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冠軍企業在加快技術創新、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等方面,可以起到排頭兵作用。德國作為製造業強國,其培育隱形冠軍的經驗和做法,對我國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去年底,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四批及擬通過覆核的第一批製造業單項冠軍名單,山東20家企業榜上有名。累計前四批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中,山東已有60家企業上榜,排名全國第一。
「單項冠軍」企業也常被稱為「隱形冠軍」企業,是指那些在細分市場中通過高度專業化在本領域取得顯著優勢,並具備持續發展能力、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掌握行業標準、佔據產業鏈高端,而很少直接面對終端消費市場的創新型中小企業。
當前,我國正在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進,隱形冠軍企業在加快技術創新、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可以起到排頭兵作用。從世界範圍看,德國作為製造業強國,其隱形冠軍企業的發展非常引人矚目。在德國近400萬家企業中,有超過1400家是隱形冠軍,佔世界總量的將近一半,其培育隱形冠軍的經驗和做法,對我國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樹立明確而遠大的企業發展目標。由於發展歷程都比較長,大多數隱形冠軍在發展初期就確立了成為市場領袖的目標和願景,並在長期的經營中始終堅持貫徹。相當一部分隱形冠軍只是將市場份額和銷售收入作為短期的目標,但更為重視長期的目標,包括行業標準、企業標杆,以實現對行業的領導和對客戶的吸引等。在長期發展願景的基礎上,這些企業更為重視技術、質量、創新、知名度、信譽等,最終自然實現了很高的市場佔有率。在這種發展願景之下,企業傾向於選擇細分市場並長期耕耘,不走多元化發展道路。德國企業有在細分領域發展的傳統,隱形冠軍將這個傳統做到了極致。為更好在小市場內開展生產,德國企業將技術提高到非常難得的水平,並通過持續的研發和技術創新,將某一類或某一項產品做到全球領先的水平。在不斷強化企業發展願景的前提下,隱形冠軍企業往往在企業內部形成對願景的高度認同和核心精神,正如德國管理學家西蒙在對隱形冠軍的市場戰略作最後的總結時所說:「絕大多數的隱形冠軍對它們應該生產什麼產品,不應該生產什麼產品了如指掌,要做到這一點的最大難處是,要能夠抵禦時時刻刻都有可能出現的各種副產品的誘惑,真正的隱形冠軍是絕對能夠抵禦這種誘惑的。」
通過「雙元制模式」實現有效的專業人才培養。在工業4.0真正實現之前,人的要素一直是決定企業生產技術水平最關鍵的一環。德國企業中對人才的培養著名的「雙元制」模式為隱形冠軍的成長提供了充足且高水平的人力資源。雙元制模式下,在企業主導下校企合作辦學、合作培養技能型人才,受教育者在學校內是學生、在行業內是學徒。雙元制使學生和企業有了更多的交流機會,大大提高了培訓後就業的能力。此外,德國傳承的「工匠精神」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保證了人才能夠全身心投入技術工作中並不斷創造精品。德國工匠精神要求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追求完美和極致,並延伸為對精品的執著追求。這種執著與追求成為「德國製造」獨特的精神文化,並印記在隱形冠軍的各種產品之上。在德國,專注、標準、精確是其「理性嚴謹」民族性格的行為方式,並為隱形冠軍的產品質量提供保障。
大力創新以提升競爭力。產品的高性能、高質量離不開對科技創新的高強度投入。一般而言,普通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約為3%,全球一千強研發強度可以達到3.6%,隱形冠軍則有6%。在高比重的研發資金投入之下,隱形冠軍每千人專利數約是大型企業5倍。例如,旺眾公司認為作為企業應該始終保持自身的研發,而不是作為學習者和模仿者,這樣才能在全球市場上保持產品的高質量和競爭優勢。德國辛恩鐘錶公司主要生產供飛行員、極限運動員、特種部隊、消防員、潛水員等使用的特種手錶。為了製造出適應各種特殊條件的可靠手錶,該公司研發出多項技術專利,並將其他行業的現有技術靈活運用到制表業中。在高達近20%的研發人員基礎上,為更廣泛的開展技術創新,辛恩公司在研發過程中還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包括沒上過大學的僱員的意見也可能被採納,並據此改變公司決策。
加強行業組織、金融機構和地方政府的共同支持。德國的行業組織很多,在企業發展,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發展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隱形冠軍在成為冠軍之前,很多都得到過行業組織的支持和幫助。德國政府要求境內的工業企業都加入具有行政聯合機構性質的德國工商大會。工商大會在充分考慮中小企業的需求的基礎上,為之提供資金和運營方面的幫助。在德國,以中小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金融機構多達幾千家,包括德國復興信貸銀行、儲蓄銀行、州立銀行、擔保銀行及合作銀行等。作為政策性銀行,德國復興信貸銀行通過提供貸款貼息等方式,為中小企業發放中長期貸款。德國一些州政府出資成立非營利機構,通過協助銷售、建立產品展示平臺、組織海外渠道拓展、對接企業與投資者等方式,幫助某一細分領域的中小型企業拓展市場,並對接中小型企業所需的市場、資金、技術等資源。巴符州政府還通過提供諮詢服務、定期組織活動等形式,支持專門經濟區域集群的發展,將企業、研究機構、教學中心、技術轉讓機構構建成產官學協作的全方位支持體系。
打造適宜企業創新發展的政策環境。德國政府歷來在各種層面上採取多種方式扶持中小企業和「隱形冠軍」發展。具體舉措包括制定各類法規以創造有利於發展的競爭環境、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以增強企業競爭優勢、制定技術服務政策、加強技術人才培訓、積極提供財稅金融支持和融資擔保、建立信息情報中心以提供信息服務、充分發揮各類商會協會的作用等。隨著數位化的發展和智能製造等新興趨勢的出現,德國政府鼓勵中小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和大企業合作,幫助中小企業招聘技術人才,降低中小企業申請資助門檻,以進一步資助中小企業使用工業4.0設備測試自己的解決方案。
(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部第二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
(文章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