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趣聞丨什麼叫會奔跑的聲音?帶你走進草原之王——馬頭琴

2021-01-11 秦川藝校

有一種樂器,提起他,就能聞到草原的香氣,看到觸手可及的藍天白雲,想到獨具特色的蒙古包,和騰格爾的《天堂》……他就是草原之王——馬頭琴。

藍藍的天空 清清的湖水綠綠的草原 這是我的家奔馳的駿馬 潔白的羊群還有你姑娘 這是我的家

自由的傳承,遊牧的樂章

馬頭琴是蒙古的拉弦樂器,蒙古語稱「潮爾」,源於蒙古語「和聲」的意思。約一米來長,琴聲婉轉悠揚,音質渾厚。馬頭琴有五個把位,演奏很廣。

不少人以為是騎馬的時候彈唱的琴,所以叫馬頭琴;更了解一點的可能會說是因為琴長得像馬頭。其實長得像馬頭的不是琴本身,而是琴柄被雕刻成馬頭的形狀。

在蒙古族眼裡馬頭琴是神聖的。相傳蒙族佛教中有位菩薩,名字叫做馬頭剛,他有三個長紅色鬢毛的綠色馬頭,分別掌管財富,權利,和平。其實也是蒙古族人,馬,和嚮往的化身,曾經草原上的牧民不需要鎖頭來鎖門。所以馬頭琴又被稱為「神的樂器」。

當時的馬就像現在的貓狗一樣,一直是居住在草原的遊牧人民最好的幫手。在冷兵器時代,馬就是坦克部隊。而重裝騎兵在面對步兵時,幾乎就是砍瓜切菜一樣的隨意。

隨著時代的發展,馬早已退出了大多數人的視線,但在古代相當長的時間裡,馬都是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和軍事等活動的主要動力,文學作品中更是不乏對馬的描述與抒情。

有關「馬」的成語舉不勝舉。例如: 馬到成功、老馬識途、龍馬精神、汗馬功勞……蒙學讀本《三字經》中:「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六畜中人們將「馬」排在第一,可見人類對馬的情感不一般。

相傳最開始,就是有一位充滿藝術細胞的遊牧民為了紀念自己心愛的小馬而制。取其腿骨為柱,頭骨為筒,尾毛為弓弦,製成二弦琴,並按小馬的模樣雕刻了一個馬頭裝在琴柄的頂部,將小馬製成了馬頭琴。

書裡的歷史,遺失的儀式

我國邊疆學開拓者之一黃奮生在其名作《百靈廟巡禮》中生動記錄了一個有馬頭琴的儀式活動:

(四月)二十三日上午九時,蒙政會在蒙古包大禮堂舉行紀念成吉思汗誕辰大會。參加大會的王公,都穿上滿清的官服,德王和四子王頭戴著紅纓藍翎寶石的頂子,上身穿著黃魚的馬蹄袖馬褂,裡面穿著藍色團花的長袍,足蹬著黑色的皮靴。其餘七八位王公的服裝,都與兩王相同,不過為黑色的馬褂罷了。其餘的委員和職員都穿著漢式的衣服。九點半的時候,在包外的軍樂與鞭炮交鳴聲中,紀念儀式開始了。德王用虔誠的態度,照著次序「獻燈」「獻奶酪」「獻酒」「獻果」「獻全羊」。這時,一個抱著馬頭琴的喇嘛,雙膝跪下,手指撥動,做起了蒙古樂,這樂聲的抑揚幽雅,悲壯之中帶著柔和的意味,使人聽了心靈上有莫名的愉快和激奮,它的聲調恰能吐出蒙古民族雄飛的氣勢,一時又好像嗚咽著蒙古民族衰落的悽楚。

而現在馬頭琴面臨的情況可能是:出了北方,鮮有人聞;出了蒙古,鮮有人彈。大概那段佚失的詩篇,也只能從書本窺見一二。

潮流的復興,時代的輪迴

到了現代,越來越多的人注視到我們「冷宮」裡的民族瑰寶。一開始是在節目中播放有馬頭琴前奏的歌曲,猜測歌名。很多人猜測是騰格爾的歌,結果出來卻是陳小春的《算你狠》。原來冷門民族樂器早已進入了主流音樂的射程內。

宋冬野的《安河橋》中最震撼人心的大概就是馬頭琴的部分了。當時這部分編曲並不被十分看好,下邊附一段當時的情況:

論感情而言,這首歌是我自己最喜愛的,它被我籌劃了五六年才出世,想表達的情感也是很多種很複雜的,我不敢多想,怕哭。從這首歌最早在我腦子裡出現,馬頭琴的聲音就一直是我對這首歌的最大願望,這次我完全沒顧朋友們和製作人錄音師的良好建議和阻攔,執意要加入馬頭琴和中國大鼓,大家也就都默許了,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這首歌的錄音混音工作成了整張專輯裡最困難、最殘酷也是時間最長的一首。我記得我第一次聽到這段馬頭琴在這首歌裡出現,是專輯混音過程中我去錄音棚,上樓過程中在樓道裡聽到的,當時我驚在樓道裡動都動不了,隨即衝進棚裡眼淚幾乎奪眶而出,衝著驚愕的製作人和錄音師大喊:我去你媽的!就要這個!就要這個!於是它就從那時一直保留到了最後,絲毫沒有修改。

毋庸置疑,包括馬頭琴在內的諸多民間樂器正在被人們發掘。而繞開競爭激烈的鋼琴、吉他等樂器,選一門喜歡但是冷門的樂器,也未嘗不可大放異彩。

大家對馬頭琴的印象又是什麼呢?

關注我們,每天帶你認識一種樂器,了解背後的故事。

相關焦點

  • 10首悅耳悠揚的馬頭琴名曲,帶你走進忘我的境界
    郭小川《平爐王出鋼記》詩:"牧區的人們聽說鋼花噴,蒙古包裡拉起了馬頭琴。"今天「影音新生活」就為大家帶來10首馬頭琴演奏的作品!| 蒙古樂器的主角從山林狩獵文化時期至草原遊牧文化初期,蒙古人所使用的樂器,不是馬頭琴,而是火必思、託布秀爾等彈撥樂器且多用於娛樂性歌舞與舞曲奏
  • 【中國民族音樂賞析--拉奏樂器篇】馬頭琴
    ▼ 樂器介紹
  • 馬頭琴 |《蒙古大草原》心隨曲動,不變的嚮往
    蒙古人幾乎所有的情感與文化傳承皆濫觴於遼闊而純潔的大草原。大草原上並非只是一望無際的平川,它也有豐富的地貌,有湖泊,河流和山脈。 蒙古人在如墨綠色玉石般的大草原上逐水草而生,牧五畜,育老幼,繁衍生息。所以,每一個蒙古人心中都有一片永遠唱不盡的大草原。
  • 草原魂馬頭琴演奏 《Mojito》、《查爾達什舞曲》……交響樂「奏...
    當古巴風情、拉丁曲風 碰撞上濃濃草原風的馬頭琴 你, 是否有些微醺? 斬獲亞洲音樂大獎 孟克演奏馬頭琴
  • 騎射與馬頭琴
    那兩弦的馬頭琴啊,我對它的聲音是沒有鄉愁的呀。不過聽著它的聲調,卻倍感熟悉。我發現,它表現風聲,馬蹄聲都惟妙惟肖。想來,這也是為什麼,我能被它震撼的原因。  最適合長調的樂器,其實表現力相對淳樸。畢竟都是離家千萬裡的人,畢竟都是以燃起永恆之火為己任的人。  蒙古的古老步伐中,我必須說它跟不上時代的瘋狂變化。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一批人,像阿爾巴特一樣,去保護它,宣傳它。  圖瓦的樂隊,在英女王的面前演奏過,但是世界還是不了解蒙古音樂。騎馬作為體育和娛樂,在中國北方也算是一個項目,但是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什麼叫蒙古鞍。
  • 你所不知道的樂器:草原喉簫大地的聲音
    在遼闊的北方草原,一直流傳著一種類似簫的樂器,這種樂器在蒙古國、俄羅斯圖瓦共和國等都有流傳,只是名稱不同而已。據清代的《西域圖志》卷40中記錄,新疆草原上流傳著形如內地之蕭的樂器。以竹為之,通體長二尺三寸九分六釐,凡四孔,以舌側抵管之上口,吹以成音。流傳在阿勒泰地區哈薩克族、蒙古族中的喉簫,製作材料是當地生長的一種草木莖,每年深秋時採集,而後製成60公分長、豎執管身的三孔或四孔的吹奏樂器。演奏技巧有滑音、顫音、倚音等。
  • 在大灘鎮關於馬頭琴那優美的聲音和悽美的傳說
    1/大灘鎮 堪稱中國馬鄉 中國馬鎮所在的大灘鎮,是京北第一草原所在地。這裡「山巒草原層林染,碧水藍天流雲映,夏無暑季清風至,冬夾霜寒酷難當」。得天獨厚的資源孕育了無數的優質良馬,為歷代統治者所倚重。蒙元清時,十萬鐵騎在這裡終日整訓,揮戈待徵。
  • 愛上內蒙古丨草原天籟
    黃凱松從此愛上了草原音樂。  黃凱松專程來到內蒙古大草原,開始學習蒙古語、呼麥和馬頭琴。「呼麥、長調、短調、馬頭琴、冒頓潮爾、託布秀爾……這些古老的蒙古族樂器和唱法,都深深吸引著我。馬頭琴曲《回想曲》《萬馬奔騰》,呼麥《滿都拉汗贊》《聖山》等都是我特別喜歡的作品。草原音樂裡有對自然的崇敬、對生命的讚美,有遼闊和自由,可以讓我的思緒飛到雲端。」黃凱松說。
  • 遵義將吹來「草原的風」,博德樂·思馬頭琴四重奏給你好聽!
    「草原天籟」——博德樂·思馬頭琴四重奏將於11月28日19時30分在遵義大劇院音樂廳響起。 博德樂·思成立於2018年9月,由內蒙古藝術學院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系的青年馬頭琴教師——包·額爾敦畢力格、韓成、哈斯蘇力德以及戴青松組成。
  • 精選一組俄羅斯人與蒙古人的趣聞
    一,俄羅斯人的趣聞。 俄羅斯具有獨特的氣質 —— 對她只能信仰。隨著時間的推移。——詩人費奧多爾·秋特切夫 1,俄語裡有超過100個髒詞。 俄語是俄羅斯的唯一官方語言,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官方語言之一。
  • 內蒙古這個草原小鎮鮮為人知,卻有難得一見的馬術表演,十分精彩
    馬術小鎮內熱火的實景劇《帝國汗王》分為草原情愛、布穀鳥納牧吉勒、馬頭琴的呼喚、徵兵、練兵點將出徵、婦女反抗、生命的眷戀及回歸草原八個部分。實景劇以草原為背景舞臺,在祥雲藍天下、由年輕驍勇的蒙古國騎士駕馭彪悍的蒙古馬,以精湛的騎術和高超的演技再現草原兒女的錚錚鐵骨。
  • Rowan | 拉馬頭琴的荷蘭設計師
    他叫Rowan Hartsuiker,來自荷蘭,身兼平面設計師和音樂人的雙重身份。
  • 樂器趣聞丨擁有300多年歷史的小提琴,不愧是樂器皇后!
    小提琴的出現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自17世紀以來西方音樂中最為重要的樂器之一,被譽為樂器皇后,其製作本身是一門極為精緻的藝術。小提琴是現代管弦樂團弦樂組中最重要的樂器,一般在管弦樂作品中會分成第一小提琴與第二小提琴兩個聲部。
  • 草原天籟
    黃凱松專程去了一次內蒙古大草原,開始學習蒙古語、呼麥和馬頭琴。「呼麥、長調、短調、馬頭琴、冒頓潮爾、託布秀爾……這些古老的蒙古族樂器和唱法,都深深吸引著我。馬頭琴曲《回想曲》《萬馬奔騰》,呼麥《滿都拉汗贊》《聖山》等都是我特別喜歡的作品。草原音樂裡有對自然的崇敬、對生命的讚美,有遼闊和自由,可以讓我的思緒飛到雲端。」黃凱松說。
  • 樂器趣聞丨學樂器要避開這個坑!小心看似華麗的管風琴
    在中世紀的歐洲他以統治般的地位被譽為「樂器之王」。他音量洪大,氣勢雄偉,音色優美、莊重,並有多樣化對比,能模仿管弦樂器效果,能演奏豐富的和聲。其他樂器都是聲音從琴上發出來,管風琴是,聲音從四面八方發出來。他是結構最為複雜的樂器他是體積最為龐大的樂器他也是無可替代的樂器他也有另一個稱呼——「孤獨的王」如果要給孩子學習管風琴,這幾點真的想清楚了嗎?學習條件艱難管風琴學習過程中會面臨缺樂器、缺老師、缺場所的情況。
  • 樂器趣聞丨嗩吶王用盡了他所有的力氣,演奏一出《百鳥朝鳳》
    他是唯一能讓鞭炮伴奏的樂器。他是唯一能讓小提琴哭泣,讓小號沉默不語的獨奏樂器。他能叫醒每一個裝睡的人。他能讓襁褓中的小孩停止哭泣。他能讓醉漢在凌晨時分找到回家的路。據說唯一能打敗黃飛鴻的方法,就是把背景音樂裡嗩吶聲關掉。
  • 走進塞倫蓋蒂草原,感受自然法則下「草原之王」獅子的群居生活
    大家好,我是本文的作者小本,以後的每一天小編都將為大家放送最幹的貨,希望你們會喜歡。它們是食肉動物的佼佼者,它們被譽為草原上的獵殺機器。自然法則一次次被它們無情打破,讓這些強大獵手狹路相逢,究竟誰能繼續稱王,誰又會淪為獵物。小編帶你親臨草原生死場。一起來看看吧!
  • 薈萃蒙古族音樂文化經典 世界級馬頭琴大師來寧演繹
    把具有民族特色的血液融入高雅藝術中,讓校園學子們在旋律中與民族音樂相輔相成,2020年11月10日,由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財政廳聯合主辦的2020年江蘇省高雅藝術進校園拓展項目——《內蒙古師範大學馬頭琴樂團》走進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為金審學院的芊芊學子們帶來一場藝術與音樂完美結合的視聽盛宴。
  • 天蒼茫,雁歸來 蒙古族作家千夫長攜《草原記》《紅馬》回到草原
    我想送你雲霞,你卻失去了草原;我想送你草原,你卻失去了白馬;我想送你白馬,你卻失去了騎手;我想送你騎手,你卻失去了阿爸;我想送你阿爸,你卻失去了傳說;草原的七月,是最美的季節;七月的草原,迎來了書香四溢的盛會。著名蒙古族作家千夫長帶著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草原記》和海天出版社出版的《紅馬》回到了內蒙古,回到了草原。「草原記憶,緣於花城璀璨;紅馬來了,因為海天遼闊。」第26屆全國書博會期間,千夫長將攜這兩部作品在包頭和呼和浩特舉行兩場精心策劃的賞讀會。
  • 班迪故事口袋——《馬頭琴的來歷》
    馬頭琴的來歷一天,太陽下山了,天慢慢地黑下來了,蘇和才趕著羊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