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的是最會談戀愛的,為什麼她們都是不結婚或者離異後不再結婚?——《暫坐》
陝西這個地方,因為有了路遙、陳忠實、賈平凹而被稱為「文學重鎮」,這三位也因此被稱為「陝西三棵大樹」、「陝西的三駕馬車」。
按照寫作風格來說,陳忠實以寫「幹」為主,路遙半溼半乾,賈平凹以「溼」為主。
賈平凹的小說到底有多溼?
讀過他《廢都》的都知道,這部小說因為過於直白曾經一度遭禁,用詞堪比《金瓶梅》。
1993年,賈平凹寫《廢都》的時候,還正值壯年,他筆下的女人,是尤物,卻也是男人的玩物。《廢都》中的幾個女性角色,譬如唐宛兒、柳月、阿燦等女子,都痴迷於一個叫莊之蝶的男人,她們是社會變革中迷失自我的一群女子。
如果用馬斯洛理論來看,這個階段的賈平凹對女人的解讀,還停留在最底層的需求,也就是生理需求上。
《廢都》中的女子,無論怎麼折騰,怎麼想搞事情,她們始終沒有脫離一個「情」和一個「欲」字,她們是一群沒有精神甦醒的女人,所追求的也不過是小情小愛,是當下的歡愉,是荷爾蒙作用下的生理需要。
這群女人,或者代表了賢妻良母,或者代表了一顆騷動的心,亦或是「名與利」的膠著,這個時期的女人,女性意識在甦醒,卻也只停留在對情感自由的追求上。
而27年後,賈平凹執筆寫《暫坐》的時候,已經是68歲的老人,這期間,他已經褪去青澀,文筆老練,思想也和以前大不一樣,特別是看女人的眼光,已經從那種「橫看側看都關情」到了「左看右看皆是能頂半邊天的獨立新女性」。
我讀《暫坐》並不覺得它是《廢都》的續集,而是覺得這是《廢都》的升華,也就是說,時隔27年,賈平凹他終於讀懂了女人這本書。
《暫坐》以西安城內的一個茶館為背景,記錄了以茶館老闆娘海若為大姐大,一共12位都市俏佳人的故事。
這12個女子,各有風情,各有故事,代表了當代都市中打拼的一群女人,她們最大的特色是經濟獨立、精神豐盈。
為什麼我的理解是精神豐盈,而非別人說的精神空虛?
因為在我看來,獨立的女性都是可愛的,她們忙於掙錢,忙於社交,不在把目光局限於一個家庭一個男人身上,這樣的女人,是多少女性羨慕的對象啊。
單身力,才是女人的頂級魅力!
這樣的女人,或者如海若,一個人離婚帶娃,卻也能把茶館經營的風生水起,或者如應麗後,一個人擁有數十家門面房,卻野心勃勃想要有更多財富……
至於書中所說的,這群女人的經濟獨立,是建立在男人之上的,我也不否認。
畢竟,這個社會上,只有兩類人,一類叫男人,一類叫女人。
女人單身、離婚,或者不婚,而且多金,不代表她們身邊沒有男人,不代表不和男人做生意,不代表不周旋於形形色色的男人之間。
因為,生活本就如此!
賈平凹老先生,這一次沒有把筆觸停留在情愛上,他升級了格局,把這群女人的需求抬高了,那就是到了歸屬需求和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上來了。
有女人的地方就有男人,這就是江湖,然而,這時候的女人,已經可以駕馭男人,把他們當作了通天的梯,或者一種交易工具,而非單純的情情愛愛、卿卿我我了。
我想這就是《暫坐》這本小說的升華所在,它比《廢都》更高逼格,境界更高。
正如賈平凹在《暫坐》後記中所言,別說我愛你,你愛我,咱們只是都餓了!
人生就是一場《暫坐》,不如一起走進暫坐,看一下浮華眾生下,這西京十二玉如何在她們各自的關係裡、和他人的關係裡,以及相互間的關係中尋找自己的身份和位置吧。
最後說一下,老賈書面封皮上的暫坐茶莊員工守則也挺有意思,裡面還有生意經呢!
想看《廢都》和《暫坐》的不同,也可以一起入手一本,比較一下老賈70歲和40幾歲的思想有何變化!