了我所有零食也沒搞定充電,最後是在新建加油站的工地花60元充的電。
問:一路電動車會遇到哪些故障?都是如何解決的?零下40多度的天氣,電池還能工作嗎?
千條叔:N系列的車發布至今已經五年了,版本也一直在優化在更新,我一路上車沒出過大的問題,小的問題遇到過幾次,比如儀表異常代碼,有些不影響騎行,有些會斷電,需要檢查線路,還有就是摔車後車殼裂開,這個裂開最好是馬上就縫合起來,不然裂口會越來越大,我路上都會帶那種自鎖的尼龍扎帶,很方便很實用,也可以到附近小牛店處理,我一路上很多城市都有小牛門店,每次去門店都會幫我免費洗車,檢查胎壓,充電等等,小牛的售後還是蠻好的,記得在廣東有一次我停車看風景後再出發就啟動不了了,儀表出現了一個異常代碼,查了下附近五十公裡有個小牛門店,我打電話給小牛客服後,小牛說可以派門店的師傅過來檢查,等待中我卸下電池再裝上就又好了,五十公裡上門維修,真的感動到我了。
我的車一路上沒出大的故障也不是我騎的路況好,我騎行環境真的惡劣到讓人難以想像,
喀納斯出來去阿爾泰,因為續航不夠,我選擇了一條牧民騎馬才能走的路,最窄的路只有40cm寬,而且在山脊上,寬點的路上全是雨水衝過的壕溝,還有各種石頭瓦礫,還要穿過一片沒有路的玉米地,大概二十多公裡的路,一路跌跌撞撞騎過去,我當時就在想,如果是普通電動車肯定要顛散架的。
還有一月份在東北幾乎每天都在零下二三十度的環境騎行,遠遠超過小牛自己制定的零下20度以上放電,0度以上充電的限制。
最冷的一次是元旦當天在根河露營,當天最冷的時候是早上7點,零下41度,上午我起來查看停在帳篷邊的小牛,還能通電,當時聽到轉向燈的嘀嗒聲我那個開心啊,電池溫度過低的133故障燈是亮起來的,但是還能騎行,我和我的小牛都經受住了這次考驗。
問:這趟騎行下來,覺得電動車環行靠譜嗎?下次還會選擇電動車遠行嗎?
千條叔:這趟騎行一共花了261天,騎行了30530公裡,中間走了滇藏線,新藏線,珠峰線,獨庫公路,穿過了準格爾盆地,新疆甘肅之間的戈壁,河西走廊,冬天進入內蒙,零下41度到根河,大小興安嶺,翻過長白山等等,這一路一共翻過10座海拔超過5000米埡口,1500公裡未通電的新藏線,小牛電動車始終和我並肩作戰,從沒有因為車輛故障而丟下我。小牛的動力系統也很穩定,就算電量很低也有穩定的動力輸出,我在路上其實最怕的是被狗追,每次都是小牛強勁的動力輸出讓我避險,還有車型組件重力搭配非常好,也避免我緊張操作而摔車。這一點讓我覺得特別滿意,讓我覺得上萬塊買輛電動車並不虧。
還有一點值得提及的是現在電動車的智能化,非常便捷實用。比如我這輛NQi PRO,可以連接小牛電動APP,鎖車後車輛震動、傾倒、異常移動、電池斷開、電池充滿等手機都會提示,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看下APP,確認下有沒有在充電。疫情期間兩個半月時間我都把車充滿電放在黑河的一家旅店,回了趟老家,這段時間時常用APP查看電量還有多少,怕虧電。後來等我回到黑河發現車還有70%多的電。未來我的旅行應該還是會選擇N系列的車型。
問:電動車作為摩旅騎行的話,還有沒有值得改進的地方?
千條叔:我對電動車未來摩旅發展前景是非常看好的,現在電動車發展瓶頸就是電池續航和充電速度問題,比如電池續航方面,NQi的理論續航是可以超過100公裡的,但是要知道,遠途騎行路況複雜而且會載重,我攜帶行李用一塊電池測試續航大概70公裡左右,小牛可能是為了安全考慮才做這麼小,如果能做到更大的單體電池旅行就不會為續航煩惱了。為了保證續航,我一共配備了三塊電池,但是小牛比較好的一點是,它是鋰電池,重量比鉛酸電池輕很多,這樣的話對於遠途來說還是很有優勢的。對於續航、充電等問題,我覺得未來一定會解決的,因為能源、氣候變化危機日益加重,會促使電池技術,充電技術革命。
問:對於其他想其電動車摩旅的驢友,有沒有什麼建議?
千條叔:首先,儘量錯開冬季在極寒地區騎行,因為真的很受罪,一般人很難堅持;其次,電動車續航300公裡是最佳方案,太短會不盡興,太長意味著需要更多的電池,車載重也會增加;還有儘量用原裝車增配電池就好,改的越多路上出故障的機率也越多。
騎行裝備要提前備齊:頭盔,手套,騎行服,護具一定要穿戴,這些護具保證安全是一方面,還能保證長時間騎行,比如我有朋友不戴手套長途騎行,手被磨出很多老繭,一個月就不想摸車把了。
最後一個建議就是騎行規劃,我是提前規劃一些必須去的點,然後每個禮拜再計劃下個禮拜要騎行的點,每天晚上再研究第二天的路線,要看天氣,路況,海拔,翻幾座山等等,第二天騎行先用低速騎行感受下天氣和路況,看電量下降速度來決定要不要加速騎行,因為騎的越快續航會越短。
千條叔結語:「一段視頻,幾張照片很難表達旅途中的美景和人文,需要大家自己去感 受,路上真的沒有那麼多困難,也沒有那麼多危險,解決困難,經歷危險也是旅行的一種感受。我希望我用電動車這樣長途旅行的方式能讓更多人看到,也希望能影響更多人從中看到勇敢,堅持,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能在自己生活、工作中用到。」
千條叔,本名周建兵,因為人生有千條路等著他去選擇,所以給自己起名「千條叔」。在人生的千條道路裡,千條叔選擇了在滬漂11年後「逃離都市」。他說,最初只想騎到拉薩,卻一不小心就環遊了全國,而且用的是一輛電動車。對於這樣一位有著傳奇經歷的電動車騎士,很多人都充滿了好奇,電動車真的能完成一場翻越冰川雪山、酷暑嚴寒的冒險?在千條叔對261天騎行歷程的講述中,讓我們重新認識了電動車這個「新物種」。
問:為什麼會想環中國騎行?
千條叔:騎行的想法源於十年前,當時我在一家自行車公司做貼紙設計,下班時間也經常騎著自行車去周邊逛逛,很喜歡騎行中那種隨性自由的感覺。在網上認識很多騎單車旅行的大神,很崇拜他們的騎行經歷,從那時起這個夢想就一直藏在心底。直到去年,工作上遇到一些煩心事,每天都絞盡腦汁想生意的事,忽然有一天我想通了,與其這樣閒著不如去外面旅行散心,然後就想起我多年前的夢想。
問:為什麼會選擇電動車?
千條叔:我是一個想起什麼事馬上就去做的人,當晚我就開始整理路線,但是考慮到騎單車身體可能吃不消,膝蓋也會損傷,就開始研究摩旅。但是適合摩旅的摩託車價格都比較高,而且我從來都沒騎過摩託車,對一些維修技術也不太懂,無奈只能放棄。後來在網上搜索,發現有人騎小牛電動車進藏的,當時就覺得太牛了。當機立斷決定我也要騎電動車去旅行!
問:為什麼會選擇小牛電動NQi PRO?
千條叔:遠行的話,需要一款能增配電池又能攜帶較多行李、爬坡能力強、能適應各種路況的電動車,因為我在網上看到進藏的驢友們選擇的都是小牛,所以就開始詳細研究小牛的幾款車型:U系列完全符合新國標,適合城市上下班、買菜等代步需求;M系列適合城市周邊短途出遊;N系列屬於電摩,動力更強,續航也是最長的,比較符合跨城市出行,也滿足我的出行需求。
在門店一眼相中NQi,試騎後覺得各方面都符合我的要求——小牛的車一定要試騎後才能感覺到與其他車的不同,加速、剎車、過彎、過減速帶都很舒服,油門控制手感相當好,我騎其他車感覺很難控制在某一個特定的速度,有時候不擰油門也會加速,NQi的感覺就是擰多少提速到多少,對於超車過彎心裡很有底。
小牛的車也有定速巡航功能,這個對長途騎行太重要了,不需要一直擰著油門,右手會輕鬆很多。25%的爬坡能力,230mm的涉水高度能輕鬆應對各種危險路段。還有小牛電動車有GPS防盜,有自己的APP,可以實時查看車輛位置、剩餘電量、騎行軌跡等等,這些都是騎行路上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就選擇了NQi PRO,也就是頂配版。
問:出發前,你對電動車長途騎行有哪些心理預期?有沒有想過解決方案?有沒有對車輛進行改裝?
千條叔:研究過程中也擔心過高海拔,電動車會不會有高反,埡口的陡坡能不能爬上去,雨雪天氣騎行,極寒地區鋰電池續航衰減,還有路上怎麼解決充電等一系列問題,我諮詢了小牛客服還有一些改裝大神,最後我確定了上海到拉薩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新藏線無人區續航可能不太夠,還有冬天剛好到東北,續航會衰減,這些都是要解決的問題。
很多人會選擇對車輛進行改裝,小牛N系列的車相比其他款改裝空間也是最大的,我認識的幾個改裝大神,改裝最多的也是N系列的,自從15年小牛電動車N系列誕生後就燃爆了整個電動車改裝界,不管是增配電池,還是升級控制器、減震、碟剎、燈光、線路、外觀等等,都出現了很多大神級的佳作,N系列的改裝現在已經很成熟了。
但是我知道遠途的改裝不是那麼容易的,而且之前了解到,小牛的產品研發設計都是行業大牛,行業大佬花幾年時間設計的車形和電路搭配,我相信是當下比較成熟且最佳的解決方案,這也是我沒有改裝用素車跑長途的原因。畢竟對於長途車來說安全、不掉鏈子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在原車情況只增配了原裝電池,路過湛江小牛門店時,工作人員還免費給我的車墊和車燈做了升級。
問:很多人都在疑惑,1500公裡的未通電無人區,你是怎麼充電的?
千條叔:小牛的原裝電池相較與其他三方電池在安全方面是有保障的,這也是我在東北極寒天氣室內充電的保障,而且為了保證續航還給電池做了物理加熱裝置。
還有一點需要提及的是,冬天內蒙到東北冰雪路面非常滑,我就是在內蒙的錫林郭勒換了越野胎。至於充電的問題,新藏線充電的確很難,難在有1500公裡至今未通電,中間只有獅泉河和日土縣有水利發電,其他都是發電機、太陽能,而且是分時段發電,但是總有辦法克服,我只有火燒雲檢查站到大紅柳灘一百公裡是拖過去。其他百公裡內一定是有人的,反正是有人的地方就能想到辦法充電。
我記得在霍爾鄉晚上11點,旅店老闆還帶我去找他認識的飯店想辦法充電,在松西村,我是在當地武警部隊充電,當晚也是借宿武警部隊,在大紅柳灘,問賓館老闆充電,老闆開口就問我要300塊,後來是在對面加油站免費充電的,加油站發電機24小時開著,未通電的最後一站是麻扎兵站,跟邊防巡邏隊分享了我所有零食也沒搞定充電,最後是在新建加油站的工地花60元充的電。
問:一路電動車會遇到哪些故障?都是如何解決的?零下40多度的天氣,電池還能工作嗎?
千條叔:N系列的車發布至今已經五年了,版本也一直在優化在更新,我一路上車沒出過大的問題,小的問題遇到過幾次,比如儀表異常代碼,有些不影響騎行,有些會斷電,需要檢查線路,還有就是摔車後車殼裂開,這個裂開最好是馬上就縫合起來,不然裂口會越來越大,我路上都會帶那種自鎖的尼龍扎帶,很方便很實用,也可以到附近小牛店處理,我一路上很多城市都有小牛門店,每次去門店都會幫我免費洗車,檢查胎壓,充電等等,小牛的售後還是蠻好的,記得在廣東有一次我停車看風景後再出發就啟動不了了,儀表出現了一個異常代碼,查了下附近五十公裡有個小牛門店,我打電話給小牛客服後,小牛說可以派門店的師傅過來檢查,等待中我卸下電池再裝上就又好了,五十公裡上門維修,真的感動到我了。
我的車一路上沒出大的故障也不是我騎的路況好,我騎行環境真的惡劣到讓人難以想像,
喀納斯出來去阿爾泰,因為續航不夠,我選擇了一條牧民騎馬才能走的路,最窄的路只有40cm寬,而且在山脊上,寬點的路上全是雨水衝過的壕溝,還有各種石頭瓦礫,還要穿過一片沒有路的玉米地,大概二十多公裡的路,一路跌跌撞撞騎過去,我當時就在想,如果是普通電動車肯定要顛散架的。
還有一月份在東北幾乎每天都在零下二三十度的環境騎行,遠遠超過小牛自己制定的零下20度以上放電,0度以上充電的限制。
最冷的一次是元旦當天在根河露營,當天最冷的時候是早上7點,零下41度,上午我起來查看停在帳篷邊的小牛,還能通電,當時聽到轉向燈的嘀嗒聲我那個開心啊,電池溫度過低的133故障燈是亮起來的,但是還能騎行,我和我的小牛都經受住了這次考驗。
問:這趟騎行下來,覺得電動車環行靠譜嗎?下次還會選擇電動車遠行嗎?
千條叔:這趟騎行一共花了261天,騎行了30530公裡,中間走了滇藏線,新藏線,珠峰線,獨庫公路,穿過了準格爾盆地,新疆甘肅之間的戈壁,河西走廊,冬天進入內蒙,零下41度到根河,大小興安嶺,翻過長白山等等,這一路一共翻過10座海拔超過5000米埡口,1500公裡未通電的新藏線,小牛電動車始終和我並肩作戰,從沒有因為車輛故障而丟下我。小牛的動力系統也很穩定,就算電量很低也有穩定的動力輸出,我在路上其實最怕的是被狗追,每次都是小牛強勁的動力輸出讓我避險,還有車型組件重力搭配非常好,也避免我緊張操作而摔車。這一點讓我覺得特別滿意,讓我覺得上萬塊買輛電動車並不虧。
還有一點值得提及的是現在電動車的智能化,非常便捷實用。比如我這輛NQi PRO,可以連接小牛電動APP,鎖車後車輛震動、傾倒、異常移動、電池斷開、電池充滿等手機都會提示,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看下APP,確認下有沒有在充電。疫情期間兩個半月時間我都把車充滿電放在黑河的一家旅店,回了趟老家,這段時間時常用APP查看電量還有多少,怕虧電。後來等我回到黑河發現車還有70%多的電。未來我的旅行應該還是會選擇N系列的車型。
問:電動車作為摩旅騎行的話,還有沒有值得改進的地方?
千條叔:我對電動車未來摩旅發展前景是非常看好的,現在電動車發展瓶頸就是電池續航和充電速度問題,比如電池續航方面,NQi的理論續航是可以超過100公裡的,但是要知道,遠途騎行路況複雜而且會載重,我攜帶行李用一塊電池測試續航大概70公裡左右,小牛可能是為了安全考慮才做這麼小,如果能做到更大的單體電池旅行就不會為續航煩惱了。為了保證續航,我一共配備了三塊電池,但是小牛比較好的一點是,它是鋰電池,重量比鉛酸電池輕很多,這樣的話對於遠途來說還是很有優勢的。對於續航、充電等問題,我覺得未來一定會解決的,因為能源、氣候變化危機日益加重,會促使電池技術,充電技術革命。
問:對於其他想其電動車摩旅的驢友,有沒有什麼建議?
千條叔:首先,儘量錯開冬季在極寒地區騎行,因為真的很受罪,一般人很難堅持;其次,電動車續航300公裡是最佳方案,太短會不盡興,太長意味著需要更多的電池,車載重也會增加;還有儘量用原裝車增配電池就好,改的越多路上出故障的機率也越多。
騎行裝備要提前備齊:頭盔,手套,騎行服,護具一定要穿戴,這些護具保證安全是一方面,還能保證長時間騎行,比如我有朋友不戴手套長途騎行,手被磨出很多老繭,一個月就不想摸車把了。
最後一個建議就是騎行規劃,我是提前規劃一些必須去的點,然後每個禮拜再計劃下個禮拜要騎行的點,每天晚上再研究第二天的路線,要看天氣,路況,海拔,翻幾座山等等,第二天騎行先用低速騎行感受下天氣和路況,看電量下降速度來決定要不要加速騎行,因為騎的越快續航會越短。
千條叔結語:「一段視頻,幾張照片很難表達旅途中的美景和人文,需要大家自己去感 受,路上真的沒有那麼多困難,也沒有那麼多危險,解決困難,經歷危險也是旅行的一種感受。我希望我用電動車這樣長途旅行的方式能讓更多人看到,也希望能影響更多人從中看到勇敢,堅持,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能在自己生活、工作中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