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歲月沉澱下來,一切都歸於安靜。一棟建築,也在默默地訴說著一段無聲的歷史
我喜歡旅行,也熱愛攝影,也特別喜歡參觀老建築。只要有時間,就喜歡背著相機到處打卡拍照。對我來說,行萬裡路,在遊玩中學習,
是另一種學習了解歷史的方式。參觀一棟老建築,就是如此,每一棟老建築背後都有一段歷史故事。
上海就有這麼一座建築,屬於上海的鬧市區。這座建築現在整棟都爬滿了青藤,已經沒有實際使用用途了。但是還是會有很多人慕名前來打卡在門口參觀。這裡就是西摩會堂,曾經猶太人在上海避難時所建立,滿足猶太人當時信仰禮拜之所需。現在也是上海的重點歷史保護建築。需要邀請函,才可以邀請重量級別的人物進去參觀。現在也只是作為紀念中國和猶太人的文化交流所用了吧。看得出來,經過歲月的風霜,這棟建築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這裡就是西摩會堂。位於上海市中心陝西北路500號。
西摩會堂是在上海建成時間最早、遠東地區規模最大的猶太教會堂。也被稱為拉希爾會堂。1920年猶太商人沙遜建造了這所拉希爾會堂,為的是紀念他的夫人,後來成為了猶太人禮拜活動的教堂。
在上海生活了幾年,一直沒有注意到西摩會堂這棟老建築。路過陝西北路南京西路時,看到一個特別的建築,走近看,有介紹這裡是西摩別墅,造型很獨特,我特地去參觀拍照。西摩別墅位於奉賢路拐角處,就是一個特別的造型,遇到在旁邊小區居住的當地人說,這個造型是後來建造的。並不是原來的樣子。對於他們來說,這個建築早已經不稀奇了。他們告訴我西摩別墅和西摩教堂是不同的兩個地方,相隔不遠。我這才知道,很多在上海的年輕人打卡拍照介紹的西摩會堂和西摩別墅是兩個地方。
西摩會堂以前的樣子
西摩別墅也是曾經在上海避難的猶太人,在上海居住的地方。為了不打擾別人生活,我在小區門口看了下,房屋是很典型的上海的老房子結構。在陝西北路一帶的上海老建築,大都有一段年歲和歷史了。迭代更換,換了一代又一代人在這生活。這裡發生過怎樣的故事?是否還會有猶太人的子孫記得,他們的先輩曾經在上海度過的歲月。
從西摩別墅走不遠就可以走到西摩會堂。晚上我走到西摩會堂的時候,保安說這裡不可以進。只能在門口參觀下。所以大多數人拍照都是會堂門口的照片。我也在門口駐足了會。如果你喜歡歷史,喜歡了解一個城市多元的歷史文化,在陝西北路一帶,除了這個禮拜會堂之外,還有很多老建築,都很值得在門口看看。當然現在很多都是居民區,未經得允許,最好是不進去住宅區域內打擾到別人的生活。
邊走邊看,邊了解一座城市的文化,似乎穿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去品味一段歲月。也許物是人非,也許因為建築的痕跡,還可以去體會一段歷史。參觀老建築的時候,心裡總會帶著一點敬畏。這也許是老建築帶來的魅力。
西摩別墅門口的刻文
圖文原創|獨自旅行的姑娘 獨自背包國內外旅行10年+ 旅行家、資深旅遊自媒體、背包客 。一起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