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今日低開低走,早盤還比較堅挺,午後出現兩波跳水,最終報收大陰線。大盤成交額大致與昨日齊平,為6794億元,兩市成交額為1.53萬億元。這個量價關係意味著股市的交投依然很活躍,有人拋售有人抄底,且分歧並沒有擴大;60分鐘顯示,股指跌破了該周期的雙頭頸線位、且出現了一波流暢的下跌,已經跌進了分形計算的關鍵位3169-3237點之內;接下來若15分鐘MACD出現底背離,抄底買點將會出現。
很多人將今日的大跌歸咎於中芯國際上市,這是不客觀的。牛市的基本特徵之一是頻繁出現大陰線震倉,中芯國際上市大融資,只不過成為了資金震蕩的工具而已。還有媒體將中芯國際的上市比作2007年10月的中石油上市,並根據此推斷股市已經見大頂。這是一種刻舟求劍的看法。
儘管中芯國際在A股上市之前,港股的中芯國際如當年的港股中石油一樣連續大漲;儘管最近港股中芯國際也如當年中石油被巴菲特清倉一樣,被晶片設計巨頭兆易創新清倉,但是,這只是表現,它們的不同之處在於:
①2007年10月中石油上市時,是基欽周期與朱格拉周期的共振下行年份,周金濤就根據這預言了2008年金融危機。現在2020年是基欽周期與朱格拉周期共振上行之年,這意味中芯國際很難出現中石油那樣的持續大跌,中芯國際也更不可能把A股帶到陰溝裡去。當年讓A股走熊的也不是中石油,而是那次的次貸危機。②中石油的業務沒啥技術含量,完全是靠行業壟斷存活。中芯國際卻是稀缺資產,雖然它的設備、設計、封測等在國內都有替代公司,但在高端晶圓製造上,我們只有中芯國際這一個寶貝。該公司不僅承載華為翻身的希望,而且還承載了我國在科技上彎道超車的希望。
所以,中芯國際與中國石油這兩家公司石油本質區別的,中芯國際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中石油則是傳統生產力的代表。中石油靠國家的壟斷賺錢,我們的國家則靠中芯國際的技術來突圍。這是不是意味著中芯國際及其具有投資價值?我的觀點是:中芯國際對我們的國家十分重要,它也是一家十分優秀的公司,但它絕不是A股最優秀的公司;在A股裡,比它優秀的公司還有很多,比如茅臺。
這裡,我們從微觀上來分析一下中芯國際。中芯國際對標的是臺積電,目前臺積電市值大約為3000億美元。假如中芯國際未來的業務一切都很順利,一切業務都做得很成功,那麼,它最終的市場份額會達到臺積電的10-20%左右。為什麼中芯國際與臺積電不能並駕齊驅?因為即便我們的技術突飛猛進,完全與臺積電一樣,蘋果、高通等海外大客戶也不會把訂單給中芯國際,中芯國際最多只能吃透國內的市場,不能像臺積電那樣承接全球市場。況且,中芯國際在晶片製造上與臺積電的差距,那不是一兩年可以趕上的。
如果毛利潤按照最樂觀的臺積電情況來估值,中芯國際市值空間大致在300-600億美金。而現在,中芯國際在A股上的市值已經達到了6137億元,換算成美元是876億美元。這已經比港股中芯國際的市值211億美元貴了兩倍。如果A股的中芯國際再像今天一樣上漲200%,那市值就追上臺積電了,這太不可思議了。當然,股價被高估並不意味著短線馬上會跌下來,正如股價被低估不會馬上上漲一樣,市場情緒對股價的漲跌影響很大。
當前正是市場情緒對中芯國際鬥志昂揚的時候,從長線角度得出的結論在短線一定是錯的,因為股價很少會停留在正確的估值上,它不是漲過頭就跌過頭。做短線的朋友請直接忽視上述分析,但是,如果中芯國際在後面真的翻了兩倍,它的市值真的追上了臺積電,就不要繼續奢望它短期內一直上漲翻十倍。回到大盤,它今日下跌的性質依然是上升途中的調整,它今日這麼大跌,反而讓我對7月20日會議潛在的收緊貨幣放心了。今日已經這麼大跌了,到時候真的微調收緊貨幣,下跌空間也不大了;如果不微調收緊,這一次下跌的階段低點將會成為Q3的最低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