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傳出人工智慧公司曠視科技正尋求在香港和內地科創板同步發行上市。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曠視科技的上市計劃已有實質性進展,大概率在今年底就會上市。對此,曠視科技回復不予置評。
01
上市之路曾阻且長
曠視曾是國內最早啟動上市計劃的人工智慧公司。2019年8月,曠視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港上市,招股書顯示曠視2019年上半年營收9.49億元,同比增長210%,經營虧損1.15億元,同比縮減17%,經調整淨利潤3270萬元。
但此後,曠視科技的赴港上市之路卻一直未有實質性進展。先是去年10月份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此後又遭遇新冠疫情黑天鵝,導致上市計劃一再跌宕。今年6月份,據《晚點LatePost》報導,曠視中止了港股上市進程,公司將進一步討論在港股或A股上市的可能性。
曠視已經逐步從疫情和美國相關政策的影響中走出。今年7月底,曠視CEO印奇表示,被列入實體清單後,曠視調整了部分晶片與模塊的供應鏈,目前供應鏈方面運轉已經恢復正常。據《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曠視今年的收入已經恢復至美國實體清單前的水平。對於何時重啟上市計劃,印奇當時表示,「上市是展現公司透明度的手段,希望上市後公司的股價能夠堅挺穩定,所以要選擇合適的時間窗口(上市)。」
今年下半年,隨著疫情逐步受控,大批科技公司紛紛開始啟動上市計劃。人工智慧公司雲從科技、依圖科技都宣布啟動A股上市輔導。
曠視在國內最大的競爭對手——商湯科技也據傳正尋求在香港和內地資本市場同步發行上市,不過商湯科技對此不予置評。今年8月份,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徐冰在接受彭博採訪時透露,商湯2019年的營收達到5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7%。
02
曠視加碼智慧物流
在今年舉辦的服貿會(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曠視科技展示了全新河圖作業系統、AGV MegBot-T800(新一代物料搬運機器人)、Megbot-S800(新一代雷射SLAM導航AMR)等軟硬體產品。
在曠視科技展示的諸多產品中,受關注的是其河圖系統,也是業內首款應用於物流機器人的AIOT作業系統,它具有生態連接、協同智能、數字孿生三種功能,能夠極大的提升物流企業智能化建設,而MegBot-S800等智能硬體產品,則具有搬運、輸送、提升及協同聯動能力,對物流運輸效率的提升大有裨益。
而在這次舉辦的展會上,曠視科技的智慧機器人也大顯身手,它已經能夠做到有條不紊的在「流水線」上履行配送、巡檢職責。從這也不難看出,曠視科技在智慧流域,已經具備了比較雄厚的技術實力,而這也得益於其在智慧物流領域不斷深入的布局。
一直以來,曠視科技都將智慧物流,放在推進其商業化的核心方向上,近年來更是加大投入。實際上,早在2017年曠視科技就開始和艾瑞思機器人合作,宣布進軍智慧物流領域。而在曠視入局智慧物流行業後,不久曠視就全資收購了艾瑞思機器人,通過AI技術推動其在智慧物流領域的商業化進程。而這次再度推出的物流機器人軟硬體產品,則是曠視科技進一步參與智慧物流建設的重要體現。
03
虧損焦慮加劇
據曠視科技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曠視科技年度營收分別是0.68億元、3.1億元、14.3億元,研發投入的費用分別是0.78億元、2.05億元、6.13億元,均處於高速增長階段。
而在加大技術研發後,曠視科技虧損的現象明顯在加重。2016年曠視科技虧損金額還只有3.428億元,2017年和艾瑞思機器人合作後,虧損金額就直接暴漲至7.588億元,2018年、2019年上半年虧損金額更是達到了33.516億元和52億元,這對曠視科技的資金鍊造成了很大影響。
從財務數據對比不難看出,不斷增長的研發投入是造成曠視科技虧損加劇的主要原因,而在2017年入局智慧物流賽道後,其研發投入更是增長了1.27億元,虧損猛增4.16億元,可見智慧物流領域的技術研發對其資金鍊造成的壓力之大。
巨大的財務壓力下,身處困局的曠視科技開啟了IPO之路,希望通過IPO獲得資金來源。不過,在疫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曠視科技的幾次IPO均以失敗告終,這使得本就資金鍊承壓的曠視科技更加焦慮。
而這次加碼智慧物流背後,曠視科技也有自己的圖謀。一方面,通過加碼智慧物流,可以幫助其獲得資本市場對其技術實力的認可,為再次衝擊 IPO蓄力;另一方面,推進智慧物流也能幫助其推進AI技術的商業化進程。不過近日,曠視科技推出了自己的智慧物流AIOT作業系統的全新升級版本,這將進一步深化其在智慧物流領域的布局。不過,從目前來看,曠視科技在推進智慧物流布局之後,其存在的虧損痼疾依舊待解。曠視科技對物流行業的加碼,能否真正幫助其實現這一目標,還有待市場檢驗。(來源:新京報、界面新聞、OFweek物聯網)
近期看點
本期編輯:籍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