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衛東:臺海兩岸從「必然統」到「統什麼、怎麼統」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近日,資深臺灣問題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朱衛東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解讀習近平最新涉臺講話。朱衛東供圖

中新網北京1月6日電 (記者 楊程晨)資深臺灣問題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朱衛東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評價,習總書記最新涉臺講話是新時代中國和平統一的宣言書、路線圖及行動綱領。

《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日前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1月2日,《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朱衛東說,40年前,伴隨改革開放大幕拉開,大陸對臺大政方針應勢而變,爭取祖國和平統一成為主基調。40年後的今天,中國改革開放再出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復興開啟新紀元,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也將迎來新的複雜敏感期。

他表示,在兩岸關係新的時空背景和重要歷史節點上,習總書記講話為新時代對臺工作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指明了方向,必將對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相信將其放在歷史的長河中去審視,人們將更加清晰體會五項主張的遠見卓識和重大意義。

在朱衛東看來,習近平講話大致包含兩方面意涵,前半部分回首過去,闡明「『獨』不了、必然統」的大勢與定論;後半部分展望未來,闡發「統什麼、怎麼統」的藍圖與路徑。

首先,講話全面總結了兩岸關係70年特別是《告臺灣同胞書》40年來大陸對臺工作取得的五大歷史性成就,向世人雄辯地證明,臺灣「獨」不了,祖國「必須統、必然統」的歷史定論。朱衛東從學者的角度分析,兩岸關係的歷史成就主要解決了四方面問題。

一是「通起來」。他說,兩岸全面雙向直接「三通」的實現影響深遠,這是和平統一的重大基礎性工程。它讓兩岸人民的感情連接和利益連接更為緊密,有利於增進彼此互信、形塑共同記憶,為兩岸融合發展、構建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充分而必要的條件。「三通」大門一旦打開,任何人任何勢力都難以關上。可以說,「三通」實際上是統一進程的開始,統一不僅是目標也是過程,不僅是名詞也是動詞,更是現在進行時。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時與勢越來越站在「統一」這一邊。

二是「定規矩」。朱衛東認為,經過幾十年同「臺獨」分裂勢力及外部勢力進行的鬥爭,大陸方面對臺灣問題「立規劃線」,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確保「定海神針」始終發揮作用,並使一個中國成為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和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兩岸關係發展的「四梁八柱」立起來了。

三是「獨不了」。他強調,改革開放40年使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大陸比以前更有能力、更有條件,也更有信心、更有辦法,去推動兩岸關係朝著和平統一方向邁進。即便當前統一難度尚存,但「獨」不了已在臺灣及國際社會形成普遍共識。統一的大勢與「臺獨」的末路,沛然莫之能御。

四是「向前走」。朱衛東提到,「大三通」帶來的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在兩岸社會激發出澎湃的動力與活力,這種來自民間的巨大內生動力,反過來又成為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關鍵力量。所以,儘管幾十年來兩岸關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但是總的趨勢是向前發展的,「與40年前相比,現在我們離和平統一的目標不是遠了,而是更近了」。

莫為浮雲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朱衛東說,雖然統一道路曲折,但是前景愈益光明。「必須統」是於情於理的主觀要求,「必然統」則是無法阻擋的客觀大勢。

其次,習總書記講話後半部分就新時代推進和平統一提出五項重大政策主張,清晰地回答了「統什麼、怎麼統」這一時代命題,不僅擘畫了「一國兩制」的美好藍圖,更指明了實現統一夢的實踐路徑。

在「統什麼」的問題上,朱衛東認為,講話首次創造性地提出了探索「兩制」臺灣方案,這是一個重大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對「一國兩制」在臺灣的具體實現形式,以「三個充分」提出了更具開放性、發展性和包容性的論述;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對統一後的安排也明確提出,要充分尊重臺灣同胞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充分保障臺灣同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與合法權益。這些攸關「一國兩制」的頂層設計,不僅實事求是、務實可行,也為「兩制」預留了很大空間,體現了大陸領導人期望解決兩岸政治分歧這一「總根子」的巨大誠意、善意和博大胸襟,對「臺獨」分裂勢力長期「汙名化」「妖魔化」的「一國兩制」也起到了正本清源、廓清迷霧的作用。

在「怎麼統」的問題上,朱衛東表示,講話就新時代如何豐富和平統一實踐、維護和平統一前景、夯實和平統一基礎、增加和平統一認同等方面作了系統全面的闡述。「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並不意味著中國人承諾不打「臺獨」,對「臺獨」是「零容忍」;「中國人要幫中國人」,就是要應通盡通、融合發展,為兩岸最終的「心通」和心靈契合預做準備。特別是,講話提出了在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各黨派各界別有代表性人士舉行民主協商的鄭重倡議,相當有建設性和靈活性,這種由易到難、自下而上、有民間到官方的民主協商,符合臺灣的實際,也易形成兩岸共識、達成制度性安排,是習總書記「兩岸一家親」「以人民為中心」理念的具體體現。

朱衛東最後說,總之,習總書記對臺重要講話五項主張一脈相承、相輔相成,體現了對和平統一的目標自信、道路自信和政策自信,大大地豐富和發展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對臺大政方針,具有鮮明的繼承性、創新性和前瞻性,是新時代對臺工作的行動指南,期待臺灣問題各利益攸關方要高度重視、細細品味,認真回應大陸方面的呼籲。(完)

相關焦點

  • 和統或武統?16日國臺辦震撼發聲,點明「實現國家統一」最佳方式
    近日,海峽兩岸有專家認為,當前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在下降,大陸應採取「以武促統、以武促和」的方式,通過對臺施加「武統」壓力來爭取實現和平統一。此番觀點一出,引發輿論熱議。無論是和統或武統,都反映出海峽兩岸人民對於祖國必然統一的期待與決心。
  • 臺灣是要「武統」還是「和統」?學界又起爭論
    文/歐尼(鳳凰網《臺灣日月談》特約作者)首發於鳳凰新聞客戶端兩岸學界最近爆出「武統」「和統」之爭,大陸重量級涉臺學者章念馳被近來表態尋求武統的學者李毅槓上,臺灣涉兩岸學界觀察,大陸近來支持武統聲浪明顯升高,但對臺政策仍維持基本論調。
  • 「武統」是最後手段!王在希:此番就是在震懾「臺獨」
    「十月驚奇」的具體內容島內有媒體認為,美國總統或許會從目前岌岌可危的臺海局勢下手,畢竟兩岸的關係現在已經危機重重。美媒則根據近期解放軍軍機不斷到臺空域進行演訓活動分析指出,川普可能會尤其注意臺灣地區。但是美國民調結果顯示,有超過70%的人認為新冠肺炎、經濟等美國目前面臨的重大問題才可能對選情起到關鍵作用。而認為中國問題對選情有影響的只有35%。
  • 大陸決定「武統」啦?
    編輯:供奉 12月6日當天,臺灣「中時新聞網」發布的一篇報導將不少臺灣網友嚇得夠嗆,之所以會引起他們這麼大反應,主要在於標題提及「大陸決定武統臺灣
  • 2020兩岸關係回顧|兩岸「和統」無望?
    2016年蔡英文當選領導人開始,漸漸的有了和統無望的說法。最近,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指出,「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能性越來越小」。更早之前,他在《人民政協報》撰文指出,「中國對臺政策如果只是政治談判、民間交流、一味讓利,而不動用軍事武力的手段,那兩岸統一的目的很難達成」。
  • 大陸遠未做好「武統」準備?港媒:美國前國防官員誤判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即將展開第二個任期,兩岸關係面臨更嚴峻考驗。一些前華府官員、智庫專家近期常提及「武統」話題,有理性的,有帶偏見的,不少人撇開「臺獨」尋釁、外力介入等因素,不問其因,只問其果,顯然是誤判了。
  • 2020兩岸關係回顧(一):兩岸「和統」無望?
    在這種情形之下,和平統一的希望幾乎破滅,兩岸關係必須重新導正,「無為」不能解決兩岸問題,必須「有為」、而且是大作為,確切地講,就是解除臺軍武裝,使得「臺獨」頑固分子無所恃,才可能屈服「臺獨」的意志,進而收復失土。「和統」無望?
  • 和統可能性有多大?臺教授列出8大障礙,「以武逼和」可能性提高
    臺灣是中國一部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然而,民進黨當局為一己之私,在兩岸關係上的挑釁動作愈發明顯。除修改歷史課綱推動「去中國化」、利用恐嚇手段阻撓臺灣同胞參加兩岸經濟文化交流活動外,民進黨當局還加緊與美國方面的勾結,妄圖挾洋自重。民進黨當局的這些惡劣行徑,加劇了臺海的緊張局勢。
  • 美前高官提醒臺灣:大陸「武統」的機率日益升高
    據媒體報導,目前美國的政府權力交接預計到明年1月份交接完畢,但現在臺海問題是最受關注的,鑑於目前臺海局勢不斷緊張,美國國防部長前助理在日前對外宣稱中國解放軍的實力不斷提升,大陸
  • 臺灣學者:「天然獨」會挑起「必然統」
    疫情當頭,民進黨「政府」應強調防範疫情,不要過度衍伸,並呼籲網民自製,當臺灣有「天然獨」的民意時,別忘了對岸有「必然統」,用歧視、憤怒的框架對著大陸,並不是聰明的作法。杜聖聰,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現為銘傳大學廣電系助理教授,曾任中天電視兩岸中心召集人等,多次往來兩岸採訪兩岸新聞。
  • 獨家|國臺辦前副主任王在希一番話嚇壞臺媒:大陸決定「武統」?
    @銳看臺灣報導(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在目前臺海局勢緊張局勢下,臺灣民眾對於兩岸關係走向到底怎麼看?害不害怕?民進黨和一眾綠營支持者還要叫囂「臺獨」,繼續升高兩岸對抗嗎?蘇貞昌之流真要拿掃把抵抗解放軍嗎?
  • 和統、武統?國臺辦發言人講話具有兩重含義,國家統一進入倒計時
    和平統一的方案之所以好,是因為,「這個方針充分地照顧到了臺灣的現實情況,充分地尊重了兩岸的客觀差異,也充分地維護臺灣同胞的利益福祉。」當然,另一方面,從大陸來說,「堅持和平統一,展現的是民族大義,飽含著我們珍視和平價值、珍惜同胞福祉,對民族負責、對後代負責的深厚感情。
  • 蘇貞昌的「小編」與「統編」
    臺灣中時新聞網快評說,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為了倡導三倍券快到期,趁著參訪臺灣漫畫基地的機會幫孫女買了9本漫畫,沒想到媒體「礙事」,拍下店員以行政機構「統編」開立發票,蘇貞昌稱沒有要報公帳,是「有人多此一舉」,看來有人要倒黴了。蘇貞昌有「酷吏」之稱,為打造親民作風,可說煞費苦心。
  • 「武統」臺灣什麼時候開始?解放軍專家權威解讀
    編輯:晨星由於今年突發的新冠疫情的影響,導致國際局勢變得更加撲朔迷離,而我國大陸和臺灣的兩岸關係也發生了一定變化,而且由於民進黨當局對大陸所採取的種種錯誤行為,引起了許多民眾的憤慨,很大一部分激進的網民更是提出「武統
  • 「武統」臺灣話題很熱,會發生嗎?
    「武統」臺灣什麼時候開始?解放軍專家權威解讀》。作為熱血軍迷,簡直激動得夜不能寐,立馬將文章轉發到了朋友圈,引發大家熱烈討論。  這篇文章干係重大,十分震撼,可說是關於如何解決臺灣問題的重磅文章,說得直白一點,這就是一篇「官宣」文章。「中國臺灣網」是何方神聖?是國臺辦屬下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由九州文化傳播中心管理。
  • 何時「武統」臺灣?解放軍專家做出解釋:6大觸發條件
    編輯:虎威軍校對:查爾斯隨著全球疫情形勢的不斷變化,國際局勢和臺海局勢也相應地發生了改變。民進黨當局的所作所為太「騷」,對中國大陸和美國完全是兩副面孔,對自己的同胞冷血之極,叫囂著一片口罩也不會給中國大陸,卻諂媚地向美國每周送上10萬片口罩,這一無恥行徑,引發網上 「武統」聲音。楊承軍解讀「武統」時間:6大觸發條件解放軍專家楊承軍對關於什麼時候「武統」臺灣,做了詳細的解說。
  • 不能把和統、武統對立 專家:光憑談判、交流、讓利 不可能統一
    (二)不能把「和統」與「武統」兩者對立起來。(三)要站在戰略全局來思考兩岸統一的時機。 王在希 關於不能把「和統」與「武統」對立,王在希解釋,40年來,我們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為我國的對外開放、經濟發展、軍隊建設,爭取到了幾十年極其寶貴的時間
  • 注意:統借統還的稅會處理及涉稅風險
    (二)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貸款業務徵收營業稅問題的通知 》(國稅發〔2002〕13號 )明確了企業集團委託財務公司代理統借統還業務,企業集團從財務公司取得的用於歸還金融機構的利息不徵收營業稅;財務公司從貸款企業收取貸款利息不代扣代繳營業稅。需要注意的是,文件規定,集團所屬財務公司與企業集團或集團內下屬企業分撥借款時需籤訂統借統還貸款合同。
  • 蔡英文閱艦「以武拒統」?不不,這是船……
    早在2016年,金江號巡邏艦進行年度甲類操演驗收檢查時,由於人為因素導致錯誤發射一枚雄風三型反艦飛彈,最後飛彈進入澎湖群島東南方外海並追蹤貫穿一艘高雄籍漁船駕駛艙,造成船上人員一死三傷,但是沒有越過「臺海中線」。
  • 祖國必統一,「臺獨」收到絕望消息,美高官:大陸「武統」機率升高
    這種節骨眼上,民進黨當局也聞風而動,頻頻在臺海問題上做出挑釁舉動。不僅公然對美國大選做出表態,還公然邀請美軍赴臺給臺軍「授課」。 而就在日前,美國前高官更是表示,解放軍軍力近年大幅躍升,北京「武統」可能性提高。據參考消息網11月19日報導,當地時間17日,喬治·華盛頓大學西古爾亞洲研究中心舉辦在線研討會,邀請2017年至2018年期間擔任美國國防部戰略與軍力發展助理部長幫辦的科爾比及美國戴維森學院政治系教授任雪麗,針對未來兩岸與所謂「美臺關係」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