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么兒李元嬰與滕王閣

2021-02-08 天眼新聞

閬中滕王閣。

有個詞叫處處留情,形容有的人遍地風流。唐朝有個著名的親王,他不但處處留情,還處處留閣。他不以政績留名後世,而以建閣而名傳千古。這個人就是滕王李元嬰。他雖不是蜀王,但卻是惟一在益州的隆州(今四川閬中)鎮守了五年的唐代親王。他留下的南昌滕王閣,至今是江南名樓;閬中滕王閣,也是今天古城閬中的一大盛景。

李元嬰風流倜儻,喜愛音樂,善長舞蹈,還是丹青妙手,創立了「滕派蝶畫」,留傳當代。實際上,他作為皇子,深知政治鬥爭的殘酷,他故作風流,沉迷聲色,流連山水,興建樓閣,也算是一種自保的手段。因此,太宗不用防他,武后也不忌他,雖然壽命不長,畢竟得以善終。比起那些被慘殺的皇子,又算幸運多了。

壹被人舉報

李元嬰生於貞觀四年(630年),是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也是他的么兒。他比他的二哥唐太宗李世民小了32歲。比李世民的大兒子李承乾還要小11歲,甚至比太宗第九子、後來的唐高宗李治都要小兩歲。實際上,李元嬰出生時,李淵早就是太上皇了,李世民當皇帝已經四年。他九歲時被哥哥李世民封為滕王。

滕王李元嬰出鎮地方應該是在太宗李世民去世之前。他在金州(今陝西安康)留下了短暫的驚鴻一瞥後,便被調離,駕臨自己的封地滕州(今山東滕州市)。他雖然出生得晚,但他二哥李世民的玄武門政變至少聽說過;而太宗朝太子李承乾與四皇子李泰的生死之爭他是親眼見過,儘管那時他只有十幾歲。宮廷中的血雨腥風想必讓他驚悚而痛恨;而他作為唐高祖最小的兒子,在政治上也不可能有什麼大的作為。於是,他寧願放浪形骸,自由灑脫地過自己想過的日子。因此,他出鎮地方,猶如蛟龍入海,籠鳥放飛。

故而,到了滕州,李元嬰就像到了自己的家。既然是家,就要打造得像個滕王的家。他從小就受到了宮廷藝術薰陶,在音樂、舞蹈、繪畫上都有相當的造詣,他對亭臺樓閣建築藝術的欣賞當然也有較高的水準。於是,他不惜大興土木,建造滕王行宮,尤其是在滕州建起了第一座滕王閣。然而,物極必反,他的奢侈行為激起了民憤,他遭到了彈劾。652年,他那皇帝侄兒唐高宗李治將他訓了一通,然後讓他出任蘇州刺史。

不過,李元嬰在蘇州刺史位置上屁股還沒坐熱,又被任命為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這裡更是天高皇帝遠,他依然日日笙歌,夜夜宴飲。永徽四年(653年),他又在贛江左岸建起一座飛簷翹角,玲瓏精緻的高樓——滕王閣。此樓高九丈,共三層,登樓俯瞰,贛江兩岸風光盡收眼底。李元嬰常在閣中與四方名士高談闊論,飲酒吟詩。22年後,初唐四傑之一的大詩人王勃在這裡留下了傳頌千古的《滕王閣詩序》,讓這座巍峨樓閣同這位風流滕王都名垂青史。

滕王李元嬰在洪州的所作所為又被人舉報了,於是他再次挨了唐高宗李治的嚴批。把他弄到滁州混了些日子後,調露元年(679年),李治又把他這位小叔叔李元嬰遣派入蜀,改任隆州(今四川閬中)刺史。

貳大修高樓

李元嬰是個隨遇而安的人,只要有山有水,有酒有曲,他都可以過得逍遙自在,何況身為滕王,一州刺史呢!他在青山綠水的閬中,更是如魚得水。據《輿地紀勝》記載,他一到閬中,就以「衙役卑陋」為名,大修宮殿高樓,稱為「閬苑」;又在城北嘉陵江畔的玉臺山建玉臺觀和滕王亭。他悠然自得,每日坐亭中欣賞山水,操練丹青。據說當地美麗的蝴蝶眾多,而且似乎十分了解這位不得志王爺的心情,日日繞亭翩然飛舞,以為陪伴。李元嬰於是親之,近之,日夜揣摩,苦練畫蝶之法。數載之後,李元嬰畫的蝴蝶名滿天下,世人便有「滕王蛺蝶江都馬,一紙千金不當價」之譽,他也因此成為滕派蝶畫的鼻祖。李元嬰在閬中一呆五年,竟樂而忘歸長安。

到684年,武則天掌權時,給李元嬰升了職,進拜開府儀同三司、梁州都督。但他回朝不久就病故,追贈司徒、冀州都督,陪葬唐高祖獻陵。他雖然只享年54歲,但幾乎一生快活,實在幸運。

更幸運的,是他一生建了三座滕王閣。閣因人名,人因閣傳。因這滕王閣,竟留下千古絕唱,無數詩篇。

山東滕州滕王閣,由於年代久遠,無人修復,早已灰飛煙滅,遺蹟難尋。

而今天的南昌滕王閣,則屢廢屢興,成為中國四大名樓之一,江南三大名樓之首。滕王閣建立1300多年來,歷經興廢28次,明代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年),巡撫都御使韓雍重修,其規模為三層,高27米,寬約14米。1926年軍閥混戰時,被北洋軍閥鄧如琢部縱火燒毀。1989年重陽節,江西省政府重建的滕王閣橫空出世。這是根據古建築大師梁思成1942年所繪草圖,並參照「天籟閣」所藏宋畫《滕王閣》建築而成。因此,今天大家看到的南昌滕王閣實際上是宋代風格的建築。它高57.5米,佔地達47000平方米,明三層暗七層,加上兩層底座一共九層,琉璃綠瓦,鎏金重簷,雕花屏閣,朱漆廊柱,古樸高雅,蔚為壯觀。主閣南北兩側配以「壓江」、「挹翠」二亭,與主閣相接。主閣之外,還有庭園、假山、亭臺、荷池等建築,無論其高度,還是面積,均遠勝於歷代四閣,也大超過了黃鶴樓和嶽陽樓,仍然居於江南三大名樓之首。滕王閣已成了南昌,也是江西省的一處重要的旅遊景點。

叄屢經興廢

閬中滕王閣分滕王亭和玉臺觀兩個部分,清以來合稱滕王閣。詩聖杜甫兩次遊歷閬中,多次登臨滕王閣賦詩抒懷。他在《滕王亭子》中吟詠道:「君王臺榭枕巴山,萬丈丹梯尚可攀。春日鶯啼修竹裡,仙家犬吠白雲間。清江錦石傷心麗,嫩蕊濃花滿目斑。人到於今歌出牧,來遊此地不知還。」此詩令閬中滕王閣名氣大增。

閬中滕王閣也是屢經興廢。新中國建國時僅存部分臺基及數間破屋,但巖有頤神、慈氏二洞及摩崖題刻保存完好。洞內有南宋人題記,洞外有明邵元書杜甫滕王亭子詩及楊瞻撰書頤神古洞詩四首。特別是臺基下有唐代佛塔一座,該塔為四方形塔基,刻四瓣梅花形須彌座。塔身為覆缽形,正中開一船形龕,內刻一佛結跏趺坐於蓮臺。上裝塔剎,剎基兩層,下層有石雕八力士舉託剎身。上層為六方柱,各方開一昆門,門內刻一座佛。剎為火焰紋狀。石塔高8.25米,保存基本完整。由此可見,閬中滕王閣的人文遺蹟遠勝於南昌滕王閣。

據資料介紹,1986—1987年,閬中重建了滕王閣和玉臺山莊,並配以石坊、石橋、長廊、亭臺,開闢為滕王閣公園。該景區園林佔地85畝,建築面積3030平方米,依山就勢,起伏跌宕。入園門有奪錦亭和長廊,如系懸崖峭壁之上。右上為四合院花庭,即玉臺山莊,有名人書畫展室。右為滕王閣主體建築,巋然屹立於疊級屋臺之上,24根朱紅巨柱,託舉層樓,雄偉壯麗。由閣後上行即玉臺觀,有傍崖長廊,遮護摩崖石刻及石洞。古石洞有二,即頤神洞和慈氏洞,為道家修煉之所。其下又有碑亭,矗立一列書畫石刻。

筆者曾遊覽過南昌滕王閣和閬中滕王閣,愚以為,閬中滕王閣枕山面水,最為壯觀。這裡,不僅樓閣精美,風景如畫,自然天成;而且百丈天梯,登臨而上,氣勢非凡。尤其站在玉臺山上,俯瞰山腳下蜿蜒奔流的嘉陵江,眺望古樸的閬中古城,一種歷史的滄桑感油然而生。令人「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昔日的滕王李元嬰為了自保而縱情山水,遊戲丹青,無意中竟留下了千古名樓,千載詩文,千年佳話。這樣的結果,也許連他自己都不會想到吧!

奉友湘 李後強 來源 華西都市報

編輯 周章龍

編審 王寧

相關焦點

  • 《滕王閣序》背後的滕王李元嬰,一個劣跡斑斑的唐代親王
    《滕王閣序》是歷史名篇,也是詩人王勃的得意之作,王勃憑此一篇文章成為初唐四傑,從此聞名古今,而主持修建滕王閣的滕王李元嬰也由此得以留名。然而李元嬰在歷史上劣跡斑斑,無論是《新唐書》還是《舊唐書》的記載,他都是一個典型只會吃喝玩樂的公子哥,這種貪戀酒色財氣的人對於政治自然沒有任何威脅,由此不會受到懲罰,卻苦了治下的百姓。
  • 老師只讓你背《滕王閣序》,為何從不主動說滕王是誰?原來不能說
    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寫下的《滕王閣序》也是一部千古名篇,因為全文用詞華麗對仗工整,作者王勃又在《滕王閣序》中繪聲繪色地描繪了滕王閣的寥廓壯美和自己懷才不遇的悲憤,《滕王閣序》也被列入中國中學生的課本。但是老師在課堂上為什麼不說滕王究竟是誰呢?
  • 氣勢宏偉的滕王閣,他一口氣建了三座
    這些親王當中,最操蛋的,當屬滕王李元嬰。李元嬰,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最小的弟弟,唐高宗李治的叔叔。如果按李淵只有二十二個兒子來算,李元嬰應該是李淵最小的兒子。據《舊唐書》記載,李元嬰是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受封為滕王的,封地在今山東滕州。那一年,李元嬰年僅十歲,直到成年後,李元嬰才到封地就藩。他不來還好,他一來,當地百姓就遭殃了,本指望他造福人民,結果人民「盼來」的,卻是一個惡棍,到滕州後,李元嬰不但驕奢淫逸、橫徵暴斂,還大興土木,位於滕州的第一座滕王閣(今已不存),就是那時候修建的。
  • 李淵60多歲生了三個傻兒子,李世民和武則天都縱容他們瞎搞
    尉遲敬德帶著兵馬,打進了內廷,對李淵實行「威脅性保護」。李淵心裡明白,如果不答應李世民的條件,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李淵沒辦法,只好立李世民為太子,把大唐權柄交給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沒過多久,李淵就下詔內禪,把帝位傳給李世民。李世民雖然很想當皇帝,但是還必須履行「固辭」的程序。李世民假惺惺退讓三次,李淵「三讓而詔不許」。李世民只好勉為其難,接受了大唐天子的寶座。
  • 國學|王勃《滕王閣序》朗讀
    作☆品☆簡☆介 1.創作背景            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得名。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驕奢淫逸,品行不端,毫無政績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畫蝴蝶,很有藝術才情。他修建滕王閣,也是為了歌舞享樂的需要。這座江南名樓建於唐朝繁盛時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閣序》而很快出名。      《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又名《滕王閣詩序》《宴滕王閣序》。關於《滕王閣序》的由來,唐末王定保的《唐摭言》有一段生動的記載。
  • 江南三大名樓:江西滕王閣
    ——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貞觀年間,唐高祖李淵之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曾被封於山東滕州故為滕王,且於滕州築一閣樓名以「滕王閣」(已被毀),後滕王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因思念故地滕州修築了著名的「滕王閣」,此閣因王勃一首《滕王閣序》為後人熟知,成為永世的經典。滕王閣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岳陽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歷史上的滕王閣先後共重建達29次之多,屢毀屢建。
  • 語文老師為何只讓你背《滕王閣序》,卻不說滕王是誰,原來不好說
    李元嬰,出生於630年,他的來頭可不一般,他是唐高祖李淵的第22個兒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年僅9歲就被封為「滕王」,封邑是山東滕州,那麼「滕王」修建的閣樓當然叫「滕王閣」,真是簡單粗暴的命名方式
  • 千古名篇《滕王閣序》都背過,可是老師為何不願告訴你滕王是誰?
    《滕王閣序》已經背過了,但老師為什麼不肯告訴你滕王是誰?《滕王閣序》中寫道:老易莊時,寧以白初心,窮而適者,不墜青雲之志。唐代文學家王勃以登樓遠望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抱負和懷才不遇。然而,當老師向我們介紹滕王閣時,他卻刻意避開滕王不說話,這是為什麼呢?李元英生於公元629年。他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二十二子,唐高祖李世民的弟弟。然而,李元嬰與哥哥李世民不同,他在日常生活中百無禁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魔鬼。《新舊唐書》寫道:太宗崩,收官乃燕音歌舞,密友以養。巡省部,從百姓中借狗尋狗,橫為害,以彈民,觀其走避為樂。
  • 「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滕王閣
    南昌滕王閣,始建於唐永徽四年(653年),為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創建。
  • 李淵被逼退位後,想出了一個「陰招」,讓李世民頭疼不已
    說到歷史上最沒有存在感的大一統王朝的開國皇帝,當數唐高祖李淵了。李淵和隋煬帝楊廣是表兄弟,二人的母親是姐妹關係。
  • 滕王閣一序傳千秋
    李元嬰拍案叫絕,於是不久就擇日動工,興建了這座名揚千古的滕王閣。李元嬰本是唐高宗李淵的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生長在帝王之家的他,從小受到宮廷藝術的薰陶,酷愛音樂舞蹈繪畫和遊獵。特別是他畫得一手好畫。興建滕王閣後,他畫了一幅《滕王蛺蝶圖》,那些赤金色的蝴蝶或飛或立,姿態翩翩,栩栩如生,世人莫不爭之如寶。
  • 李淵共有22個兒子,玄武門之變僅有三人參與,其他人都在做什麼?
    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殺了李建成、李元吉,後世的印象中,玄武門之變似乎只有這三個兄弟參與,但李淵一生共有22個兒子,除了這三個兄弟,誰也不想爭奪王位?另外19個兄弟在玄武門之變中在做什麼?事實上,除了玄武門之變中涉及的三兄弟,李淵其餘的兒子都還很小,長子李建成、第四子李元吉都是被李世民殺死的,其他的都還小。
  • 千古絕唱:《滕王閣序》賞析
    《滕王閣序》是唐代文學家王勃創作的一篇駢文。  一、王勃與滕王閣序。重點講述了唐初四傑之首王勃的家世,生平,文學地位及懷才不遇的一生,重點敘述了寫《滕王閣序》前後的背景,也講述了滕王及滕王閣的來源。大家對王勃的寫作背景有了深刻的了解。
  • 宋詩鑑賞-題滕王閣(王安國)
    注釋①滕王閣:在今江西南昌贛江濱,唐高祖李淵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刺史時始建。後多次焚毀,又多次修建。唐代閻伯嶼為洪州牧,宴群僚於閣上,王勃省父過此,即席作《滕王閣序》,以精美的文筆,描繪高閣勝景,滕王閣從此著稱於世。②平昔:往日。好(hào):愛,喜歡。追遊:追尋遊樂。
  • 唐高祖李淵有多少子女?
    唐高祖李淵共有四子十九女。(一)說為:唐高祖李淵有22個兒子1. 太子 李建成 竇皇后2.
  • 《滕王閣詩》| 讀古詩
    《滕王閣》是唐代詩人王勃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這首詩附在作者的名篇《滕王閣序》後,概括了序的內容。首聯點出滕王閣的形勢並遙想當年興建此閣時的豪華繁盛的宴會的情景;頷聯緊承第二句寫畫棟飛上了南浦的雲,珠簾捲入了西山的雨,表現了閣的高峻;頸聯由空間轉入時間,點出了時日的漫長,很自然地生出了風物更換季節,星座轉移方位的感慨,引出尾聯;尾聯感慨人去閣在,江水永流,收束全篇。
  • 李淵退位後,真的兩耳不聞窗外事,只顧生孩子嗎?背後真相讓人深思
    李世民沒有親自去找李淵,自然是不想背負弒父弒君的罵名,所幸李淵也沒活夠,父子兩個最終見面,抱頭痛哭,然後李淵就準備退休了,從看到尉遲敬德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這個王朝不再屬於他,他得騰地方了。 政變三天後,李世民成為太子,掌握了所有軍政大權,成為大唐實際掌權人。八天後,屈突通鎮守東都洛陽,關東穩住了。
  • 王勃的《滕王閣序》驚豔了世人,其實這篇文章後面的詩詞更為經典
    王勃作為「初唐四傑」之首,本身就才華橫溢,為我們留下了非常多著名的詩文,而單單來看這首《滕王閣詩》也是其代表作之一。只不過天妒英才,王勃有一次在探望父親之後返程的途中不幸墜海身亡。滕王閣作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歷來為文人雅士所稱道。根據史料記載,是唐朝時任洪州都督李元嬰籌建的,後歷經多次修繕才有了今天的模樣,而在古代也是極為雄偉的建築。
  • 吳之章說《滕王閣序》是舊文,王勃怎樣證明文章是新文而非舊文?
    新唐書·文藝傳》記滕王閣詩會:「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誇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泛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滕王閣由來山川人文,相互倚重,因《滕王閣序》而聞名的滕王閣,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另外兩座是嶽陽樓與黃鶴樓,每座名樓都有與之相配的名作。
  • 滕王閣詩——王勃(唐)
    (歡迎微信搜索訂閱號「song_sunky」關注《新詩歌雜誌》)滕王閣詩朝代:唐代作者:王勃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浦:水邊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於地名)。⑸西山:南昌名勝,一名南昌山、厭原山、洪崖山。⑹日悠悠:每日無拘無束地遊蕩。⑺物換星移:形容時代的變遷、萬物的更替。物:四季的景物。⑻帝子:指滕王李元嬰。⑼檻:欄杆。【賞析】  此詩第一句開門見山,用質樸蒼老的筆法,點出了滕王閣的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