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水滸傳》名揚天下,也讓梁山傳遍全國。在我國歷史上,真的有宋江其人,也真的有梁山好漢之說,不過當時只有30多人,並不是小說裡的108將。水泊梁山景區位於山東濟寧市梁山縣,現在是我國4A景區,是山東水滸旅遊線路的核心景區。下面我們一起走進水泊梁山景區,找尋小說裡108好漢。
從水滸寨進入景區,這裡也是梁山的一關,景區的古建築都是復建,這裡是一個仿宋建築風格的山門,位於梁山小黃山與鴨嘴灘山谷之中,城門為二層、由兩個鏑樓和四個炮臺組成,長度40米,高9米,寬20米,單體總建築面積404平方米。
摩崖石刻是進入景區的第一個景點,素有南有《嶽陽樓記》,北有《水泊梁山記》之說,它是由當代著名書畫大師範曾為水泊梁山風景區撰文提寫。全文368字,石刻長14米,寬7米,總面積96平方米。堪稱當代第一摩崖石刻。在摩崖石刻下有「義」字,梁山好漢義字當頭,景區把「義」文化也宣揚傳播。旁邊還有擂臺,景區的擂臺四處可見,當時好漢也許隨時隨地就開始比武,用現在的話就是「不服就battle」。
接著走來到二關,這裡山勢險峻,谷深崖陡,二關為邊關哨卡式建築,寨牆和大門為全石結構,因為受環境、條件限制,北宋時期義軍用幹碴砌壘,佔地200多平方米,長40餘米,高8米,寬3.5米,該建築卡谷而立森嚴壁壘。這裡由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和天傷星行者武松把守,聽聽這個名號,有誰敢來攻山?
斷金亭立於梁山西側的懸崖之畔,三面環臨深谷絕澗。十二根石柱,撐起一個歇山卷棚式的屋頂,四簷上翹,脊獸栩栩如生,大有凌空欲飛之勢。沿著108個臺階拾級而上,盡頭便是「斷金亭」,取《易經》「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之意,當年豹子頭林衝為接納晁蓋、吳用等七位好漢上山,在此夥並了心胸狹窄的白衣秀士王倫。斷金亭這裡有分岔路,分別是宋江馬道和古棧道,兩條路不同風格,承月牙狀最後匯聚到同一個終點。
穿過分軍嶺、號令臺、黑風口等景點,最後到達忠義堂,它位虎頭峰之上。堂前廣場豎著三根旗杆,當中的一根掛著杏黃旗,上繡「替天行道」四個大字。東西旗杆上掛著繡字紅旗二面,一書「山東呼保義」,一書「河北玉麒麟」。忠義堂的抱楹上雕刻著一副紅底金字的對聯:「常懷貞烈常忠義,不愛資財不擾民。」忠義堂本稱聚義廳,是當年梁山好漢商議軍情,調兵遣將、排定座次的地方。託塔天王晁蓋在曾頭市中箭身亡後,梁山好漢排座次,宋江坐得頭把交椅,他從招安角度考慮問題,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
水泊梁山景區還有左軍寨、右軍寨、天書閣、宋江井等景點,基本根據《水滸傳》裡的場景設置。梁山雖然是個山,高度也就100多米,叫丘陵更合適,自然風景毫無看點。對於《水滸傳》書迷來說,這是一次非凡之旅;對於普通遊客,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