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重大發現證實:木星大紅斑是在縮小,但它的厚度仍保持不變

2020-12-23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關於這個外星氣旋瀕臨死亡的報導或許是在誇大其詞。

這張木星大紅斑全彩圖由民間科學家Jason Major,使用NASA朱諾號上朱諾相機成像器提供的數據創作。(圖片致謝:NASA/美國西南研究院/馬林空間系統公司/Jason Major)

有新的研究表明,木星的大紅斑並不是在每個方向收縮。

就在幾個世紀以前,大名鼎鼎的木星氣旋寬度達地球的三倍,但現在這團怒氣衝衝颶風漩渦的直徑已和我們的地球家園相當了,如此劇烈的變化引得許多人猜測大紅斑正在消亡。

然而,一些研究卻發現供給颶風能量的渦流仍經久不息。新的發現給這些研究提供了支持:過去的四十年多來,儘管大紅斑在面積延伸上急劇縮減,它的厚度卻保持不變。

在新發現中,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學者Daphné Lemasquerier和她的同事共同從多個角度調研了一些木星大旋風。例如,他們進行了數值模擬,並在裝滿鹽和水的 20in x 20in x 28in(50cm x 50cm x 70cm) 樹脂玻璃水缸中做實驗。

這些不同形式的研究使得科學家們確定了鑄造木星旋風薄餅形狀的平衡力。反之,得益於更深一層的理解,研究者們能夠預測個體旋風和他們的進化過程。

研究人員發表在《自然物理學》雜誌上的新報告中寫道:「特別是對於大紅斑,我們預測的水平維度與1979年旅行者號任務以來的雲層測量結果吻合得很好。」。(美國宇航局的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宇宙飛船都是在1979年飛越過木星的。)

科學家們還預測,木星的大紅斑大約有170千米厚,自從航行者號抵達木星,這個大紅斑的厚度變化不大。

由於木星不透明的大氣,很難觀察到木星的風暴高度,因此木星大紅斑的厚度難以進行測試。但是研究團隊人員說,NASA的木星探測器朱諾號,從2016年7月開始已經圍繞這顆巨大的行星運轉,是有能力做到預測大紅斑的厚度這件事。朱諾號一直用各種各樣的儀器緊緊地監測著木星的大氣厚度。別忘了,朱諾號還要尋找關於木星的組成成分、構造、演化歷史的證據。

雷馬斯克裡耶和她的同事在新的研究報告中寫道:「我們的結果正在等待與即將到來的朱諾號觀測結果進行比較。」。

相關知識

「大紅斑」是木星大氣層中持續存在的一塊的高壓區,它會在木星赤道以南22度的地方產生太陽系最大的反氣旋風暴。這種風暴從1830年起就被不間斷地監測。自1665年到1713年的早期發現也被認定為這種風暴。如果這一觀點正確,那麼這種反氣旋風暴至少已經存在了360年。

圖解:據旅行者1號於1979年觀測到的木星和大紅斑的廣域視圖顯示,「大紅斑」正下方的白色橢圓型風暴的直徑近似於地球。

關於致使「大紅斑」的形成或呈現紅色的具體原因,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理論。但相關實驗室有大量研究正在測試宇宙射線或太陽紫外線對木星雲層的化學成分構成的影響。而問題是這種深紅色是否是太陽輻射與木星外層氣體中的氫硫化銨發生反應導致的。研究顯示由於激流,風暴會產生大量的重力波和聲波。

圖解:先鋒10號在1974年拍攝到的木星圖像顯示的有色斑點比後來旅行者1號在1979年拍到的更為顯著。

聲波垂直移動到風暴上方500英裡(800公裡)高的地方會在上層大氣中破裂,從而波能轉化為熱量。如此將產生一個1600開氏度(1330攝氏度;華氏2430度)的高空大氣區域,其溫度比木星上同海拔的其它區高几百開爾文。這種效應被描述為就像「海浪撞毀在海灘上」。「大紅斑」產生的風暴持續存在了幾個世紀的原因是,沒有行星表面摩擦力(只有一個氫液態核)。循環氣漩渦在大氣中由於沒有東西阻擋它的角動量從而可以持續很久。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Mike Wall-小樸先森、Dawn,螢火蟲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太陽系最大的風暴:木星的大紅斑正在縮小,它什麼時候會消失?
    大紅斑一直都是天文愛好者觀測木星時的重要目標,從其1665年被發現以來,一直都引人注目,從1830年開始至今連續被觀測了190年,與最初發現時相比,經度上的直徑縮小了一半,如果按目前的速率繼續縮減規模,那麼它在2040年左右會變成圓形,最後在逐漸消失!
  • 木星大紅斑將會消失?確實是在縮小,爭議不斷
    雖然我們人類各種科技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對太陽系內八大行星的了解還是很少,還存在很多未解之謎,有一些謎團甚至已經困擾了我們數百年,比如說木星的大紅斑。提到大紅斑,我們先看看木星的情況。木星是太陽系內除了太陽以外最大的天體,其直徑大約是我們地球的11倍,體積相當於我們地球的1321倍,表面積大約相當於地球的 122倍。
  • 木星大紅斑正在逐漸變小?
    木星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星球,體積大概是地球的1316倍,相比起來。簡直是巨大無比,正因為如此,它也是我們地球的「保護神」,它的引力帶走了很多有可能撞擊地球的隕石等可能對地球造成威脅和傷害的天體,但是隨著時間推移,木星的著名大紅斑,近年來在逐漸消失?
  • 為什麼木星有一個大紅斑?
    大紅斑是一個在木星的南赤道帶邊緣存在了很久的反氣旋旋渦,它看上去是一個非常穩定的特徵,有很多證據表明它已經被持續觀測了350年。
  • 木星上的超級大紅斑,可怕的「木星之眼」或將離我們而去
    木星是我們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它的質量只有太陽的千分之一,但是卻是太陽系其他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那麼在地球上看木星是怎樣的呢?可能有人會告訴你,從地球上看木星很嚇人。直到1878年,幾位天文愛好者在對木星觀測時才再次觀測到了大紅斑,並對其進行了連續的觀測。電影流浪地球中的木星像一頭怪獸,幼年的劉啟和爸爸劉培強說,他發現木星上有一隻眼睛,爸爸告訴他,這隻眼睛是一個超級大風暴。當地球來到木星身邊時,木星籠罩了整個天空,這個風暴真的像一隻怪獸的巨眼那樣,俯視著地球的一切,似乎隨時準備將整個地球一口吞掉。
  • 木星大紅斑將會變成小紅斑?
    大紅斑不只是在變小,其旋轉速度也在增加。根據以往文獻記載,其轉動周期為6天。而約翰·羅傑斯(英國天文學會)在2012年發表的一篇關於大紅斑變遷的論文中指出,在2006~2012年間大紅斑在穩定的縮小,轉動周期也縮短到4天。當大紅斑收縮時如滑冰運動員收攏雙臂增加旋轉速度一樣,似乎在通過增加旋轉速度保持角動量。
  • 能裝下3個地球的木星大紅斑,究竟有多深?
    【ALENG 自媒體】3月17日晚間自媒體專稿,作為太陽系行星的「老大哥」,木星以其令人驚嘆的體積,恐怖而絢爛的雲層,深深折服了眾多天文愛好者和科學家的好奇心,儘管天文學科技已經如此發達,但是對於這顆太陽系最大的行星,人類對它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其中,對於木星「大紅斑」的研究,已經持續了
  • 「哈勃」捕捉到木星大紅斑變化
    原標題:「哈勃」捕捉到木星大紅斑變化   科學家利用哈勃望遠鏡繪製出木星著名的巨大紅斑不斷變化的新圖像,揭示了此前未曾得見的木星大氣層罕見波紋狀結構。這種對太陽系外層行星的驚鴻一瞥,能幫助科學家研究遙遠世界是如何隨時間變化的。
  • 木星的大紅斑:我們太陽系最著名的風暴
    當你想到木星的時候,你可能會想到它的巨大體積,或者是它表面上延伸的五顏六色的氣體帶。或者你可能會想到標誌性的風暴,那個巨大的,兩倍於地球大小的紅色颶風,它是一個多世紀以來我們太陽系最大的行星的標誌。這是木星的大紅斑,它已經吸引了幾代人。
  • 大紅斑、小紅斑,木星上演最大風暴之爭
    在觀測季節大紅斑呈現出較為明顯的紅色,但是除非當地有良好的觀測氣象條件並且刻意尋找,否則也很難發現。由比約恩·瓊森重新處理的1979年旅行者1號拍攝的大紅斑照片顯示了驚人的豐富細節。這是一個巨大且存在很長時間的風暴。巨大的風暴位於木星南半球相反的急流之間。資料來源:美國航天局。
  • 木星的大紅斑快要消失了,科學家預計沒剩下幾年了
    木星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就是木星,它是距離太陽自內向外的第五顆行星。木星與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皆屬氣體行星,因此四者又合稱類木行星。木星最大的特徵就是有一個又紅又大的大紅斑。木星大紅斑木星大紅斑是木星表面的特徵性標誌,是木星上最大的風暴氣旋,長約2.5萬千米,上下跨度1.2萬千米。當然,這些數據目前已經被科學家所推翻,因為某種原因,大紅斑開始逐年縮小。
  • 木星大紅斑正在不斷消亡:或幾十年內完全消失
    據外媒報導,木星的大紅斑是太陽系中所有行星最具標誌性的特徵之一。多年來,巨大的旋渦風暴一直主宰著木星,當木星的新圖像發布時,人們總希望看到它。然而不幸的是,這個地方正在緩慢而痛苦地逝去,並且很可能會在我們有生之年完全消失。
  • 木星大紅斑是外星人建造的結構?科學家:想像力豐富
    這聽起來像科幻小說,但這樣的大氣擾動實際上存在於木星上。它被稱為大紅斑,行星科學家認為至少從17世紀中期開始,它就一直在木星的雲層中旋轉。許多陰謀論者認為木星上的大紅斑是外星人建造的巨大結構,但是科學家對此進行了批評:想像力豐富。從1830年起,人們就開始用望遠鏡和宇宙飛船近距離觀測。
  • 木星的眼睛——大紅斑,可以裝下3個地球
    大紅斑,是一個在木星的南赤道帶邊緣存在了很久的反氣旋漩渦,它看上去是一個非常穩定的特徵,長約25000千米,上下跨度12000千米,每6個地球日按逆時針方向旋轉一周,經常捲起高達8千米的雲塔,有很多證據表明它已經被持續觀測了350年。木星大紅斑和白卵是木星表面的特徵性標誌。
  • 木星之眼「大紅斑」或在20年內消失,對人類有影響嗎?
    木星是太陽系體積最大的行星,體積相當於地球的1300多倍。它吸引了太多人的關注,以至於上世紀70年代NASA發射的旅行者1號和2號,都在木星軌道中流連忘返。作為一個巨大的氣態行星,木星上的風暴從未停止,而造成這些風暴產生的根源,就是著名的木星「大紅斑」。
  • 木星的大紅斑在縮小,未來或許會消失!
    可以說,也正是因為木星的存在,所以,地球才會平安無事的在太陽系中生存這麼久,並且在短時間內孕育出生命。當然,多年以來,木星也一直都是科學家們探測的主要目標,前段時間,科學家們通過探測,意外的發現木星的大紅斑竟然在不斷的縮小之中,估計再過20年,木星的大紅斑就要一點點的消失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木星大紅斑神秘能量源被發現(圖)
    據國外媒體報導,位於木星一側的巨型風暴,即大紅斑有望很快消散,但是這個過程需要好幾百年,目前它仍是太陽系最受矚目和最神秘的一大特色。科學家始終苦於無法確定這個大紅斑為什麼會一直持續下去,但一個美國研究組現在認為,他們已經藉助電腦模型解決了這個謎題。
  • 木星上的「大紅斑」到底是什麼?人類探測器近距離拍下其照片
    木星是一顆距離太陽約8億公裡的土黃色星球,太陽系八大行星中要屬它體積最大且自轉最快。木星主要由氫、氦組成,是一個氣態巨行星。提及木星,其表面上的那個神秘「大紅斑」特別讓人感興趣,它到底是什麼東西呢?這個大紅斑叫做「木星大紅斑」,早在1664年就被發現了,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虎克是第一位看見它的人。它是木星上非常大的一個風暴氣旋,長度達到了25000千米,上下跨度也有12000千米,可以裝下兩三個地球,因此成為了木星表面的特徵性標誌,從第一次被觀測到至今至少已存在了200-350年之久。
  • 哈勃發現了木星大紅斑的變化:奇怪的絲狀結構和罕見的「波浪」
    但在2012年,(大紅斑收縮的)警報響起來了:業餘天文學家們發現了它每年以580英裡(即933km)的速度突然開始收縮,伴隨著其形狀從橢圓向近乎圓形的變化。目前,GRS保持穩定收縮的狀態,使現在成為了比以往更有趣的木星觀測季。在十月,這個大行星和金星一起佔據了東方早晨的天空。
  • 網友問:木星上的大紅斑是什麼?會消失嗎?
    木星大紅斑,是木星上的一個超級風暴氣旋,足足有3個地球大小,目前已經存在了好幾百年。木星大紅斑是木星的標誌之一,從1664年被發現以來一直存在,只是在1665~1830年之間沒有人進行跟蹤記錄,木星是氣體星球,大紅斑其實就是一個超級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